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地饮食特点与地理气候关系谢谢喽!
从主食结构上看,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故形成了“北面南米”的格局。另外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特色,素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之说,它的形成也与地理环境有关。就拿“南甜北咸”的形成来讲,就与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有关。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所以北方人便将大白菜腌制成酸菜,马铃薯制成粉条,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南方多雨,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比起北方来,蔬菜更是一年几荐。南方人被糖类“包围”,自然也就养成了吃甜的习惯。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东北地区地域辽阔,冬季漫长寒冷,有着特定的生态环境和地理环境,这对该地区饮食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使其形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饮食结构。
北方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有其特定的饮食结构,这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该地辽阔的地域,肥美的草原,特别适合农业、畜牧业的发展。物产丰富,被称作“北有粮仓,南有渔场,西有牧群,东有果园”,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摇篮。北方地区经济结构复杂,与南方偏重农业生产方式相比,狩猎、捕捞、采集、畜牧、种植等形式多样,尤为丰富多彩,这同时也决定了他们更侧重与高蛋白高脂肪的事物结构,以增强体质,能很好的抵御严寒。由于冬季气候寒冷漫长,无霜期短,新鲜蔬菜不能常年拥有,为了摄取足够的维生素,他们一方面在蔬菜生产旺季晾干菜以备冬春两季食用;另一方面,又窖藏大量的白菜、萝卜、马铃薯等;此外,他们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制作各种冷冻食品:冻肉、冻鱼、冻干粮(饺子、馒头、豆包、年糕等)、冻水果等不胜枚举,尤其是冻豆腐,更北方地区的一大特色。影响北方地区少数民族饮食结构的原因很多,使其有着风俗各异的饮食习性。
二、桂林的饮食特点是什么?
桂林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其历史悠久,有着底蕴丰厚、人才荟萃的 桂林文化 。其特色的饮食特点也是桂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桂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其特色美食之一就是桂林米粉,具有独特的口感,做法也多种多样。那么,桂林的饮食特点是怎样的呢?
桂林是一个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地,不同民族的生活饮食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桂林地方风味菜、纯朴自然、口味浓郁、酸甜兼容,有着浓浓的草根情怀。桂林的本地风味集酸辣的湘菜和清淡的粤菜风味,家常小炒深受湘菜影响,几乎餐餐离不开酸辣。
随着近代游览观光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桂林市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餐饮业。餐饮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淮扬菜、闽南菜、潮州菜、西北地方菜、广西少数民族风味菜等也在桂林形成了气候。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以其独特的风味远近闻名。其做工考究,先将上好大米磨成浆,装袋滤干,揣成粉团煮熟后压榨成圆根或片状即成。园的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通称米粉,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其吃法多样。
最讲究卤水的制作,其工艺各家有异,大致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各式佐料熬煮而成,香味浓郁。卤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鲜粉、原汤粉、卤菜粉、酸辣粉、马肉米粉等。
灵川狗肉
又称地羊,是桂林传统名吃,盛行不衰。狗肉以黄狗为上,白狗次之,黑狗为下。其吃法也多种多样,既可以炖烂吃,亦可以红烧,夏天凉拌,冬季火锅。还有腊狗肉,春夏上市,其于柔韧中又带甘美,为下酒佳肴。狗肉有温补、滋阴作用。其烹制以桂北的灵川县尤为有名。
桂林豆腐乳
桂林豆腐乳是白腐乳的代表,远在宋代,桂林的豆腐乳已很出名。桂林豆腐乳历史悠久,颇负盛名,是传统特产“桂林三宝”之一。
桂林辣椒酱
桂林辣椒酱以独特的风味冠压群芳,不仅走俏国内,而且畅销港澳及东南亚,与桂林三花酒、桂林腐乳一起被誉为“桂林三宝”。桂林辣椒酱因配料有别而品种有异。
尼姑素面
相传是桂林月牙山尼姑庵所创。天长日久,制作方法广为流传。桂林尼姑面的精华的汤,汤是用黄豆芽、新鲜草菇、香菇、冬笋等久熬而成。汤色金黄,味鲜而甜,清香四溢。面条用清水煮熟装碗,将汤放人,再加上桂林腐竹、黄菜、素火腿、面筋等素菜和佐料,鲜香爽口,色香味俱佳的尼姑面即可食用。尼姑面以七星公园内月牙楼的最负盛名。
三、都说两广是一家,为什么广西菜没有广东菜出名?
广东人主要有讲广府白话的广府民系,讲客家话的客家人,讲闽南话的潮汕人和雷州半岛人和茂名电白人。这三种人有三种饮食习惯。而第二个地区就是白话区了,这个地区的饮食习惯,就基本多偏向于粤菜了,吃的东西也是讲究的食材的原味了,所以在做菜的时候,放的调味料很少,吃起来也是有点清淡,炖足三四个小时,满满的嘌呤,我们广西则是十几二十分钟的快滚汤,省时省火新鲜还健康,所以广西人普遍长寿,有好几个地方是长寿之乡。
桂西北的白色河池桂林柳州等地区,与云贵接壤,口味重一些,喜酸辣,最具代表性的是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南宁老友粉等,青红椒、卤水、配菜、酸料都几十样,广府菜以顺德为代表,运用复杂反锁的制作方式,讲究创新,所以很多菜品驰名省港澳,远飘海内外,讲得简单点广府菜高端大气上档次。潮汕菜就讲食材本身的原味和卤味运用,广西菜俗称“桂菜”,广东菜俗称“粤菜”,别看两广离得很近,因为文化、地理、民族、风俗等的不同,桂菜和粤菜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单就辣这一味,别的地方就不过是一个轻重度和麻辣不麻辣的分别,而根据地域不同,在广西,除此之外还有酸辣、咸辣、甜辣、鲜辣等分别。这就是与粤菜最大的区别。二是流行于潮州、汕头、揭阳地区的潮州菜,由于这三地又被并称为潮汕地区,因此潮州菜系又被称为潮汕菜。潮州菜的特色在于选料,其食材以海鲜为主,另外汤品、素菜、甜食等也不错口味清爽。在两广的粤语区都是广府菜,饮食清淡,讲究原味,除了厨师的手艺外,差别不大。
四、.桂西北独特的饮食文化表现出当地居民的哪些特点?
口味醇厚,色泽浓重,善炖扣,嗜辛辣,尤擅于以山珍野味入菜。
桂西风味菜,包括百色、河池一带的地方菜,带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善长众菜合调,粗菜细做,海滨风味,以北海、钦州、防城地方菜组成,讲究调味,注重配色,擅长海产品制作。
桂西菜又称桂菜,起源于宋、元时期,清光绪年间,北海、龙州、梧州、南宁先后辟为通商口岸,饮食市场日益兴盛,推动了烹饪技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