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B病毒感染的症状是什么

现在有晨僵症状,类风回答者:yantie123您现在还是可以先试试药物治疗的,平时还要注意饮食及生活习惯,祝您身体健康!

哪种临床症状才会怀疑是EB病毒感染?回答者:徐三清EB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伴有肝、脾和淋巴结肿大,有时见皮疹,外周血象检查示白细胞增多、淋巴为主,且异淋增高明显(外周血涂片检查),其可以有全身多器官受累,若肺部受累,一般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即表现咳嗽、呼吸困难、肺部胸片提示炎症,但湿罗音一般不明显从你女儿的情况看,支气管肺炎诊断基本明确,但病原不太确定,是否EB病毒感染不太典型。

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治疗回答者:张坚平有些不出现症状。出现症状要进行治疗,抗病毒治疗一般一周左右

小儿EB病毒感染回答者:孙宝娟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幼儿感染后多数无明显症状,或引起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青年期发生原发感染,约有50%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

EB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病毒,主要侵犯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与EB病毒感染有关.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临床表现多样,但有三个典型症状为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毒可播散至其他淋巴结.肝脾脏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偶尔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如脑炎).干扰素和阿昔洛韦是治疗EB病毒感染的理想药物,应早期应用.

二、EB病毒有什么表现症状

1、发热:发热超过1周,热峰>38.5'C。

2、肝脾肿大:肝脾大伴全血细胞减少,累计>=2个细胞系。

3、血细胞减少(外周血二或血三系细胞减少),其中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100 x 109/L,中性粒细胞<1.Ox109/L。

4、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5、骨髓、脾或淋巴结可见噬血细胞但无恶性表现。

6、NK细胞活性降低或缺乏。

7、高铁蛋白血症可溶性白细胞介素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水平升高。

扩展资料:

对EB病毒,重要的是预防。

首先,家长和孩子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要口对口喂养,或先尝后喂。

其次,保持居家环境的清洁卫生,尽量不带孩子去人多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EB病毒致病机制: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

EBV感染可表现为增殖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不同感染状态表达不同的抗原,增殖性感染期表达的抗原有EBV早期抗原、EBV衣壳蛋白和EBV膜抗原,潜伏感染期表达的抗原有EBV核抗原和潜伏膜蛋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EB病毒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男孩患罕见嗜血综合症 EB病毒感染的症状是什么【2】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儿童EB病毒感染进入高发季 孩子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

三、血常规能查出eb病毒的表现

血常规能查出eb病毒的表现

血常规能查出eb病毒的表现,我相信很多人都还不知道eb病毒是什么吧,日常生活中eb病毒并不常见,对这个病毒也都不太熟悉,那么eb病毒是什么呢?那是一种有传染性人类疱疹病毒,发病部位一般在淋巴、鼻、咽喉,而且能通过唾液传播病毒。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eb病毒的表现吧。

血常规能查出eb病毒的表现1

eb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病毒,在血常规检查当中是看不出来的,该病毒感染以后,会导致身体各个系统的损伤,最常见的就是肝脏的损害。血常规可以看出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但没有特异性,不能确定是否EB病毒感染。

怎样查出eb病毒

1、血常规检查

这是医院入院疾病的三大基本检查,其中白细胞系检查、淋巴细胞检查对于EB病毒感染具有诊断价值。

2、血清嗜异性抗体

患者血清中出现羊红细胞凝集素及嗜异性抗体,可协助诊断。往往病程第5天出现,病程2~3周达高峰,5岁一下小儿阳性率低。

3、病原学检查

(1、)血清学检查,如抗VCA-IgM(抗EB病毒衣壳抗体IgM),是急性原发性感染的重要指标,往往出现在病程第一周,持续4~8周。抗VCA-IgG(抗EB病毒衣壳抗体IgG)早期也升高,但可以维持终身,故阳性表明既往或正在感染。

(2、)病毒标志无检查,采用PCR法检测病人血液、唾液、尿液中的'EBV-DNA,该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

(3、)病毒分离,取急性期病人的唾液和淋巴细胞进行培养。由于阳性结果须时6~8周,费用高昂,临床极少应用。

为了防止感染eb病毒,在生活中我们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禁止随地吐痰,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还有大人严禁口对口喂婴儿吃食物,小孩子应该预防接种EB病毒疫苗。一旦感染了eb病毒就要对及时治疗,病人所有的物品都应该单独存放并消毒,以防传染。

血常规能查出eb病毒的表现2

慢性eb病毒感染的表现

1、发热除极轻型病例外,均有发热,体温38.5到40摄氏度,伴畏寒,热型可呈稽留热、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型,热程自数日至数周,甚至2到4个月者。病程早期可有相对缓脉。

2、淋巴结肿大70%以上患者有淋巴结肿大,大小0.5到4cm,质地中等,无明显压痛或轻压痛,不化脓,双侧不对称为其特点。以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腋下、腹股沟次之,胸廓、纵隔、肠系膜淋巴结亦偶可累及。肿大淋巴结消退缓慢,可于急性症状消退后持续数周至数月。

3、咽峡炎约半数病人有咽痛,咽、悬雍垂和扁桃体充血或水肿,少数患者咽部黏膜及扁桃体上有溃疡或假膜形成,软腭及咽弓处可有出血点,齿龈也可肿胀或有溃疡,喉、气管水肿及阻塞罕见。

4、皮疹约10%病例于病程1到2周时出现皮疹,多见于躯干部,皮疹为多形性,可呈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结节性红斑、荨麻疹等,偶呈出血性皮疹。皮疹于3到7天消退,不留痕迹,亦未见脱屑。软腭淤斑可先于或伴同皮疹出现。

5、肝、脾肿大肝肿大可见于10%的患者,可伴有轻度压痛,肝功能异常者可达三分之二的病例,黄疸少见。50%到70%的病例有脾肿大,大多在肋缘下2到3cm,偶可发生脾破裂。

6、其它症状有眼结膜充血、发绀、鼻出血等。

慢性eb病毒感染并发症

1、神经系统可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脑膜脑炎、脊神经根炎、脑于脑炎、周围神经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等。

2、呼吸系统可表现为病毒性肺炎。

3、心血管系统可表现为病毒性心肌炎。

4、肾脏受累时可发生类似肾炎变化。

5、其它少数病例可发生腮腺肿大。

慢性eb病毒感染的表现上面已经给出解答,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有这些症状要及时就诊,以免耽误了病情。感染了eb病毒会有很多的并发症,所以一定不能忽视了eb病毒的危害,会让刚身体上的很多器官受到感染,所以朋友们一定要更好的预防。

四、eb病毒感染临床表现

Epstein-Barr病毒(EBV)为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为95%以上的成人所携带。那么dic病因是什么呢?下面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eb病毒感染临床表现:

EBV感染的潜伏期4~7周,前驱症状包括头疼、乏力等,80%的患者可能出现临床三联征:咽炎,发热和淋巴结病。感染可涉及到全身各个器官,一般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有的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一般需2~4周的恢复期。

【临床表现】

潜伏期4~7周。感染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有的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本病恢复期较长,通常需2~4周。本节临床表现主要介绍原发性EB病毒感染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EBV感染密切相关的人类肿瘤(鼻咽癌、 儿童 淋巴瘤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病毒原发感染的临床类型。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5~15天,一般为10天。起病缓急不一,近半数有前驱症状,如全身不适、头痛、头昏、畏寒、鼻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稀便等。病程自数日至6个月不等,但多数为1~3周。偶有复发,复发时病程较短,病情也较轻。少数病例病程可迁延数月,甚至数年,称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本病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发热除极轻型病例外,均有发热,体温38.5~40℃,伴畏寒,热型可呈稽留热、弛张热或不规则热型,热程自数日至数周,甚至2~4个月者。病程早期可有相对缓脉。

2.淋巴结肿大70%以上患者有淋巴结肿大,大小0.5~4cm,质地中等,无明显压痛或轻压痛,不化脓,双侧不对称为其特点。以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腋下、腹股沟次之,胸廓、纵隔、肠系膜淋巴结亦偶可累及。肿大淋巴结消退缓慢,可于急性症状消退后持续数周至数月。

3.咽峡炎约半数病人有咽痛。咽、悬雍垂和扁桃体充血或水肿。少数患者咽部黏膜及扁桃体上有溃疡或假膜形成。软腭及咽弓处可有出血点,齿龈也可肿胀或有溃疡。喉、气管水肿及阻塞罕见。

4.皮疹约10%病例于病程1~2周时出现皮疹,多见于躯干部,皮疹为多形性,可呈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结节性红斑、荨麻疹等,偶呈出血性皮疹。皮疹于3~7天消退,不留痕迹,亦未见脱屑。软腭淤斑可先于或伴同皮疹出现。

5.肝、脾肿大肝肿大可见于10%的患者,可伴有轻度压痛,肝功能异常者可达2/3的病例,黄疸少见(在某些流行地区中,黄疸病例可高达15%)。50%~70%的病例有脾肿大,大多在肋缘下2~3cm,偶可发生脾破裂。

6.其他症状有眼结膜充血、发绀、鼻出血等。

(二)并发症

1.神经系统可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脑膜脑炎、脊神经根炎、脑于脑炎、周围神经炎、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等。

2.呼吸系统可表现为病毒性肺炎。

3.心血管系统可表现为病毒性心肌炎。

4.肾脏受累时可发生类似肾炎变化。

5.其他少数病例可发生腮腺肿大。

eb病毒诊断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淋巴细胞增多,转氨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等,但确诊需找到EBV DNA和其表达产物(RNA或蛋白)的存在。血清抗IgM抗体阳性,以及随之出现的抗NA抗体阳性提示原发性EBV感染。若抗早期蛋白IgA效价增加,则极大地增加了患者患鼻咽癌的危险性。

eb病毒治疗

EBV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疾病大多能自愈,治疗为支持性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抑制EBV复制,但有研究认为无效,激素仅在有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情况下应用。而EBV疫苗仅对特定人群有益。

eb病毒预防

1.由于EBV主要是通过唾液传播,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不要口对口喂饲婴儿。

3.预防接种EB病毒疫苗。

   eb病毒病因

EBV是一种DNA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80~200nm,在B淋巴细胞中复制。人是EBV感染的宿主,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无症状感染多发生在幼儿,90%以上的3~5岁幼儿曾感染EBV。细胞免疫在EBV感染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该功能下降将导致EBV的活化。

五、EB病毒怎么治疗

您好,EB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病毒,主要侵犯淋巴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与EB病毒感染有关。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临床表现多样,但有三个典型症状为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毒可播散至其他淋巴结。肝脾脏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偶尔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如脑炎)。干扰素和阿昔洛韦是治疗EB病毒感染的理想药物,应早期应用.建议及时就医

六、医学上所说的EB病毒是什么?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故名。EB病毒的形态与其他疱疹病毒相似,圆形、直径180nm,基本结构含核样物、衣壳和囊膜三部分。核样物为直径45nm的致密物,主要含双股线性dna,其长度随不同毒株而异平均为17.5×104 bp分子量108。衣壳为20面体立体对称,由162个壳微粒组成。囊膜由感染细胞的核膜组成,其上有病毒编码的膜糖蛋白,有识别淋巴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及与细胞融合等功能。此外在囊膜与衣壳之间还有一层蛋白被膜。

EB病毒仅能在b淋巴细胞中增殖,可使其转化,能长期传代。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具有EBv的基因组,并可产生各种抗原,已确定的有:EBv核抗原(EBna),早期抗原(ea),膜抗原(ma),衣壳抗原(vca),淋巴细胞识别膜抗原(lydma)。除lydma外,鼻咽癌患者EBna、ma、vca、ea均产生相应的lgg和lga抗体,研究这些抗原及其抗体,对阐明EBv与鼻咽癌关系及早期诊断均有重要意义。EB病毒长期潜伏在淋巴细胞内,以环状dna形式游离在胞浆中,并整合天染色体内。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vca-lgg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幼儿感染后多数无明显症状,或引起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青年期发生原发感染,约有50%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EB病毒活化形成得复发感染。人体感染EBv后能诱生抗EBna抗体,抗ea抗体,抗vca抗体及抗ma抗体。已证明抗ma抗原的抗体能中和EBv。上述体液免疫系统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却不能消灭病毒的潜伏感染。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如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反应)对病毒活化的“监视”和清除转化的b淋细胞起关键作用。由EBv感染引起或与EBv感染有关疾病主要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临床表现多样,但有三个典型症状为发热、咽炎和颈淋巴结肿大。随着疾病的发展,病毒可播散至其他淋巴结。肝脾脏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偶尔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如脑炎)。此外,某些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患儿中可呈现致死性传染性单核白细胞增多症。

非洲儿童淋巴瘤

多见于5~12岁儿童,发生于中非新几内亚和美洲温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所有病人血清含hbv抗体,其中80%以上滴度高于正常人。在肿瘤组织中发现EBv基因组,故认为EBv与此病关系密切。

鼻咽癌

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hbv与鼻咽癌关系密切,表现(1)在所有病例的癌组织中有EBv基因组存在和表达(2)病人血清中有高效价EBv抗原(主要hcv和ea)的lgg和 lga 抗体。(3)一病例中仅有单一病毒株,提示病毒在肿瘤起始阶段已进入癌细胞。

EB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用免疫酶染色法或免疫荧光技术检出血清中EBvlgg抗体,可诊断为EBv近期感染。在鼻咽癌血清中可测出vca-lgg抗体达90%左右,病情好转;抗体效价不降,因此对鼻咽癌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价值。尤其我国学者大规模人群调查,发现抗ea-lga效价上升,极大地增加了得鼻咽癌的危险性,为该癌肿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手段。

嗜异性抗体凝集试验

主要用于传染性单核白细胞增多症的辅助诊断,患者于发病早期血清可出现lgm型抗体,能凝集绵羊红细胞,抗体效价超过1:100有诊断意义,但只有60~80%病例呈阳性,且少数正常人和血清病病人也含有此抗体,不过正常人和血清病人的抗体经豚鼠肾组织细胞吸收试验,可变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