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类动物有哪些

两栖动物有青蛙、雨蛙、蟾蜍、大鲵、小鲵、蝾螈等。两栖纲是一类原始的、具五趾型的变温四足动物,皮肤裸露,分泌腺众多,混合型血液循环。其个体发育周期有一个变态过程,即以鳃(新生器官)呼吸生活于水中的幼体,在短期内完成变态,成为以肺呼吸能营陆地生活的成体。

两栖动物3个目的体形异,它们的防御、扩散、迁移的能力弱,对环境的依赖性大,虽然有各种生态保护适应,但比其它纲的脊椎动物种类仍然较少,其分布除海洋和大沙漠外,平原、丘陵、高山和高原等各种生境中都有它们的踪迹,最高分布海拔可达5000米左右。它们大多昼伏夜出,白天多隐蔽,黄昏至黎明时活动频繁,酷热或严寒时以夏蛰或冬眠方式度过。

两栖动物有哪些

常见的两栖动物有树蛙、鱼螈、蝾螈、山鳖、石蛙、蠕蚓、隐鳃鲵、鳗螈、钝口螈、盘舌蟾、沼蟾、箭毒蛙、姬蛙、节蛙等,其中树蛙是无尾目的两栖类动物,其体色为绿色,而鱼螈是蚓螈科的动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

两栖动物有什么品种

1、树蛙

树蛙是无尾目树蛙科的动物,其身体细长而扁平,趾间具有较为发达的蹼,可以在空中翱翔,且树蛙多栖息在树林间,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它会在树上产卵,卵粒数量约为400粒左右,呈现泡沫状。

2、鱼螈

鱼螈是无足目两栖类动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在我国的分布地区是在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方,且鱼螈的身体形状近似蚯蚓,其体表具有粘液腺,多生活在水草丛生的山溪和池塘田边,会以昆虫幼虫为食。

3、蝾螈

蝾螈是两栖纲的动物,其别名为四脚鱼,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日本地区,且蝾螈的身体呈现圆筒形,形状近似蜥蜴,其尾巴较长,皮肤上具有粘性,而且蝾螈会在水中产卵,孵化后的幼体外貌近似蝌蚪。

4、山鳖

山鳖是鳖科动物,其头部较大,呈现圆锥形,主要生活在山区的河流、溪流和水潭中,会爬上岸进行觅食,主要以蛙类、软体动物和鱼虾为食,且山鳖原产于中国,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香港、贵州等地方。

常见50种两栖动物有哪些?

常见的两栖动物:雨蛙、树蛙、蟾蜍、大鲵、蝾螈、蚓螈、吻蚓、鱼螈等等。

两栖动物(学名:Amphibia)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的皮肤裸露,表面没有鳞片(一些蚓螈除外),毛发等覆盖,但是可以分泌粘液以保持身体的湿润;其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进行呼吸,长大后用肺兼皮肤呼吸。两栖动物可以爬上陆地,但是一生不能离水,因为可以在两处生存,称为两栖。

种类分布

中国由于生物环境的多样性。现有两栖类动物302种。而云南由于特殊的地理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具有十分丰富的两栖类物种,约100余种。占全国两栖类动物种数的40%。在后面动物多样性-两栖类仅介绍几种代表性的种类。人们通过认识两栖类物种的多样性。关注它们的生存状态,进一步保护人类这一朋友。

分布

除了海洋和大沙漠以外,平原、丘陵、高山和高原的各种生境中均有分布。垂直分布可达 5000 米。个别种能耐半咸水。在热带、亚热带湿热地区种类最多,南北温带种类递减,仅个别种可达北极圈南缘。有水栖、陆栖、树栖和穴居等。

产热和散热机能不够完善,一般于黄昏至黎明时在隐蔽处活动频繁,酷热或严寒季节以夏蛰或冬眠方式度过。摄取动物性食物(蛙类蝌蚪刮取植物性食物为主)。鱼、蛇、鸟、兽等都能成为它们的天敌。

两栖动物有哪些?

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雨蛙、树蛙、蟾蜍、大鲵、蝾螈、蚓螈、吻蚓、鱼螈、山鳖、石蛙、和鲵鱼等等。

两栖动物是指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两栖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心脏两心房血液为混合血,不完全循环,一心室,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先长后肢,再长出前肢,是有脊椎的动物。

扩展资料:

一般来说,两栖类动物都是卵生。

1.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2. 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依赖于湿润的的环境,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4.心脏两心房,一心室,血液为混合血,不完全的双循环;

5. 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

6.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胚胎没有羊膜;

7.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

8.抱对受精,不仅可以刺激雌雄双方排出生殖细胞,还可以使精子和卵细胞向相同方向排出,提高受精率;

9. 有脊椎。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两栖动物

两栖类动物有哪些?

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雨蛙、树蛙、蟾蜍、大鲵、小鲵、蝾螈等。

两栖类动物由鱼类进化而来。长期的物种进化使两栖动物既能活跃在陆地上,又能游动于水中。与动物界中其他种类相比,地球上现存的两栖动物的物种较少,目前正式被确认的种类约有4350种,分无足目、无尾目和有尾目三目。

多数两栖动物需要在水中产卵,发育过程中有变态,幼体接近于鱼类,而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但是有些两栖动物进行胎生或卵胎生,不需要产卵,有些从卵中孵化出来几乎就已经完成了变态,还有些终生保持幼体的形态。

基本特征

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水陆两栖。详见“特征”。

一般来说,两栖类动物都是卵生。

1、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2、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赖于湿润的的环境,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4、心脏两心房,一心室,血液为混合血,不完全的双循环;

5、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

6、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胚胎没有羊膜;

7、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

8、抱对受精,不仅可以刺激雌雄双方排出生殖细胞,还可以使精子和卵细胞向相同方向排出,提高受精率;

9、有脊椎。

两栖类动物有哪些动物

两栖动物

常见的两栖动物:雨蛙、树蛙、蟾蜍、大鲵、蝾螈、蚓螈、吻蚓、鱼螈、山鳖、石蛙、和鲵鱼等等。

水陆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是一类原始的、初登陆的、具五趾型的变温四足动物,皮肤裸露,分泌腺众多,混合型血液循环。其个体发育周期有一个变态过程,即以鳃(新生器官)呼吸生活于水中的幼体,在短期内完成变态,成为以肺呼吸能营陆地生活的成体。

特征如下:

1、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2、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一般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依赖于湿润的的环境,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4、心脏两心房,一心室,血液为混合血,不完全的双循环;

5、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

6、体外受精,体外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胚胎没有羊膜;

7、先长出后肢,再长出前肢;

8、抱对受精,不仅可以刺激雌雄双方排出生殖细胞,还可以使精子和卵细胞向相同方向排出,提高受精率;

9、有脊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