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房是哪个地方的 哪里是碉房

1、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形式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在汉元鼎六年(公元111年)以前就有存在。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的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

2、藏族民居的墙体下厚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建筑平面都较为简洁,一般多方形平面,也有曲尺形的平面。因青藏高原山势起伏,建筑占地过大将会增加施工上的困难,故一般建筑平面上地面积较小,而向空间发展。西藏那曲民居外形是方形略带曲尺形,中间设一小天井。内部精细隽永,外部风格雄健,高原的日光格外强烈,民居处于一片银色中,显得格外晶莹耀眼。

碉房是哪个民族的

碉房是藏族的房屋,这种房屋主要采用石碓或土筑而成,因为外形与碉堡相似,所以被叫做碉房。而碉房的建造主要是为了适应高原上的气候和环境,这种房屋一般为3~4层,底层会用来堆放饲料、杂物和饲养牲口,二层为卧室和厨房,三层为晒台和佛堂。

碉房的所属民族

碉房是藏族的,传统藏族民居大多采用石构,因形如碉堡,所以被称为“碉房”,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用青藏高原上的气候和环境。

藏族的碉房是用乱石堆砌或土筑的房屋,高度一般为3~4层,底层一般会用来堆放饲料、杂物和饲养牲口,二层会布置卧室、厨房等,三层会设立佛堂和晒台。

碉房是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这种建筑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狂,并且结构严密、楼角整齐,不仅有利于防风避寒,还可以御敌防盗。

羌寨中的碉房有哪些特点?

羌寨中的碉房是羌族的石砌民居,一般高达三四层。底层圈养牲畜,中层住人,上层储藏粮食,屋顶为平台,既可以用来摊晒粮食,又可以作为老人歇息、妇女针织、孩子游戏的场所。

碉房建造时就地取材,以土石为原料,不用绘图、吊线,全凭高超的技艺和经验。

碉房形式多样,层次不一,结构严密,棱角整齐,不仅坚固、耐久、实用,而且冬暖夏凉,充分体现了羌族人独特精湛的建筑艺术。《汶川县志》记载:“羌土寨居,远视如西式洋楼”。

碉房的建筑风格?

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区常见的居住建筑形式。从《后汉书》的记载来看,在汉元鼎六年(公元111年)以前就有存在。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碉房的名称至少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年)。

藏族民居俗称碉房,大多数为三层或更高的建筑。底层为畜圈及杂用,二层为居室和卧室,三层为佛堂和晒台。四周墙壁用毛石垒砌,开窗甚少,内部有楼梯以通上下,易守难攻,类似碉堡。

窗口多做成梯形,并抹出黑色的窗套,窗户上沿砌出披檐。居住在四川阿坝和甘孜的藏族碉房,其木装修部分则增多一些。居住在甘肃南部的藏族则多采用青海庄窠形式,说明地区条件对民居的影响甚至比民族因素的影响更大。

四川茂汶地区居住的羌族亦采用碉房形式,其外墙为片石垒砌,建筑密度极高,并附建有极高的碉堡及过街楼,防御性极强。云南红河州一带的哈尼族民居称为“土掌房”,为土墙、平顶、外墙无窗的两层楼房,这种体系应说与藏族碉房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碉房是哪个民族的建筑

碉房是藏族的。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甘肃及四川西部一带,为了适应青藏高原上的气候和环境,传统藏族民居大多采用石构,形如碉堡,所以被称为“碉房”。

碉房一般有三到四层。底层养牲口和堆放饲料、杂物;二层布置卧室、厨房等;三层设有经堂。由于藏族信仰藏传佛教,诵经拜佛的经堂占有重要位置,神位上方不能住人或堆放杂物,所以都设在房屋的顶层。

为了扩大室内空间,二层常挑出墙外,轻巧的挑楼与厚重的石砌墙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建筑外形因此富于变化。

碉房的色彩

藏族民居色彩朴素协调,基本采用材料的本色:泥土的土黄色,石块的米黄、青色、暗红色,木料部分则涂上暗红,与明亮色调的墙面屋顶形成对比。

粗石垒造的墙面上有成排的上大下小的梯形窗洞,窗洞上带有彩色的出檐。在高原上的蓝天白云、雪山冰川的映衬下,座座碉房造型严整而色彩富丽,风格粗犷而凝重。

西藏碉房,北京四合院,东北的斜顶屋,云南的竹楼分别有什么特点?

1、西藏碉房是中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内蒙部分地区常见的藏族人民居住建筑形式。这是一种用乱石垒砌或土筑的房屋,高有三至四层。因外观很像碉堡,故称为碉房。

2、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代表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邻外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

3、东北的斜顶屋主要是冬季降雪量大,屋顶坡度大有利于排掉积雪,减轻屋面荷载,

4、云南傣族竹楼是一种干栏式住宅,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德宏、思茅等地,这些地方属热带气候,雨量充沛,为了应对潮湿多雨的气候条件,傣族人民利用当地盛产的竹子来建造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