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一、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时,要结合产业发展的整体要求来把握特色优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但要在现代市场需求和技术制作的背景下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就必须将这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文化产业具有综合性极强的特点,人才、品牌、资本、信息、科技,以及市场需求和拓展水平对原创产品的规模孵化能力等,都将在其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综合性的作用。必须优化配置各种有可开发的民族文化资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准几个重点突破口。经过努力,在若干领域获得突破之后,再利用它们所具有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其他领域的良性发展,进而逐步实现整个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在于必须在坚持各种基本准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市场这一巨大的杠杆,以市场为导向来生产和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从而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消费,拓展文化市场,应遵循市场法则来组织和运作文化产业这一系统工程。很多有发展前景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迟迟未能取得相应的业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市场开拓能力,特别是本土以外的市场拓展能力。提高市场拓展能力,有效培育市场,关键是要科学地认识和把握目前文化产品的消费构成和市场的近、中期需求,并使之与本地区的优势文化资源相结合,选准近期发展的突破口。

三、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规范化。立法机构和相关行政部门应尽快制定完善相应的法规和政策,规范文化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和各类文化企业的经营行为,积极引导合法经营,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合法经营者的权益,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各地各行业自发自流开发的状况。同时,要在行政审批、土地使用、市场准入、投融资、市场管理、税收等各个方面制定一系列优惠措施,尽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参与发展文化产业,壮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政策法规体系的建立健全,有助于文物古迹的保护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终推动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为什么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首先要分析当地的特色。必须明确的是,发扬自己的地方特色,对地方经济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这成了体制改革,要素集聚能力,产业布局的科学规划,特色制造业、特色手工业等地方产业的跨界融合,信息等信息,航运贸易、名人活动的历史信息,地方风土人情、非物质遗产,弘扬自己的地方特色。

只有产业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收益才能发生,避免新的产业同构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课题。

但规划给古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要素聚合能力科学规划了产业布局。从创新主体来看,城楼等城镇是历史风貌的主要特征,但从实际国情来看。

谈谈你家乡的特色产业有无发展空间,若有该如何做?怎么落实

在当前经济增速面临下行压力、新的经济增长点亟待发现的背景下,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往往能够刺激投资者的敏感神经。那么,该如何打造特色产业?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点途径。

首先,强调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建立包括“一个主题产业园+一个孵化基地+一个核心平台+一支产业基金+一个服务中心+一批龙头及重点企业”这样的产业体系和模式。这样,既有产业平台,又有孵化功能,还有金融支持,以及服务配套,这样就能形成一整条完整的系统链条。

其次,学会借力。对于各地发展来说,有政策重要,用好政策更重要。

第三,讲好故事。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社会经济的深度融合,在产业领域催生了各种新的形态,企业做好产品质量就够了的思维方式已经过去了,现在需要的是学着讲好体验,给消费者提供一个一个舒适的体验场景和故事。

第四,注重品牌。“文化搭台,招商唱戏;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也都清楚,发展的背后,其实比拼的是文化,低层次的竞争低层次的竞争拼资源,高层次的竞争则拼的是文化的观点也日渐深入人心。

第五,集群式、体系式发展。包括,围绕重点企业、品牌和优质产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协议合作等方式与行业内企业建立联盟,引导和推动企业兼并重组,适时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品牌整合、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机制创新。

第六,保证质量。不仅仅是产品的质量,还有环境的质量,均衡发展与环保之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