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斤到底是几两?

古代的一斤是十六两,现在的一斤是十两。所以半斤在古代就是8两,在现代就是5两。

两,又作両,是东亚传统的质量单位,中国在汉代之前已经出现,再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实际质量历代不同,传到各地后亦各自有所变化。

扩展资料:

关于秦朝制定斤两的十六进位制,还有个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

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秦始皇统一后用小篆),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李斯为了避免以后在实行中出问题而遭到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谁知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二、古代半斤是多少两?

500克等于1斤,如是16两制的就是等于16两,

现在一般是指10两制的,通常说的1斤就等于10两,

所以半斤等于5两。

历史典故

我国秦朝以前,各国的钱币和度量衡的单位都不统一,各国商贾和百姓之间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度量衡,由李斯负责起草文件。当时度量的标准已经基本确定,惟独这“衡”还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请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笔写下“天下公平”四个大字。

李斯拿了四个大字百思不得其解。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这四个字笔画一加,就成了“衡”的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那么半斤就是八两,正好相等。

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后,由于十六两制在计算的时候有些不方便,才改成现在的一斤等于十两。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word=%B0%EB%BD%EF%B0%CB%C1%BD%B5%C4%B5%E4%B9%CA&ie=gbk

三、半斤是多少克(读懂古代半斤是多少克)

半斤确实就是八两,旧制的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八两即半斤。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放在当时的环境没有什么问题。以前是十六两一斤,一斤500克,一两等于31.25克,但现在一斤是十两,一两等于50克,一斤等于500克。放到现在的环境下就不合逻辑了。我们可以放到以前的语境去理解。现在可以理解为引申义。

我们顺便聊一聊。十六两的来历。有一种说法是。十六两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一共十三星,再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可缺斤短两,否则,少一两无福,短二两少禄,缺三两损寿。

一斤16两,半斤自然就是八两。后来推行国际衡制,一斤改成10两,两种衡制并存过一段时间,我小时候还见闻过有人还放着十六两称。现在市斤与公斤其实也是共存,不过新衡制下二者是总集与子集的关系,没有冲突。

根据丘光明《中国历代度量衡考》一书考证,明清时期的一斤在595-600克之间,因此一两大概是37.3克左右,半斤八两大概是300克左右。十六两秤也叫 十六金星秤,是由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加福禄寿三星组成十六两的秤星,十六金星秤告诫做买卖的人要诚实信用,不欺不瞒,否则,短一两无福,少二两少禄,缺三两折寿。后来商人一致决定,宁愿无福少禄折寿,也要缺斤短两。

使用秤的买卖人售货给顾客时,如短秤1两则折福,缺2两则折禄,缺3两则折寿。后来,市场上称呼不够分量的秤为短命秤,据说就是由此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