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江是什么特色?
镇江市的特色有:
镇江,江苏省地级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下游南岸、西接南京,东临上海,北与扬州“京口瓜州一水间”,是长江三角洲的咽喉之地镇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和国家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及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有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
镇江是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市内有三山、茅山两个5A级风景区和西津渡、南山等众多名胜古迹。2016年11月,镇江被国家旅游局评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7年12月21日,镇江市入围2017年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2017年12月24日,镇江市入围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镇江地处丘陵地带,地形起伏,群山怀抱,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形成了“城市山林”的独特风貌。金山、焦山、北固山与长江、京杭大运河组合成一幅山水长卷;南山、茅山、宝华山分别以“江南九寨”、“第一福地”、“四大奇秀”各领风骚,展开了一幅水墨图画。江山之浩气,山河之壮丽,自南朝以来镇江就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誉。今日时代昌盛,又多经修葺扩展,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旅游者来此探胜怀古,观光旅游。白娘子水漫金山,刘备招亲,梁红玉击鼓战金兵,岳飞圆梦金山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美丽传说和历史故事与周围苍山绿水相映成趣,更为这块旅游胜地增添了神韵。
镇江特色之美食:绿色食品东乡羊肉、“奇怪的”锅盖面 、丹阳封缸酒、 香飘四海的小磨麻油、肴肉不当菜、蟹黄汤包、 特色京江脐等。
方言特色:今镇江话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方言。古代,以长江为自然分界线,镇江也属于吴语区域。现代的镇江话却与毗邻的丹阳迥异,而与扬州仅有微殊。镇江话方言属性变化的原因大致有政治、经济、自然地理与交通几个方面。吴语对镇江话也有渗透,主要表现在词汇上。镇江话发展的总趋势是向普通话接近,新词取代旧词的速度很快,数量也很大。语音上,一些古音残余正进一步消失,逐步向普通话过渡。
饮食文化特色:镇江美食有“三鱼、三怪”之称。“三鱼”即“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三怪”则为肴肉、香醋、锅盖面,以“镇江三怪”最为出名,有俗语“香醋摆不坏,肴肉不当菜,面锅里面煮锅盖“。镇江高档特色菜肴皇家食谱“乾隆御宴”独具特色。镇江著名小吃蟹黄汤包,皮薄、汤多、馅饱、味鲜。
旅游特色: 镇江,地处黄金十字水道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点,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旅游城市。
二、镇江的历史文化是什么
3000多年前,周康王(前1026—前1001)分封“夨”为宜侯,如今的镇江一带即为“宜”地。1954年从镇江大港烟墩山出土的国宝级西周青铜器“宜侯夨簋”及其126字的铭文无不充分折射出镇江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在有文字记载的3000余年漫长的岁月中,镇江曾多次更名:春秋时称为“朱方”,战国时改称“谷阳”,秦朝时称“丹徒”,三国时为“京口”,南朝宋在京口设“南徐州”,隋统一后改置“润州”,镇江之名自北宋至今。
镇江是国务院第二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积淀。这里曾产生过许多令人瞩目的传世佳作,其厚重的精神承载力对后世的文明化进程催化出难以估量的作用和影响。那一部部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般的作品至今仍闪烁着深刻而睿智的光芒:
”十二部中国文学入门书”之一的《抱朴子》
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文心雕龙》
首开中国笔记小说先河的《世说新语》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文选集《昭明文选》
中国文学史上继《诗经》和《楚辞》之后现存的第三部诗歌总集《玉台新咏》
“十一世纪的科学坐标”《梦溪笔谈》
中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语法著述《马氏文通》
中国著录甲骨文字的第一部书《铁云藏龟》
中国第一部医学史专著《中国医学史》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文化通史《中国文化史》等等
扩展资料:
自秦汉起直到建国前,镇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譬如确立魏、蜀、吴三分下的赤壁之点,其发韧地便是镇江;南宋韩世忠率八千精锐困十万金兵于黄天荡,杀得金兵丢盔卸甲仓皇北窜;元蒙灭宋那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水战,两军水师即会猎于镇江江面。
太平天国定都后更在这“东南锁钥”与清军鏖战长达十二年之久;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脱手斩得小楼兰”的韦岗伏击战,奏响了江南抗战的首曲凯歌;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果断地向妄图阻碍中国革命进程的英军“紫石英”号发起炮击,终结了大英帝国在华的炮舰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镇江市人民政府-镇江概览
三、镇江人有什么风俗
镇江的风土习俗:
1、端午节时镇江人吃棕子还要食“十二红”
“十二红”其实是一个统称,不一定要凑足十二样,但有“几红”必不可少:
(1)炒苋菜——镇江民谚“五月紫苋鲜,端午来尝新”,炒熟的苋菜,汤呈红色,加上大蒜瓣,红白相间,清香四溢。
(2)煮黄鱼——镇江民谚“端午黄鱼最称美,风味胜过鱼回鱼鲜”,鱼肉滑润,嫩白细腻,吃在嘴里别有滋味。
(3)咸鸭蛋——镇江儿歌“巴巴掌打到五月五,粽子咸蛋过端午”,端午的咸鸭蛋,新腌不久,蛋白如玉,蛋黄油润,淡淡咸味,鲜美可口。
2、端午节饮用雄黄酒
饮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 并洒墙壁间, 以法诸毒。起源于镇江《白蛇传》,即是以雄黄酒解蛇虺诸毒,而现白蛇原形。
以往的雄黄酒,现在在镇江应演变为镇江的恒顺老酒。
3、正月“上金山,拾金子”
老镇江有“上金山,拾金子”的说法,沿着西津渡那条充满辙印的古街,骑驴上金山,自然别有一番趣味。据传,旧时也有到云台山财神庙进香的习俗。此外,满大街还能看到“迎财神”的民俗表演。
4、新年头一天吃红枣茶和汤圆
正月初一,很多镇江人习惯早餐时吃红枣茶和煮汤圆,即取“早发”“元通”的意思。汤圆一般是用糯米粉搓而成,馅心有脂油白糖、枣泥、豆沙、菜肉,等等。年初一至初二,一般不煮生食,而是吃隔夜饭,取“隔年陈”之意。
5、祭拜先祖
祭祖即民间说的“上坟”。镇江有“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的说法,意思是清明上坟扫墓要越早越好。清明人们要到过世的亲人的坟头上填土、压纸、焚香、烧纸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雄黄酒 (中药药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祭祖 (中华民族传统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接财神 (中国民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