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旅游市场迈入复苏进程 7月订单增势迅猛

7月13日,在线旅行平台携程发布《2022年暑期 旅游 市场趋势报告》报告显示,尽管疫情仍有零星散点暴发,但在科学防疫措施精准落实以及各类促消费举措的推动下,国内 旅游 市场迈入复苏进程。截至7月12日,近半个月通过携程预订暑期 旅游 产品的订单总量环比上涨超过九倍,增势迅猛。

航空方面,根据民航局公布的暑运初期数据,7月4日至10日,客运航班量环比增长12.1%,与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旅客运输量环比增长13.8%。携程旗下FlightAI市场洞察平台也显示,目前暑运搜索指数已追平2019年,但仍不及2021年。报告预计,机票购票热潮将出现在7月15日至8月4日。

酒店方面,截至目前,2022年暑期酒店市场搜索热度恢复至2021年及2019年同期七成以上,市场复苏在望。随着疫情防控的科学化、精准化,中长途 旅游 住宿需求在暑期集中爆发,出行半径及周期明显拉长。报告预测,跨省酒店订单比例将提高至50%以上;而连住两天及以上订单比例将占20%。

暑期 旅游 市场预期向好

利好政策持续出台,提振 旅游 行业复苏信心。6月29日,工信部宣布取消通信行程卡“星号”标记。该消息一经发出,立刻引发 旅游 业界热议。业内普遍认为,这是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趋稳向好的标志,将对 旅游 市场复苏振兴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摘星”消息发布后,相关网站平台 旅游 产品搜索量暴增。数据显示,携程多个热门旅行目的地搜索量增长超300%;同程旅行酒店搜索量较前日同一时段上涨220%;去哪儿机票搜索量在30分钟内上升60%。

在全国通信行程卡“摘星”的前一天,国务院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防控方案针对病毒变异株特点,因时因势对风险人员隔离管理、中高风险区划定标准、疫情监测等方面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政策和措施层面同向而行、有效统合,对暑期 旅游 旺季行情形成推动。

山西证券表示,疫情好转叠加政策红利,为 旅游 业恢复注入强心剂。国内长线游迎来回暖,逐渐成为暑期出游市场的主导。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各地文旅部门陆续推出暑期 旅游 活动和优惠措施,预计今年暑期 旅游 将迎来一个较好的市场预期。

旅游 酒店概念股

年内普涨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中 旅游 及酒店板块个股共计25只。受益于行业复苏预期, 旅游 酒店板块今年内表现强势,上述个股年内普涨,君亭酒店股价已翻倍,西域 旅游 、金陵饭店涨幅超50%。4月27日大盘触底反弹以来,23股累计涨幅超过10%,仅首旅酒店下跌0.73%。西域 旅游 涨幅最高,最新股价翻倍,丽江股份大涨超40%,另有华天酒店、君亭酒店、峨眉山A等涨逾25%。

从机构一致预测数据看,2021年盈利且有3家以上机构预测的公司共有10家。中青旅2022年机构预测净利润有望实现863.39%的高增长,公司是国内综合 旅游 龙头,拥有乌镇、古北水镇两大优质景区,资源基础优势明显且发展成熟,系国内 旅游 领域优质稀缺标的。首旅酒店、锦江酒店、金陵饭店机构预测今年业绩翻倍。免税龙头中国中免在去年96.54亿元净利润基础上,机构预测今年有望实现6.12%同比增长。

截至7月14日,有6只概念股已预告半年报业绩,均为同比下降。长白山净利润预计小幅下滑4.25%,九华 旅游 、张家界、丽江股份、首旅酒店预计出现较大幅度亏损。锦江酒店表示,上半年因国内局部地区疫情反复,休闲游及商务差旅消费需求均受到限制,短期内对公司酒店运营造成影响,预计上半年将亏损1.1亿元~1.5亿元。

旅游 酒店概念股年内涨跌幅排行

二、旅游业复苏:云台山游客人数不降反升的秘诀

2020年初遭受疫情重创的 旅游 业正在加速恢复,全国各地的景区也都在想办法渡过难关,将上半年的损失尽量补回来。其中,5A级景区河南焦作云台山抢时间、抓机会,加速复工复产、复市复游,在河南省实现了疫情后市场启动第一、游客人数全省第一、综合收入全省第一的成绩,下半年开始每月游客接待人数和 旅游 综合收入同比不降反升,成为 旅游 行业的一抹亮色,被称为“云台山新现象”。

2020年1月25日,正是大年初一,云台山发布公告,为了游客安全 健康 ,暂停一切文旅活动,在河南省内景区中早早主动闭园。其实,为了这个春节黄金周,云台山筹备已久,百万花灯节等活动正在等待八方游客。当天上午宣布闭园之时,景区已经有数千名游客准备进门。而在前一年的春节黄金周,云台山游人如织,共接待20.7万人次。

在 旅游 旺季主动闭园的云台山损失自然不小。然而,自2月28日恢复开园起,云台山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打出“组合拳”,危中抢“机”。

3月底,云台山推出100元不限次游览的2020年预售年票,8天销售25万张,不仅获得了2500万现金,以保证足够的资金支撑景区开园后的服务,更提前锁定游客量。

6月,本来的 旅游 淡季不淡。“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演展示活动暨非遗购物节、第二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开幕式在这里相继举办。整个6月份,云台山游客量快速恢复,同比增长50%。

吴沛萌分析说,云台山在市场中“抓住了年轻人的心”。4月举办的第二届“锦绣中华·云台山汉服花朝节”,邀请汉服达人、文旅达人等参与,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汉服爱好者。随着暑期到来,紧扣电音等潮流元素,云台山电音节7月在岸上小镇举办,连续45个夏日狂欢之夜,收入1500万元。

事实上,这些举措带来的并不只有门票收入的增加,更有力拉动了消费,带动周边共同发展。近些年云台山镇民宿备受游客欢迎,逐渐形成了“南有莫干山,北有云台山”的民宿品牌。疫情来袭,一面是游客锐减,另一面是银行贷款要按期偿还,民宿经营者压力巨大。而随着免票举措的出台和电音节等活动的举办,“游客晚上比白天还多”的“夜经济”带动景区周边快速复苏,住宿、餐饮、购物等文旅产业重现活力。电音节举办地岸上小镇重新火了, 旅游 消费收入较去年相比翻一番,小镇民宿入住率达100%,甚至一房难求。

三、各省国庆旅游“成绩单”公布,旅游业是否全面复苏了?

由于国内疫情基本上被控制的原因,在国庆期间各省市的旅游业的收入总量也是非常乐观的。这方面说明我国的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小了,同时也表明我国的抗疫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对去旅游业来说,全面复苏也是还没有全面。因为疫情的原因。所以还会有很长时间才会让旅游业复苏。

我国的旅游业全面复苏目前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如今疫情对旅游业来说,带给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还是很大。虽然我国的的旅游业在不断恢复正常轨道上,但是疫情对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还是有很大的,并且也对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很大。

同时国外疫情也是非常严重的,虽然说国内的疫情基本被控制住了,但是国外的疫情还是很严重的,因为国际环境对国内旅游业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为在国外的旅游市场和游客也是我国旅游业复苏的重要部分,我国内旅游业的全面复苏还是没有达到一定的条件,这和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有关。因为在国庆期间的旅游业的情况是无法代表旅游业的复苏的,国庆期间的旅游业发展是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好的征兆,但是旅游业复苏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完成。不可以前面的去推断出旅游业发展复苏,但是这也是一个好的兆头。

其实不管旅游行业如何发展,这种行业已经开始互联网化,所以中间商越来越少,本就是利于消费者,无非是自己花时间花精力来一场说走半个月再走的旅行,如果旅游行业朝着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点逐渐去发展旅游业的话,那么未来我花相同的钱能感受一场更完美的旅行。所以我们还是可以期待的。

四、如何加快旅游业复苏 需要怎么做

1、全面开放旅游景区、景点和公园(含室内旅游参观项目)。加快恢复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非遗保护中心(传习所)、体育场馆以及镇街综合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旅游、体育公共服务场所的正常运营秩序。

2、有序开放服务业经营场所。按照分级分类、科学防控、应放尽放的原则,有序开放各类餐馆(含食堂、酒吧、咖啡馆、茶楼、农家乐和已备案的夜市摊点等)、游艺娱乐场所(含游乐园、影剧院、KTV、舞厅、游艺厅、音乐厅等)、生活服务类场所(含足浴店、保健按摩店、公共浴室、公共游泳馆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实体书店。

3、有效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各类经营主体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全面掌握每一名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切实加强对场所、设施、设备清洁消毒工作,督促进出人员佩戴口罩、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出示“健康通行卡(码)”。鼓励实行预约服务、智慧引导等限流措施,科学分流疏导消费者,如需排队进入时,人员间隔须保持 1 米以上。

五、旅游业与疫情系列3:旅游业疫情后的复苏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持续中,全球形势尚未见曙光。

我们与其等待疫情何时结束的那一天到来,不如顺应未来情况,调整自己,调整自己所在行业。

正在复苏的中国餐饮业

餐饮业是旅游业复苏的前提。当前2月初随着各省市进入复工阶段,餐饮业已经快速进入复苏期,如今早已恢复疫情前的市场状态。

这几天明显感觉到,许多朋友一起聚会吃饭,弥补了春节的功课。一些咖啡厅也恢复了以往“第三空间“的功能,一补鼠年春节的遗憾。据美团外卖发布的疫期首份《餐饮外卖复工消费报告》显示,复工以来,外卖商户数、订单量、交易额等指标呈现稳定上升状态,三成商家外卖单量超疫前,餐饮经济已率先复苏。

进入解冻期的中国酒店业

根据近日艾瑞咨询发布的《疫情观察:中国酒店及旅游行业复苏展望报告》指出,酒店旅游业逐级恢复预计将分为冰封期、解冻期、回暖期、重归增长期4个阶段,目前正处于解冻期。报告进一步指出,解冻期间,餐饮、本地游、30岁及以下年轻人率先解禁,或成行业复苏突破口。

怦然心动的旅行1

怦然心动的旅行2

对于旅游业来讲,目前尚未得到中国文旅部的相关通知。近日,旅游业接到通知称:

旅游业早已复工,然而复工复市,具体时间尚不明朗。

但旅游业内部的在线业务培训、知识培训、有关应对疫情的培训等,仍然不断。

旅游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熬着冬天,盼着春天。

旅游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对自己所处行业展示出坚定的信心,相信美好的那个明天因今天的努力终将到来。

旅游人盼望着,疫情后,重新看到游客们怦然心动地登上出境游的航班、登上邮轮、登上旅游大巴时发自内心的、久违的喜悦。哪怕旅游团的导游仍然需要提醒游客都戴上附送的口罩。

旅游人会知道,疫情后,旅游需求,或许将从“价格敏感型”朝“安全敏感型”转变。

旅游业面对不可抗力因素,如当遇到天灾(地震、台风、疫情等)、人祸(事故、政变等),仍然会迎面而上,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就因为旅游人平日受过良好的训练和培训。这一次疫情来说,旅游人居家隔离后复工第一件事,不是上线新线路(事实上得不到通知根本不允许此操作),而是处理春节前的客户合同。因为旅游人相信,处理疫情下不可抗力因素的订单,虽然多而累,却义不容辞。因为旅游人相信,与客人处理好订单合同事宜,得到客户信任,不让客户对旅游业失望,我们依然可以有机会为游客们提供令人怦然心动旅行服务。

我想这或许就是旅游业特殊性吧,既对外部环境敏感、脆弱,同时又充满生命力,可以说是生生不息。而这,不光是中国境内的旅游业,而是全球的旅游业、酒店民宿、零售店、餐饮业等等。 虽说“入冬”时间各不相同,将来复苏起来,必将百花齐放。中国游客们,你们为重新起航的那一天,做好准备了吗?

六、中秋旅游市场强势复苏

中秋旅游市场强势复苏

中秋旅游市场强势复苏,多家在线旅游服务平台数据显示,中秋假期周边短途出行产品预订量明显增长,2021年中秋节假期3天,全国累计国内旅游出游8815.93万人次,中秋旅游市场强势复苏。

中秋旅游市场强势复苏1

虽然目前全国仍有零星病例,三天的中秋小长假仍为即将到来的“十一”假期休闲娱乐市场开了个好头。据文化和旅游部网站21日消息,综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1年中秋节假期3天,全国累计国内旅游出游8815.9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87.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1.49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78.6%。市场分析认为,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使得各地政府促消费政策进一步发力,预计未来政策的拉动作用会逐步显现,消费需求或将迎来反弹。

多家在线旅游服务平台数据显示,中秋假期周边短途出行产品预订量明显增长,稳居假期出行“C”位。携程报告数据显示,今年中秋节周边游预订人数占出游总人数比例的56%,高于2019年中秋小长假水平,也高于今年的端午、清明小长假水平。同程旅行报告也显示,中秋假期周边短途出行产品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46%。

虽然由于外部因素,影院中秋档仍未恢复到2019年以前的水平,但也绽放出活力。猫眼专业版显示,截至9月21日19时,2021中秋档总票房(含预售)达4.7亿元。这一成绩与2016年、2018年当期票房体量接近,不过较2019年的8亿元水平票房成绩仍有一定差距。中金公司预测,2021年国庆档含服务费票房在中性预期情况下有望达到45.10亿元。

8月,受汛情、疫情双影响,国内部分地区的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聚集性、流动性、接触性消费受到冲击,导致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大幅回落。商务部发布了14项促消费措施,涵盖促进新车消费、扩大二手车消费、促进家电家具家装消费、提振餐饮消费等多个方面。国泰君安食品饮料行业首席分析师訾猛表示,这些促消费措施非常及时,“金九银十”作为传统的消费旺季,对近两个月来偏弱的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意义重大,在这些领域给予更多的鼓励和优惠措施有利于提振消费信心,帮扶中小企业更好发展。后续来看,8月消费增速大概率为阶段性低点,预计未来政策的拉动作用会逐步显现,消费需求或将迎来反弹。

中秋旅游市场强势复苏2

刚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各地掀起节日消费热潮,餐饮、旅游、电影等消费市场火热。湖北、山西、河南等多地发放消费券,进一步刺激居民消费意愿,释放节假日消费潜力。

文化和旅游部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中秋节假期3天,全国累计国内旅游出游8815.9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87.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1.49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78.6%。

中秋小长假提振消费

中秋小长假期间,京沪等地消费市场增长明显。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上海)监测显示,中秋假期(2021年9月18日至20日)3天,上海实现线上线下消费358.8亿元,其中,线下消费金额177.8亿元,环比节前3天增长11.8%;线上消费金额181.0亿元,同比增长16.5%。

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百家企业实现销售额26.6亿元,同比增长9.2%。

为拉动假日消费,多地还发放了消费券。据了解,湖北在9月17日发放了首批2亿元消费券后,又在9月20日追加4亿元消费券;南京分三批发放5000万元电子消费券;山西在中秋假期投放了4000万元的消费券。

从旅游市场看,今年中秋旅游以周边游、省内游为主,不少消费者选择了赏月赏烟花、夜光大巡游等景区活动,以及度假区内吃喝玩住一站式省心体验。携程发布《2021年中秋假期旅游数据报告》显示,中秋假期周边游预订人数占出游总人数比例为56%,高于2019年中秋和今年清明、端午假期水平。

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沈佳旎表示,随着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多元化,在本地及周边地区“微度假”正在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除了传统的旅游景点外,各类度假综合体、主题乐园、房车营地等也被更广泛地接受。

9月20日,游客在北京环球影城前的标志性地标前合影。当日,北京环球度假区内的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两家度假酒店、北京环球城市大道面向公众正式开放。 IC 图

商品消费热度不减

随着旅游市场的复苏,商品消费市场热度不减。中秋“两大件”——月饼、大闸蟹仍是人们今年中秋假日消费的重头戏。

今年中秋,国潮文创月饼、亲子手工月饼、“小个头”月饼大受欢迎,玫瑰豆沙、蛋黄莲蓉、传统五仁等月饼占据销售榜前列。其中,老字号成为月饼界的“潮牌”。

9月21日,市民在上海南京东路上的一家食品店前排队购买新鲜出炉的`月饼。

新华社 图

记者从天猫平台获悉,今年天猫销售前十的月饼品牌中,老字号占据5席。“老字号是最成功的新品牌。”阿里巴巴集团天猫事业群副总裁吹雪表示,天猫已经成为老字号创新转型的第一平台。

同时,螃蟹等各类水产品也迎来销售旺季,叮咚买菜发布的《2021年中秋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中秋假期3天内水产品消耗900多吨,销量同比去年增长195%。其中,时令性较强的大闸蟹成为了中秋第一大抢手鲜货。

此外,中秋团圆宴也备受青睐。以北京为例,餐饮老字号纷纷推出“月色菜”“怀中抱月”“玉兔庆团圆”等多款融合美食与文化的“中秋限定”菜品,其中眉州东坡、鸿宾楼和东来顺的节日餐饮消费同比分别增长32.9%、31.3%和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