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消费行为表现出了哪些新特征

(一)旅游消费具有共性——角色扮演的梦幻性

根据心理学理论,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个人在旅游过程中扮演的则是旅游者的角色。旅游者的动机中存在着浓厚的幻想因素,这些幻想因素使得旅游者角色具有梦幻性,即旅游主体在旅游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往往与其在常住地角色相差甚远,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思议色彩。旅游者常表现出的反璞归真的儿童稚气角色、愿望实现的成就者角色以及脱离现实的逃避者角色等。

在社会学理论体系中, “反常态”理论和“神圣”理论也可以用来解释旅游体验的“角色扮演的梦幻性”特点。

“反常态”指社会生活目标和实现生活目标的手段脱节后,给社会群体和社会个体带来的精神颓废、行为失常、缺乏生活目标,甚至社会道德败坏等等异常状态,是对世俗生活的一种消极的反应。由于社会生活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脱节,人们失去了原有的心理平衡感,变得迷茫,产生紧张感。这就需要通过其他的手段来调节这种脱节带来的失衡感。各种形式的旅游经历也已被证明是调节这种失衡感的最常用的手段。

人们通过旅游经历来“逃避”或者获得“目标实现”的体验感。反常态使得旅游者在旅游中产生一种 “异种体验”的渴望,在旅游中就具体表现为“逃避者”和“反叛者”角色的出现。在旅游消费中,“反常态”心理的驱使下旅游者会产生与在常住地时迥然不同的消费行为,如:愿意为一次异域或远途旅行支付高额的费用;在旅游中购买各种纪念品经济学论文,吃昂贵的食品,完全超出了平时的生活预算,摆脱常住地的理性束缚并在无人相识的旅游环境中放纵内心的追求,以梦幻的方式进行旅游购买活动的。

“神圣”理论。社会学把人的生活分为“神圣”和“世俗”两部分,认为“世俗世界”以单调和乏味为特征,表现为“机械的分工”和“刻板的严守准则”;而“神圣世界”则呈现出一种“充满活力 ”的全新景象。“世俗世界”长时间的过分单调的刺激会给人们生理和心理带来压力,从而使人产生紧张感。为了缓解或消除这种心理紧张,人们必须通过某种方式来获得“新的活力”。

“神圣”驱使下的旅游者的心态是积极的,他们希望通过旅游经历来考证生活的意义和存在价值,升华宗教的信仰追求或者是追踪某种文化的源头,进而获得“神圣”的体验。不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人们之所以追求神圣,是因为要缓解“世俗生活”的单一性带来的紧张感,是想通过感受“神圣世界”的新奇、变化和不可预见性来获得一种心理补偿。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长时间过分的复杂也会导致过分单调的刺激,进而给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带来压力。因此在“神圣”驱使下的旅游者往往表现为一定形式的自我约束:其行为方式与其在常驻地的行为方式相差不远,受其长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的影响。

但这两类旅游消费者都渴望通过旅游获得自己向往的某种“体验感”,进而实现情绪调节的目的。他们都愿意为这样的体验付出一定的代价,在旅游归来,“体验感”还会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对他们产生影响,这影响波及个人消费,也刺激着下一次旅游需求的产生。

(二)旅游消费动机的个体差异

旅游消费总是体现不同程度的梦幻性,但是,旅游消费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个人的生活经历、人生阅历、价值观、信仰等,使旅游消费呈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行为的特殊性。如表1所示:

二、旅游者购物动机概括有几个方面

旅游者购买某种商品是由旅游者的购买动机所决定的,了解旅游者的购买动机,是搞好旅游购物服务的前提。因为旅游者的个体背景是千差万别的,所以他们的购物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概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纪念性动机这种心理非常传统和典型。表现为游客对异地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审美价值和纪念价值的旅游商品兴趣浓厚,并购买它们作为礼物带回家送给亲友或留作旅游纪念以加深对旅游经历的感受。我们以华东线为例,到南京的雨花台购买雨花石;到江苏宜兴购买紫砂壶等。

2、馈赠性动机人们外出旅游是购买旅游商品,除了上述留作纪念的动机之外,还有一个大家就是为了赠送他人。礼尚往来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礼仪,所以旅游者也会购买旅游商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比如说厦门的金门菜刀,温州人去厦门买菜刀并不是很多,但是让温州人把他作为一种礼物送给亲朋好友时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具体讲解略)

3、新奇动机 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很多游客好奇心强,喜欢标新立异,追求自我价值。时尚、新颖或独特的商品最能满足他们追新猎奇和追求个性的心理。这类游客不重视商品的实用性和价格高低,而是更多地关注商品的造型、色彩、式样、外观等。他们对广告宣传和社会潮流很敏感,易受情绪的支配。

4、实用动机 这种心理的特点是注重实用、实惠。具有这种心理的游客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和质量,价格上要经济实惠。他们在购物时仔细慎重、精打细算,不易受外型、包装、商标和广告宣传的影响 以上这些常见的旅游购物心理往往是相互交织的,游客在购物中往往希望旅游商品能带给他们多方面的满足。 (2)旅游者购物行为分析1、老年旅游者的购物行为

人们一般把60岁以上的人称为老年人。他们极少发生冲动性购买行为。在旅游商

品的需求上把旅游商品的实用性作为购买商品的第一目的。他们强调经济实用,舒适安

全,质量可靠,使用方便,至于商品的款式、颜色、包装装潢等是放在第二位考虑的。 2、女性旅游者的购物行为

女性旅游者的购买行为具有较大的主动性(而男性的购买行为常常是被动的,比如

受他人之托)。另外,女性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感情丰富,心境变化快,富于联想。因

而她们的购买行为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3、知识分子旅游者的购物行为

知识分子旅游者对文化气息较浓的旅游商品更感兴趣,尤其注重旅游商品的艺术性

和具有保存价值。知识分子旅游者在购买旅游商品时的自主性较强,大多愿意自己挑选

所喜欢的商品,对于服务人员的介绍和推荐抱有一定的戒备心理,对于广告一类的宣传

也有很强的评价能力。另外,他们在购买行为中表现出较高的理智,受社会流行和时尚

等因素的影响较小。 除了对旅游者购物心理分析之外,导游还要做好产品的讲解服务工作。 1、介绍商品基本特征 (1)介绍商品的产地、质量、使用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等商品知识。 (2)讲解真实客观 以上两点是最基本的产品知识简介,也是常规的介绍方法。2、针对不同的旅游者 (1)针对不同性别旅游者 以茶叶为例,我们对女性朋友可以说茶叶可以抗衰老,美容;对男性朋友可以介绍茶叶对治咽喉炎等一些用途。(2)针对不同年龄段旅游者以茶叶为例(导游词略) (3)针对不同知识阶层旅游者 以茶叶为例(导游词略)3、以情动人 比如有一篇导游词是这样写到的:各位团友:我刚带的一个暑假团中,有一对母女。女儿刚考上大学;母亲为奖励女儿,为送别女儿,特地陪女儿到华东来旅游一趟。

一路上母亲在购物店都没买东西,母亲对我说,家里什么都有,不缺。后来我知道他们家收入很低,所以一路上都很节俭。我为这位母亲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还挤出钱来带女儿出游而感动。这就是母爱。

更让我感动的是在杭州丝绸厂,我意外地发现这位母亲买了一床蚕丝被给女儿。母亲对我说,你知道做被子的厂叫什么吗?我摇摇头说不知道。她得意地说,叫被服厂。被服被服,就是一辈子幸福的意思。所以我买了一床被子给女儿,希望她一辈子幸福。她很快要离开我们身边,去上大学,也希望她每天晚上睡到被窝中能感到蚕丝被的温暖,想到父母对她的爱。她的话让车上所有作父母的人感动,结果大家都不想错过让自己孩子一辈子幸福的机会,都在杭州丝绸厂买了一床蚕丝被。

买东西一旦有了缘由,就特别有纪念意义。

如果你知道市场上蚕丝被的价格,不用我讲,你就会在杭州丝绸厂买一床,甚至3-5床带回家.因为这里厂家的价格比市面上便宜许多.如果大家不知道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目前我们盖的被子,主要有天然纤维被和再生纤维被两类。如蚕丝被是天然纤维被中最好的,也是最贵的,市面价格在1千到2千。这里卖500到1千。其他有羊毛被,羽绒被等。再生纤维被有化学纤维七孔被、人造羊毛被、人造驼毛被等等。蚕丝被最大优点是亲肤性好。舒适柔软。不产生静电.

我原来盖的是棉被,冬天睡到半夜,棉被很冷,两人都在抢被子,就感觉被子尺寸太小,。后来买了蚕丝被,又宽大又暖和,现在再也离不开了。人真是个只能苦日子往好日子过,不能好日子往苦日子过的动物。一但盖上就离不开了.

我的小孩从小就寄读。每换一个学校就要买一床新棉被,原来他嫌棉被的体积大,不肯带回家,放在学校送同学了。后来我给他买了一床蚕丝被,他舍不得丢了。一是被子一打包只有小手提包大,携带很方便,二是被子很贵舍不得丢了。

所以我对蚕丝被印象很好,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不知各位如何? 如果我们可以很好的掌握不同旅游者的心理,进行适当的推销,那么旅游者也会购买到自己喜欢的旅游产品。

三、中国背包客的出行动机,体现了旅游消费者的动机的那些特点?

中国背包客的出行动机有以下两个特点:

1、更多地使用当地的资源、产品、服务和技能。

2、吸收更多的社区成员参与旅游业,使得旅游业的乘数效益扩大,更直接、更大程度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背包客(Backpacker),又称驴友,是指三五成群或者单枪匹马四处游逛的人,也就是背着背包做长途自助旅行的人,现主要是以群体登山、徒步、探险等寻找刺激的人为主,目的在于通过游历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挑战极限等。

四、作为大学生出游可能有哪些动机

旅游动机是促使人们离开居住地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人们的社会性需要以及

好奇心是产生旅游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可以说是客观条件但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客观

条件人们的旅游行为最终也不会发生。一般而言促使旅游动机产生的主、客观条

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动机产生的时间条件

旅游是人们消磨闲暇的一种方式充裕的闲暇时间为旅游提供了时间保证。为

此假若没有闲暇就无所谓旅游动机的产生时间条件是旅游动机产生的基本条

件。

<2旅游动机产生的经济条件

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且是奢侈品和精神消费品的消费>满足其要有可任意支配

的收入。收入水平的高低是旅游消费的经济基础它不仅决定着旅游动机能否产生

同时还影响着旅游者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消费方式。

<3旅游动机产生的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因素以及社会时尚等旅游

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人们的生活环境对旅游动机有

着一定的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诱发旅游动机的产生只有当整个国家或地区的

经济相当发达时才有足够的实力来建设旅游设施开发旅游资源从而提高旅游的

综合吸引力诱发人们旅游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也只有经济高度发展物质文化生活

水平比较丰富经济支付能力增强时人们才会产生旅游动机。

<4个人条件———旅游欲望的强弱

个人的旅游欲望是旅游动机的诱发性因素没有旅游的欲望也不可能产生外出

旅游的动机。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刺激性在人们的享受

与发展需要不断增强时它对许多人产生了吸引力促使人们产生外出旅游的愿望

旅游消费动力的特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