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旅游需求影响因素:

1、旅游者因素:收入水平、闲暇时间、动机、素质

2、旅游资源因素:数量、等级、组合因素。

3、旅游交通因素:便捷程度、交通工具及其安全性。

4、旅游地接待因素:服务体系、区位、价格。

5、经济社会条件:发达程度、开发程度、旅游政策等等。

旅游需求内在原理:

旅游需求量与旅游产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旅游价格是影响旅游需求量的基本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当旅游产品价格相对于成替代关系的其他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发生变化时,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就会发生变化。当旅游 产品价格相对上升时,旅游需求量就会下降;当旅游产品价格相对下降时,旅游需求量就会上升。可见,在其他影响旅游需求量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会随着旅游产品价格的升降而呈现反方向的变化。

旅游需求量与可自由支配收入成正方向变化 在一定时期内,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是有限的,当价格发生变化时,一定量的可自由支配收入的购买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当旅游产品的价格下降时,虽然可自由支配的收人额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实际可自由支配收入是增加的,从而使人们有能力以原有水平的收入扩大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这种价格变化的收人效果表明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大小同旅游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可自由支配收入同旅游产品需求量之间存在正向变动关系,即可自由支配收入越多,对旅游产品的需求量也越多,尤其表现为外出旅游次数或在外旅游天数的增加,反之亦然。

二、我国旅游景区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旅游业未来发展三大趋势

(一)周边游、自驾游会成为火热旅行主题

因为疫情期间倡导不外出,许多人长时间待在家里,日复一日,周而复始,无疑增加了对外出的期待和渴望。被压抑的旅游需求将在疫情转晴时逐步得到释放,但由于人们对不确定因素仍存在一定的戒备心理,会更多选择在现居住地周边旅行,既能满足外出愿望又有一定的地域保障,因此周边游会日渐火热,在疫情过后的初期成为大多数人的出行首选。

因此,疫情过后,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可以更加注重本地游客的旅游需求,将旅游活动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重点推出周末、节假日等短期旅行项目,及满足人们“出去透透气“的需求,又不会因为行程太远或者时期太长而有心理负担甚至排斥。

(二)低密度康养式旅游体验将更受人们青睐

新冠疫情唤醒了人们的危机意识,促使人们更加看重生命健康,养生意识也将有所提高,由此人们想获得健康、舒适等体验的呼声高涨。低密度、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关注度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相应的康养类旅游产品也会更加热销。

(三)“云旅行”模式将有更大发展空间

针对疫情期间线下旅游市场的萎缩,不少旅游景区推出“云旅行”,尤其是众多打通了线上浏览通道的博物馆。“云上文博”悄然进入人们或枯燥无味的生活,不仅满足了大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饱满眼福,也响应了他们对文化的需求,同时博物馆也赢得口碑,无疑是一个共赢的局面。且对馆方来说,更是一场蓄势待发,在闭馆的日子里先建立流量,通过“云上文博”的方式刺激人们的感官体验进而激发他们对线下参观的渴望,到重新开馆之后将会把这些流量转化为线下收益。“云旅行”虽火爆于疫情期间,但对旅游业的未来的发展却有很大的借鉴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虽然提高但因工作也会越来越忙碌,空闲时间越来越碎片化。而“云旅行”则可以合理利用人们的这些时间打造线上旅行,“云开阔”人们的视野,通过线上传播引流客户到线下旅游景点参观。

三、对旅游景区的发展建议

旅游景区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旅游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张家界(000430)、华侨城A(000069)、黄山旅游(600054)、天目湖(603136)、

西藏旅游(600749)等。

本文核心数据: 旅游消费金额结构

旅游景区损失超50%

新冠疫情对旅游景区的经营提出巨大挑战。根据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初步统计,2020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景区收入损失额度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90%以上。在降价营销、入境游大幅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国景区企业的收入损失程度会达到2019年同期收入水平的40%-50%以上。景区行业整体收入损失程度将会显著高于旅游行业整体平均水平。

疫情后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1-2千元

根据中国旅游院和马蜂窝数据,2021年,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1000-2000元之间,占比为48.5%。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疫情过后,景区企业应打造新场景、新活动、新体验,从而提升二次消费,全面推动景区创新发展,合作共赢,实现内容升级、业态升级、产品开发、业务复苏、收入结构转型等一体化升级。

推广微信营销

截至2021年6月,微信月活跃用户达12.51亿人,在庞大的用户群体支撑下,微信可作为游客游园的APP,为游客提供便利,为景区降低运营成本,助力景区进行产业升级。

发展智慧旅游

疫情过后,国家发布一系列政策助力旅游行业发展,其中,发展智慧旅游为主旋律,具体内容如下:

综上所述,后疫情时代,旅游行业内企业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智慧旅游。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四、未来旅游业发展的 前景如何

近几年,国内旅游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同时,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市场的需要以及政策的支持,使得在线旅游市场获得井喷式发展。

在线旅游是以网络为主体,以旅游信息库、电子银行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运作旅游产品及其分销系统的旅游经营体系。从当前形势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线旅游已经成为旅游行业的一个新亮点。

首先,从全球范围来看,在线旅游市场持续增长。2011年全球在线旅游服务市场规模为2840亿美元,占全球旅游市场31%的份额。从2009年开始,全球在线旅游市场每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势头。预计到2015年,在线旅游市场的交易将成为全球电子商务交易最大的产业之一。

再看国内市场。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从2009年的619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1331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从增长趋势来看,2012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仍将维持在30%左右,预计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1740亿元。

《2014-2018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分析:随着政府对旅游市场的持续扶持,加上核心运营商纷纷推出各种优惠促销活动,低价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从传统线下转向线上预订,中国在线游戏行业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到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9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