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兰面积与人口

波兰(波兰共和国)总人口约3840万人,国土面积312685平方公里,全国共设16个省、308个县、2489个乡。波兰南北长649公里,东西相距689公里,边界线总长3538公里,其中海岸线长528公里。

波兰历史名人:

1、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畔的托伦市的一个富裕家庭,现代天文学创始人。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40岁时提出了“日心说”。在哥白尼的“日心说”发表之前,“地心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发表以后,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立即对其展开了攻击,指责哥白尼是一个疯子,神学界也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围攻,并把《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到了十八世纪,开普勒总结出行星运动三定律,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使哥白尼的学说获得更加稳固的科学基础,最终真理得到普遍的承认。哥白尼的“日心说”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它使人们的整个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2、约翰·赫维留

约翰·赫维留是波兰天文学家,曾担任格但斯克市长。1639年以后,他的主要兴趣转向天文学。1641年,他在自己相连的三幢房子房顶上建了一个天文台,后来自己还建造了一台焦距45米的无筒望远镜。于1642-1645年观察太阳黑子,花了四年时间记录月球的表面地形,曾为1500多颗星球分类,发现了4颗彗星,制造许多天文观察仪器。被称为“月球地形研究的创始人”。

3、肖邦

肖邦是19世纪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他从小就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不仅能弹钢琴,并能作曲。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主要代表作有《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德曲》《降b小调奏鸣曲》,以及写于早年的两部钢琴协奏曲。他的作品中的哀情,犹如他自己说的,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的心声。他的作品的战斗气质,就像舒曼高度评价的那样,是“埋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4、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是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化学家,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先驱,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及唯一的女性。巴黎和华沙“居里研究所”的创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居里夫人倡导用放射学救护伤员,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里的运用。之后,她曾在1921年赴美国旅游并为放射学的研究筹款。居里夫人由于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于1934年7月4日在法国上萨瓦省逝世。在此之后,她的大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也于193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5、亨利克·显克维奇

亨利克·显克维奇是波兰十九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贵族家庭。代表作有《旅美书简》,历史小说三部曲《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著名历史小说《十字军骑士》。1896年,显克维支又完成了反映古罗马暴君尼禄的复灭充和早期基督教兴起的长篇历史小说《你往何处去》,1905年因这部作品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波兰人口与面积

波兰面积32.26万平方公里,人口3840万。

人口3840万(2019年2月)。其中波兰族约占97.1%(2016年),此外还有德意志、白俄罗斯、乌克兰、俄罗斯、立陶宛、犹太等少数民族。官方语言为波兰语。全国约87%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

波兰城市人口数量为2316.9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0.2%,而2002年城市人口占61.8%。与此同时,波兰农村人口的数量为1533.2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39.8%,而2002年时的比例为38.2%。

面积32.26万平方公里的波兰,在欧洲仅次于乌克兰、法国、西班牙、德国。

首都

华沙(Warsaw),人口171.55万(2012年12月),年平均气温9.6℃。全国第一大城市华沙,是工业、贸易和最大科学文化中心及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位于国内中部平原上,坐落在维斯瓦河中游西岸,面积450平方公里,是中欧诸国贸易的通商要道,自古以来就是非常繁华的地方。

十世纪和十一世纪初已有居民,城市初建于十三世纪中叶,1596年成为首都。十八世纪初起受外国统治达二百多年,1919年起复为波兰首都。

三、波兰人在二战后剩下多少人

波兰在二次大战时受创极深。1939年的波兰人口有3510万,战争结束后国境内只剩下2900万人,1946年2月14日,战后首次的人口普查更显示:波兰人口只有2390万。超过六百万的波兰人——约占了波兰总人口的21.4%,死于1939年至1945年间。其中又以少数民族所受影响最甚:二战前,少数民族占了三分之一的波兰人口;然而战后,波兰的少数民族全都消失了。

四、波兰有几大

波兰的三大城市是:

首都华沙,是波兰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市区位于维斯瓦河两岸,南北延河延伸29公里,东西宽26公里,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市内草坪绿地遍布,市郊森林环绕,有“绿色之都”美誉。华沙居民160多万人

克拉科夫市,位于波兰南部离华沙约300公里的维斯瓦河畔,人口70万,是波兰最大的文化、科学、工业与旅游中心。公元10世纪末克拉科夫并入波兰版图之前,维斯瓦公爵已在此建都。

格但斯克市,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维斯瓦河的入海口。波莫瑞省首府。人口约47万。波兰北部最大的城市。与索波特、格丁尼亚两市形成庞大的港口城市联合体――三联城。格但斯克是波兰重要的造船、石油化工、机械和食品加工工业中心,有两个海港。同时它还是重要的科学、文化、艺术、高等教育和博物馆学中心。

五、二战时各国人口排名?

二战时期,印度的总人口约 3.78亿,再加上英国的其他殖民地,英国总人口超过4.4亿。也就是说,在二战时期,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应该是英国。其次中国,苏联和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实际上只有8个,分别是中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以及德日意轴心国。而人口大国也主要在这些国家里面。简单分析下二战各国人口。

德国的人口比较复杂,但由于德意志民族的单一性,一般以民族来算德国人口,1933年德国人口6603万。奥地利被德国合并时有近700万人口,苏台德区有300万人口,萨尔区75万人口,梅梅尔区应该还有若干,波兰200万日耳曼人,罗马尼亚90万,意大利25万,阿尔萨斯150万。不算波兰、罗马利亚、意大利总人口人口一般认为是8000万。

而日本和意大利人口分别为7200万、4100万。德国的标准是5个国民出一个兵,日本的标准时7个国民出一个兵,意大利动员力差,30个国民才出一个兵,最后德国动员了1700万军人,日本动员了900万军人,意大利动员了120万军人,合计2720万军人。

1939年的时候,英国人口4700万,法国人口4100万。苏联人口超1.6亿,美国人口超1.3亿,日本人口7800万,南斯拉夫有1300万,中国1937年人口超4.4亿。1939年苏联人口为16000万,1940年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后,1941年战前苏联人口达到了18000万。名副其实的世界人口大国。

美国自1790年开始,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1940年末13216万,1930年末12320万,10年只增长了不到1000万,平均1年一百万不到,13300万可以认为是1941年战前美国的人口。

同盟国5国英美苏中法,人口合计81000万人口,最后英国动员400万,美国动员了1600万,苏联动员了3400万,中国动员了800万,法国动员了估计200万,合计6400万军人。

然而,如果广义地说,这个数据实际上也不准确。因为二战时的英国依然是日不落帝国。英国本土只发动了400万军队,但英国还拥有埃及、英属印度(包括印度、巴基斯坦、缅甸等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印度仆从军都有数百万。

大英帝国崩溃,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依然是中国:

不过在二战结束后,英国被两次世界大战打的已经没有实力维护大英帝国,他的殖民帝国分崩离析。加拿大独立、澳大利亚独立,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地区也全部独立了出去。当今世界,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依然是中国。其次印度,而美国人口位居世界第三。然而,随着中国生育率下降,不出十年,印度人口就将超过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