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轻人旅游需求特点
如今的90后成为假期旅游消费的主力军,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联合发布《国庆中秋长假旅游趋势报告与人气排行榜》显示,“年轻化”特征明显,80、90后支撑旅游消费,青壮年人群成为黄金周出游主力军,占比达到六成
90后,不管去哪,只要出去了就行。最好没有工作电话call,最好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最好拍了美美的照片、最好能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享受没看过的风景、人、食物、文化……暂时丢掉任何不好的心情去放松,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有意思的是,近日某旅行网发布了“90后旅行方式研究报告”,深入观察了18-27岁年轻人的独特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发现了当代年轻人有属于自己的旅行特征!
住青旅
现代的年轻人在极高的生活节奏以及工作压力下渐渐地会失去自我,忘记初心,而青旅则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未知生活的可能性及无限刺激。
几个人挤在一间小小的屋子中,每个人拥有的只是自己的一张床位,分享的却是拥有无限可能的梦想。也许青旅的住宿条件不如酒店,但住在青旅,真正选择的是脱离轨道与脱离正常的生活方式。
酒店一定会定在景点周边
当代年轻人不会去人山人海的热门旅游景点,反而会去人少一些的小众景点,拍拍照,坐着发会呆,不需要在一处景点徘徊太久,拍够了能发一次朋友圈的照片之后就早早地回酒店,继续躺着,而且酒店一定会定在景点周边。
饿到不行就点外卖
尤其是夏天出去旅行,外面的大太阳实在是让人难以有勇气出门去,不如就在酒店先修养一天,晚上太阳落山之后再出去玩,这个时候就可以拿起手机点个外卖,边看剧边吃外卖,然后定个位发个朋友圈,表示自己在新地标吃了一顿可口的外卖。
二、大学生旅游意愿的特点
根据调查研究表示:1.大学生旅游消费动机多元。大学生旅游消费动机是影响大学生旅游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忙于学业,生活较为枯燥乏味,压力得不到释放,出游主要是为了放松。有的大学生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出游可以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体验新鲜事物。还有的大学生热爱运动,希望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旅游健身。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旅游动机以放松、求新和文娱为主。
2.更倾向于低成本、经济型的短途旅游。受闲暇时间以及当下疫情防控政策的影响,大学生周末和固定节假日一般选择相对近的距离出游。同时,由于大学生可支配的资金有限,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旅行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查结果与此一致,数据显示,大学生出行前最关注的旅游目的地信息是距离和消费价格,分别占比40.7%和36%。
3.二次主动型消费倾向表现得尤为明显。二次消费,是指除进入景区必需的首道门票消费外,游客在景区内进行的其他消费,包括景区内部游览交通、设施场馆门票、休闲娱乐项目、旅游商品、餐饮、景区内住宿等。以大学生一日游为例,休息娱乐、餐饮、旅游商品等二次消费占一日游总消费的55.2%,由此看来,外出旅游大学生普遍具备购物娱乐等二次消费的强烈欲望和倾向。
4.更偏好风景优美、主题突出的知名景区景点。调查显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旅游景区是自然风光类型景区,占比为62.2%,主题乐园、时令体验、城市观光、展馆展览也颇受大学生青睐,分别占比53.3%、48.5%、40.7%、40.0%。大学生的旅游动机以放松、求新和文娱为主,最受欢迎的旅游景区类型调查结果与旅游动机相一致。
5.更偏好通过信息化渠道获取信息和预订出行服务。随着信息化应用的广泛普及,信息化宣传营销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更加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欢迎。调查显示,大学生获取旅游目的地和景区信息的渠道,首选是移动社交网络平台,占比达到80.4%,其次是旅游电商网站和旅游机构官方平台,分别占比45.6%和23.8%,而选择亲朋好友推荐、传统媒体营销两种传统渠道的分别占比19.1%和12.5%。
三、青年消费者群体的特点是
青年消费者群体的特点如下:
追求时尚,强调个性。青年人思维活跃,热情奔放,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猎奇,反映在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方面,表现为追求新颖与时尚。同时,青年群体喜欢创新,勇于挑战,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强调自己的个性化追求。他们追求时尚,是最狂热的时尚爱好者和推崇者。感性消费。中国的青年一代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他们经历了中国社会从贫穷到小康到富裕的转变,而且这一转变是在改革开放来短短的三十多年内实现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丰富,为他们接触新事物、追求个性提供了经济基础。热衷于自我表现。青年群体有文化,有知识,信息接触广,社交活动多,并且热烈希望在群体中展示自我、塑造自我,以获得自我的存在感和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