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话的特点是什么?

北京话的特点:北京话的儿化音现象比普通话强得多,语言绵软,有相当一批地方性词汇,老北京居民中保留更多,祖上返三辈的不纯粹贬称为“胡同儿的话”。

无实际意义,如“今天”叫“今儿个”,同理还有“昨儿个”、“明儿个”、“后儿个”、“大后儿个”,于是,一个星期都说完了。另外,“自己”也叫“自个儿”或“自己个儿”等。

爱打比方,北京方言有很多生动的比喻。比如“羊上树”。羊本不会上树,用它比喻一些人故作姿态,刁难别人,求他办事,他就“拿糖”,把别人惹急了就会对他说:“你小子还别羊上树!”还比如“箩圈儿架”,箩圈儿是圆形的,找不到缺口儿,如果打架的人吵成一团了,情况复杂,无法劝解,就叫“箩圈儿架”。

历史沿革

南北朝时期开始,中原雅音南移,作为中国官方语言的官雅言逐渐分为南北两支。六朝即南京官话为汉语标准语,明朝永乐年间建都北京时从南京北调40万人口,超过北平原有人口。清入主中国,旧北平话逐渐演变形成了北京话。

清雍正六年设“正音书馆”,以北京官话为标准语,在全国推行,以后北京官话逐渐取代南京官话成为中国官场主流的标准语,有人也称之为北方官话,和被称为南方官话的南京官话相对应。清末进行国语编审,民国初年拟定国音,实行以北京官话为基础的新国音,自此以北方官话为蓝本的国语成为现代汉语标准语。

二、北京话有哪些特点?

北京,是我们的首都,拥有最繁华的地段,当然,在中国这个方言遍地的地方,北京的方言也是非常有趣的。

语言特点

1、北京话的儿化音现象比普通话强得多,语言绵软。

2、有相当一批地方性词汇,老北京居民中保留更多,祖上返三辈的不纯粹贬称为“胡同儿的话”

3、用“痞”来形容北京话。

发音及打招呼特点

1 、儿化音强烈

2、狸语及称呼方式相对多

学习北京话,想接近北京话,重点在发音

北京话的加儿话音的标准大概可以分为下面几类:

1、 表示细小、喜爱、亲昵的语义色彩:

如发小儿、老伴儿、家雀儿

发小儿指的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带上儿话音更显亲切。

家雀儿指的是麻雀,加儿化之后有一种人对物的喜爱之情在里面。

2、 表示灵巧、俏皮、诙谐等语义特征:

比如北京儿歌中,“小小子儿,坐门墩儿”,小孩的顽皮在儿话音中有了充分体现,去掉儿话音灵巧俏皮感全无。

3、 带有轻蔑、鄙视、厌恶等感情色彩:

如光棍儿,老泡儿、窑姐儿、傻冒儿

在北京对于地名的称呼上也可见一斑:对于城门 (东直门、朝阳门)皇家园林(如颐和园、故宫)等重要地点不能儿化,对于菜市口等民间地界全儿化为“东便门儿”“菜市口儿”

举例:地名中不加儿话音的:东四、西四、东单、西单、东四十条、颐和园、北海等 ,以及除东便门、西便门、广渠门以外的所有“门”(如东直门、西直门、东安门、永定门等不能加儿化音)

4、 表示幽默,随意,亲切等风格特点:

对于很多人名儿化后表示亲切,如家里排行老三的一般被称为“三儿”。儿化一般仅对熟人,对生人为表尊敬不儿化。

总结

学号一门方言,就是打开一扇门,愿对你们有所帮助。

三、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是幽默和大家气派。

1、词尾可加“个”字:

无实际意义。如“今天”叫“今儿个”。同理还有“昨儿个”、“明儿个”、“后儿个”、“大后儿个”。“自己”也叫“自个儿”或“自己个儿”等。

2、叠词词尾变音:

有时变轻音。如把“奶奶”叫“奶耐”、把“爷爷”叫“爷业”、把“哥哥”叫“哥个”。把“姐姐”叫“姐介”。词尾都读轻音。有时叠词词尾变重音。同样是以上的称号。大声叫时把“爷爷”叫“爷耶”。把“哥哥”叫“哥该”。

3、同一个字的尾音轻重不同:

轻重不同。含意就不同。比如“大爷”。词尾读轻音。就是对父亲的兄长的称呼。比如二大爷。张大爷等。如读重音。就是称呼父亲的长辈了。如父亲的父亲、伯父、叔父等。又如“姑爷”的尾音读轻音时是“女婿”的意思。

4、爱用象声词:

比如“七嚓咔嚓”(干完了活儿);“唏了呼噜”(吃一碗炸酱面);“叭叽”(摔个大马趴)“叮了咣?”(全洒了)。各种象声词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

5、爱打比方:

北京方言有很多生动的比喻。比如“羊上树”。羊本不会上树。用它比喻一些人故作姿态。刁难别人。比如“箩圈儿架”。箩圈儿是圆形的。找不到缺口儿。如果打架的人吵成一团了。情况复杂。无法劝解。就叫“箩圈儿架”。再比如有人长脸形。就成了“驴脸刮搭”了。

相关内容

京味文学的共同点在语言方面表现为纯朴、纯净、平实、口语化、大众化。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使用北京方言,因为方言本身就给人一种亲切的的感觉,京味小说也正因为这种共同的平易性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京味文学是乡土文学的一种。乡土味主要是指北京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地域特色,如北京的小胡同、四合院、大杂院、白塔寺的庙会,厂甸的春节,乃至小酒铺闲聊,马路边唱戏等等无不浸透着一种独特的乡土气息。京味小说展现给人们的独具个性的人文、社会、历史处处与旧北京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北京当地特色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