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蒹葭怎么读?

蒹葭的读音是jiān jiā,声母都是j,韵母是ian和ia,声调都是第一声。

释义:

1、蒹和葭都是价值低贱的水草,因喻微贱。亦常用作谦词。

2、泛指思念异地友人。

引证释义:《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扩展资料:

近义词

一、萋萋 [ qī qī ]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冰心《往事(二)》十:“遍天涯长着萋萋的芳草,我要从此走上远大的生命的道途!”

二、苍苍 [ cāng cāng ]

1、灰白色。

2、形容茂盛的样子。

3、深青色。

《人民文学》1979年第6期:“这碧绿苍苍的伊犁河水呀,到了阳春时节你也会飘浮着乌孙山的花瓣、荡漾着乌孙山的芳香吧。”

二、蒹葭怎么读音和释义

1、读法:蒹葭(jiān jiā)

2、《蒹葭》,出自《诗经·国风·秦风》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有追求暗恋的人或惋惜无法招引贤士的含义。

3、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三、蒹葭两个字怎么念?什么意思?出处在什么地方?

“蒹葭”这两个字的读音为: [jiān jiā] 。

“蒹葭”的意思: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芦苇。

“蒹葭”出处: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国风·秦风·蒹葭》。

原文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译文: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扩展资料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

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

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秦风·蒹葭

四、蒹葭读音 蒹葭什么意思

1、蒹葭拼音:[jiān jiā] 。

2、释义: 蒹葭:特定生长周期的荻与芦。蒹:没长穗的荻。葭:初生的芦苇。《诗·秦风》篇名。一般认为是一首情诗,写对“伊人”反覆追求而终于可望而不可即的忧伤。诗的意境优美深长,有“一唱三叹”的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