圆明园烧毁后是怎样的惨景?这位德国摄影师,拍下了一组画面

连续几天都在介绍圆明园十二铜首,事实上圆明园的 历史 故事还真不少。

毕竟作为清朝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圆明园占地面积就达到3.5万平方千米,相当于8.5个紫禁城。

从康熙48年建起,经过雍正、乾隆、嘉庆以及道光等几代人陆续完善,圆明园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就连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也都被誉为----“ 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

但可惜,经过战乱、 历史 的摧残,如今圆明园所呈现给世人面前的,只是一片废墟罢了。

被英法联军毁掉的圆明园,到底是什么样?

1860年,圆明园遭受英法联军所焚毁,在火烧圆明园时,本来想将其夷为平地,但由于圆明园所占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又很辽阔,圆明园一些不起眼的角落又或者水中景点才能幸免遭受焚烧。

13年后,也就是1873年,在清朝海关任职的德国人--- 恩斯特·奥尔 一次来到圆明园,用随身带来的摄像机拍摄了这座已被战乱摧毁的皇家园林的照片。

这批照片也成为了目前 历史 上的发现最早的圆明园影像。

这批照片也保存完好,不仅能记录圆明园废墟,同时也记录了这段屈辱的 历史 。

谐奇趣主楼北面:

谐奇趣全景:

谐奇趣音乐亭:

谐奇趣主楼东侧面:

谐奇趣是乾隆十六年在圆明园建成首座 欧式水法大殿 ,一共有3层主楼,楼前左右九间弧形走廊连接着两层八角楼听,背面有一座小型的喷水池。

大水法:

大水法是圆明园废墟最典型的代表物,它是圆明园三处大型喷泉群,其12铜兽就在大水法周围。

如今在很多人心目中,大水法的残垣断壁是圆明园象征,也成为了游客必到的打卡之处。

方外观

方外观是乾隆二十四年所修建,当时主要是一座清真寺,是专门给乾隆的 容妃 (也就是《还珠格格》里的香妃)做礼拜的地方。

在火烧圆明园的时候,方外观与其他西洋楼建筑一样,只是被烧毁的建筑木质结构,大理石和房瓦尚未被烧毁,不过今天咱们所看到的方外观残迹大部分是军阀和土匪等倒盗运石所造成。

海晏堂一角

作为圆明园西洋楼规模最大、装饰最精美的建筑,在奥尔末拍摄的海晏堂画面中,楼顶已经坍塌,楼前水池也都长满了杂草。

从照片咱们可以看到,屋顶和楼板基本已经倒塌,内部的砖墙也都垮塌了一部分,南侧上还保留一些玻璃残迹,造型和装饰也跟史料记载一样,只是墙面上的灰有些剥落。

奥尔末拍摄的12张圆明园照片中,原作底片从未在中国大陆所公开,之后奥尔末去世后,其妻子将这组12张玻璃底片交给德国建筑学者 恩斯特•柏石曼 。

之后随着战火的隔断,这批底片经过重重困难,最终秦风老照片馆在2009年被找到其下落,筹募巨资从海外购回这组底片。

随后在纪念圆明园150周年之际,这批珍贵的 历史 照片最终首次公开。

如今圆明园已经不再有12组照片这样的情景。

这批图片清晰可见,仿佛就像昨日的情景一样,除了我们能目睹一些圆明园风采外,更多再次激起我们对这段屈辱 历史 的思考---- 落后就要挨打!

晚清老照片:圆明园和颐和园被焚毁后是这样的景象,令人心酸吗?

圆明园龙月桥,周边枯草丛生。150年前,英法联军劫掠、焚毁了北京西郊辉煌壮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清漪园、静明园等“三山五园”。1879年,这些园林被毁19年后,一位摄影师进入其中,在这里拍摄了珍贵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圆明园内残存的殿宇。从照片中看,自从这些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蹂躏,清廷未对它们做过清理和维护,园内断壁残垣、荒草萋萋。无数稀世珍宝、无数亭台楼阁、无数珍禽异兽曾经构成举世无双的风景,如今,美景不再,只剩下这些朝廷不愿直面的残迹。

圆明园内残存的殿宇。侵略者为什么劫掠“三山五园”呢?说白了,就是报复。1860年,清廷扣留了英法谈判代表39人,其中27人被处死。等到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英军代表额尔金和司令官格兰特命人在北京全城张贴公告:“圆明园将于(1860年10月)18日被烧毁,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

圆明园内已损坏的凉亭。10月18日开始,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浓烟遮云蔽日,圆明园毁于一旦。在此20多天以前,咸丰帝就是从圆明园带着老婆孩子逃到避暑山庄的。不仅如此,与圆明园紧邻的其他几座皇家园林——畅春园、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也都一同被焚毁。

昆明湖东岸的大铜牛,尾巴被砸断。万寿山清漪园也遭受灭顶之灾,园内财物损失十分之九。曾经自诩“天朝上国,地大物博”的乾隆帝如果泉下有知,看到这副情景,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圆明园被毁灭之前的样子和被毁灭之后的样子? `

圆明园被毁灭之前的样子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还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长春园的北端,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其中有座“西洋楼”,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细刻的石材。

主要景区装置了多种形式的水池和机关喷泉。园路铺饰、绿篱修剪,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楼顶却铺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迭石技术和砖雕工艺。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

圆明园被毁灭之后的样子

1860年10月9日法国军队撤离圆明园时,圆明园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控制,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已不再满足于抢劫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

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圆明园废墟凡能作为建筑材料的东西,从地面的方砖、屋瓦、墙砖、石条,及地下的木钉、木桩、铜管道等全被搜罗干净,断断续续拉了20多年。

至此,圆明园已经过了火劫、木劫和石劫,圆明园建筑、林木、砖石皆已荡然无存。从这时起,农户陆续入园平山填湖,开田种稻。圆明园这处在清初盛世历经150余年苦心经营的湖山之胜,面目全非。

扩展资料:

2002年12月13日,北京圆明园正觉寺修缮工程正式招标。正觉寺曾是清代皇室成员的御用佛寺,由于地处绮春园墙外,才成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唯一幸免的古建筑。此次修缮的范围包括山门、文殊亭、东西五佛殿、东西配殿、西转角房等,修缮面积共计990平方米。

由国家与园内农民联合建园这一形式,经数年过渡,全面开辟遗址公园的条件渐趋成熟。按照首都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为加快遗址公园建设步伐,将园内原以土地谋生的农民转为非农业人口,并安置其劳动力从事园林建设。这就为在圆明三园范围内全面建设遗址公园、保护文物古迹创造了全新的条件。争取恢复原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的毁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