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过后,三大行业暴涨 三个方面的消费会短暂提高
疫情过后,三大行业暴涨: 人压抑久了是需要释放的,疫情期间饮食出行和娱乐都被严重影响,疫情过后也有一种大难不死的感觉,在消费方面是没平时理智的综上所述疫情过后人们在餐饮、旅游和娱乐三个方面的消费会短暂提高。
第1个行业是医疗保健行业。疫情过后很多医疗行业将大面积的被改善,人们现在更重视了健康方面的保养。医疗器械方面有非常大的进步,例如口罩行业医疗测试行业。
第2个方面就是在线购物,在线购物方面就是比如说你肯定在购买商品,大量的人工会替代,比如说,上门买菜,上门上门维修,上门定制化服务。这次叮咚买菜,就是大面积的成为了一个红利器,之前都是需要地推,嗯,来推广这个软件,这是一群,就瞬间让这个买菜软件,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未来更多的这个APP应用或APP商家,会持续性的出现,这也是未来一个互联网的风口。
第3个方面是教育疫情出现,未来的更多的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在线辅导平台,互联网的教育课程,将会大面积的出现。学生轻松的通过手机平板,然后在线,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训练,来提升自我学习。
第4个方面是快递。未来的快递行业将会是更多针对性的服务,比如快递到家和同城快递,快递代购,这样的一个整体化的发展。这样的快递其实会衍生成为一个人工的服务平台,就是把各项技能都能通过快递公司去拓展。
就我个人看来,有4个行业会很大的发展。分别是国内旅游行业(包括酒店)、餐饮行业、娱乐行业(KTV、影院等)、5G建设。
1.为什么我第一个会提到国内旅游呢?国外太不安全,而且我们都在家憋太久了,很多人心早就飞到各个景点去了。听说最近各大景区附近的机票、高铁票都买光了,可见这还仅仅只是开始。我和朋友在4月初就已经约好要出去玩了。5.1都这么多日人出来旅游,10.1呢?可以预见的是今年10.1不管是哪个景点绝对会比去年的人还要多。
2.餐饮行业今年一季度受影响比较大,但是只要挺过一季度,在全国全面解封之后,会迎来很大的爆发。身边很多交际达人都已经跃跃欲试了。估计在夏季餐饮行业会迎来一个人气小高潮。
3.娱乐行业在今年的一季度几乎是全部歇业状态,但是整个中国一季度的经济表面看起来影响较小,可是实际上失业人数估计有上千万。当蛋糕变小了,很多人就分的少或者分不到。人们会失望甚至绝望。这个时候能给你希望的也就是灯红酒绿了。所以今年夏天乃至下半年,酒吧、KTV、会所等会比去年更好过。
4.5G建设其实受疫情的影响不大,他的发展完全是社会需要。疫情期间我们在视频会议、视频通话的时候才感觉到4G网络信号传输还是有些慢、甚至会有卡顿。再者5G更新是国家大方向,未来的大事件,有国家的支持想不发展都难。
以上都是我经历这次疫情的一些想法,今年很多机会等着我们去把握,去争取。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或者观点,欢迎留言评论,我们一起共同进步。
疫情过后哪些行业会发展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疫情过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哪个行业都会发展,不可能停滞不前。选择合适的时间,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能力,来选择行业去发展,是减少损失能赚钱的关键。
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疫情只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不是毁灭重新建设,所以疫情结束后和结束前市场组成结构不会改变,想在疫情之后赚钱,还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说两个事情供大家思考,就是看明白行情不一定能赚到钱的例子。中国疫情期间哪个行业最挣钱,线上生鲜,线上教育,口罩,医疗设备等,中国疫情趋于稳和之后在国内经济增长疲惫世界新冠爆发的时候哪些行业最挣钱,很多人还是觉得是口罩,医疗设备领域。实话实说看清行情筹备资金进入线上生鲜,线上教育,口罩,医疗设备的,基本都入坑了,很多赔的血本无归。真正赚到钱的都是在这些行业深耕多年的,这就是人想赚钱,7分靠努力3分靠天意,羡慕不来的事实。
为什么说大部分人都赔的血本无归。创业筹备资金,招募团队,项目落实,最关键的一环是销售渠道。等准备工作做好入行的,项目落实完就是傻眼的时候,因为他们并没有掌握销售渠道。为什么比亚迪,富士康,格力在口罩急需的时候踏入这个行业,因为它有现成的资金、团队、场地,更重要的是他们手里有销售渠道,这是他们打着援助的口号入行的原因,也就是说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在疫情的时候看准行业赚疫情钱,大部分人只能是炮灰。再说一个疫情让一家企业起死回生的事情,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主要销售体温检测器的公司,去年大额亏损,今年通过疫情收入大增,股价暴涨。
迷茫的人千万不要听网上的所谓经济领域专家的意见,告诉你疫情之后哪些行业能爆发,哪些行业能赚钱,想赚钱还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疫情过后,该上班的继续上班,有能力创业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多走多看多思考之后,谨慎入行。疫情之后不存在哪些行业能暴力增长,即使有,也不是一般人能去做的。不要心比天高,大钱赚不了小钱不愿挣,那只能坐吃山空一事无成。机遇都是在努力中发现的,换句话说疫情之后给你一个暴利增长的行业去做,没有积累没有经验,一样败北。
二、疫情过后的狂欢!旅游触底反弹,2020上半年将迎来出游高峰
在这几个月中,出门对一些人来说都变成了奢求,更不要提 旅游 了。一方面,众所周知疫情对 旅游 行业打击很大,但是另一方面疫情也促进了 旅游 行业的触底反弹。虽然如今疫情还未完全结束,但是已经有人等不及外出 旅游 。
近日,中国 旅游 研究院、携程 旅游 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联合发布《国人疫情后 旅游 意愿调查报告》,其中有将近一半的人表示选择在2020年3到6月上半年 旅游 , 旅游 地点大多集中在国内游和城市周边游上。在2020年的 旅游 产品类型选择上,自由行占比最多,专家猜测选择自由行人数偏多也是受疫情影响。
春节假期是国人 旅游 意愿最为强烈的时间,但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突然到来,国人 旅游 意愿被压制, 旅游 行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2020年春节期间整个 旅游 业的直接损失在5500亿元左右。
但其实,疫情对于 旅游 业的负面影响只是短暂的,但是疫情过后,国内 旅游 业将迎来"报复性"增长。每年的3月份到6月份,除了五一假期之外都是 旅游 淡季,国人 旅游 需求较低。但是根据这份数据,在疫情有所控制的前提下,国人 旅游 意愿释放,即使是 旅游 淡季,还是有很多人选择在3到6月份出游。
前段时间国内景区逐渐恢复营业也给了国内游客一个准确的信号,虽然很多人现在还有些忌惮出门,但是已经有了出游计划,甚至如今有些景区已经"人满为患",这也说明2020年 旅游 业在开年不顺,但是已经在逐步恢复中,并且将会迎来游客人数爆发式增长的现象。
通过携程等 旅游 平台公布的数据,近一段时间各大平台上有关"清明假期""五一假期酒店"等词条的搜索量逐渐上升,体现了国人逐渐增长的出游热情。俗话说"物极必反",这句话用在今年疫情对于 旅游 业的影响上再合适不过了。并且如今并不是出不去门的时候了,专家现在也建议大家能够多出门锻炼锻炼,呼吸新鲜空气!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三、后期疫情下的旅游业怎么样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 旅游 行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各个相关行业厂商的营收短期内都出现大幅下降,全球 旅游 行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新冠疫苗的量产与使用,为人类战胜疫情带来了希望。与此同时,国内 旅游 行业也迎来了全面复苏期,这也为全球 旅游 行业的复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国内 旅游 行业概况
文化 旅游 部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国内 旅游 抽样调查结果,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28.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30.22亿人次,同比下降52.1%。国内 旅游 收入为2.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50万亿元,下降61.1%。城镇居民出游20.65亿人次,下降53.8%;农村居民出游8.14亿人次,下降47.0%。
分季度看,出游人次呈现降幅收窄趋势,其中一季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2.95亿人次,同比下降83.4%;二季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6.37亿人次,同比下降51.0%;三季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10.01亿人次,同比下降34.3%;四季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9.46亿人次,同比下降32.9%。
从 旅游 花费来看,城镇居民出游花费1.80万亿元,同比下降62.2%;农村居民出游花费0.43万亿元,同比下降55.7%。人均每次出游花费774.14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每次出游花费870.25元,下降18.1%;农村居民人均每次出游花费530.47元,下降16.4%。
数据表明,2020年国内 旅游 行业虽然整体大幅下滑,但也呈现出整体平缓复苏的迹象。
国内 旅游 市场的逐步复苏
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在小长假的带动作用下,第二季度在线度假 旅游 市场交易规模较一季度大幅上涨,初步出现回暖迹象。
2020年下半年,文化和 旅游 部发布《关于推进 旅游 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受相关政策调控,全国各地 旅游 景区的接待游客量承载量上限也由此前的30%上调至50%,应对随后到来的国庆中秋双节,再次把 旅游 景区的接待游客承载量从50%调整为75%。受跨省游恢复、暑假、国庆、中秋等假期的带动,国内 旅游 市场迅速复苏。
在疫情的大环境下,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经济体,为 旅游 市场的繁荣注入强劲动力。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民航客运量持续恢复性增长,铁路月均发送旅客量逐渐稳定。截止2020年底,在线 旅游 月活用户达1.32亿,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九成;在线 旅游 平台新增用户量也得到稳定增长。
疫情中文旅产业出现单一化、同质化竞争模式和服务模式,使得文旅和 科技 的融合成为行业变革的大趋势。通过数字化创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高新技术,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智慧 旅游 服务。以贵州省为例,省文化厅和 旅游 局推动打造的“一码游贵州”项目,囊括贵州全省涉旅数据,助力贵州开启全域智慧 旅游 新模式,为贵州的全域 旅游 注入活力,也为国内 旅游 业增添动力。
市场竞争模式
疫情给 旅游 业带来沉重打击,但2020年 旅游 行业融资额创新高,高达420亿元,在疫情下的行业低谷期,资本抄底 旅游 资产,使得2020年 旅游 业单笔融资金额近4亿元,资本对头部 旅游 资产的争夺异常激烈。主流的在线 旅游 平台也合纵连横,竞争激烈。
2020年中国在线 旅游 交易额较2019年同比下降50.9%,OTA平台占据了市场一半以上份额。
OTA平台以携程遥遥领先占据主导地位,在线 旅游 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2020年前三季度,携程在国内营业收入达133.5亿元,占据中国最大在线 旅游 平台地位;美团凭其客户端、PC端等平台入口,低成本的流量方式实现其 旅游 业务的主要入口,是美团在线 旅游 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飞猪背靠阿里,有巨大的流量导入,加之完善的金融服务以及阿里云等强大的技术支持,实力不容小觑。
在疫情防控的统筹、相关政策的调控、市场竞争变化等条件下, 旅游 企业承受了游客中途返程、行前退订和供应商压款等巨大的财务压力。携程、飞猪、马蜂窝等线上旅行商推出了“无损退订”服务,凯撒、众信、春秋、广之旅等旅行社为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平台在疫情期间扮演了行业“稳定器”,在行业复苏期扮演了“加速器”,通过各项举措为市场增添活力,这些良性的改变都对整个 旅游 市场的复苏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动力。
后疫情下的行业变化趋势
智慧、便捷 旅游 。5G、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带动智慧 旅游 升级。智慧 旅游 的发展,使得文旅和 科技 的融合成为行业变革的大趋势, 旅游 需求和 旅游 供给双升级相互激励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科技 创新将进一步带动智慧 旅游 发展,加速 旅游 业的数字化高质量发展,适应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乡村 旅游 或成新 时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到,推动文化和 旅游 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 旅游 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 旅游 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 旅游 和乡村 旅游 。立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乡村振兴无疑会对未来乡村 旅游 提供强大支撑,乡村 旅游 业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步入全面小康 社会 ,民众更加重视文化、 旅游 等精神层面的消费支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 旅游 业拓展了新空间,也为 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四、疫情我国大众旅游消费形成原因?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如今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消费的刚需,此次疫情对大众旅游心理、旅游偏好、旅游计划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旅游消费预算增加700余元
因疫情原因影响了很多人的出游计划。所以疫情过后,计划出游人数和出游预算都会随之增加。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的网络调查显示,2020年人均旅游预算为5746元,较2019年增加了734元。其中3000元以上预算人数较2019年显著提升。
目前,“社会安全秩序”、“卫生健康状况”和“自然景观”是消费者最关注的旅游因素。对“卫生健康状况”的关注度较高,主要是新冠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人们更加注重餐馆的卫生条件和自身的卫生健康。而生活习惯的改变也会延伸到旅游行为中来。
除此之外,2020年人们对“应急措施”、“餐饮条件”、“旅游保险”、“购物条件”和“退费政策”因素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其中,对“应急措施”的关注度提高了10.2%,对“餐饮条件”的关注度提高了13.8%。
疫情致近30%人群取消计划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的调查中,72.4%的的人表示2020年有旅游计划。受疫情影响,28.3%的人取消了原计划,且有10%的人承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还有一部分人改变了原计划的时间或者目的地。仅有27.1%的人没有收到影响。
五、新冠疫情会影响旅游业吗?
不会,因为第二波阳性即将来袭而且得过新冠之后我知道新冠绝非大号流感它比流感厉害多了。海口、三亚等热门旅游城市先后发布调整省外来(返)人员的管理措施,不再实施分类管控。放宽限制的消息发布后一小时内,去哪儿数据显示,三亚入港机票搜索量环比前日同时段增长1.8倍,预订量增长3.3倍,三亚酒店预订量也环比前一时段暴增3倍。
巨大的出行需求下,航班量迅速上涨。与搜索量、运输量一起上涨的,还有机酒的价格。
叶华和她的朋友们在距离出行还有两周多时,就已将酒店订好。她们选了一个带投影的山景观景房,可以住4-6人,当时定的价格589。
《豹变》经过搜索发现,古北水镇景区附近的民宿在圣诞、元旦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大部分民宿在跨年夜价格都是平日的两倍,在千元左右。热门旅游地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的海景大套房在12月31日跨年夜入住的价格达到6288元,元旦后降至2888元,在春节几天价格又提升到5688元。尽管如此,截止到12月27日,亚特兰蒂斯酒店已经有9种房型都已订满,其中包括35888元一晚的金爵套房。
机票的价格也在一段低谷之后开始上涨。12月5日,同程旅行数据显示,过去一周机票平均价格周环比上涨30%达到750元(含税),比今年国庆黄金周平均价格上涨约16%。叶华告诉《豹变》,她一直想去一次青岛,所以关注着北京飞青岛的机票,很长时间不加燃油费大概300左右,最近翻了两番,普遍在600元左右。
出境游方面,12月26日恢复出境后,在社交平台上,旅行定制、机票、旅游、签证等业务纷纷开始发布出境游宣传。大连一家票务代理商的安哲告诉《豹变》:“现在出国的价格不算贵,之后有可能会因为需求变多,机票紧张价格上涨,但是这个谁也说不好。”疫情三年的反复,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今年,上海、北京等城市疫情不断爆发,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有被封控在家的经历。旅游业更是沉寂到了极点。
这一次,旅游业真的复苏了吗?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不少人还存在对“复阳”和“二次感染”的担忧,不敢轻举妄动。叶华表示,她此次出行,父母就表示过反对,担心身体没有恢复好出现状况。
一个月前,被称为“长城下的星空小镇”的古北水镇还少有人来。古北水镇附近一家民宿的老板周莱告诉《豹变》:“今年一整年收入都不太好,国庆小长假好不容易有点客人,有一些也因为疫情影响取消了行程。11月更不用说了,就连平台上咨询的人都没几个,冷冷清清,凄凄惨惨。”
随着北京出行逐步放开,圣诞节最先给城郊游带来一些人气。古北水镇里的酒店和餐厅都摆上了小圣诞树,在日月岛广场上,圣诞集市也出摊了。周莱买了一些圣诞装饰摆在了自己的民宿里,他感觉生意明显好了起来。
“从12月初就有不少客人想预定圣诞节的房间,最近问的比较多的还有元旦跨年以及春节的房。”说到这里,周莱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尽管如此,周莱隐约也有一些担忧:“现在整体上来古北玩的人和前几年还是不能比,希望这个疫情不要再出其他幺蛾子,等到真正恢复还需要一点时间,也许得到明年五一、十一。”
旅行社的小何也同样喜忧参半,对于健康方面的问题,小何认为只要没有核酸、红绿码的限制,“阳过”之后很多年轻人都会报复性旅行一下。
但是消费能力能不能回到过去是个问号,小何表示:“很多人关于旅游的预算其实是在收紧的,我们本来合作的一些司机师傅,很多都转行去干别的了,这次旅游爆发一下,不知道能持续多久。毕竟阳过的人都知道那种感受相比旅游还是健康更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