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奶粉冲调时有疙瘩,溶解不开怎么回事?
冲奶粉有疙瘩可能是因为奶粉颗粒大小不理想,还可能是因为奶粉脂肪含量高,过高的脂肪含量会让奶粉浸润受到一定的阻碍,从而就会影响到了奶粉颗粒溶解。如果奶粉当中含水量比较高,也是很容易出现冲奶粉有疙瘩的现象。所以,刚开封的奶粉冲调性比较好一些,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奶粉可能会受潮,含水量比较高,就降低了奶粉的溶解性。还有就是奶粉当中的蛋白发生变性也会出现冲奶粉有疙瘩的现象,水温过高冲调奶粉就容易导致蛋白质发生变性而凝固,凝固之后就没有办法更好的溶解和分散。
二、奶粉冲泡后有小颗粒状
奶粉冲泡后有小颗粒,可能是因为冲泡的水温不合适,同时要注意冲调时用手握奶瓶尽量摇匀会减少颗粒。
配方奶粉冲调后应该是均匀细致的奶状。冲调好的奶粉出现小的颗粒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比如:1、冲调方法不正确:冲调奶粉的过程中使用的水温度过高,或者是先加入奶粉后再倒水,这样都容易导致冲调好的奶粉出现颗粒状。
2、奶粉储存的环境不合适,使奶粉吸入过多的水分而结块,就容易出现冲泡过程中较多的大颗粒。应当废弃,不能再给孩子喂食。
3、冲泡奶粉的时候,水和奶粉的比例掌握不当,浓度过高时也容易出现颗粒状,需要掌握正确的冲调方法,避免颗粒的出现。
三、奶粉冲出来有颗粒是怎么回事
奶粉冲出来有颗粒的原因如下:
①奶粉没有充分溶解
在没有充分溶解的情况,很多溶质都会有颗粒,那么冲奶会有颗粒物,想来便是奶粉没有充分溶解。正确的摇晃奶瓶的方式是,双手手掌夹紧奶瓶来回滚搓,记得是水平方向,千万别盖紧奶瓶上下猛摇一通。滚搓奶瓶时,力度要温柔一点。
②奶瓶不干净,有残留的奶渍
如果奶瓶清洗不干净,奶渍等仍然残留在瓶壁上,再次冲调奶粉之时,确实是有可能脱落形成团块或是颗粒状物。而喝下这样的奶液,孩子的肠胃很受伤。
③奶粉冲调后产生的小颗粒可能是没有充分溶解的膳食纤维或是矿物质成分,可尝试适当调高冲调水温或是分次加入奶粉进行冲调可缓解这种情况。
扩展资料
奶粉的正确冲调方法
①先洗干净双手,再取适量35℃-40℃温水倒入奶瓶。
②哺乳用具要在沸水中消毒。
③盖好奶瓶,摇匀,在喂前请滴一滴在手腕上以测试适当的温度。
④将温开水装入消毒过的奶瓶中。
⑤按喂哺量建议,用罐内的量匙把奶粉加入水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