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己达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修己达人”的意思是通过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达到唤醒别人的方法“修己达人”是由“修己以敬”延伸而来,出自《论语》。
出处:《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扩展资料
“修己达人”赏析:
孔子认为,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上层人物和老百姓都得到安乐,所以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一席话,也是以个人主义为起点的。从十九世纪到如今,再回到孔子时代,都是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把自己训练、培养、教育好。因此个人主义并不是可怕的,尤其是年轻人确立一个人生观,更是需要慎重的把自己这块材料培养、训练、教育成器。
二、修己以敬的“敬”是什么意思
恭敬,这里指恭敬的态度。全句是自己修身养性,(随时)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
三、“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出处?
出处: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宪问》。
【原文】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译文: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
扩展资料
子路向老师询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提出了君子的三种境界,一层比一层高,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
第一层是修养身心,保持恭敬之心,养成敬畏之心,这是“内圣”的功夫;
第二层是修养身心,并能使亲朋好友感到安定快乐,这是“外王”的过渡阶段;
第三层是修养身心,并使天下百姓过上太平的生活,这是“外王”的终极目标。
但连孔子自已也感叹说这个终极目标,即使是尧、舜这样的圣贤之君都难以做到。然而,我们应该看到,无论是哪种境界,孔子首先强调的都是“修已”,也就是先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再言其他。
《大学》中同样有此言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宪问
四、“修己安人”是什么意思?
修己:修身。提高自身修养,使人民安乐。
《论语·宪问》:“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何谓修己?儒家思想是建立在仁爱的基础之上,孔子在《论语·阳货》一篇中就专门阐述了仁的具体含义。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孔子接着解释五者——“恭、宽、信、敏、惠。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就是儒家所主张领导者修己的五项基本要求,也被称之为“五德”。作为一位领导只有具备了五德才能修身庄重,办事勤敏,对待下属才能宽厚,守信用,施恩惠。在修己的五项基本要求中,孔子尤为重视“信”。因为“信”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民众对领导的信任,二是领导者自身的信实。只有这两个方面合二为一才能真正实现管理的目标。
何谓安人?安人是儒家管理的终极目标,其最高表现形式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具体又表现在四个方面——安亲、安友、安君、安百姓。那么这四个方面又分别用什么方法来实现“安”呢?安亲用孝和悌,孔子主张用“孝悌”来协调家庭关系。只有孝才能上安父母长辈,唯有悌才能和谐兄弟姊妹。对于中国人而言家庭的和睦是一切事业的根本点与出发点。安友用义和信,儒家思想认为,独学而无友,则会孤陋而寡闻。朋友交往只有义信相待,才能彼此真诚。安君用忠和敬,孔子在《论语·宪问》中说:“勿欺也而犯之”。“勿欺”就是敬,“犯之”就是忠,当君王有不对的举措就应该大胆进谏,敢于直言才是真正的敬与忠。安百姓用仁爱。对于安百姓的做法《论语·子张》中有具体的描述——“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立之斯立”就是让民众自立,用“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的法制作为强制性管理方案,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德治作为内在的约束。“道之斯行”是用礼乐诗书教化民众。“绥之斯来”是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安抚民众。“动之斯和”是指有了上述三个方面的支撑之后的“使民”,是百姓能在自己统领的国度中安生乐业,为整个国家的发展而心甘情愿的劳作。
修己与安人二者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它们看似两个独立的部分,一个对内一个对外,但其实质却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修己是儒家管理的出发点,安人是儒家管理的目标。然而只有修己才能最终安人,领导者也只有通过安人才能彰显修己的价值与意义,所谓“学而优则仕”就是这个道理。《论语·宪问》中有孔子和子路的一段对话:“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可见在儒家管理理论中修己与安人是相互支持,互为因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