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鸳在三国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文俶(?~291年),一作文淑,字次骞,小名阿鸯,世称文鸯,谯郡(今安徽亳州市)人魏末晋初名将,文鸯是魏国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之子,排行于诸子中间。骁勇善战,依附大将军曹爽,效忠于王室。
名震天下
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西晋代魏,文鸯仍仕晋朝,任平虏护军。泰始六年(270年),秃发鲜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在河西举兵反晋,先后击杀胡烈、苏愉、牵弘、杨欣等封疆大吏,晋武帝司马炎为此寝食难安。
咸宁三年(277年)三月,文鸯临危受命,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力,大破秃发树机能,使得胡人部落有二十万人归降,名闻天下。太康年间(280年—289年),文鸯被任命为东夷校尉、假节。
八王之乱中,为诸葛诞外孙、东安王司马繇所诬杀,惨遭灭族,时年五十五岁。
扩展资料
三国最逆天的三大猛将排行
第一名:邓艾
邓艾,字士载,曹魏大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在参与的灭蜀之战中,其偷渡阴平,堪称最逆天的一战,邓艾率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鱼贯而进,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山高谷深,至为艰险。
途中,粮运不继,曾多次陷入困境。部队走到马阁山,道路断绝,一时进退不得,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身滚下山坡。邓艾率军出其不意地直抵江油,迫降守将马邈。从此,兵临城下,克绵竹,斩杀诸葛瞻父子,逼降刘禅。
第二名:关羽
关羽,刘备手下大将,早期投降过曹操,在曹操与袁绍开展白马之战的时候,袁绍派大将颜良、文丑、郭图等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操亲自率军救援,并命张辽与关羽为前锋。
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斩杀颜良于万军之中,枭首而归,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万军之中敌将首级,这是三国正史唯一的案例,实乃逆天之举。
第四三:张飞
张飞,刘备手下大将,其逆天之战,是在建安十三年,刘备于当阳长坂被曹操的最强骑兵虎豹骑击溃,张飞断后,二十余骑立于当阳桥上,曹军大众至,张飞据水断桥,对着曹军大喊:“我就是张益德,可以来决一死战!”
曹操军都害怕张飞的勇猛,虽然看见张飞人少,但也没有人敢上,刘备才逃过一劫。以二十余骑,力抗曹营最强骑兵战团,真让人想不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鸳
《三国演义》中文鸳是文钦还是文聘的儿子?
文鸳是文钦的儿子
在三国演义里,文钦其实是个值得一说的人物,并非其英雄盖世又或智谋高深,盖其一生,实在是传奇的一生,三国里不多的搞笑的一生。
我读三国,屡屡看到文钦这段都会大笑不止,以这位兄台的智商能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活下来而且还混得不错简直是个奇迹,出场人物纷繁复杂的三国演义里老罗花了数百字来描述此君,想来也是叹于他的搞笑天份。
文钦出场是在三国的后半段,他本是曹爽的幕客(看来曹爽也是个大慈善家,养猪养鸭养文钦),不知如何搞到了扬州刺史的职位,本来也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奈何曹爽虽然权倾一时,最后也不免被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父子三人阴死。
主子一死文钦心里小算盘拨拉一响:坏了,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司马一家迟早要找外面的所谓曹爽党羽报复,我是主子一手提拔上来的,这司马岂能容我?
当即联合扬州都督毋丘俭起兵造反,口称与曹爽曹公报仇,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准备进军许都。
我从此时开始怀疑文钦的智商,文哥起兵时兵不过万把,他能直接指挥的不过几千,而魏国带甲者数十万,别看造反时口号喊得那叫一个响,真到交锋时不说别的,司马父子光叫大军吐口水也能把他这批人给淹死,文哥你拿什么跟人家斗?还真以为诸葛亮是你爸爸啊?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一看乐了,好小子,我正愁没机会表现自己呢,这刚一瞌睡你就送枕头,有个性,我喜欢!当即二话不说,点起大军,旋风起程,直扫文毋。
文钦是个超级草包,他的儿子可确实是个英雄,叫做文鸯,武力值直追赵云,极有胆略,看到司马师大军来了,一边喂老爸吃着镇静剂,一边跟老爸献计曰:敌军刚来,人困马乏,不若晚上去劫寨。
文钦哆嗦着:儿啊,这司马师可不是好惹的主儿,你说劫寨,却怎生劫法?
文鸯奋然:我引一半军自敌北杀进,你引一半军(2500人)自敌南杀人,三更在敌营会合,杀他个片甲不留!
文钦也下了决心:好!就这么办!反正也没其他好办法。
当晚,文鸯引军自敌北杀入,那司马师做梦也想不到对方居然敢来劫营,被杀了个措手不及,文鸯在敌阵左冲右突,端的是英雄盖世,只要此时文钦兵到,眼看就能大败司马师。
可文钦就是迟迟不来,文鸯杀到后来有点不对劲了,按理说三更早过,文钦的军马早该到了,可直到现在也没见出现,难道遇了埋伏?
想到此节,文鸯心寒,当即且战且退,一溜烟地跑了,跑到中途遇上了老爸文钦。文哥带着2500军正满头大汗往这边赶呢,文鸯就纳闷了:老爸,怎么不如期接应我呢?
文钦抹抹头上的汗珠:瞎,别提了,老子我在山谷里迷了路,转了半夜才找到路出来!
我靠!好文钦,好回答,有此带兵打仗之将官,我估计背后那2500军中起码有一半得寒心,也别等别人来打了,自已玩晕自已先!
又想及文鸯脸上表情,定然怪异,心里想法即是:我操,看在你是我老子的份上,若不是我老子,我早他妈一枪捅死你了!
文钦任扬州刺史多年,怎么着也该熟悉周城地形,文哥居然会迷路,此一服也。带兵打仗,不先勘地形,不深察地理,贸然挺进,此二服也。迷路后居然能在里面转悠了半夜,此三服也。错过了两军约会时间,不急使人探知军情,徐图良策,反而将此疲惫之师不管三七二十一还在拼命往敌阵里带,此四服也。
观文钦之将才,即是如此,足够令写三国的老罗观三国的我等爆笑一通,哪知文钦后面还有他的境头,再显出他非比常人的谋略来。
司马师破了文钦,相当得意,大宴众将,谁知乐极生悲,当夜旧疾复发,眼看要挂。
司马师手底下有个叫尹大目的校尉,也是曹爽的旧将,寻思为主报仇久矣,如今看到司马师将死,不禁窃喜:我的报仇机会来了,只要将这情况通知文钦,让他驻军不撤,等到司马师一死,立即挥军掩杀,那时群军无首,必大胜魏军!
说干就干,当夜大目就找了个借口去追文钦去了,追到一座桥时刚好看到文钦和他儿子正垂头丧气地率军跑路。
司马师将死在军中是个秘密,倘若当着数千军人面前喊出来,难免不走漏风声,让司马师有所防备,而当时文钦军怕司马师来追,跑路甚急,情况不允许大目跟文钦秘谈,于是尹大目除下头盔以示无敌意,再大声疾呼:文将军何不在此多逗留些时候?
尹大目的计策端的是好计,喊话的方式也非常巧妙,稍有军事触觉的人即便当时不停也要将大目喊来详问。可我们文哥岂是普通人哉?
话说当时文钦一听大怒,他压根没往军情上想,他想的是:妈的老子这仗本来就败得窝囊,你小子还在这讽刺我?于是抽出支箭,拈弓朝尹大目骂道:快滚!亏你跟老子还是个旧相识,居然如此出言侮我!再不滚我一箭射死你!
这一箭据我估计以文哥的武功也未必能射得死大目,但这番话已经足够伤透了大目的心,书上写大目是大哭而去,在我想来未必哭失此破敌良机,主要是哭自已居然会跟这种非正常人类搞合作。
后来司马师果然速死了,书上说他是病死的,在我看来是知道此事后笑死的也未可知。
文钦活着时致力给我们带来欢乐,就连他的死也极富喜剧色彩。
最后一次见到文哥,是他跟诸葛诞一起守寿春城拒司马昭军时。
司马昭急切之下攻不下寿春,于是率大军把城团团围住了。
相拒日久,城中粮草将尽,诸葛诞忧而问计,部下有要决一死战的,有要开城投降的,有要突围而出的,有要固守待援的,问到文钦,他略一沉吟,使出一个空前绝后,孔明自叹不如,庞统叹为观止,诸将目瞪口呆的计策来。
文哥说了:不就是粮食不够吃嘛?把城中的兵放掉一半,不就够了?
诸将皆静。
良久,有人扑倒。
诸葛诞服下速效救心丸,好一会儿才缓过气来:文兄果然好计!只不过城中兵俱是有用之人,安敢放之?不如把些没用的浪费粮食的人杀了岂不更好?
说完赶紧使人将文钦斩了,再不斩而让文哥说出另外一些绝世妙计来,恐怕自已带的速效救心丸都不够用。
诸将事后谈起,总是不禁嗟叹:文钦兄究竟是帮哪头的呢?帮我们吧,是断不会把自已兵散掉的,帮司马昭吧,他又没开城投降。
又想起扬州著名混混韦小宝在乱搞方面倒是跟此扬州刺史有得一拼,还是得叹一句:文刺史真是高深莫测,神鬼难料啊!
世事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