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古汉语中有什么别称
1、茗
大约在东汉时始用来表示茶,现在与茶字基本通用,为茶之雅称。晋代的郭璞注:“今呼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
2、不夜侯
茶的雅号。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说:“饮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别称不夜侯,美其功也。”
3、涤烦子
唐代施肩吾诗云:“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古人谓茶能消除烦恼,故称。
4、余甘氏
茶的雅称。宋代李郛《纬文琐语》说:“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
5、荼
《野客丛书》世谓古之荼卽今之茶,不知荼有数种,惟荼檟之荼卽今之茶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夜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涤烦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余甘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荼
茶在古代的雅称有哪些 茶在古代的雅称有什么
1、茶在古代的别称有茗、槚、荈、元茶、仙芽、云华、嘉草、甘露、不夜侯、涤烦子、余甘氏、苦口师等,在东汉时用茗来表示茶,为茶的雅称;晋代称茶为不夜侯,为茶的雅号;唐代称茶为涤烦子,当时人们认为茶能消除烦恼;宋代把余甘氏当做茶的雅称。
2、茶在古代的别称有茗、仙芽、云华、嘉草、甘露、不夜侯、涤烦子、余甘氏、苦口师等,茶在古代一般是达官贵人喝的,根据饮用场景不同,诞生了不同的别称,这些别称也是茶文化的重要标志。
3、东汉时期用茗来表示茶,现在基本与茶通用,属于茶的雅称;晋代有“饮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别称不夜侯,美其功也”之说,将茶称为不夜侯,当做茶的雅号。
4、唐代将茶称为涤烦子,有“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的说法,认为茶能消除烦恼;宋代因“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将茶称为余甘氏。
茶叶的别名雅称
茶的别称:荼、嘉木、瑞草魁、香茗、云华、甘露、香叶、苦荼,等。历代文人墨客对茶有着诸多的情感,这些别称代表着古人们对茶的体会及领悟,更是茶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古代茶有哪些雅号?
领略茶的趣味,当从“茶”说起,“茶”字本身就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字。历史上“茶”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变化多端,有很多异名、别称、雅号,如荼、槚、荈、茗、皋芦、不夜侯等,直到如今,茗和茶还通用。就是一个“茶”字,也表示诸多意思。
茶的别称:
❁ 苦 荼 古代蜀人茶的方言。《尔雅·释木·槚》:“槚,苦荼。”郭璞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名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陆羽《茶经·七之事》引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意思。”
❁ 荼 只“茶”的假借字或古体字。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诸书说茶处,其字仍作荼,至唐陆羽作《茶经》,始减一画作茶。”清代顾炎武《唐韵正》:“荼荈之荼与苦菜之荼,本是一字。古时未分麻韵,荼荈字亦只读为徒。梁以下始有今音,又妄减一画为‘茶’字。”《说文解字》:“荼,古茶也,从艹,余声,同都切。”北宋徐铉等校曰:“此即今之茶字。”指早采的茶叶。
❁ 茗 指茶芽。《说文解字·艹部》:“茗,荼芽也。从草名声,莫迥切。”指晚收的茶叶。晋代郭璞《尔雅·释木·槚》注:“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名为茗。”指茶的别称。指茶的嫩叶。《魏王花木志》:“茶,叶似栀子,可煮可饮,其老叶谓之荈,嫩叶谓之茗。”
❁ 蔎 指茶的别称。古蜀西南方言。陆羽《茶经·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又《茶经·七之事》引杨雄《方言》:“西蜀南人谓茶曰蔎。”
❁ 荈 指茶的别称,常与茶或茗合称。参见“茶”。唐代陆德明《经典释义·尔雅音韵》:“荈,尺兖反。荈、*、茗,其实一也。张辑《杂子》云:茗之别名也。”指老的茶叶。《太平御览》引《魏王花木志》:茶,叶似栀子,可煮可饮,“其老叶谓之荈,嫩叶谓之茗”。
❁ 茶 荈 复合茶名。晋代陈寿《三国志·吴书·韦曜传》:“密赐茶荈以当酒。”左思《娇女诗》:“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打不出来,是金字旁过来个厉)。”
❁ 水 厄 魏晋时,北方人不习惯与饮茶者对茶的戏称。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时给事中刘镐,慕王肃之风,专习茗饮。彭城王为镐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苍头水厄。’”《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世说》:“晋司徒长史王蒙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
茶的别称和雅号
;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所有人耳熟能详的一句俗语,这就说明了“茶”是生活中最常见且不可缺少的一样东西。中国人对茶的热爱可是由来已久,据了解,“茶”的正名在唐代前期是“荼”,后来才演变为“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别名和雅号。
据《茶经》记载: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_、三曰_、四曰茗、五曰_。
中国人以“品茶”为雅事,还在诗文中为茶起了很多雅号,例如以下几种:
1、甘露:此甘露也,何言茶茗?——出自《宋录》
2、酪奴:惟茗不中,与酪作奴。——出自《洛阳伽蓝记》
3、灵草:天赋识灵草,自然钟野姿。——出自《茶人》
4、嘉草: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出自《试茗泉》
5、叶嘉:文中以物拟人,寓意茶为叶嘉。——出自《叶嘉传》
6、瑶草:不与世人尝,瑶草自年年。——出自《龙门茶屋图》
7、瑞草魁: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出自《题茶山》
8、涤烦子: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出自《施肩吾》
9、不夜侯: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出自《飞龙涧饮茶》
茶的别名有荼、_、_、茗、_,雅号有皋芦、瓜芦、水厄、葭荼、苦荼、甘露、酪奴、灵草、嘉草、叶嘉、瑶草、瑞草魁、涤烦子、不夜侯等称呼,直到现在茗和茶还通用。
茶的别称雅号有哪些?
茶的别称雅号有:
1.荼。
陆羽《茶经》记载: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只是其中一项。后来,民间的书写者为了将茶的意义表达的更加清楚,于是就把“荼”字减去一划,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茶”字。
2 .茗。
唐代后许多诗文中指茶。唐朝宋代苏轼有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唐朝诗人皎然《陪卢判官水堂夜宴》中写道:“爱君高野意,烹茗钓沦涟。”
3 .清友。
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载有“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等句,唐代姚合品茶诗云:“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竹里品茶并陶醉于美好的大自然之中,古人视此为雅事。
4 .不夜侯。
茶的雅号,人对茶的拟人戏称。因茶可提神,饮后夜不能睡。胡峤《饮茶》:“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5 .清风使。
据《清异录》载,五代十国时,有人即称茶为清风使,卢仝的茶歌中也有饮到七碗茶后,“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之句。
6. 龙芽风草。
除了采、蒸、捣、拍、焙、穿、封等环节,就是茶汤的烹煮了。宋代吴潜《遏金门·和韵赋茶》有云:“汤怕老,缓煮龙芽凤草。”意为烹一杯香茗,要许多环节,尤其煮汤,更需一丝不苟。
判断新茶与陈茶:
1.可以根据茶叶的色泽分辨陈茶与新茶。大抵来说,绿茶色泽青翠碧绿,汤色黄绿明亮;红茶色泽乌润,汤色红橙泛亮,是新茶的标志。
2.可从香气分辨新茶与陈茶。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的香气就会由高变低,香型就会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变得低闷混浊。
3.还可从茶叶的滋味去分辨新茶与陈茶。不管何种茶类,但凡新茶的滋味都醇厚鲜爽,而陈茶却显得淡而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