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以前几个省 东北省份
1、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将东北地区划成9个行省,分别为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龙江省、嫩江省、兴安省,即把原来的东三省每一个省分成三个省(安东省、辽北省原为辽宁省的一部分;松江省、合江省原为吉林省的一部分;嫩江省、兴安省原为黑龙江省的一部分)
2、1955 年,东北迎来了最后一次省级政区调整,该地区的省份由6省减少至3省,即辽宁、吉林与黑龙江。
东北解放初期省份是如何划分的?
东北解放初期省份是这样划分的:
一、大行政区建设
为了在中央统一的方针和政策下,因地制宜地领导地方政府进行工作,以便迅速地建立革命秩序,深入发动群众进行各项改革,设置了东北大区人民政府。大区是在省级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而大区人民政府一方面代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区内各省市人民政府,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机关,一方面也是地方政权的最高机关,是一级地方政府。
1952年底,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已经完成,各种社会改革运动基本上已告胜利结束,全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即将开始。到了1952年,以前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改变成为行政委员会,不再承担地方最高政权机关的职能。
1954年,国家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切实解决下面的情况,减少组织层次,增加工作效率。为了节约干部加强中央和供给厂矿的需要及适当加强省市的领导,同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撤销大行政区一级行政机构。由中央政府直接领导省、直辖市,并将省级政区进行合并。“跨省的大行政区的撤销致使省一级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性。这一点特别在1956年和1957年迅速席卷开来的农业合作化、工业国有化和准自由化运动中,表现得很明显。”
二、建国初期东北的省
东北大行政区的设立后,省由过去的一级行政区变为二级行政区,规模适当划小。
1949年,把东北的松江、黑龙江、嫩江、吉林、辽北、安东、辽宁七省和冀察热辽地区改设为辽东、辽西、吉林、松江、黑龙江、热河六省,并设立了旅大行署区。
1949年4月21日,由于东北的全部解放,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东北今后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为了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建设的任务,根据经济、交通、人口、城市的分布及自然情况,决定重划东北行政区域为6省4直辖市。6省为辽东、辽西、吉林、黑龙江、松江、热河,4直辖市为沈阳、抚顺、鞍山、本溪,及旅大行署。1949年5月,原热河省昭乌达盟地区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到1953年,全东北分为13个省级区划单元。
东北原有几个省?
东北九省
背景
1931年爆发918事变,隔年东北被日军占领,在日本的扶植之下,建立了“满洲国”,而原本的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也被“满洲国”分成18个行省进行统治,直到抗战胜利前,东三省已经名存实亡。
方案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将其合并成9个行省,分别为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龙江省、嫩江省、兴安省,即把原来的东三省每一个省分成三个省。(安东省、辽北省原为辽宁省的一部分;松江省、合江省原为吉林省的一部分;嫩江省、兴安省原为黑龙江省的一部分)
除了设置9个省外,在东北还设有三个直辖市,直属于行政院,分别是大连市、沈阳市、哈尔滨市。
实际情况
抗战胜利后东北地区〔满洲国统治地区〕的对日受降接收工作是由苏联负责,苏联支援大批的中共解放军与行政人员进入东北进行接收, 并在东北实际驻军至民国三十五年春天才撤离。苏军撤离后大部分的东北地区实际上已经被中国共产党所控制,国民政府只能在几个大城市进行点状的接收统治。同年国共内战爆发,两年后共产党全面控制东北,故东九省及三市的行政区划方案可以说从未成功实施,多仅见于日后中华民国的教科书与宣传中。
虽然东北行政区划没有成功实施,但东北地区仍然在民国36年中华民国行宪后,于可以选举的地方依照东九省区划选举出立法委员与国大代表,并赴南京开会。例如前中华民国立法院长梁肃戎先生的选区即为辽北省。
东北原来四个省叫什么
东北原来四个省叫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热河省。1929年奉天省改名为辽宁省,奉天市改名为沈阳市,辽宁省和沈阳市的名称沿用至今。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再次进行改制,保留了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三个省份。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关于撤销热河省、西康省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的建议。兹决定:
1、撤销热河省,将热河省所属行政区域,按国务院建议分别划归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2、撤销西康省,将西康省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四川省。
3、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一项的规定为:省、直辖市二十五人至五十五人,人口特多的省,必须超过五十五人的时候,须经国务院批准。
解放前东北有多少个省?
解放前东北分为九个省,被称为"东九省"
分别是:
辽宁省(省会沈阳市,辖4市22县)
辽北省(省会辽源县,辖1市18县6旗)
安东省(省会通化市,辖2市18县)
吉林省(省会吉林市,辖2市18县1旗)
松江省(省会牡丹江市,辖2市15县)
合江省(省会佳木斯市,辖1市17县)
嫩江省(省会齐齐哈尔市,辖1市18县2旗)
黑龙江省(省会北安市,辖1市25县1旗)
兴安省(省会海拉尔市,辖1市7县11旗)
东北有几个省 东北各省简单介绍
1、东北原来九个省。分别为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黑龙江省、嫩江省、兴安省。
2、辽宁省海岸线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大陆海岸线全长2178公里,占中国大陆海岸线总长的12%,岛屿岸线长622公里占中国岛屿岸线总长的4.4%。
3、安东省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体,南边有鸭绿江河谷及沿海平原,中北部主要为长白山地的一部分。 鸭绿江贯穿全境,是最重要的河流。富含水力,建有水丰发电厂。
4、辽北省由于位置在辽宁省北部,故名辽北
5、吉林省因境内吉林城而得名。省会长春市。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人口2734.21万(2008年)。吉林以吉林乌拉前二字得名,女真语(满语)吉林乌拉意为沿江。
6、松江省位于黑龙江地区南部。1945年8月31日,党政府拟定重划东北行政区划时的省名。同年10月1日,在苏军控制下,于哈尔滨成立滨江省政府。
7、合江省位于黑龙江地区东部三江平原,是解放战争时期设置的省区之一,其名称沿用国民党政府公布的省名。
8、嫩江省位于黑龙江地区西部,其名称沿用国民党政府公布的省名,简称嫩。
9、黑龙江省有10个世居少数民族,赫哲、鄂伦春、朝鲜、蒙古等少数民族风情浓郁;上京龙泉府和上京会宁府分别是唐代渤海国和金代早期的都城,是当时黑龙江省经济和文化繁盛的标志;哈尔滨、 牡丹江等四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北疆现代都市特色鲜明。
10、兴安省面积约264000平方公里,人口1947年调查为32万7563人,是当时中华民国所辖人口最少的一个行省。 北与俄罗斯,西与蒙古地方,南与辽北省,东与黑龙江省、嫩江省相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