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问省鹤峰县走马镇,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湖南省顺县王村镇未来会成立单独的行政区划单位吗?
鹤峰县走马镇位于武陵山区腹地,东连荆楚,西眺重庆,南距三湘,北至三峡,属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东南边陲重镇,素有“鄂西南窗”之称,是省定25个重点口子镇、27个老区乡镇、50个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之一。镇域国土面积467平方公里,辖32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6万。走马镇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六好乡镇党委”、“楚天明星镇”、“全省扶贫开发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走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相传在南宋时期,金国大无帅金兀术在此设置兵营,操军跑马,故名走马坪。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湘鄂边革命根据地,贺龙元帅领导指挥的红四军诞生在这里,并历经六年抗战,是贺龙元帅的“第二故乡”。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撒尔嗬、摆手舞、柳子戏、四道茶、傩戏等土家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品位极高,群众业余文化丰富多彩。
走马气候怡人,资源富聚。境内青山叠嶂,夹有平川丘陵,平均海拔920米,日平均气温12.5度,年降雨量1949毫米,兼有山区和平原的特点,生态环境优越。全镇有良田沃土7.2万亩,适宜多种农经作物生长和栽培;林地4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54万立方米;境内盛产茶叶,无公害有机茶园面积达4万亩,年产量8万担以上,是“湖北茶叶第一镇”;有可生长稀世山珍葛仙米的水田面积1万亩,是全球唯一的葛仙米生产基地;已探明的生物资源达100多种,名贵中药材年产量在200担以上的有10余种,是“华中药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磷矿储量达11.78亿吨,且品位高,易开采,属全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达88万千瓦,全镇小水电装机容量已达2万千瓦,成为湖北省自办小水电装机容量最大的乡镇,装机50万千瓦、静态投资24.37亿元的华中调峰电站江坪河电站已开工兴建;矾、钼伴生的稀有金属矿贮量达5000万吨以上。
特色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走马镇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咬定青山舞茶龙,大兴特色产业。培植了茶叶、水电、磷化工、中药材、畜牧业、建筑建材等六大主导产业。各类农产品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不断提高,其中木耳山茶叶基地已获得中国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颁发的有机茶转换基地认证,红罗沟茶叶基地被湖北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示范茶园,走马成为国家农业部确定的全国20个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创建单位之一。民营龙头企业发展突飞猛进,现有世为茶叶有限公司、白果民族茶厂和绪平化工有限公司等3家产值过千万元的民营企业,有产值过百万元的磷矿采掘、林产品开发等民营企业15家,50万元的民营企业30余家。特色品牌产品不断涌现,创出了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部优、省优名牌产品,其中的白果民族茶厂生产的“白果牌”精制粗茶、珍眉茶和世为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红罗牌”名峰绿茶、颗粒绿茶、保健茶、商务袋泡茶、葛仙米等系列产品,完全达到国际质量标准,并富含硒、锌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直接出口东南亚和欧美等十多个国家,畅销国内大市场,以绪平有限公司为主的磷化工产品供不应求。
投资环境不断优化。营造美好的投资环境、政策环境、信用环境、人文环境,筑巢引凤,是该镇多年致力的目标。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古城民营新区已迈上城市化、现代化发展轨道,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71平方公 里,城镇人口1.52万人,通讯、供电、供水等基本设施完备,两条省道干线交汇于此,使走马成为湘鄂边重要交通要塞和商贸物流中心。城镇配套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城区环境洁、绿、亮、美,城镇品位和档次不断提升,获得全省小城镇建设“楚天杯”奖。一个集现代气息、山水园林、土家风韵于一体,投资环境和发展环境优越的新型特色小城镇已展现在世人面前,一大批省内外有识之士纷纷到走马投资兴业。目前已有江峰、宜峰、清江公司等10余家大中型民营企业落户走马。
昨日辉煌的走马,正以辉煌的步伐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勤劳智慧的走马镇人民将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一主三化”发展方向,围绕“生态立镇、科教兴镇、开放活镇、工业富镇”四大战略做文章,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努力培植茶叶加工、小水电产业群、磷化工三个亿元产业,塑造城镇新形象,跻身全省山区经济第一强镇,建成全省小康示范镇。
文章出处:
图片出处: (走马镇金农网(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
江垭镇位于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西北部,处于慈利县、武陵源区、桑植县、湖北鹤峰四区县交汇地带,历代是湘西北地区交通、商贸、文化重镇和兵家必争地;现在的江垭是由原龙潭湾乡、熊家庄乡、江垭乡和江垭镇四个乡镇合并而来的,总面积298平方公里,人口5万,辖45个村3个居委会,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15元;是全县第二大建制镇、张家界城市总体规划的旅游型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
江垭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境内的九溪古城始建于唐代,明洪武23年在此设卫,是明、清两代著名卫城和荆楚重镇。南北大侠杜心五、“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院士、著名学者吴恭亨等著名人物就出生于斯,故居旧居尚存。
江垭资源丰富,山水秀丽。境内物产丰富,盛产柑橘、金香柚、烤烟、杜仲、银鱼等。其中尤以柑橘、烤烟最为丰产,年产柑橘8000吨,年产烤烟10000余担,素有“烟果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随着张家界东线旅游开发和慈利县“旅游带动,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江垭的旅游资源优势日益凸现,旅游产业不断发展。目前,以国家水利风景区、AAAA景点、“百姓最喜爱的湖南百景”江垭温泉度假中心、龙王洞、娄索漂流、江垭水库平湖游、九溪卫城等为主的东线旅游产业已颇具规模,中外游客纷至沓来,2005年接待中外游客45万人次,创旅游收入5000余万元。一大批重点项目如关门岩电站、九溪古城恢复与开发、杜心五武术文化园、龙潭天堂水上休闲度假中心等也正在建设与开发之中。
风水轮流转,而今到江垭。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城镇建设的日新月异,为江垭的发展注入无穷的生机和活力,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启动和新一届党委政府的换届到位,镇党委政府明确提出“围绕旅游带动战略,抢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张家界东线旅游开发、全省小城镇重点镇建设三大机遇,加快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城镇化“三化”进程,建设和谐、平安、生态、魅力新江垭,把江垭建成张家界东线旅游核心区”的工作思路。在这片风生水起的文化古城、旅游新区、交通重镇、发展热土上,全镇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崭新的姿态笑迎四方客,广纳天下商,期待着与您同谱新篇章,共铸新辉煌。
在湖南省永顺县境内,有一个小小的傍水小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部有名的电影使之名扬天下,这部电影同时造就了中国电影史上两个有名的人物——刘晓庆、姜文。这个原本叫王村的小镇从此以也这部电影为名,芙蓉镇于是出现在中国旅游版图中。从下面这组图中,你也许还可以看到一些记忆中依稀相似的画面。
在电影中,刘晓庆卖的是米豆腐,这是湘西的著名小吃之一,到芙蓉镇则非吃米豆腐不可,那怕是排队等候也值得。小街上已经分出了正宗刘晓庆米豆腐店与非正宗之别,品牌之战在这小镇里也打得不可开交。不知你想吃哪一碗?
芙蓉镇的码头上,有一个小小的电影院,一天到晚只放一部电影:《芙蓉镇》,也许你已经年过不惑,那么你可以在电影院里找到过去的记忆;你也许还正年轻,那么与你的情人一同走进去吧,灰暗年代的爱情故事同样是感人的。
从芙蓉镇可去好几个地方,如果想漂流,沿河向上乘车半小时,便是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漂流的起点哈尼宫;如果想看看原生态的猴群和酉水两岸的风光,可在码头上搭平湖游的轮船;如果想去原始次森林探险猎奇,可在码头租船去小溪原始次森林;如果想去古丈独步天下的红石林游玩,乘车也不需要多少时间;想去栖凤湖,租一条小船,悠哉乐哉半小时也可到达……
文章出处:
图片出处: (王村芙蓉镇--图片评论--游友网--59...)
走马、王村、江垭总的来说都属于典型的农村集镇,相对其它的湘西农村乡镇规模要大,但和发达地区好的乡镇比较相去甚远,比如全国叫的响的撤镇设市苍南县龙港镇等,依据国家现有的置县市方案,此几个乡镇还无法达到小城镇行政区划升级的条件。
二、江垭镇的江垭林场——全国最大杜仲基地
江垭镇拥有丰富的杜仲资源,杜仲种植面积超过4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杜仲基地镇。县委、县政府根据国际、国内市场和自身资源状况,提出了建设慈利“杜仲之乡”的战略决策,将杜仲系列产品开发作为了慈利近期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慈利县江垭镇有上千年的杜仲树栽培历史,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1952年全国中药材普查就有2万亩,所产杜仲皮全部出口东南亚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1958年慈利县在江垭镇集中种植了十万亩,从7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了种植的高潮,特别是到了80~90年代,由于杜仲皮受国内外市场需求拉动,全国杜仲栽培范围不断扩大,慈利杜仲大面积栽培也是在这个时期发展的。1983年12月原国家林业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将慈利县定为《杜仲商品生产基地县》,1987年11月,原林业部再次将慈利县定为《名特优杜仲商品生产基地县》,1996年慈利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特产报社等单位联合授予“中国杜仲之乡”的荣誉称号。1988年由原国家林业部、卫生部、农牧渔业部和商业部联合对慈利境内杜仲又进行了普查,结果全县包括分散和集中种植的杜仲面积为40万亩,为全国最大的杜仲种植基地。慈利江垭镇现有杜仲面积中,20年以上的面积有1200亩,10年以上20年以下有130000亩,10年以下的有268800亩。每年可供杜仲叶20万吨,杜仲籽500吨,杜仲皮1000吨。慈利县杜仲含胶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叶的含胶量高于2%,籽的含胶量高于10%。
三、慈利县被誉为中国杜仲之乡的原因
杜仲,又名胶木,为杜仲科植物。存在于中国的杜仲是杜仲科杜仲属仅存的孑遗植物,兼具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已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卷。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我国的武陵山脉一带成为野生杜仲的幸存地,而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的慈利县则成为中国最大的野生杜仲林基地,早在1996年便拥有了“神秘的北纬30°,中国杜仲之乡”的美誉。其中,处于慈利县江垭镇的国营林场是杜仲主要产地,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四、张家界江垭镇导游词
现在我们准备要去的游览区叫做江垭镇,这是我们张家界东线精品游览线的核心地带,主要有江垭温泉度假村、溇江漂流、龙王洞、江垭电站、溇江平湖游、梅花殿等景区景点,等待我们去分享,去感受,去体验。江垭镇紧紧毗邻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距离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索溪峪镇30多公里,需要1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我们都是沿着公路在青山绿水之间穿行,所以有请我们大家放松心情,尽情地享受这里的满山青翠,这里的清新空气。
----【喻家嘴】我们现在所经过的这个集镇便是索溪峪镇镇政府所在地,它的老地名叫做喻家嘴。在旅游开发之前,这个地方归属慈利县管辖,名叫喻家嘴乡,后来随着张家界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索溪峪自然保护区的名头越来越响,喻家嘴乡便慢慢地演变成了索溪峪镇,归属于武陵源区管辖。
----【武陵源一中】这几幢漂亮的建筑物是武陵源一中的校舍。武陵源一中的发展历程是张家界旅游事业不断进步的一个缩影。原来这里只有几栋破旧的小平房,随着来武陵源观光游览的中外游客不断地增多,武陵源一中的校舍也在迅速地发生着变化,校名也由原来的喻家嘴中学变成索溪峪中学,再变成武陵源民族中学,最后变成了武陵源一中。所以,在这里,我要代表全市158万父老乡亲向大家表示感谢!如果大家都不来张家界观光游览,张家界的经济发展就绝对没有这么迅速,大家现在也就看不到这么漂亮的学校!
----【黄龙洞】过武陵源一中后,行车仅仅几分钟,我们的汽车便要经过黄龙洞。在我们前进方向的左边,是正在修建之中的黄龙洞生态广场,远方有楼阁的地方就是黄龙洞的洞口。黄龙洞于1983年由当地八位民兵发现探明并对外开放,1998年1月被北京大通公司托管经营,其经营业绩因该公司总经理叶文智先生的策划壮举——‘99世界特技飞行大奖赛暨“穿越天门? 飞向二十一世纪”活动而“一飞冲天”。洞内主要景观有1库、2河、3潭、4瀑、13个大厅、96条走廊等。响水河的玻璃鱼、龙宫的石笋和石钟乳是该洞的绝世奇观,高19.2米的标志性景点定海神针曾以买下1亿元的保险而首开自然景观买保险的全国先河,名噪海内外。
----【江垭概况和历史沿革】我们今天要到的江垭镇是慈利县最大的乡镇,又叫九溪。江垭,江垭,顾名思义,这个地方是江河相会的垭口,在以船只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古代,这里是交通便捷、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重要港口和政治、经济中心。江垭也就是九溪,古时候叫索口市,因索水在这里汇入溇江而得名。后因土家族、苗族的父老乡亲多在此聚居,为了方便管理,当地官府便依山傍水,立栅为城,设立索口寨。
----明洪武二十三年即公元1390年,朝廷在九溪设卫建城,名叫九溪卫,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在当时,卫是一种行政建制,也是一种军事建制,并且军事方面的功能比行政方面的作用大得多,其主要职能有两种:一是和平时期,战士们农垦种作、操练武艺;二是当战争发生以后,战士们要么防御敌军的进攻,要么出兵征讨。与五十年代国家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差不多,只是规模比它小而已。面对大湘西众多的少数民族居民的骁勇善战和山大岭高带来的地形复杂等特点,朝廷只得对当地的土司实行世袭制。土司在当时是有可能形成割据危险、处理不好会起而造反、威胁到朝廷安全的地方武装势力头目。朝廷实行世袭制的用意是承认土司在大湘西那些蛮荒之地的统治地位,并允许这样的统治地位可以世袭,借以笼络和安抚他们,达到以土治土、以蛮制蛮的目的。如果这样的笼络和安抚政策失败,土司们联合起来起兵反抗朝廷,朝廷便利用所设立的“卫”作为第一道屏障,或进行防御,或主动出击进行征剿。为防止少数民族武装力量反抗封建朝廷的斗争所设立的九溪卫,在明朝200多年的时间里确实起到了明朝统治者想起到的威慑和安抚作用。九溪卫下辖九个所,它们是左、右、前、后、中五所,外加澧州所、安福所、添平所、麻寮所四所。其中,添平所和麻寮所这两个所是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域,其下级单位均以“某某隘”称之。在这里,“隘”是指辖地100户的一个建制单位,并不是指一定要有什么险要关塞,但是既然朝廷选择“隘”作为辖区名称,也与大湘西山高沟深、地势险要不无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明、清两个朝代的统治者对卫的重视程度超过了郡县。
----自从朝廷在江垭设立九溪卫以后,江垭就成了慈利、石门、桑植、大庸(今张家界市永定区)、临澧、澧县等县的军事枢纽,这个军事、政治中心的土木建筑也就因之大肆兴起,什么卫城城墙、壕沟、护城河、卫署、游击衙门等等,修建得豪华而气派。现在,江垭镇附近还有“校场坪”、“打靶坪”等地名,据说就是昔日卫城将士射箭、跑马、练武的地方。除了城池和练武场以外,朝廷还修建了若干府署、庙宇、殿阁,譬如通判署、守备署、文庙、武庙、城隍庙、旗纛庙、兴国寺、文昌阁、玉皇阁、军械局等等,卫城西北和东南方向各建有一个炮台。这众多的建筑名目,使我们不难看出,江垭镇昔日的气象是何等地不同凡响啊!至于九溪卫的卫所长官的更迭和代谢、文治和武功、禀赋和作为、提拔和贬谪,纷繁复杂,难以理清,是一部浩繁的历史长卷。
----【野人谷】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慈利县三官寺乡株木村的辖地,神秘山寨野人谷就位于株木村,是一处刚刚开发的民俗风情和体验参与相结合的旅游区(点)。大家请看,在我们前进方向的右边,有一个寨门,这就是神秘山寨野人谷的入口。相传在好几百年前,一个人数极其稀少的少数民族部落,为了躲避战争、饥荒、病疫带来的生存压力,满怀人类求生的崇高欲望,跋山涉水,风餐露宿,饮毛茹血,最后疲惫地来到了这个山高路远的湘西边陲,来到了这个现在叫做“野人谷”的地方,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吃泥土、啃树皮,他们可以钢针穿身、炭火烧身、舌头舔火。他们与毒蛇为伍,和猛兽为伴,拥有自己的生命图腾和风俗习惯。这种近似野人的生活方式为野人谷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野人谷可以让中外游人真实地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野人谷野性的文化、野性的美。
----【龙王洞】好啦!各位朋友,经过三官寺乡后,我们便真正地进入江垭镇的地盘了。在我们前进方向的右边,便是地心之门、溶洞绝景——龙王洞。
----龙王洞是一个特大型石灰岩溶洞,年龄达三亿八千万年,因洞外深潭中有龙王生活而得名,1979年被当地老百姓发现探明,2003年8月被百龙旅游集团托管经营。龙王洞洞内常年恒温15至20摄氏度,洞长30余公里,底部面积40余万平方米,平均高度50米、宽度80米,有58个厅台、28条走廊、15处珍珠瀑布、3条地下阴河、2个湖泊、45处水花池,洞中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花遍布,琳琅满目。在数十万根钟乳石中,粗的需几十人合围,细的比绣花针还细,其中有天下第一柱之称的四根巨型宝柱,一字排开,堪称世界溶洞之最。据地质专家考证,洞外龙王潭不仅与溶洞相连,而且潭水至今无人探测到底。潭中水位起落很有规律,满不溢,枯不竭,遇月圆之夜,水位可以陡增15米,恐远接大海,受大海潮汐涨落所致。所以,龙王洞被地质学家和各方专家誉为通往地心的大门——地心之门。
----【熊家庄】从龙王洞出来,我们上车继续前进,一会儿就到了一个岔路口:熊家庄。直接往前走可以到达慈利县城、常德市、益阳市、长沙市、武汉市,往左边走便是前往江垭镇。
----【江垭特产】来到这里以后,放眼望去,江垭镇的山川河流尽收眼底。江垭镇境内峰耸谷深,溪谷纵横,森林茂密,地形复杂,寒流难入,所以气候温和,冬暖夏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山原型季风湿润气候,多样性和垂直差异性十分明显。由于江垭镇地理位置、地势、气候、岩石、土壤的特殊性,水、热、土等条件适宜,所以江垭镇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在江垭镇众多的地方特产中,尤以杜仲、金香柚和桔子最为出名。
----杜仲是一种落叶乔木,又名思仙树、丝棉树,从杜仲树上割下来的树皮按照一定的方法和规格进行加工就成了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全国最大的两个杜仲林场之一——慈利杜仲林场就在江垭镇,每年出产大量的杜仲药材和杜仲药酒,闻名遐迩,远销海内外。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现在的杜仲林场和周边的森林一起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江垭省级森林公园。杜仲药用价值很高,配方较宽,除了具有持续高效降压作用以外,所制丸、散如思仙散、杜仲丸等还能安胎位、补肝肾、强筋骨。服用杜仲或者以杜仲药材配制而成的丸、散药剂,可以治疗腰脊酸痛、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坠等病症。经过临床诊断鉴定证明,杜仲药材尤其以治疗早期高血压和小儿麻痹后遗症最为有效。如今,在张家界最出名的杜仲加工产品便是恒兴杜仲茶。恒兴杜仲茶是以杜仲药材为原料,利用现代加工方式进行加工,增加了杜仲的药性,去除了杜仲的药味,具有去火降温、强化筋骨、延年益寿的特殊功能,旅游途中喝了恒兴杜仲茶,爬坡上山一点也不累,疲劳可以完全解除。
----每年的秋天,江垭镇的山山岭岭花果飘香,金香柚、桔子全部成熟了,可以品赏了,个个味道鲜美,惹人喜爱。那个时候,当地的老百姓就会在公路边搭个茅草棚,为过路的旅客出售金黄金黄的桔子和金香柚。
----【江垭人物】江垭镇不仅山川秀美、风光迷人,而且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史上曾经出过不少的英雄俊杰、绝色才女,其中以杜心五、陈能宽、周叙等最为出名。
杜心五的出生地就在我们汽车前进方向的左边:岩板田村。出生的时间是1869年11月3日。杜心五出生之前便显得与众不同,他的母亲康夫人怀他竟然怀了十二个月。临盆之夜,只见杜府上空红光冲天,惊动了附近村寨成千上百的老百姓,以为发生了火灾,纷纷赶过来救火,跑到杜府门外却听见婴儿呱呱坠地、长啼不止的声音。村民们于是纷纷道贺:奇兆生贵子,必成大器!杜心五的父亲杜佳珍虽然担任着清军都司,却为人谨慎,无意张扬,所以为杜心五取名“慎愧”,字“心五”,意思是说“五心俱愧”。杜心五自幼聪颖过人,喜读诗书,在启蒙老师的教诲下,学业极好,并在练功房中贴出“练成武艺,誓杀洋人”八个大字勉励自己。武艺练成之后,杜心五只身闯入外面的大世界,后来投身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中,成为孙中山的贴身保镖,兼任第二农事试验办理。在此期间,杜心五曾经远赴河南嵩山少林寺,与少林寺主持静空长老切磋武艺,在回来的途中收留了一个名叫万籁声的后生为徒,这个徒弟在解放后成了武术名家。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遭到袁世凯派遣的特务的暗杀,作为孙中山贴身保镖的杜心五被派往上海全权料理宋教仁的丧事。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杜心五不满社会的黑暗,辞去国民政府的一切职务,浪迹天涯,隐身江湖,当上当时青红两帮的“双龙头”。当时杜心五居住的地方在一栋楼房的四楼,房间一年四季都是铁锁把门,从未打开过。杜心五每天都是从窗口飞进飞出,进出自如,来无影,去无踪。中原有一个武林高手,名叫赵金彪,自称北国第一,拥有弟子上千人,在华北享有盛名。但是此人却心怀叵测,一心只想除掉杜心五,好借此扬名天下。有一天,赵金彪得知杜心五来到了北京,便假心假意地设宴相请。席间,赵金彪在向杜心五敬酒时,趁杜心五站起来的空隙,使出千钧之力,突然朝杜心五的肋下猛击一拳。杜心五在肋骨受伤、疼痛难忍的情况下,不动声色,照样向赵金彪回敬一杯,顺手点了一下赵金彪的天突穴。想不到自称北国第一的赵金彪竟然不堪承受,当即头晕目眩,吐血数口,不治身亡。从此,杜心五潜心创研的中华自然门秘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名震北国,深受欢迎。1928年秋,解放前的第一届全国武术考试在美丽的杭州举行,杜心五应邀受聘担任评判员。考场上,杜心五为大家表演了自己修习多年的轻功“走圆场”。他双脚站立在倒翻于地的一口铁锅锅沿上,围绕着圆圆的锅沿闪电似的飞速快走,只见一团黑影缭绕回旋,脚底下仅仅只有锅底一个支点支撑的大铁锅却不晃不偏,看得来自全国的武林高手瞠目结舌,惊叹其为旷世绝技。1935年,杜心五再度返京。日本特务探听到杜心五的住地,很想收买他,想要他出任华北五省自治区警视厅厅长,玩弄所谓的“华北自治”的鬼把戏,并送给他两万元的支票。杜心五明白日本鬼子的意图后,当众撕毁了支票,把日本鬼子骂得狗血淋头。日本鬼子立即将他逮捕,关进安装有高压电网的死牢中。当天晚上,杜心五施展缩骨绝技,从电网上的空穴处飞身而出,跑得无影无踪。1938年秋,日军入侵湖南。杜心五回到自己的家乡慈利县江垭镇岩板田村,一方面发展青帮组织,一方面让几个徒弟给老百姓教习武功,附近村寨跟随习武的老百姓达百人。他自己本人也每天闻鸡起舞,练剑操拳,从不间断,准备东山再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以后,蒋介石考虑到杜心五的威望和帮派势力,特意派人将他接到重庆,委任为全国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主任,组织民间抗日救国活动。1942年,杜心五辞职回到家乡,在溇江下游与澧水相汇的饭籈山修建了一座小房子,取名“斗米观”,闭门谢客,修身养性,阅读医书,写诗作画,常常为人治病,不取分文。1951年初,中南军政委员会聘请杜心五为参事,他还同时兼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顾问、省政协委员。1953年7月8日,杜心五病逝于长沙,享年84岁。林伯渠同志送来了挽联,称赞他在旧社会不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弃官不做,隐居江湖。大画家徐悲鸿撰文悼念,赞誉杜心五先生“卓艺绝伦,令德昭著”,称他是我国自赤松子、张良、吕洞宾等人以后继往开来的气功大师。
----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老先生也是慈利县江垭镇人。他也是自幼好学,追求进步,立志报效祖国,终成大器,成为我国国防军事科技方面的专家。他与邓稼先、王淦昌等科技界泰斗一起,使我国的“两弹”爆炸成功,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让中国在世界核舞台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明朝的周叙祖籍河南省息县,在江垭镇的历史上是一位风云人物。周叙自小禀赋卓异,猿臂善射,博学工诗文,曾任右评事、右寺丞、知府、按察副使、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右副都御使、户部侍郎、提都太仓、工部尚书等朝廷职务,卸职后,悠游林泉,寄情山水近二十年,八十岁时辞世。
----大家都知道,在十大元帅中排行第五的贺龙元帅是桑植县洪家关乡人。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贺龙元帅也与江垭镇有着很深厚的渊源。贺龙元帅的曾祖父贺贵就曾在九溪卫供职。清朝康熙元年,也就是公元1662年,朝廷为了进一步巩固卫城安全,从湖北安陆调遣一协(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旅)部队进驻九溪卫。部队中有四十八家官吏见此地依山傍水,风光秀丽,便定居于此。其中有一家就是贺龙元帅的曾祖父贺贵,他死后葬于城后紫驼峰下的瓜凼。所以,贺龙元帅经常称江垭镇是他的第二故乡,解放前曾悄悄地带着几个随从于清明节来到江垭镇扫墓祭祖。大家都知道,贺龙元帅是两把菜刀起家闹革命的。大革命时期,慈利县的三官寺、赵家岗、江垭镇、象耳桥(现象市镇)、杉木桥等乡镇都留下了贺龙元帅及红二方面军指战员的战斗身影,深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江垭温泉度假村】好啦!各位朋友,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汽车已经进入了江垭镇,大家可以透过车窗看看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了解一下当地的民风民俗。在我们前进方向的右边,就是江垭温泉度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