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都有哪些特色美食?

桂林气候多雨潮湿,所以一直有吃辣食的习惯游走于居民区街巷内,你会发现串串摊真的无处不在。

「 辣到生无可恋的串串 」

开了近20年的王婆香辣卤,是桂林人的童年记忆。无论是风雨交加的冬天,还是烈日炎炎的夏日,店内7、8张桌子总是满座。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门头很小,第一次去很容易与它擦肩而过,新客记得要睁大眼睛放慢脚步看。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 大锅“煨”串串,入辣三分 |

做法与四川麻辣串颇有几分相似,但又不同于传统做法,多了几分卤香,听说连四川人都被它辣到。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几大锅红油小火煨煮着,牛筋丸、鸭头、猪皮、冬瓜、豆腐泡、海带等十几种卤味,一股脑往汤里推,相互浸润彼此的味道。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手打牛肉丸是店内人气招牌,老客基本是冲着它来。一口咬开,气孔间满是肉汁,确实满足!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卤味看着素白,但一块小小的猪肺,连四川人都被辣到生无可恋,而且越吃越有味儿。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店名:王婆香辣卤

人均:23元

地址:桂林市府后里6号(近微笑堂)

友情提示:记得自备纸巾

「 带着酸味的串串 」

这是间极具桂林风味的本地版麻辣烫,开在步行街上,店内客人总络绎不绝。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串串与南宁牛杂吃法相仿,选好后,店家会帮你取签、淋酱,你只需要负责吃。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酱有柠檬酸酱与辣酱两种选择,最特别的当属柠檬酸酱。淋上酸酱后,串串透着淡淡的柠檬清香,略像柠檬鸭的味道,令人食欲大开。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店名:88牛肠酸

人均:14元

营业时间:10:00-22:00

地址:桂林市正阳步行街社工巷巷口

撸串必备冰镇糖水

当你被串串辣到生无可恋的时候,就知遇见一家糖水店的重要性了,这是嗜辣患者保持战斗力的秘诀。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 没有招牌的20年老糖水店 」

口腔里被辣意占领上风,此时,来一杯甜度适中的冰糖玉米,舌尖忽有冰凉清甜的糖水淌入,辣意锐减,再战一碗辣串不是问题!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或是来碗他们家经典的菠萝糖水,没有菠萝的生涩,只有甜蜜直击味蕾,简直不能再幸福。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六七十年代的居民房里,简单的桌椅板凳,几口大锅盛着煮好的糖水,是徐阿姨糖水的标志特征。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它从三轮车小摊开到实体店,二十多个年头,老桂林们也跟随着脚步一路吃过来。透过老窗框取甜品,就如穿越到童年一般,脑海里不禁泛起回忆。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店名:徐阿姨糖水

人均:6元

营业时间:08:00-21:00

地址:乐群路乐泰小区里,小区进门2米后,岔道口往左转到达。

日常生活里,也喝油茶

恭城油茶作为桂林一大特产,并不是款待宾客时才喝。日常生活里,桂林人也好这口,市区里很多小店都能喝到。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 藏在小铁门后的小吃店 」

这间开了12年的小吃店,由民房改造而成,前身是一家串串店。

那时的中小学生,一放学就跑到小桌子边围坐着吃串串,炸的、煮的应有尽有,承包了很多桂林人的儿时回忆,也可见串串在桂林人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现在主营桂林地方小吃,一到饭点,依旧人气爆棚,小院子里常常无处落座。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 油茶3元一份 |

糕点必须提前一天手工制作,连油茶都是自家打制而成。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倒油茶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下米花

他家的油茶味道偏清淡,第一次喝的人也能接受。铝水壶往碗里倒入油茶,再下入米花等料,趁着热气一口下肚,茶香顺滑,越喝越有味。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 45种小吃,地道桂林小吃 |

不只是油茶,店内45种小吃选择,吃一个月不重样,舌头不会审美疲劳。

有油茶的地方常有炒米豆腐,这是一道桂林家常菜。滑嫩的米豆腐原本自带一股涩涩的味道,与酸豆角、肉丝一起拌炒,酸香开胃非常下饭。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荞麦煎饼, 养生 吃货一定不会错过。荞麦香配上葱花、鸡蛋液做成煎饼,又薄又脆,真香!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软软糯糯的白糍粑,即便没有馅儿,那边煎得金黄的表皮,也足以圈粉甜食控。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店名:晶晶小吃店

人均:10元

营业时间: 09:00-14:00,17:00-21:00

地址:桂林市四会路1号(工商银行斜对面)

秘制桂林烧烤酱

无论在什么地方,吃货对老店总是有执念,桂林人也一样。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 开了9年的九中烧烤摊 」

它在桂林九中门口,一开就是9年。与徐阿姨糖水一样,从以前的推车小摊,到现在宽敞的门面,喂饱了一代吃货的胃。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早时,只有老板一个人操持店铺,后来他儿子也加入后,多数人又默契地称之为“父子烧烤”。每到晚上10点,来客便络绎不绝,多是特地跑来吃的人。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 新鲜食材+4味独家调料 |

老板一直坚持每天早上亲自去菜市场挑选新鲜、质量好的食材,且当天腌制、当天用,绝不隔夜,每一串都是实打实的用料。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再加上独家的秘制酱料,刷在食材上那叫一个绝。不同于南宁风味,口味偏咸辣。

当然,对于不吃辣的人,还有专门的甜酱。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 特立独行的「亲民价」|

店内的烤串价格在2-4元左右,价格相当亲民。外皮焦香的芋头丸子、干薄入味的豆皮、Q弹的鸡爪、脆韧的双边肠等人气串各来一串,也不怕吃空钱包。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第①份“桂林小吃指南”出炉,去过2家算你赢!

店名:原九中烧烤

营业时间:19:00-02:00

地址:可成里二单元4号

说起桂林的小吃,我想大家一定会脱口而出的是桂林米粉。不错,桂林米粉因为独特的风味和可口的味道,风靡全国,已经成为了一种家喻户晓的桂林小吃。除了桂林米粉,在这里我再为大家推荐几种其他的桂林小吃。

南糖

南糖要数桂林有名的小吃之一了。它是糖酥的总称,桂林的酥糖、花生糖、芝麻片等等,都属于南糖。桂林南糖特点是口味香甜,酥脆可口,风味独特,非常值得外地来的游客一尝。在这里我向大家极力推荐南糖的代表桂林酥糖,它是以白糖、芝麻仁等为原料制成的美味佳品,吃起来松脆香甜,美味可口。

豆蓉糯米饭

豆蓉糯米饭是桂林当地的一种常见小吃。豆蓉糯米饭是用糯米制成饭团,中间加入豆蓉等作为馅料,吃起来口感可口,十分值得一尝。软软的糯米饭加上香甜的豆蓉,吃一口下肚,实在让人感到心情舒畅,享受无比。

粉利

每到冬天的时候,桂林人就会吃一种小吃,那就是粉利。粉利是以大米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种粉食。体小类似圆柱,一般多配上肉食和蔬菜进行烩炒即可。成菜后的粉利色泽明亮,味道可口,十分美味。

马蹄糕

马蹄糕是以大米粉作为主要原料,以火蒸的方法制作而成的一种桂林小吃。由于制作方法简单,因而桂林的大街小巷往往可以看到售卖马蹄糕的小摊,是桂林一道独特亮丽的 美食 风景线。马蹄糕因为主料是大米,因而味道芳香,爽嫩可口。

(GSJ)

桂林有哪些地道的 美食 ,作为一个在桂林待过4年的吃货,这事还是值得说一说的。

一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是广西的“三大名粉”之一,是桂林特色的 美食 小吃,桂林人的一天是从一碗桂林米粉开始的,桂林米粉又分为马肉米粉,卤味米粉,原汤米粉,酸辣米粉,三鲜米粉,螺丝米粉,牛腩米粉,平时最受欢迎的还是4块钱2两的卤菜粉,配料多,味道好。桂林米粉的正确吃法是先吃粉,后喝汤,卤水和配料干拌的粉条口口入味,吃完粉之后再喝几口汤,简直是十分满足。

二 恭城油茶

恭城人每天早餐都要"打油茶",有的家庭甚至三餐离不开油茶。 油茶不说煮而称"打",是各地的统一称法,而各地的油茶却各有其不同的风味。恭城油茶的主要原料是谷雨茶,生姜,大蒜头,花生,味道苦,气味清香,伴有咸味,一般桂林人和油茶会撒上一些葱花,刚开始喝油茶可能很多人会受不了它的味道,但是一旦爱上隔几天不吃就会不舒服了。

三 全州醋血鸭

全州醋血鸭是桂林的一道特色的 美食 之一,鸭肉外面裹着一层黑黑的鸭血,虽然这道菜是其貌不扬,但是味道确实上乘的,你吃一口便知其中的奥秘,桂林人喜欢吃醋血鸭,平时吃的血鸭的做法有“苦瓜炒血鸭"、"芋苗炒血鸭"、"豆角炒血鸭"、"娥眉豆血炒鸭"、"花生炒血鸭"、"芝麻血鸭"等等。

四 阳朔啤酒鱼

阳朔的啤酒鱼也是桂林的特色 美食 之一,啤酒和鱼的组合产生了更加神奇的味道,啤酒鱼不但吃不出啤酒味,而且啤酒还是鱼的鲜味更加浓郁,还达到了去腥的作用,在阳朔到处都是啤酒鱼的餐馆,桂林市区也有很多啤酒鱼的餐馆,吸引着很多前来 旅游 的游客纷纷品尝。

五 荔浦扣肉

荔浦扣肉香而不腻,扣肉夹着粉粉糯糯的荔浦芋头,荔浦的香味和扣肉的卤香味相互交融,扣人心扉,平时的宴席或者是逢年过节,扣肉是一定会出现在桂林人的餐桌上,其实不仅是桂林,广西的大部分地区,重要的日子都会备上扣肉的。

六 酿菜

桂林还有一个出名的特色菜,那就是酿菜,桂林人十分喜欢吃酿菜,这些酿菜种类也十分多,仿佛什么菜都可以做成酿菜,例如苦瓜酿,田螺酿,豆腐酿,香菇酿,辣椒酿,节瓜酿,茄子酿,鸡蛋酿等等,平时在菜式场就可以买到别人做好的鸡蛋酿和豆腐酿等,酿菜制作并不复杂,味道也是十分讨人喜欢。

桂林山水甲天下,除了美景还有 美食 也是必不可少的。来桂林 旅游 必须得吃一次桂林地道的本地 美食 。最好吃的东西往往在那不起眼的街头巷尾。

下面就来介绍两道来桂林必吃的 美食 。

啤酒漓江鱼是阳朔的当地名菜。选用了桂林阳朔漓江里鲜活的大鲤鱼,先用桂北山区出产的山茶油烹炸,山茶油有去腥的功能,后放入桂林产的上等啤酒红焖而成,具有独特的香酥鲜嫩风味,让你胃口大开。

荔浦芋扣肉是桂林人一道过节必备的菜,也是传统宴席名菜,所用的芋头是采用正宗桂林荔浦芋和带皮五花肉、还有桂林腐乳和等各式佐料。首先将带皮五花肉和切块荔浦芋分别过油炸黄,然后将五花肉块皮朝下,与芋块相间排放碗中蒸熟,翻扣入另一盘中即成。特点是色泽金黄,芋片肉片松软爽口,浓香四溢。具有清热祛火、滋润肤色功能。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米粉火全国。提到桂林 美食 ,壹周君第一反应就是米粉。当然了,除了桂林米粉,啤酒鱼、田螺、拔丝芋头、十八酿……也均是极具特色之食。

桂林米粉是火遍大江南北的 美食 ,到了桂林当地,米粉的故乡,不来一碗米粉尝尝岂不是太有个性。街边巷里,常见的桂林米粉有这几样:卤菜粉、原汤粉、牛腩粉。其中最经典的应数卤菜粉。

卤菜花样繁多,锅烧、牛巴、卤肝、猪肚、卤舌、腊肠等是常见的,片片切得宽大但又薄如纸。其中的锅烧肉,出了广西是不怎么常见的。据说最能鉴定一家桂林米粉馆子正不正宗的就是它了。原料一般是猪头肉,先卤(也有的是用煮)后炸,皮脆肉绵。

正宗的米粉吃法是干拌,卤水虽是一碗米粉的灵魂,但也只会少加,保证不能汤汤水水,再配上锅烧等卤菜,浇上香油,再由食客自行加上炸黄豆、酸豆角、酸笋、剁辣椒、葱花等配料,最后拌着弹牙的米粉下肚,这滋味怎一个舒坦了得。

阳朔啤酒鱼是当地一道经典佳肴,光看这名字就知道它的特色所在,没错,那就是配料中有啤酒的调味。此外,先炸后焖烧,是啤酒鱼的另一大特色。油炸后的鱼身变得焦酥,焖烧过后口感又增添绵软,啤酒和鱼香结合得精妙,让人胃口全开。

十八酿是桂林极富盛名的菜品,“酿”是当地独具特色的烹制方法,这十八酿实际就是指十八种酿菜,具体有田螺酿、豆腐酿、竹笋酿、蛋酿等等,其中田螺酿人气最高,做法略复杂。田螺肉先取出来腌制,然后炒熟最后再放回田螺壳蒸制。

桂林 美食 你最喜欢哪一个?还有哪些 美食 推荐?

桂林,如果你不知道她,到网上搜一下,“哇!好漂亮啊!你看,这山水就像画一样!” 是的,这就是桂林,一个在中国和世界上著名的 旅游 城市,被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城市。

另一个就是“桂林米粉”,也是我最喜欢的桂林 美食 ,如果你因游山玩水来到桂林,想尝尝桂林 美食 ,那你一定要吃一下桂林米粉,你到处玩耍的时候,你会看到在桂林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米粉店,那你就昏了,怎么晓得哪家好吃呢?

首先我给你讲个事情,有一天我路过桂林松坡中学附近,我看到学校对面的米粉店很多人在排队,店面很一般,几张很普通的桌子和椅子,看不出和其他的店有什么不一样,但是我想:“那排起那么多人,好像不要钱一样,估计蛮好吃,反正我也还没有吃早点,我也去凑个热闹。” 吃第一口就觉得是蛮好吃,口感不错,你问我有什么感觉,感觉就是吃完后还不过瘾,吃了还想吃,人多排队是有道理的,你尝尝就知道了。

随后你吃了米粉过了瘾,桂林还有很多 美食 等着你来吃,有炒田螺、阳朔啤酒鱼、椿记烧鹅、扣肉、粽子、粉蒸肉、马蹄糕、糯米饭、恭城油茶和灵川狗肉等,如果你有口福,都可以尝尝。

最后我想说的是看了桂林的山水,吃了桂林的 美食 ,人间仙境也不过如此。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在近三百年,是桂林最悠久最负盛名的地方风味小吃。主要原料为粉、卤水、盖面菜以及花生米、葱花等。有汤米粉、卤菜米粉、酸辣米粉、马肉米粉、鸡丝米粉、牛腩米粉等。是取制成的米粉,配以由牛肉、猪肉、猪筒骨、花椒、甘草、小茴、罗汉果等制的卤水即成。吃起来圆细柔韧,富有筋力,鲜美芳醇,香松爽口。

阳朔啤酒鱼

 阳朔啤酒鱼,是阳朔有名的地方特色菜,鱼肉鲜辣可口,无一丝鱼本身的腥味,啤酒和鱼肉的香味保证可以让你胃口大开。正如所说“不吃不知道,一吃忘不掉”,啤酒鱼一独到的口味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吃了以后都赞不绝口。

田螺酿

田螺酿的做法非常复杂,要把田螺肉取出来,洗净,配上薄荷等调料,腌制入味后,炒熟,然后再放入田螺壳中蒸制!田螺壳的尾部会敲碎,吃的时候从正面用力吸出里面的肉。在阳朔,几乎家家会做田螺酿,只不过工艺比较繁琐。

尼姑素面

相传是桂林月牙山尼姑庵所创。桂林尼姑面的精华的汤,汤是用黄豆芽、新鲜草菇、香菇、冬笋等久熬而成。汤色金黄,味鲜而甜,清香四溢。面条用清水煮熟装碗,将汤放人,再加上桂林腐竹、黄菜、素火腿、面筋等素菜和佐料,鲜香爽口,色香味俱佳的尼姑面即可食用。

桂林地处岭南要冲,自古官宦商旅云集,饮食习惯南北交融,粤、川、湘、浙、赣、闽均有承传。近世纪以来,粤、川饮食影响大,同时融入地方习惯,几乎餐餐离不开酸辣。又因 旅游 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有一定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桂林米粉、尼姑素面、粉利、糍粑、马蹄糕、豆蓉糯米饭、沙田柚等都是桂林的特色 美食 。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几样有特色的桂林 美食 :

一、桂林米粉

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其做工考究,先将上好的早籼米磨成浆,装袋滤干,揣成粉团煮熟后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即成。圆的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通称米粉,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制作最最讲究卤水的制作,其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浓郁。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鲜粉、原汤粉、卤菜粉、酸辣粉、马肉米粉、担子米粉等。

二、粉利

粉利是用上好大米细磨成浆,搓搜成小圆柱状,蒸至八成熟,取出晾干即成。 制作完成的粉利,等凉却后,一般放入冷水中保存,以防止开裂。并且需要时不时更换新水,以防止粉利发酵。换水时,不但要替换全部的水,还要洗干净,浸泡过程中粉粒表面产生的粘滑物质,以求保存时间能延长。吃法多种可直接蒸熟蘸酱油或切成条状或片状,配上腊肉、芹菜或菜花、青蒜等烩炒装盘即可食用,亦或切块状加水和白糖煮糖水。特点是色鲜味美、Q弹爽口。 也可像煮面条一样,做成汤粉利,清爽可口,当地人逢年过节习惯自家动手做粉利。

三、沙田柚

沙田柚以果肉风味分为酸柚与甜柚两大类,或以果肉的颜色分为白肉柚与红肉柚两大类,也有以果形分为球形柚或梨形柚两大类。

不论酸柚与甜柚都包括有白肉与红肉、球形与梨形柚类,甚至还有乳黄色果肉的。至于红肉柚的果肉有淡红至紫红色。酸柚的果形通常多为扁圆形或圆球形,果皮较厚,含油份较多,果肉味酸至甚酸,有的尚带苦味及麻舌味。酸柚常用作砧木嫁接柚类。

桂林著名景点,两江四湖里的日月双塔

阳朔兴坪,20元人民币上的桂林山水就在这里往前的位置

著名的桂林米粉是干捞的卤菜粉

桂林不仅仅是山水美,还有很多不可放过的 美食 。

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虽然我住在南宁,离桂林很近,但是越近的地方以前越觉得不用急着去。自从10多年前去过一次桂林、阳朔后,我就给自己一个暗示,每年都来一次桂林度假,欣赏美景、放松身心的同时,还可以吃一下桂林那些不可放过的 美食 ,那些让人飙泪的 美食 。

虽然说前几年不一定能做到年年到桂林,但自从南宁开通到桂林的动车后,我真的年年去桂林,有时候还一年去几次。

桂林有很多 旅游 的地方,不管是在市区还是在阳朔、兴坪,随便在漓江边坐着,看着像山水画的风景,和那些开过的小船,你都会觉得很惬意。如果没时间去阳朔那边,可以到市区内的两江四湖游玩,这里的桥很有特色。

当然,最关键的是可以在市区随便一个小巷都可以找到当地的 美食 ,在漓江边的很多餐馆也能吃到当地的特色菜。以我多年来对桂林 美食 的了解,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桂林 美食 首推桂林米粉,还有全州红油米粉、啤酒鱼、田螺酿、醋血鸭、小刀鸭等,基本上都是在当地才能吃到的正宗、好味道 美食 。

1.桂林米粉据说产生于秦代,现在在国内已经很有名气,在广西各地都可以吃得到,10多年前,我就在上海、海南岛等地吃过桂林米粉,但是味道都不怎么样。究其原因,是因为它的精华在于卤水,卤水的配方不一样,味道也一样。

桂林米粉用的是原粉,干捞最好吃,店家给你一碗放了卤水和几片锅烧、几片卤牛肉,自己加配菜:酸笋、酸豆角、海带、头菜、葱花等等,捞一下,吃一口,香滑得很,吃完之后再喝点骨头熬的汤,绝对难忘。

在桂林街边小店一碗2两的桂林米粉才4元,真够便宜的。

2.红油米粉出自桂林全州,全州红油米粉必须是刚刚出榨的米粉,就是用粉坯子通过筛盘加压榨成线状,刚刚出榨的粉先过冷水,再在开的汤水中烫一下,加上碎肉、黄豆、红油和汤,红油飘在汤水之上,色香味俱全,自己再撒上葱花、香菜,细细的米粉粉质好,口感爽滑有韧劲。喝几口带有骨头、豆香的鲜汤,微辣的感觉提神醒脑。

3.啤酒鱼。啤酒鱼出自桂林阳朔,虽然在桂林市里也有,但是我建议到里桂林不到一小时路程的阳朔吃,因为一开始,啤酒鱼是选用阳朔漓江中现打上来的新鲜活鲤鱼,以及要用漓江的水来煮鱼的,带鱼鳞的鲤鱼煎炸过后,加上啤酒、新鲜的番茄和青红椒一起焖,这鱼肉鲜辣可口,没有鱼腥味,啤酒和鱼肉的香味可以让人胃口大开。

走进阳朔西街附近,你会发现满街的饭店都打着xx大姐“啤酒鱼”的招牌,其实,10多年,我在阳朔吃的啤酒鱼都是在漓江边的大排档吃的,现在都还有,现在的啤酒鱼除了鲤鱼,鲶鱼等也用来做了,这样的啤酒鱼要更嫩滑一点。

4.田螺酿。田螺酿是跟啤酒鱼齐名的,当年在阳朔也是主打菜。在桂林阳朔,有很多酿菜,比如田螺酿、豆腐酿、香菇酿、苦瓜酿、南瓜花酿等等,其中最负盛名的是田螺酿,堪称阳朔莱肴中的一绝。我想这也因为漓江山水的原因,桂林的山水好,所以长出的田螺个头很大,特别适合做田螺酿,就是把螺肉剔出来,跟猪肉一起剁碎,再塞回田螺壳子里去,加上姜末、鲜薄荷、香葱、酒炒过,吃的时拿起一个,用力一吸,把馅肉吸出来,田螺肉有韧劲,猪肉嫩滑,肉馅儿混着汤汁,口感独特。

当然,如果你担心吃到的田螺酿不能保证肉质,在桂林,特别是在漓江的游船上,你可以直接点一碟炒田螺,味道也是鲜美得很呢。

5.醋血鸭。醋血鸭是桂林全州的一个地方特色 美食 ,据说在三国末年就有了,到桂林不吃一下就有的可惜了。醋血鸭因为是用鸭血、醋炒的,看起来黑麻麻的样子,其实入口清香沁人心脾、美味让人难忘。我最喜欢里面的配菜了,比如苦瓜、芋苗、蒜等,很入味的。

6.小刀鸭。桂林山水小刀鸭,跟北京烤鸭和广东烤鸭不一样,这种用漓江边谷子喂养的小鸭子,烤过后,皮是金黄色的,吃起来皮酥脆酥脆的,肉很嫩,不油腻。

7.恭城油茶。油茶历经千年的传承,已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桂北各地都有和油茶的习惯,但是最有名的是桂林恭城油茶,它保留了传统工艺的制作,配料非常多,经常喝具有提神醒脑、祛湿避瘴、美容养颜、强身健体的功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桂林得益于山水的原生态, 美食 更多是源于天然、取自民间,吃货到此,怎能错过呢。除了在当地吃,你还可以带上一些桂林特产,比如辣椒酱、腐乳、桂林三花酒,还有整个中山路步行街、阳朔西街都在卖10元4合的桂花糕、桂圆糕等各种糕点。

一提到桂林小吃,可以想到的是马蹄糕,对于不少市民而言,它不只是点心了,还蕴涵有许多童年的记忆。马蹄糕是一种传统小吃,以糖水拌合荸荠粉而成。荸荠,粤语别名称马蹄,故名。其色茶黄,呈半透明状,软,滑,爽,韧兼备味极香甜,Q弹爽口。

大家给我说说各地的特色小吃都有什么?

潮汕是小吃驰名的地区之一,许多小吃不仅为本地人所喜爱,在外地也是脍炙人口的。在全国优秀小吃品种评定会——“中华名小吃认定会”上,已有8个潮汕小吃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广式点心以洋气见长,如奶黄包、蛋挞、叉烧包等。上海小吃以海鲜著称,如蟹黄灌汤包、鱼茸春 韭菜粿卷。北方小吃则以面食为主。潮汕小吃则是无米不成粿。一个潮汕方言“粿”字就将潮汕小吃的主要原料概括怡尽。在潮汕字典中“粿”是这样解释的,一种大米粉做皮,有馅的果品。韭菜粿因为皮是番薯粉,馅是蔬菜,俗称“无米粿”,可见大米在小吃中的位置。早先,潮汕先民从中原南迁到潮汕,按祖籍的习惯,祭祖要用面食当果品,南方不产麦子,只能用大米来做果品。这就是“粿”的来历。后来,祭祀食品的原料和做法不断花样翻新,相沿成习,人们就把所有祭祀的包点都称为“粿”。潮人在运用稻谷做小吃方面可真是出神入化,竟然可以是一种原料既是皮也入馅——“米包米”的。如有一种叫“桃粿”的小吃,糯米粉做皮,糯米饭入馅,粘米亦可作为材料(糯米的吃了易腻而粘米则不会),非但不觉乏味,还非常清香可口。 潮汕盛产番薯,这种又平又贱的农作物也被大量用于小吃中。番薯粉可作小吃的皮,如有甜、咸馅的“水晶球”,“韭菜粿”等。也可掺和瓜果蒸成 “马铃薯粿”、“芋粿”、“马蹄粿”等。还可以做成“糕烧番薯”,“番薯汤”等等。别看番薯出身卑微,它在潮汕小吃中可是一个大家族呢。 和上海等沿海地区不同,潮汕小吃中用海鲜的相对少些,更鲜见诸如龙虾、鱼翅、螃蟹等名贵的海鲜。个中原因,一是因为潮汕气候炎热,海鲜食品难存放之故,此外,也是其平民化的特点所致。凡沿海地区都盛产蚝,而将蚝做成美味小吃——“蚝烙”的,却只有潮汕了。其做法也非常简单,也就是番薯粉和蚝掺和在一起煎成饼,味道却极为独特,外酥内软,浓香嫩滑,成为闻名遐迩的小吃。 综观潮汕小吃,以素为主而少见鱼肉,其选材简单,大都取材于随处可见的 普通农作物——大米、番薯、蔬菜,却以独具一格的田园风味赢得人们的青睐,更因为其价格低廉而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我国数不清的地方小吃或点心,其形成要么脱胎于宫廷,要么产生于民间。而潮汕小吃,几乎全都是 西天巷蚝烙(潮汕披萨饼)民间独创,并一直在民间流传。这是历史上潮汕地处 “省尾国角”,远离国家政治中心,以及商业社会形成较晚,社会富裕程度不高所决定的。信手拈来几样潮汕小吃:西天巷蚝烙、贡咕鹅肉、老姐猪脚饭、老妈宫粽球,哪一个名字不是朴素直白,乡土气息扑鼻。 潮汕小吃扎根于民间,它不依附于官文化、士大夫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自然天成的姿态,顺应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流传于民间,故此,我们现在才能品尝到这么多富有乡土气息的风味小吃。 。潮汕小吃既然是一种非“吃好”,而在于讲究“好吃”的美食,人们在讲究其美味的同时,自然要讲 桃粿究其形式美。扎成香包似的粽球,碧玉般的桃粿,晶盈剔透的水晶球等等,外形也都非常雅致有趣。 形式是不能吃的,但形式可以刺激人的食欲,潮人很早就懂得了“秀色可餐”的道理。,潮汕小吃崇尚自然,注重养生,人们在满足美食瘾的同时,大可不必为摄入过多的脂肪、热量等担 朴籽粿心。如上文所说,潮汕小吃的用料以素为主,鲜见鱼肉,有的小吃还添加了中草药材,成为药膳。如鼠曲粿、朴籽粿等,就是添加了草药做成的小吃,这是非常符合当今的饮食时尚的。不仅如此,潮汕小吃的烹饪方法也非常科学,多清淡而少辛辣,多蒸煮而少煎炸。潮人还发明了一种油煮的方式,这是我见过的烹饪方法中最为特别的一种。其方法是温火将花生油煮热,然后将事先蒸好的小吃放进去,用文火煮至内外热透。上碟的小吃,有花生油的香味,又没有煎炸的燥气,实在是一绝。 潮汕俗语“时节吃时果”的意思是,到了时令就应该吃当时的食物,应时的食物不但味美,还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如春节吃鼠壳粿、菜头粿,端午节吃栀粿,清明节吃朴籽粿,不但美味,还能清热去火等,达到“时令防时病”的目的。 近年来,潮汕小吃顺应时尚需求,从原料和形状上都进行了改革创新。原料中增加更多的果蔬类品种,如菠菜粿、芡实粿、南瓜饼等;外形上越做越小,让人们在食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品尝到更加多样化的美食。,目前,汕头小吃市场的现状是经营形式多样,品种齐全,经营网点以分散为主,适当集中,基本能够 菜头粿满足本地区市场的消费需求。在经营形式上,一是单纯外卖的店铺。由包点摊店、小吃店、菜市场小吃摊点、杂食店等经营。他们给顾客提供成品或半成品,如容易携带的粽球、烧卖、水晶球等,都可买回家现吃。肉丸子、菜头粿、芋头粿等,多提供半成品,让顾客带回家加工;二是现吃为主带外卖的形式。由小吃餐厅、老字号小吃店等经营。如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的牛肉丸小吃店,就是现泡牛肉丸汤、牛肉丸粿条,又可外卖牛肉丸的店铺。老字号“飘香”小吃店、“爱西”干面店等,也是这种经营形式;另一种是小吃餐厅,主要以现卖现吃为主要经营特点。如中旅酒家的潮汕小吃自助套餐,每人25元,自由挑选。而潮香城则是小吃超市,持卡选购,现买现吃。如今,对于本地人来说,无论居家或在外聚会、招待外地客人品尝潮汕小吃,都不是一件难事。 , 虽然,潮汕小吃在汕头本地红红火火,但对于没来过潮汕的外地人来说,却是闻其名而难寻其踪。许多来汕的客人品尝过潮汕小吃之后,对潮汕小吃之美味赞不绝口,然而,当他们想顺便买一些带走时,却往往因为店家不能提供方便携带的包装抱憾而归。在汕头各大超市,经常能见到粤式、上海、北方的小吃,却鲜见本地区的小吃。而在广州、深圳等城市所经营的潮汕小吃却往往不够正宗。这说明潮汕小吃的产品化程度较低,许多经营者的思想仍停留在传统的小商小贩的经营模式上,缺乏现代营销观念,在宣传、包装、流通渠道等方面都相对滞后,以至难以冲出潮汕,打入外地市场,拓宽经营渠道,形成规模效应。 其次,潮汕小吃老字号大多经营观念陈旧,守着老招牌得过且过,不愿意或不敢为老字号添金加银。 老妈宫粽球如已经获得“中华名小吃”称号的老妈宫粽球、爱西干面、飘香(白桃粿)等老字号小吃店,铺面还是那幅简陋的老面孔,还是那么单一的品种,还是那么陈旧的经营手法。以至销售面越来越狭窄,有的甚至难以为继。如何正确处理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是这些老字号急切需要面对的问题。“福合埕牛肉店”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才稍有名气的小吃店,主要现卖牛肉系列小吃,如牛肉火锅、牛肉丸、牛肉丸粿条等。为了扩大经营,占领市场,1998年,该店率先在国家商标总局为店名注册商标,打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同时改变经营模式,店面扩大翻新,冬天有火锅,夏天有冷气。采取现卖现吃,兼有外卖,还可送货上门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手段。由于顺应市场需求,生意十分红火,在短短的几年里一连开了6间连锁店,且开一间火一间,成为汕头小吃店的龙头老大。其经营模式就很值得借鉴。 潮汕小吃是近几年才作为美食的一个门类发展起来的,经过饮食界、旅游界和媒体的不断挖掘、推广、宣传、促销,经营市场得到稳步发展,知名度也得到提升,在我国顶尖级的小吃竞赛场一中华名小吃认定会上,潮汕小吃已经连续两届获得殊荣,至今,已有8个潮汕小吃获得“中华名小吃”金字招牌。据悉,今年12月,第三届中华名小吃认定会和中华名小吃文化节将在汕头举行,第九届潮汕美食节等活动也将在今年举行,包括我们这一次“食在汕头·潮汕美食与世界”论坛,这些活动的举办,都将推动潮汕小吃的创新与发展,为弘扬潮汕美食开辟更广阔的前景。,简介 牛肉丸作为著名的潮汕小食,在汕头已有近百年历史,牛肉丸可分为牛肉丸、牛筋丸两种,牛肉丸肉 牛肉丸质较为细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进了一些嫩筋,很是有点嚼头。 传统制法 是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后切成块,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锤刀两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酱,加入少量雪粉、精盐、上等鱼露和味精,继续再槌15分钟,随后用大钵盛装,加入方鱼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匀,用手使劲搅挞,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然后用手抓肉浆,握紧拳挤成丸,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约8分钟,捞起牛肉丸。 据说上好的牛肉丸扔在地上能蹦起老高,以前的牛肉丸都是手制的或许能作此表演,由于全由人工操作,所以成本比机制的要高。80年代初出现打丸机后,手打的传统制作方式也便日渐稀少。 随着来汕的外地人及老汕头人希望尝到那种“掉地上还能弹得老高”的手打牛肉丸的要求也日益强烈,这才使美味的手打牛肉丸重现“江湖”。 食用 食时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至初沸(煮时水不能太沸,否则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酱或辣椒酱佐食。吃牛肉丸有不少人蘸辣椒酱,不过还是蘸本地特产沙茶酱最为地道。 牛肉丸还可烤着吃,烧烤时把牛肉丸剖成两半,抹上酱料和蜂蜜烤熟即可大嚼。 乒乓粿是揭阳市榕城区的特色美食。一般为扁圆形。裸皮半透明,是用糯米浸泡后磨成浆,炊熟,加入少量白糖搓揉,使粿皮柔软带有稠度。采用白砂糖、芝麻仁、花生仁、槟醅麸、葱珠油为粿馅。 乒乓粿得名的由来 槟酷麸是用糯米谷来制作的,炒糯米谷寸,当米谷炒热后,谷壳会膨胀,这时“劈啪”连声响起,有如乒乓球跳动的声音。便借助这一“劈啪”声将粿起名为“乒乓粿”,十分生动形象。一九九七年在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认定会上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乒乓粿”以揭阳生产的最负盛名。现在“乒乓棵”多采用半机械化生产,成品经真空吸塑包装,在不使用防腐剂的情况下,可保存三到六个月,既提高了产量又方便携带,包装方面也比较精致典雅,深受游客的喜爱。

你吃过当地或者外地哪些特色的地方小吃呢?

自小到大都对零食有着特别的宠爱,不管是现在的新式零食,还是以前一毛五分都买得到的小糖果,菲李都曾细细品尝过,当然代价也是有点大的——至今还木有减肥成功~

咳咳,说回童年零食,就得先说说菲李童年的志向了,不是科学家,宇航员啥的,而是小卖铺老板。

那些年每到放学,大家总是磨磨蹭蹭不肯马上回家,一边躲开老师的侦查,一边相互掩护着冲进校门口的小卖铺,那时觉得小卖铺简直是藏宝库,从兜里掏出偷偷攒下来的几块钱,掰着手指头精打细算,买什么样的零食组合才最划算。(这辈子最有理财天赋的时期就是那会了吧。)

如果以上文字让你回忆起了自己的小时候,那请你接着往下看,因为即将到来的不仅是一波美食,更是一大波此生最珍贵的回忆之一。(当然也是开始暴露大家年纪的时候了)

不仅耐吃而且耐看,小时候很多女孩子喜欢公主的宝石饰品,而戒指糖简直是当时最浪漫最有颜值的零食了,甜的不仅是味道,更是那颗初始的少女心呢。

老实说跳跳糖真没多好吃,但是真心太好玩了,带有一丝丝酸酸的味道,加上碎碎的糖果遇上唾液后疯狂暴跳,击打着你的舌头和口腔,每个人都紧闭着嘴巴,脸上强忍着笑意的表情,至今也是忘不掉呀。

最早的奶片是五毛钱一排,量多而且真心好吃,味道浓郁,在众多零食中一直是物美价廉的“良心零食”代表之一。

最早是两毛一袋,后来小卖铺涨到了五毛(坏银~)但即使如此也丝毫不影响它的销量,可见小伙伴们对它的喜爱,特别是夏天老板将冰袋冰冻之后,大家会沿着袋口轻轻咬开一个小口,然后一路滋滋滋的吸个不停,即使没味道了也没关系,因为还有冰水可以解热。而那时最奢侈的一种吃法,就是一手冰袋一手辣条,可能是最早的冰火两重天了。

大家说说家乡的特色小吃可以吗?

上海这座城市,这里汇聚了全球各地的品牌,它给我们的印象一直都是潮流,时尚的,所以这里也是很多年轻人向往的城市。不过这里也有很多接地气的传统特色小吃,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梨膏糖

它是上海的特色传统名小吃,这道美食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在国内外也一直是享有盛名的。它是以雪梨或白鸭梨和中草药为主料制作而成的,所以它也有一定的药用功效。因为它的味道吃起来芳香可口,不会太甜也不容易腻,所以它一直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是上海地区一种经济实惠、独具风味的汉族小吃,虽然它发展到现在的时间比较短,但是这不影响它称为大家喜爱的美食。做好的排骨年糕吃起来既有排骨的浓香,又有年糕的软糯酥脆,十分可口。

枫泾丁蹄

说起这道美食,可能认识听说的人比较少,不过上海当地的枫泾丁蹄生产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它是用黑皮纯种“枫泾猪”的蹄子制作而成的,丁蹄煮的过程中要保证外形完整无缺,煮好的丁蹄色泽红亮,肉嫩质细。热吃的时候酥而不烂,汤汁香浓而不腻;冷吃的时候也是喷香可口,另有一番风味。

生煎

生煎流传到现在已经多少年了,有混水生煎有清水生煎两种。浑水生煎也是现在大部分人都爱吃的,像清水生煎,这种里面没有汤汁,不过喜欢这一种人也不少,毕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啊。

烂糊面

看名字就知道是把面煮得很烂很烂像面糊,烂不黏,糊不焦,看起来虽然不难但做起来还是需要经验的,一碗烂糊面加上的配菜调料,那味道真的太鲜美了!

麻球

这种食物是上海最有名的大众化传统名吃,这道特色小吃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它里面的馅料可以有很多种比如豆沙馅的,吃上一口,糯米和白色芝麻酥脆爽口!而且不贵,很受欢迎!

糟田螺

糟田螺是最具上海特色的风味小吃了。虽然是上海特色小吃,其原料确实安徽屯溪的龙眼田螺。大肥美、肉头厚实。之所以是上海的特色是因为制作过程,加入了上海特有的香糟。将煮好的田螺放上陈年香糟,糟制而成。这种糟田螺呈褐灰色,肉质鲜嫩,汁卤醇厚,入口鲜美,十分受人欢迎。

白斩鸡

上海菜的代表作。一般重要的宴席都会出现。足以见得白斩鸡有多出名。多受重视。也是为了大吉大利的寓意。白斩鸡的历史要从清末说起,由本地饲养的浦东三黄鸡制成,经沸水三烫以留住新鲜,因而内存血丝,自成特色。以虾子酱油蘸食,皮爽肉滑,清淡鲜美

其实最初是广东菜,粤菜,但是清代的时候因为五口通商开埠以后,广东人蜂拥至上海,从事与贸易相关的工作,配套的粤菜馆成行成市地开办起来,白斩鸡也传到了上海。因此也广为流传,流传至今。此菜色泽金黄,皮脆肉嫩,滋味异常鲜美,久吃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