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鼩鼱" 怎么读?
qú jīng 鼩鼱
食虫目鼩鼱科的通称体型纤小、肢短,状如鼠而吻尖长。约20属200余种,除极地 、大洋洲和一些大洋岛屿外,各大陆均有分布,但南美洲只见于北部。中国境内有10属24种。绝大部分栖于湿润地带。现生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一般体长3.5~18厘米,尾长0.9~12厘米。臭鼩体重仅2克。覆毛细短而密,多数呈褐灰色,有些体侧有臭腺,繁殖季节味更浓。眼细小,视觉差,听觉、嗅觉发达。外耳壳不显著。部分水生种类的足下具毛栉或蹼(如蹼足鼩)。臼齿齿冠具发达的齿尖,呈W型排列。适于食虫,是一种小巧可爱的有益动物。
地栖者居多,亦有半水栖或穴居者。昼夜活动或仅夜间活动,不冬眠。平时独栖。食虫或其他小动物。唾液腺中常含麻醉剂,可使俘获物麻醉 。温带3~11月繁殖,热带终年繁殖。孕期17~28天 。年产数胎,每胎2~10仔。野外寿命12~18个月。因食虫,对农业有益。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鼠》:“鼩鼱,似鼠而小。即今地鼠也。” 清 黄景仁 《平定两金川大功告成恭纪》诗:“天威霆奋疾复勍,铲削虎穴薰鼩鼱。”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水鼠》:“水鼠,口吻尖小如鼩鼱。”
嘴尖散发臭味的是什么老鼠
嘴尖散发臭味的是钱鼠,钱鼠有很长的嘴巴,当受惊时,体侧的臭腺分泌奇臭的分泌物以示自卫,猫能捕捉它,但不吃它。喜跳跃,但不善爬。栖息于农田、沼泽地及湖泊边的灌木竹林、草从及小树林中,亦栖居于城镇和农村室内。常在乡村的厨房炉灶旁边的土洞中居住。
钱鼠以取食昆虫及其他动物性食物为主,有时亦吃植物种子和果实。它是钩端螺旋体病及恙虫病病原体的贮存宿主,还带有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毒抗原。因此,对人类的危害不容忽视,应属于控制之列。
扩展资料
钱鼠对人的危害
钱鼠每天在各种地方活动,而且身上携带多种细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食了钱鼠吃过的食物,这时,食物中钱鼠传播的病毒就会进入到体内,就有可能患上流行性出血热,如果治疗不及时,很有可能会危害生命。
而且钱鼠为了磨牙,老鼠经常会啃噬门、衣橱等。在田野里,钱鼠经常盗食粮食、挖掘田地、毁坏树木,对林业和农业的发展都造成了危害。另外,钱鼠到处打洞也危及到建筑物的质量,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隐患。
钱鼠来无影去无踪,从来不与人打照面。它们的嗅觉很灵敏,尤其对人的气味更是熟悉。只要一闯到便远远地避开。它们的巢同样也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从来不会受到干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钱鼠
鼩鼱和臭鼩有什么区别
鼩鼱(qú jīng),属于食虫目鼩鼱科,靠吃蚯蚓、昆虫等为生,虽然长得极像老鼠,但其实两者没有任何关系。鼩鼱的体长仅4-6厘米,尾长4-5厘米,体重3-5克,是世界已知动物中最小的哺乳动物。
臭鼩(学名:Suncus murinus),为鼩鼱科、臭鼩属的动物。臭鼩性凶猛,食物以动物性为主,体侧的臭腺能分泌奇臭的分泌物,受惊时放出自卫。臭鼩体形似麝鼩但甚大,头体长100-140毫米,尾长65-78毫米。
分布区域:
鼩鼱常见于世界上的温带和热带地区,从欧洲西部、俄罗斯到我国西北、东北、长江中下游等地。除极地 、大洋洲、一些大洋岛屿和南美洲南部外,各大陆均有分布,北美大约有40多种鼩鼱,最普通的鼩鼱是短尾鼩鼱。多数鼩鼱是陆生动物,但少数品种是水生的。
臭鼩在中国以内见于福建、台湾、浙江、广东、广西、云南。中国以外分布于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埃及、埃塞俄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