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楷书起源于什么时候 关于楷书起源时间介绍

1、楷书起源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2、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现代。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二、楷书的来历,急!!!

楷书形成于汉末、魏晋,全盛于隋唐。它吸收了隶书结构匀称明晰的优点,把隶书笔画的“波折”改为“平直”,把隶书形体的扁平改为方正,书写时更为方便,一直沿用至今。据史书记载,最早的楷书由王次仲所创造,经过钟繇、王羲之的改造而成熟,到唐代达到鼎盛。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

一、楷书的由来

楷书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始于汉末,流行于我国封建社会南北魏到晋唐时期,按照时期划分,可以分为魏碑和唐楷。

1、魏碑是一种从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书体,其中常带有汉朝隶书的写法,楷书性质并不成熟,所以造成了百花齐放的场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钟致帅称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魏碑对后来隋和唐楷书体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唐楷形成于唐代,集魏晋南北朝楷法为一体,字体严肃端庄,笔划平稳凝重,结构严谨,法度森严,是唐代标志性的成就之一,楷书在唐代的法度逐渐完备,进入了完全成熟期,唐楷形成以后,就成为了书法学习者作为书法技能训练的最佳范本。

二、楷书的分类

按照字体大小分为了大楷和小楷

1、大楷

是5厘米以上的字体,一般情况下,人们把数寸以下、一寸以上见方的真书都称为大楷,更大的真书则被称为“擘窠书”、“榜书”,根据历代书法家所积累的经验,学习书法应当从大楷开始,掌握好大楷的结构、点画、布白,做到结构疏密得当、点画准确精到,再退而写小楷。

2、小楷

是1-3厘米的字体,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写小楷要使其宽绰有余,做到大字似的舒朗,运笔要娟秀、圆润、挺拔、整齐,下笔时不必用逆锋,宜用尖锋,收笔时宜用顿笔或提笔,建议是在学习了大楷的基础上再学小楷,能够做到结体宽绰开张,点画规矩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