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南琼海市怎么样?

琼海,年轻而富有魅力的城市,被誉为海南省东海岸的明珠充满传奇的红色娘子军、风光旖旎的万泉河、殊惊世界的博鳌亚洲论坛,构架起琼海的与众不同。红色的历程、蓝色的诱惑、绿色的魅力,张扬出琼海光彩四射。

琼海市基础设施良好,交通通讯发达。由嘉积、博鳌、官塘三大组团构成的大琼海,在 21 世纪初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崛起为海南第三大城市。

琼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阜民丰,文化发达,是著名的侨乡、鱼米之乡。在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资源丰富、社会安定、民风高尚、环境良好,是国内外投资商的乐园与天堂。琼海到处是春潮涌、人气旺、商机多、气象新。

站在新世纪改革开放的新潮头,琼海人民牢牢把握历史发展的新机遇,把琼海创建成中国优秀城市,五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今天,琼海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朝着实现中等城市、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生态示范市、海南岛东商贸中心的目标跨步迈进。

地理位置,行政区划

琼海市地处海南岛东部,距海南省省会海口市86公里,距南端的三亚市163公里。南距万宁市60公里,北连定安、屯昌县,东濒文昌清澜港。琼海市总面积1692平方公里,现辖嘉积、中原、博鳌、潭门、长坡、万泉、塔洋、大路、阳江、龙江、会山、石壁十二镇,203个村(居)委会,辖区内还有5个国营农场、1个华侨农场和1个国营林场。嘉积城区为市府所在地。博鳌水城特别规划区面积41.8平方公里。琼海市属于热带季风及海洋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4°C,年平均降雨量2072毫米,年平均日照2155小时,年平均辐射量为每平方118.99千卡,终年无霜雪。

基础设施

城市发展:琼海市按照“一点两翼,三组团,五中心”的思路,实施大琼海城市化建设,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排水、排污、消防、亮化、美化等城市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日臻完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大琼海格局日渐凸现。

港 口:沿海有龙湾、潭门、博鳌、青葛、四个港口。龙湾港是海南岛东部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港口自然水深-15至-23米,可供建设万吨至20万吨级深水泊位200多个。与博鳌亚洲论坛会址相毗邻,距欧亚国际海运主航道仅55海里。龙湾港将与荷兰鹿特丹港合作建设成多用途的远东基地港。潭门中心渔港被列为国家重点渔港。

交 通:223国道(海榆东线)和东线高速公路南北向从琼海市境内通过,两条省道横贯本市,高速公路在境内有4个入口,市内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全市通车里程2100公里。

供 水:全市有达国家二级饮水标准的水源27.9亿立方米,有中型水库7个,总库容量为2.59亿立方米。官塘温泉日流量10700吨,水温达70-90摄氏度,是世界上少有的热矿泉田。嘉积城区供水能力可以满足未来10年内城市发展和大规模工业用水的需要。

供 电:琼海市电力富余,由省电网统一供电。除省属的牛路岭供电站以外,还有大小电站26座,装机容量共9.97万千瓦,年发电量3亿度,已建成官塘220kv、琼海站110kv、泮水站110kv变电站。

邮电通讯:全市已实现城乡电话传输数字化和交换程控化,可直通国内和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邮政服务网站点29个,其中电子化营业网点21个。特快邮寄业务已扩大到211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全部通达。

琼海素有爱商的热心、亲商的威望,助商的诚恳,兴商的能力。琼海将竭诚奉献真情!迎接四方客商八面宾朋前来旅游观光、投资置业,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二、海南消费高吗

大体上来说,市区景区里不低的物价确实存在,而在郊区,消费状况还是正常的,不会出现集中在市区景区的“高消费”状况。

虽然三亚是很多人去海南旅游的首选之地,但是大家仍然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三亚除却市区和景区,还有郊区等其他的地方,三亚市一共有4个区,分别是:崖州区、天涯区、吉阳区、海棠区,其中吉阳区为市中心。

当地人住的地方物价正常,所以日常的花销的水平我们都是差不多的,三亚市区和景区的餐馆价格确实是挺高的,不过那些餐馆的主要客人一般都是游客,本地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下馆子吃饭的。想吃海鲜可以自己到市场去买海鲜回家动手做,特别情况下,要下馆子都会去大排档或者本地人开的餐馆,还可以去船上吃。这就是本地人的优势啦,这样的日常消费不会比游客到三亚旅游的消费高特别多。

三、为什么说“吃在海口,玩在三亚,住在琼海”?

这句是老话以前是这样说的。

海口---

“海口”

和海量一个意思。早中晚都有吃的而且餐馆多。,

玩在三亚。当然是因为三亚玩的地方多。鹿回头、南山、天涯海角之类的多死了。

住在琼海是因为琼海的环境好。琼海是空气质量以前有拿全国第一。

而且以前说这句话的时候。琼海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而且住的话当然也要考虑物价水平。

琼海物价水平比三亚和海口都偏低。无论是房价还是其他的。

回答完毕!

四、琼海旅游攻略 关于琼海旅游攻略

1、从内地坐飞机到海口美兰机场,然后直接坐上环岛高铁,来到琼海市,第一站,去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于海南省琼海市博鳌东屿岛上,是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每年在此举行亚洲论坛年会,2008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距离博鳌亚洲论坛会址9公里,2018年4月26日开馆,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是主要的展览区域,有8个室内展厅和一个敞开式室外展廊,北区用于引进临时展览,设多功能厅、会议报告厅、接待厅、文创销售区和观众餐厅等,满足了观众参观、文化休闲和会议服务等功能需求,值得参观。

3、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在这里可以看到与红色娘子军相关的众多历史遗物,聆听她们的历史传说。步入景区,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座总高6.8米的红色娘子军雕像了,它脚穿草鞋、肩背竹笠,充分展现了一代巾帼英雄的气慨。

4、万泉河,面积300亩,东西窄,南北长,形如弯月,恰似一颗镶嵌在万泉河上的明珠。岛上有湖,湖水与河明隔实连,构成河中岛,岛中湖的奇妙佳景。

5、琼海合水水库水利风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1965年10月兴建,为均质土坝,主坝顶长950米,副坝1座长325米。1966年土坝填筑达设计高程,是一个民生工程,非常值得推荐。

6、玉带滩,玉带滩位于万泉河入海口。说起江河入海口,人们自然会联想起长江、黄河入海口,或尼罗河、亚马逊河入海口。然而与众不同的是,万泉河入海口有条长达2.5公里的狭窄沙坝,横亘在万泉河和南海之间,那就是玉带滩。玉带滩因其为世界上最狭窄的分隔海、河的沙滩半岛而被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值得推荐。

7、特色美食:来到当地不仅要观看当地的美景,当地的美食也是一种享受,加积鸭,海南“四大名菜”之一,俗称“番鸭”,是琼籍华侨早年从国外引进的良种鸭,最早在琼海市加积镇养殖繁衍,而又以该镇加祥街一户丁姓居民饲养的番鸭最为出名。该菜不仅受当地人喜爱,吃过加积鸭的人都是赞不绝口。

五、为什么说吃在海口,玩在三亚,住在琼海?

海南省将海口定位于吃的打卡地。三亚玩的景区,之所以这样定位,是依据海南输的地理位置和地域趋势。

吃在海口。海口的美食基本上覆盖了整个海南地区美食的特点。因其地域优势,海产品质量高,价格低,堪称物美价廉。各种海鲜美食相比其他海南城市具有最高的性价比。

玩在三亚。三亚作为海南旅游资源的排头兵,旅游景点、旅游市场非常完善成熟。海南投入了巨资和人力物力资源,对三亚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整合,使其遥遥领先其他城市。比如大东海、天涯海角、亚龙湾、南山寺、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大小洞天、冰糖谷等等景区。打造大三亚旅游环境圈。并把周边的陵水、蜈支洲岛、分界洲岛等旅游胜地连为一片,成为三亚旅游的旅游圈。

住在琼海,琼海不仅仅是因为博鳌博览会出名。更是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舒适的自然环境和超低的物价水平,使琼海成为了宜居、度假胜地。琼海的房地产市场最近十几年扩张,令人惊讶无以伦比。

这也是琼海成为海南旅游中转点住的最舒适休闲地方之一。到海南旅游或者投资房产定居,无疑,尝遍天下海鲜就到海口。沉浸美景大自然中,与大自然共舞,就到三亚去玩。累了疲乏了!就在琼海休闲。

六、“全域旅游”到底有多热

从国内国外两反面看,现代旅游业发端于欧美国家,其旅游发展很早以来就具有全域特点。

法国的全域旅游突出体现在都市旅游、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上。上世纪70年代中期,乡村成为法国旅游热点。农民除了种地外,还可以接待旅游者、与人交流、增加收入,这种模式的乡村旅游之后逐渐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流行。法国的乡村旅游体现了全域旅游特征。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全域覆盖,法国政府非常重视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致力于便捷交通和完善设施等基础性工程。重要的大村庄有快速列车可以到达,停车场设施完备,标识系统完善,超市、医院、图书馆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二是旅游产品的原真性与独特性。法国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乡村景观的保护,这既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重要特征,也是其自身发展的根基;注重乡村地区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包括当地的民风民俗、建筑特色、生产生活习惯、邻里之间的社会交往等。三是政府扶持和财政投入。法国乡村旅游一直在政府支持下发展,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及其他民间组织的成立,行业自律行为也逐步产生作用,政府的管理职能弱化,而监管职能加强,各地方政府继续履行监督检查的职责。为使农村民居适合“家庭接待服务微型企业”的标准,法国政府提供经费资助以促进维护与修缮。农民可以加入法国农会的“欢迎你到农庄来”(Bienvenue

à la ferme)网络,或加入“农民接待”(Accueil paysan)等民间协会组织,政府规定,只要业主遵守利益相关者的约定,家庭旅馆在建设后达到三稻穗(相当于酒店业里的三星级)标准,10年中每年向公众开放6个月,就可以得到政府家庭旅馆修缮补助津贴,补助津贴大约占总投资额20%-30%。法国政府还成立了乡村旅游常设会议机构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2003年成立部际小组,在全国规划自行车道和绿色道路。

西班牙的全域旅游是在应对“阳光与海滩”模式结构性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西班牙长时间实行“阳光与海滩”模式,涉及西班牙地中海沿岸、巴利阿里群岛和加纳利群岛。但到了2010年以后,这一以海岸、酒店、景点为主的点式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开始凸显。表现在:“阳光与海滩”旅游模式虽然对国内生产总值、就业和税收方面的贡献增长,但这种增长耗费了大量机会成本、环境和土地资源,特别是旅游酒店、房地产过度扩张超出自然资源生态承载力,对自然环境损害明显,出现严重的价格竞争和低廉航空。实践表明,传统的“阳光与海滩”点式发展已经失去了竞争力,游客数量上升,但旅游收入却递减,其停留时间、占用水平、过夜人数和每个游客的平均收入、平均费用均下降。同时,调查显示,随着收入的下降,这些地区酒店的服务水平随之下降。这种盈利能力的下降不仅影响到旅游业,也影响着西班牙旅游目的地的整体经济。针对这种情况,西班牙着力将旅游从点式发展向城市、区域综合环境转变,实施《西班牙沿海计划》,在帕尔马湾、提拉哈纳的圣?巴托洛梅、拉?克鲁斯港口和太阳海岸及马略卡的马加鲁夫区域实行全面转型。具体包括制定及实施新的战略,推出完整系列的产品,以吸引更高要求和消费力的游客,延长其逗留时间,使其避开旺季出行,提高现有资产的使用率,减少土地、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加强住宅建筑、各种旅游设施和公共设施;推动融资、旅游政策与地域规划、城市规划和环境之间的协调。

国内方面,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了积极实践。我们于2015年7月在四川阿坝州调研了解到,该州抓住灾后重建机遇,开始探索“全域景区”建设,提出建设九寨黄龙世界自然遗产精品旅游区、四姑娘山?卧龙大熊猫家园户外天堂旅游区、中国汶川映秀震中旅游区、羌族民俗风情旅游区、嘉绒藏族民俗风情旅游区、冰川、草原国家公园旅游区等六大旅游产业区,架构起了突出区域特色和景观特点、覆盖全州、利于组合产品和线路的全域旅游统筹新布局。加快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旅游信息、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游客休息站等服务网络,提高标准化、人性化的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旅游企业、景区和重点旅游城镇的服务接待能力,特色魅力乡镇和精品旅游村寨星罗棋布,有效连接起各个高品位、多类型的景区点,以“拓景扩容、增量提质”为核心。全州旅游有序发展的新格局初现端倪。

苏州市提出“城市即旅游,旅游即生活”的理念,强调“大空间”,把整个城市作为最大景区、最美旅游目的地整体建设,丰富苏州在游客心目中的印象和记忆。强调“大产业”,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跳出旅游看旅游、抓旅游,推动旅游与“五化同步”相结合,加快旅游同工业、农业、文化、教育等深度融合,实现苏州旅游业整体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效的扩大转变。强调“大市场”,进一步突出游客需求导向,对传统特色产品进行再包装、深挖掘,对新兴产品重研发、强开拓,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消费需求,让游客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强调“大服务”,在交通、食宿、城市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真正把游客当成市民,让他们宾至如归、流连忘返。

浙江省从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统筹发展大局出发作,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按照要求,每个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金融、科技创新、旅游、历史经典产业类特色小镇投资额可适当放宽。所有特色小镇被要求建设成为3A级以上景区,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则要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

桂林“两江四湖”建设,是全域旅游发展的较早探索之一。“两江四湖”工程是集城市水系梳理、防洪排涝、环境整治、城市建设、文化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于一体的综合工程,将城市景观文化拓展成为全域旅游,实现了城市旅游的创新突破,既做好城市防洪防涝、排污,改造旧城,优化城市风貌,更激活了城市旅游,提升了“两江四湖”沿岸的商业和土地价值,实现了多功能融合,可谓一举多得。桂林是全国最早取消公园门票的城市之一,还在城市中心区进行过公交车免费的改革,探索破除城乡交通分割、旅游分割的体制壁垒,推进城乡旅游一体化,进而加快城乡全面一体化进程。桂林阳朔县同样是一个全域旅游模式,统筹城乡旅游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从旅游中转站向旅游目的地的转变,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休闲度假最佳旅游目的地”。

海南省琼海市提出实施田园城市、幸福琼海战略,将全市当成一个5A级景区来建设。根据各个镇的人文特点、产业特色和自然禀赋进行个性化的规划设计,逐步把12个镇建设成“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依托国家农业公园和风情小镇建设,琼海以旅游业为龙头发展第三产业,带动第一、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通过田园小道、景观通道、慢行车道等配套设施,把景点、公园、村庄、民居风情、生态景观等串联起来,使全市成为一个田园式大景区。这个景区没有边界、没有围墙、没有门票,主客共享、居旅相宜,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建设不砍树、不拆房、不占田,演奏一曲委婉动听的田园小夜曲,描绘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不断把更多游客吸引到老百姓家中,成为农村转型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实现就地城镇化、就地现代化,达到“城在园中、村在景中、人在画中”的境界,让市民感受乡村田园气息,让农民享受城市生活品质。

去年八月,我们在安徽省黄山市调研时了解到,该市徽州区将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产业富民战略的重点,围绕“调转促”,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坚持旅游文化一体化发展,推动旅游转型升级,全区旅游亮点纷呈,民俗体验游,古道徒步游,摄影赏花游,研学游,养身游等一批旅游产品和业态正在兴起,以乡村观光为基础、文化体验为特色、休闲度假为重点的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已经逐渐形成,取得了良好综合效益。

河南省栾川县提出了“全景栾川”的发展思路,提出全区域营造旅游环境,全领域融汇旅游要素,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民共享旅游成果,通过旅游业的引领发展,努力建设宜游、宜居、宜业的美丽栾川、幸福栾川。该县规划了全域旅游建设的主要载体:游客服务集散中心、生态景观廊道、精品度假区、特色庄园(农庄)、风情小镇、旅游新业态、深度游线路等,发展成效也很明显。

目前全域旅游热度很高,国家大力推行,旅游业的工作重点全放在了全域旅游上,也是目前最认可的发展趋势。

了解更多全域旅游内容可以关注下云途智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