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跳台滑雪难度等级

有70米和90米两个级别

跳台滑雪是冬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之一,根据国际滑雪联合会规定,在冬季奥运会及世界滑雪锦标赛的跳雪比赛中,设有70米级和90米级台的两个跳雪项目。在1964年以前的8届冬季奥运会中,由于跳台规格不统一,只能以主办国的跳台为标准进行比赛。从1964年第九届冬季奥运会开始才统一跳台级别,才分别规定为上述的70米和90米两种。这并不单指跳台高度,还包括跳台助滑道的坡度即35-40度,以及长度80-100米。

跳台滑雪运动由于跳台助滑道的角度及起跳端的仰起角度等不同,加上气温、温度、风向、风力及雪质等自然条件的差异,跳雪的性能也就随之变化。因此,跳雪比赛只有最好成绩,而没有世界纪录。

大跳台场地分为助滑区、起跳台、着陆坡和终点区域四个部分。一般起跳台高 40 米,雪道长 138 米,宽 8 米。

单板滑雪大跳台依据四个标准打分,即难度(Difficulty)、完成度(Execution)、高度(Amplitude)、落地(Landing)。资格赛分组进行两轮,决赛则有三轮,均取最好的两轮成绩叠加进行排名。比赛有 6 名打分裁判,以 100 分满分制对以上四个标准进行评分,排除最高分和最低分后,计算剩余的平均分。

评分参考:

高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要看起跳的爆发力是否足够,看飞行的抛物线是否优美等;

难度:不只是转体周数;反脚起跳、外转或者内转、抓板位置等;

表现:从起跳到落地,应当始终展现控制力,动作稳定、流畅,一气呵成;

落地:手触地、动作不稳、调整方向、身体触雪等都会扣除一定分数。

跳台滑雪起源于哪里 跳台滑雪的由来是哪里

1、跳台滑雪运动是起源于挪威, 跳台滑雪简称“跳雪”。

2、就是运动员脚着特制的滑雪板,沿着跳台的倾斜助滑道下滑。借助速度和弹跳力,使身体跃入空中,使整个身体在空中飞行约4-5秒钟后,落在山坡上。1972年首届世界跳台滑雪锦标赛在南斯拉夫举行。该项目从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即被列为比赛项目。

3、根据国际滑雪联合会规定,在冬季奥运会及世界滑雪锦标赛的跳雪比赛中,设有70米级和90米级台的两个跳雪项目。从1964年第九届冬奥会开始统一跳台级别,才分别规定为上述的70米和90米两种。这并不单指跳台高度,还包括跳台助滑道的坡度即35-40度,以及长度80-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