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广度是指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地觉察到或认识到客体的数量,即注意的范围。

(二)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持久性)

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种刺激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三)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对象。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能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心理学)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嗯,是四个方面:注意的范围、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稳定、分配、转移。值得注意的是有两种特殊的注意现象 “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动摇”容易与之相混淆。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也称为“分心”。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一种消极的注意状态,例如“走神”“开小差”,是我们应该克服的。注意判断题中,讲二者视为等同,是不正确的。注意的起伏是指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的现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例如将一只表放在离被试耳朵有一定距离的地方,使他刚能隐约地听到滴答声,被试有时候听到表的声音,有时又听不到,或者感受到表的声音一时强一时弱。无论是注意的起伏还是注意的分散都不属于注意的品质。在多选题目中要注意排除。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1、注意对象的特点

注意对象本身的一些特点影响到注意在它上面维持的时间长短。一般来说,内容丰富的对象比单调的对象更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此外,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能维持注意的稳定性。

2、主体的意志力水平

注意的稳定性实际上就是保持良好的有意注意,因此也需要有效地抗拒各种干扰。主体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就可以战胜各种困难,克服自身缺点和不足,始终如一地保证活动的进行和活动过程的高效。

3、个人的主观状态

一个人身体健康、情绪良好、精力充沛,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全力投入,不知疲倦。相反,一个人处于失眠、疲劳、疾病状态,或者情绪受挫的情况下,注意无法保持稳定,活动效率也会大大降低。

什么是注意?举例说明注意的品质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等就是指“注意”的意思。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即一瞬间意识能把握的事物的数量;注意的稳定性,即注意能否较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事物上;注意的转移,即注意能否根据需要较快地从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上;注意的分配,即能否同时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事物上。

注意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的反映一些现象而离开其余对象。二是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指向性表现为对出现在同一时间的许多刺激的选择;集中性表现为对干扰刺激的抑制。它的产生及其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

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的排除)。

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总是在感知着、记忆着、思考着、想象着或体验着什么。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很多对象,只能感知环境中的少数对象。而要获得对事物的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就需要使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有关的对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注意

注意的品质包括哪些

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称为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我们所说的“一目十行”说的就是注意的范围问题。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象的特点,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注意的广度也就越大;二是个体经验和心理状态,个体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注意范围大,心情处于紧张状态下注意范围小。

2.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一定的事物或是一类活动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注意的稳定性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一类活动上的时间的长短。我们知道,人在注意时,并非总是指向一个对象,而是指向于所有有利于任务(活动)完成的事物。狭义的稳定性是指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注意所持续的时间。人把注意长时间指向和集中于同一对象是非常困难的。注意的稳定性与人的主体状态和对象的特点有关。

从事的活动的意义对自己越大,对活动的兴趣越浓,并抱有积极的态度,则注意的稳定越持久。一个越善于与困难作斗争的人,其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对象(活动)上越容易。与注意稳定相反的状态是注意分散,即分心。影响注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有:(1)是否有明确的任务;(2)是否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3)注意的对象是否内容丰富;(4)活动的方式是否多样化;(5)个体的情绪和身体状况等。

3.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人们根据新活动、新任务,及时、有意地调换注意对象,即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注意转移的难易和快慢,主要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度、前后活动的关系、个人的兴趣和情感强弱、个体的神经类型及已有的习惯等因素。一般来讲,如果原来注意的紧张度高、前后活动关系不大、人们依恋并沉浸于前一活动或新注意的对象不大符合自己的情感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就困难;反之,就较容易。

值得一提的是:分心和注意转移是两个绝然不同的概念。分心是注意被无关刺激从当前需要注意的事物中引开,例如,上课听讲被小鸟吸引这就是注意的分散;而注意的转移是根据任务(活动)的需要,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事情上转向另一个任务(活动)上,例如,老师上课时有同学在打架,老师把注意从讲授课程内容转移到调节课堂矛盾上,这就是注意的转移。

4.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活动要求我们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情。例如,教师在讲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或操作电脑,一边要观察学生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活动

什么是注意,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1.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稳定、分配、转移。

2.注意的广度是指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清楚地觉察到或认识到客体的数量。

3.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种刺激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4.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对象。

5.注意的转移是指人能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1.注意(attention),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2.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3.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的排除)。

4.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总是在感知着、记忆着、思考着、想象着或体验着什么。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很多对象,只能感知环境中的少数对象。而要获得对事物的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就需要使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有关的对象。

5.人在清醒的时候,每一瞬间总是注意着某种事物。通常所谓“没有注意”,只不过是对当前所应当指向的事物没有注意,而注意了其他无关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