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淳特产有哪些?

1、青山碧螺春是南京高淳的地方名茶,产于风景秀丽的高淳东部青山丘岭,这里土地肥沃,风光旖旎,林壑优美。相传清康熙皇帝到江南巡游见此茶青翠似碧玉,形状蜷曲如螺,采制于春天而赐“碧螺春”。

2、老街布鞋,鞋面上的绣花除了花草,还有"风戏牡丹"、"双燕展翅"、"蜻蜓戏荷"、"喜鹊登梅"等,鲜艳夺目、栩栩如生。经过纯手工复杂的工作做出来的鞋子,穿在脚上很舒服。

3、羽毛贡扇,制作羽毛扇的主要原材料是羽毛,羽毛分野禽毛和家禽毛两类,野禽毛中尤以雕鹰类羽毛最为贵重,家禽毛主要是鹅毛。

4、红松葡萄,有“美人指”、“金手指”、“巨玫瑰”、“夏黑”等20个品种。还引进了新的酿酒葡萄——赤霞珠,用于酿造葡萄酒。葡萄全部使用以农家肥为主的有机肥料种植,属于绿色水果,吃得安心。

5、花香藕,作为南京特有的圩区水产蔬菜——花香藕,鲜嫩、甜、香、脆是它的招牌特色,在明朝时候甚至被制作贡品“捶藕”而进奉北京,因此它在南京的地产农产品历史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高淳羽毛扇的来历

1. 关于高淳羽毛扇的诗句

关于高淳羽毛扇的诗句 1.形容高淳羽毛贡扇的成语

羽毛贡扇,江苏南京地方传统手工艺品。

水禽的羽毛色彩鲜艳,十分华丽,是制作羽扇的最佳原料。

独具一格:单独有一种特别的风格、格调

独具匠心: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雍容华贵: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物华天宝: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别开生面:生面:新的面目。 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

2.关于高淳羽毛扇的作文

发现《三国演义》里面最聪明的人物诸葛亮有一把羽毛扇,在最危险的时候,他缓缓地摇扇,总能扇出奇妙的主意。你看他在隆中的时候,成天扇动羽毛扇,知道了天大大事,让刘备三顾茅庐没有怨言;在战赤壁的时候,轻扇羽毛扇,扇出了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连环船的好计谋;在征讨孟获的时候,在崇山峻岭中扇动羽毛扇,扇出了七擒孟获,让孟获成心归降的好办法;在和司马懿作战时,轻摇羽毛扇,想出了木牛流马、空城计的好主意,而且还扇出了一次能连射好几只箭的诸葛连驽……

我也强烈要求有一把自己的羽毛扇,好帮助我解决问题。谢谢老妈,她从网上真给我买来了一把羽毛扇,跟诸葛亮的羽毛扇一样的。哈哈,有了这一把羽毛扇,我就能有无穷的智慧啦。

3.关于高淳羽毛扇的作文

发现《三国演义》里面最聪明的人物诸葛亮有一把羽毛扇,在最危险的时候,他缓缓地摇扇,总能扇出奇妙的主意。

你看他在隆中的时候,成天扇动羽毛扇,知道了天大大事,让刘备三顾茅庐没有怨言;在战赤壁的时候,轻扇羽毛扇,扇出了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连环船的好计谋;在征讨孟获的时候,在崇山峻岭中扇动羽毛扇,扇出了七擒孟获,让孟获成心归降的好办法;在和司马懿作战时,轻摇羽毛扇,想出了木牛流马、空城计的好主意,而且还扇出了一次能连射好几只箭的诸葛连驽…… 我也强烈要求有一把自己的羽毛扇,好帮助我解决问题。谢谢老妈,她从网上真给我买来了一把羽毛扇,跟诸葛亮的羽毛扇一样的。

哈哈,有了这一把羽毛扇,我就能有无穷的智慧啦。

4.关于扇子的诗句

白羽扇

【唐】白居易

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

【唐】李峤

翟羽旧传名,蒲葵价不轻。花芳不满面,罗薄讵障声。

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

【唐】陆畅

宝扇持来入禁宫,本教花下动香风。

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

扇上画牡丹

【唐】罗隐

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

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

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

【唐】司空图

珍重逢秋莫弃捐,依依只仰故人怜。

有时池上遮残日,承得霜林几个蝉。

咏破扇

【唐】唐怡

轮如明月尽,罗似薄云穿。

无由重掩笑,分在秋风前。

悲纨扇

【唐】韦应物

非关秋节至,讵是恩情改。

掩颦人已无,委箧凉空在。

何言永不发,暗使销光彩。

古扇

【唐】项斯

昨日裁成夺夏威,忽逢秋节便相违。

寒尘妒尽秦王女,凉殿恩随汉主妃。

似月旧临红粉面,有风休动麝香衣。

千年萧瑟关人事,莫语当时掩泪归。

咏扇

【唐】徐夤

为发凉飙满玉堂,每亲襟袖便难忘。

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

曾伴一樽临小槛,几遮残日过回廊。

汉宫如有秋风起,谁信班姬泪数行。

咏破扇

【唐】杨凌

粉落空床弃,尘生故箧留。

先来无一半,情断不胜愁。

代秋扇词

【唐】郑谷

露入庭芜恨已深,热时天下是知音。

汗流浃背曾施力,气爽中宵便负心。

一片山溪从蠹损,数行文字任尘侵。

绿槐阴合清和后,不会何颜又见寻。

5.关于扇子的诗句

扇子上可以选以下几首的诗句:1、《白羽扇》【唐】白居易素是自然色,圆因裁制功。

飒如松起籁,飘似鹤翻空。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

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 麈尾斑非疋,蒲葵陋不同。

何人称相对,清瘦白须翁。2、《扇》【唐】李峤翟羽旧传名,蒲葵价不轻。

花芳不满面,罗薄讵障声。 御热含风细,临秋带月明。

同心如可赠,持表合欢情。3、《古扇》【唐】项斯昨日裁成夺夏威,忽逢秋节便相违。

寒尘妒尽秦王女,凉殿恩随汉主妃。 似月旧临红粉面,有风休动麝香衣。

千年萧瑟关人事,莫语当时掩泪归。4、《咏扇》【唐】徐夤为发凉飙满玉堂,每亲襟袖便难忘。

霜浓雪暗知何在,道契时来忽自扬。 曾伴一樽临小槛,几遮残日过回廊。

汉宫如有秋风起,谁信班姬泪数行。5、《代秋扇词》【唐】郑谷露入庭芜恨已深,热时天下是知音。

汗流浃背曾施力,气爽中宵便负心。 一片山溪从蠹损,数行文字任尘侵。

绿槐阴合清和后,不会何颜又见寻。有关于扇子的介绍:1、扇子是引风用品,夏令必备之物。

2、中国传统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集成部分,它与竹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历来中国有“制扇王国”之称。

3、扇子史传上最初称为“五明扇”,据传是虞舜所制。4、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舆服》记:“五明扇,舜所作也。

5、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6、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

7、扇子的种类包括羽毛扇、蒲扇、雉扇、团扇、折扇、绢宫扇、泥金扇、黑纸扇、檀香扇等等。8、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制扇技艺有江苏苏州檀香扇、浙江杭州王星记扇子、重庆荣昌折扇、四川自贡龚扇、广东新会葵扇、湖州羽毛扇。

9、日本则有桧扇、蝙蝠扇。

三、高淳老街有什么

高淳老街的特色商品名闻遐迩。老街的特色产品十分丰富,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 高淳老街

产品有大众布鞋、羽毛贡扇、珍珠饰品、玉泉炻器、香干豆腐、风味糕点、云溪香鹅、固城湖螃蟹等等,其中以羽毛贡扇最负盛名。明嘉靖年间,高淳羽扇传进皇宫,深得皇室青睐,成为皇室贡品。1951年,高淳制扇艺人为了感谢党和人民政府对羽扇行业关心和支持,挑选最好的羽毛雕翎,精心制作了四把宝剑式象牙柄的大型羽扇,分别赠送给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国家领导人。此外,老棉布鞋也是高淳老街著名特产之一,就连世界钢琴大师理查德先生也慕名前来购买高淳布鞋。

四、南京羽毛扇的羽毛从哪来的

炎炎暑日至扇子不离手 南京匠人农时种田闲时制扇

新京报

2019-07-07 16:44新京报社官方帐号

关注

新京报讯(记者 王纪辛)夏至九九歌里,第一句就是“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在各种消暑器物里,扇子已有千年历史,是至今仍在使用,而且是使用频率较高的日用品。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制扇业的知名度是从宋代开始的,南京市高淳区的羽毛扇在明朝嘉靖年间就被列为贡品。据介绍,南京的制扇工艺原本都集中在城里,但是由于制扇业季节性强,很多工匠都逐渐转移到了乡村,农时种田,闲时制扇。

高淳羽毛扇。受访者供图

古代“高考”书生人手好几把

据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文化遗产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南京的制扇工匠原集中在城里,由于制扇业季节性强,为维持生计,工匠逐渐移到乡村,多集中栖霞山石埠桥一带,匠人农时种田,闲时制扇。

南京的折扇制作历史始于明成化年间,至今南京秦淮河南岸通济门一带,仍保留着“扇骨营”这一地名。明清时期,南京是江南数省的科举应试之地,到南京参加科举的考生都要选购一些高档折扇。

雕刻精美的扇子。受访者供图

金陵折扇的制作分扇骨、扇面两部分。折扇制作技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今年72岁有着50年制扇经验的王克礼老人告诉记者,一把扇子的制作环节上,有一个关键步骤叫“拿火”,“就是对竹扇骨进行加热定型,做成枣核形,拿得好,扇子包得紧”。

据介绍,毛竹扇骨,其材料也有讲究,一般选用广德、莫干山等地4年以上的成竹,就地进行截裁,蒸煮,用蒲包打包运回,到厂后还得反复晒,直至没了青才可以制作。

传统磨制扇骨,有用节节草磨的,王克礼告诉记者:“节节草是一种中药,它中间是空心的,边上长着一节一节的细毛,当砂纸用。”老人告诉记者,用的时候,采取晒干的毛竹毛皮,把毛皮卷得比香烟还细,戳进节节草里,硬度高,做打磨用。不过,王克礼老人说,“现在不用了,因为现在的打磨工具打磨效果比草药好多了”。

制作的最后是上蜡,经过劈、浸、晒、磨、烫等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蜡黄玉润、丝纹纤细、光洁明亮的扇骨。

王克礼告诉记者,“我们文化程度不高,手上的老茧很厚,过去农闲的时候,进城打打工,做扇子,那时候秦淮河的支流两岸都是做扇子的作坊。”扇子作坊为什么设在河两岸?王克礼告诉记者,“过去主要是水上运输,山上砍下的竹子,用船从水路运输过来,制作好的扇子再通过水路运走。”

孔明扇最复杂两天才能扎一把

“毛扇扇凉风,宜夏不宜冬。有人问我借,我说要扇风。”在南京地区,还有一种有名的去暑佳品——羽毛扇。高淳位于南京的最南端,是“日出斗金、日落斗银”的江南鱼米之乡。2007年,高淳羽毛扇制作技艺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制作羽毛扇的主要原材料是羽毛,羽毛分野禽毛和家禽毛两类。野禽毛有雕毛、鹰毛、天鹅毛、骘鸶毛(zhìsī)、仙鹤毛、雁毛。”羽扇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邢响生告诉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野禽材料现在已经很少了,其中雕鹰类羽毛最为贵重,因这类鸟羽不仅色泽艳丽,而且毛质坚硬,经久耐用,过去制作贡扇一般都采用此类羽毛。目前,羽扇主要以鹅毛为主。”

邢响生说:“制作一把羽毛扇,一般要经过配料、洗刷、修剪、戳扣、装柄、缝线等主要环节,辅以钉菊花柄、裁绒毛、画花等必要的装饰。”邢师傅说,在羽毛扇中数孔明扇工艺最为复杂,羽毛用料也讲究,对扇工要求极高,“其他羽毛扇每天能扎三四把,孔明扇一般两天才能扎一把。羽毛扇风势柔和,清凉爽身,盛夏酷暑之际,老幼、病人、产妇使用最为合适。”

不管是清风送爽的羽扇,还是“数摺聚清风,一捻生秋意”的折扇,每一把都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和匠人们的巧心思,这些看似平常的日用物件,一直陪伴着人们驱赶烈烈酷热。

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吴兴发

19个金币已到账

金币可兑换现金

立即提现

折扇

01:01

折扇又名“撒扇”、“纸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叠扇”、“聚头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风扇”、“紧头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

安逸四川日历海报丨徐氏泥彩塑:工笔重彩尽显古风雅韵

四川文旅

来了趟山东,一不小心和兔兔撞了个满怀!

好客山东

前途无量——当代中国画家倪悦作品赏析

江苏名朝

打开微博APP

看更多热点资讯

五、羽扇的历史发展

羽扇“其产以湖州为盛。每岁采羽洗刷,或白或染,汇合成扇,复用利刀破羽管,用鹤颧等尾下毛缀之,以为美观”(清·张燕昌《羽扇谱》)。《羽扇谱》叙及当时湖州羽扇以孙甫周所制最佳。其成扇“取羽全者剪裁之,或不圆正,择取色泽相类,长短配合。”湖州羽扇向以质软风柔、毛片平薄、式样精美而著称。据《湖州府志》记载,公元前,湖州就有用鹤羽制成的“鹤翎羽扇”。《湖州府志》说:“羽毛外来之物,吾郡中溪水刷之,则润泽而有光彩,制亦精致,他处所罕见也。”湖州制作羽扇“其柄即将羽管劈丝编织,大抵用鹅羽,其贵重者用鹤饰柄,用玛瑙、檀香链铜丝为钉铰,其价有至数金者。”羽毛非湖州特产,为什么制扇独擅于湖州?对此,清·王延鼎在《杖扇新录》中作过详细的考证和说明:“禽羽枯而散,惟浙江湖郡骆驼桥下之水,上承苕溪,剽急厚重,浣羽其下则粘而不枯,光滑如缎,故羽扇独产于湖郡。”乾嘉之时,每年二月,制扇者出门分赴淮扬、直隶、湖广等地采购各色禽羽。三月之际,“长衢夹巷,春风比户,名流韵士,竞握招凉。” 羽毛扇是江苏高淳的汉族传统工艺品。高淳羽毛扇制作据考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过去都把诸葛亮尊为羽毛扇师祖,并设神位加以供奉。明代曾将羽毛扇列为贡品。清代高淳有徐福昌、张怡鑫、芮大昌、徐恒春等十多户羽毛扇商号。民国三年(1914年),羽毛扇被选送巴拿马 “万国博览会”展出,张怡鑫等四家商号得到奖励。新中国成立后羽毛扇制作技艺有所创新, 1951年,高淳精心制作了四把珍贵的羽毛扇,赠送给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受到中央办公厅的嘉奖。1957年后,高淳羽毛扇开始大批出口海外,行销前苏联、加拿大等23个国家、地区。1973年,淳溪羽毛扇厂更名为高淳羽毛工艺美术厂,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改革开放以来,高淳羽毛扇已发展到80多个品种,远销欧美。高淳羽毛扇花式繁多。从形状分,大体有全圆形、半圆形、宝剑形、桃子形、石榴形、佛手形、掌形、鸡心形、花瓶形等。此外,即使产品的规格要求相同,因装饰色彩不同,品种也各异。制作羽毛扇的主要原材料是羽毛。羽毛分野禽毛和家禽毛两类。野禽毛中尤以雕鹰类羽毛最为贵重。家禽毛主要是鹅毛。制作一把羽毛扇,一般要经过配料、洗刷、修剪、戳扣、装柄、缝线等几道主要环节,辅以钉菊花柄、裁绒毛、画花等必要的装饰。羽毛扇既是夏令解暑驱蚊的佳品,又可供人们作装饰之用。因其风势柔和,清凉爽身,盛夏酷暑之际,老幼及病人、产妇使用尤为适宜。高淳羽毛扇历史悠久,羽毛扇画绘制更有独特之处,艺术含量高,为民间工艺制品制作提供了借鉴。高淳羽毛扇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高淳县已对高淳羽毛扇进行普查,收集,整理民间资料,寻访民间艺人,并对该项目的音像图文资料进行建档。在高淳老街等地开设了专门的高淳羽毛扇制作与销售柜台,供游客欣赏和购买。在省、市有关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提升高淳羽毛扇的知名度。2007年,高淳羽毛扇制作技艺被南京市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高淳的风俗有哪些

跳五猖

跳五猖是在古代神灵出巡、祭祀的基础上衍变的一种古典民间舞蹈,据考始于西周,高淳定埠保留了这一活动形式。跳五猖由五个人戴猖神面具,着神袍,扮五位猖神,掺入土地、城隍、僧、道、役卒多人组成。五猖神手执刀、剑、鞭、锤、叉器械,作巡视状出场,随后是朝拜四方、布列方阵、踩碎步、跑穿插,展臂翘腿,前倾后仰,跑圆场。黑面猖神居中,青、赤、黄、白四猖神团聚收场。舞蹈动作粗犷狂放,配以浑厚凝重的大锣大鼓大喇叭,气氛极其热烈。这种活动要若干年才举行一次,定埠村又地处偏僻,很少与外地艺术交流,至今保留了原始古朴风貌。高淳的跳五猖已选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并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目录。

大马灯

大马灯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仍在高淳东坝、固城两地流传。有“江南一绝”的美誉。大马灯在造型上比一般马灯的道具马型高大,是由两人组合表演一匹马。前面一人戴道具扮马头,后面一人曲身紧抓前面人的腰带,披戴道具作马身,两人互相受到牵制,表演时难度较大。在练习阶段要求比较严格,扮马人首先要熟悉真马的性情、动态、静貌;其次是苦练马步功夫。马在行走时,演马首的起左步,演马身就要跟右步。两人四条腿左右交差,亦步亦趋,紧密配合,达到和谐统一,才能把假马演得逼真神气。

打水浒

打水浒并非上演攻打水浒梁山戏剧,真意是表演水浒人物的武术技艺。是武术高手们把武功融入杂耍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武术风格、套路。它刚柔并济,粗犷与优美结合,既可以强身健体,培养尚武精神,又具有欣赏娱乐价值。早年遍布全区,尤以圩区的丹湖、砖墙更出色。在锣鼓指令下,滚、打、腾、跃,颇显梁山英豪之气。高淳武术源远流长,宋朝时就颇有名气。明清时期形成了“高淳世家”和“高淳正宗”两大派。[50]

打水浒

长芦抬龙

高淳区龙舞品种很多,其中淳溪镇长芦杨家的抬龙规模巨大,享有“龙重之冠”的美称。长芦抬龙已有近800年历史,长芦杨氏为北宋靖康年间南迁移民,与杨家将有缘,有忧国忧民壮烈胸怀。杨氏世祖杨迁一倡议兴龙,以荣宗耀祖,于是设龙灯会募捐钱粮,并由巧匠杨义泰构设制作红、黄、青、白、黑五龙。兴龙当逢龙年举办。由于耗资麋费,至清咸丰年间,长芦抬龙减青、黑二龙,保存红、白、黄三龙。黄龙预示丰收,白龙意为风调雨顺,红龙代表阳光普照。传统舞龙不出长芦地,只串村不入户。

游子思归

游子山是高淳的象征。相传孔子周游列国时,曾登上此山,山名由此而得。春秋末期,各国诸侯不把周天子当回事,你争我斗,闹得天下大乱。有位圣人坐不住了,他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于是,他辞去鲁国管司法的长官和代理丞相职务,带着一批弟子,周游列国,四处宣传他那一整套恢复周朝礼制的政治主张。由于孔子之游,后人将梁山改名为游子山,它含有游子思归的意味。直到今天,人们对那些乡土意识较浓的高淳人,仍形容为“看不见游山就要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