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特色民居建筑是什么

1、广府民系住城市的比较多,民居相对比较西化,骑楼与西关大屋是广府民系的特色

2、潮汕民宅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极其注重装饰,故有“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之说。

3、城乡居民均有浓厚的氏族观念,体现在聚落建筑就是以姓氏宗祠为中心的围寨格局。

参考资料

潮汕民居是广东省潮汕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潮汕多聚族而居,沿江沿海平原地带,经济比较发达,许多望族多聚居在这些地方,旧县城也多有聚族而居情况。

但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的中国人,其传统民居的共同特点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据清府县志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为壮丽。”“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潮汕农村多聚族而居,而整个村寨,都依其宗族观念、风水观念、生产生活、防御功能以及某些美学观念来营建,因此潮汕民居的大格局便是独特的理想风水人居环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潮汕民居

特色建筑与当地地理环境以及历史文化的关系

中东和黄土高原的房子的墙都比较厚,这样可以保持室内冬暖夏凉,中东昼夜温差大,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降雨少,黄土堆积厚,有利于窑洞开挖和稳定。阿拉斯加接近北极圈气温比较低,而且积雪比较厚,所以他们的房子一般比较矮,屋顶比较厚有利于支承雪的重量,爱斯基摩人利用冰块建房子,就地取材,而且实用。东南亚气候湿热,所以他们的房子都架高,这样可以防湿、防蛇等,利用棕榈叶盖房子,取材方便。欧洲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雨较平均,大部分采用尖顶,有利于排水和雪。

每个地区都有特色建筑,什么样的建筑才能称为特色建筑呢?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

传统是一个民族或地区在理与情方面的认同和共识,属于文化范畴。传统系指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总体决定传统建筑的基本形态,传统建筑也从一定的角度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形态,两者是不可分的。因而,传统的特点是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中国传统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表现形式。

西方的建筑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围房子,中国建筑则相反,院在内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或是以主单元(即正殿、正厅)为中心,次单元(即两厢)围绕主单元,一正两厢,并以抄手廊连接,组成一座建筑。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空间。其特点就在于把"院子"作为建筑平面的组成部分,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以房廊作为过度空间,富有生活气息。院周围建筑互不独立,相互联系。但合院建筑不是群体,而只是"一座"建筑。

崇尚自然,喜爱自然自古亘有。先民们早就注意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周易.乾卦》:"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共德,与日月合共明,与四时合共序,与鬼神合共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儒家崇尚"天人合一",道家推崇"自然无为"。天也,自然也。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 尽心》),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中国各地的美好景色又启发着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的无限激情。"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对自然美的鉴赏融揉成为传统美学的核心,相应地产生了绚丽的山水文化、山水画、山水园林,出现了风景名胜区。

中国十大特色民居

1.北京四合院

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

2.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以永定县客家土楼为代表。永定的土楼极具特色,方、圆、八角和椭圆形皆有,主要由中心部位的单层厅堂和周围的四、五层楼房组成。数量多,规模大,造型美。曾有人形容其圆形者有如天外飞碟。

3.皖南民居

皖南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4.窑洞民居

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窑洞式住宅较多,在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黄土地区,当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并常将数洞相连,在洞内加砌砖石,建造窑洞。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经济省工,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有机结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

5.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和牧民生活的改善,穹庐或毡帐逐渐被蒙古包代替。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约5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包内四大结构为: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天窗(蒙语“套脑”)、椽子和门。

6.干栏式民居

我国云南、广西、贵州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基本处在热带雨林区,其传统民居大多为适应环境的干栏式。干栏式民居基本使用木料建造。

所谓干栏,就是把住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无墙不住人或作牲畜圈之类用。

7.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开平市,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8.藏族碉房

藏族民居极具特色,藏南谷地的碉房、藏北牧区的帐房、雅鲁藏布江流域林区的木构建筑各有特色。其中又以碉房最富北方情韵。碉房大多数为三层或更高的建筑。底层为畜圈及杂用,二层为居室和卧室,三层为佛堂和晒台。四周墙壁用毛石垒砌,开窗甚少,内部有楼梯以通上下,易守难攻,类似碉堡。窗口多做成梯形,并抹出黑色的窗套,窗户上沿砌出披檐。

9.哈尼族的蘑菇房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农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

有哪些能够展现城市特色的街景和建筑?

一座城市的特点往往会通过当地的特色建筑表现出来。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城市之间更是有着不一样的风格特点,也就因此有着许多不同的特色街景与建筑。你知道哪些街景和建筑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特色吗?01、电视塔

电视塔是用于广播电视传播发送的建筑。也正因此,往往建筑海拔较高,再加上设计修建的时候会适当融入当地的特色,因此比较容易成为当地的特色建筑。也是一座城市现代化建筑的代表。如广州的地标性建筑小蛮腰和上海的东方明珠塔等,都是电视塔,同时也是展现广州和上海城市特色的建筑,吸引了许多人慕名前去观光。

02、小吃街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一座城市必不可少的就是小吃街了。小吃街往往是许多美食店或摊点的合集,汇集着当地的特色美食,生活气息浓厚,非常具有烟火气。步入其中,便能感受到一个地方居民的生活与饮食,感受当地的别具一格。因此,小吃街也是非常能展现城市建设的街景。

03、博物馆

要想了解一座城市,那就去它的博物馆吧。博物馆是当地人对外介绍宣传所使用的一张名片,是其对自身风采的介绍与展示。博物馆往往收藏着一座城市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是一本无所不知的地方志,也是最能展现城市特色的建筑。但凡是与城市本身有关的特点与信息,你都能在博物馆找到相对应的答案。没有哪两座城市的博物馆会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对自我的描绘与刻画。

那么以上就是一些能够展现城市特色的街景和建筑了。其实除了这些,还有诸如文化长廊、公园等很多独具城市特色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