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挞粿怎么做好吃,绩溪挞粿的家常做法
步骤
1.面粉少许,加适量冷水和开,静置一段时间等面团发开
2.把干萝卜丝用清水泡开,加入适量猪油,搅拌均匀
3.将发好的面团分成小面团,擀皮,像图中那么大即可
4.将足量萝卜丝馅包进面皮,沿着面皮边缘包好,手法有些像包包子,包好后有褶子#还可以在放入萝卜丝前将肉泥铺在面皮上#
5.用擀面杖将包有馅的面饼擀平,力度适中,小心露馅,擀成如图大小即可
6.接着将擀好的面饼放入锅中小火煎熟,不需要在锅中放油
7.等到两面略有金黄即可出锅,可以当小吃,也可以早上就着粥喝,十分美味哦
宣城美食和特色有哪些
宣城好吃的如下:
一、水阳三宝:
水阳三宝是是宣城地方特色美食,就是当地腌制的鸭脚包、鸭翅和夹厚的豆干,里面放入香菇、蒜苗,香味浓郁,这水阳鸭脚包用一根鸭掌,两片鸭心,缠上鸭肠腌制出来,咸中带甜,滋味深厚,是下酒的良品鸭翅经特殊腌制,以其独特口味为大家喜爱。水阳干子历史悠久,口感细腻,尤其是冬日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更有味道。
二、宁国粑粑:
滋滋作响的粑粑是宣城宁国的特色小吃,传说清乾隆皇帝微服南巡扬州时,尝到了这道美食,回宫后还对它念念不忘,称赞它为食中佳品。外面炕的焦焦的,里面满满都是馅料,缸豆、梅干菜、酸菜、豆干、肉末、等各种菜丁,加少许辣椒面,包进糍面团里再擀成饼,两面油煎,好吃不腻,一个就管饱!
怎么做好吃,绩溪挞粿的家常做法
1、长豇豆洗净沥水
2、长豇豆切沫
3、肉切沫
4、锅加色拉油,肉翻炒,加入料酒等佐料
5、加入长豇豆沫翻炒,收水后关火
6、出锅晾凉
7、面粉加水揉成面团
8、分成八小份,取一份擀成巴掌大圆形
9、加入菜馅
10、跟做包子一样,收口
11、翻过来
12、擀薄成圆饼
13、平底锅加适量色拉油,放入挞果,煎到两面金黄,熟透出锅
安徽宣城什么地方有什么特色小吃吗?
宣城,地处安徽省东南部,是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东南沿海沟通内地的重要通道,交通的发达导致商业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这里的美食既有安徽的特点又融合其他地方的特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宣城有哪些特色小吃值得品尝一下。
1、胡适一品锅
胡氏一品锅,安徽绩溪传统名菜,属徽菜系,在绩溪岭北一带乡村,每逢四时八节、婚丧喜庆,都时兴"吃锅",说的就是绩溪胡氏一品锅。一只大铁锅,口径差不多二尺,热腾腾地端上来,里面还在滚沸,一层鸡、一层鸭、一层肉、一层油豆腐,点缀着一些蛋饺,紧底下是萝卜、青菜,味道好极了。
2、伏岭玫瑰酥
伏岭玫瑰酥是安徽绩溪县特色传统小吃。伏岭玫瑰酥是久负盛名的传统糕点,产于绩溪县伏岭村,因其内有玫瑰花作为辅料,具有玫瑰花香而得名。
3、绩溪挞馃
绩溪挞馃,也写作"拓馃",是绩溪当地民间的一种面食,也被戏称为中国的比萨饼。和面擀皮,包裹馅料,拓成圆形,置锅中烙熟即成。入口芳香、硬软适中,独具地方特色。
4、花茹田鸡
花茹田鸡,安徽宣城著名的小吃,将田鸡腿在开水中焯一下后沥干,用姜汁,精盐,甜米酒,味精腌渍入味。将田鸡腿排列在碗中,花菇放在田鸡腿上面,加入猪油,鸡汤,另用一只盘子盖好,上笼旺火蒸15分钟后取出花菇。将田鸡腿翻扣在盘中,花菇排在四周,锅中汤烧开后用湿淀粉够薄芡,淋入猪油浇在盘中即可。
5、徽州饼
徽州饼,是安徽徽州地区的特色传统名点,原名为枣泥酥馃。光绪年间有一徽州饮食经营者在扬州制作此面饼出售,颇受食者欢迎,故当地人称之"徽州饼"。
6、徽州裹粽
徽州民间小吃。米粽全国各地都有,但徽州的粽子却独具风味,在包法、形状、内容上都与众不同。徽州裹粽大多是枕头粽,长大肥硕,两道捆索,四只角,形如枕头。其品种繁多,有肉粽、排骨粽、枣栗粽、豆沙粽、红豆粽等等。
以上是给大家分享的宣城的6道地方小吃,味道都很不错,到宣城的朋友可以找找尝尝,宣城的小吃还有很多,欢迎宣城的朋友给留言进行补充。
我是孤尘一粒沙,致力于给大家推荐各地美食,喜欢我就关注我,你的关注是我不断更新的动力!
DAY57|家乡有一种美食小吃----挞粿
在我的家乡有一种美食小吃叫挞粿(方言:taguo),它是“中国徽菜之乡、中国厨师之乡”绩溪县最古老、最具特色的传统食品之一,其制作技艺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没有开通公路的年代,绩溪人为了生存,把家乡的土特产挑出大山,再把外面的生活用品挑进来,往返来回一次要很多天。为了能在路上不挨饿,发明制作了这种不易变质的干粮----挞粿。
挞粿制作很讲究技巧,把面和好后,摘成一个个面挤子,用硬木头做的面锤把面团拓开,然后在面皮上堆上馅,以轻柔的手法将拓好的面皮沿着圆周提起来打成一个个小褶,再收拢成一个小圆点,这样粿馅就全包在里面。最后用面锤把带馅的粿拓成薄薄的面饼,放在铁锅上用温火慢烤。烤好挞粿的大小如一个小盘子,洇滋滋的,表面上从里到外泛着些许油渍。挞粿味道随馅而来,各种口味都有,香气扑鼻,口味丰满。
随着历史的变迁,现在绩溪挞粿不再是外出谋生的干粮,而是百姓早餐最喜欢的一道美食,更是招待远方客人的佳肴。据说绩溪挞粿在北京举办的绩溪美食文化节期间,很受北京友人的喜爱。
每天早餐,走进绩溪的大街小巷,只要是早点摊都会有挞粿这道主食。现在的挞粿馅品种繁多,丰富多彩。有干香椿、豆黄、腌白菜、豇豆、韭菜、干萝卜丝、鲜茄子、老南瓜、青菜、苋菜、笋子等等,夸张地说只要是菜都能做挞粿馅,而且做挞粿手艺好的大部分是女厨师。只见她们飞舞着手中面锤,三下五除二就把一个厚薄均匀的挞粿做好了,大小像机器模子压出来一样,玲珑剔透,皮薄的能看见里面的馅。每做好一个,马上放在平底铁锅(少数店家为追求速度也用电饼铛的)中现烤现卖。特别是冬天,考究的摊点会把挞粿烤好后再放在炭炉子上焙烤,经过温火的烘焙,馅里面的油汁随着菜香往外冒,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别看这繁杂的挞粿,价格还便宜,从3元到5 元不等。早餐一、二个挞粿,一碗稀饭或一杯豆浆,经济实惠。
今年国庆节回老家时,去相对正宗挞粿早餐点再次口味了久违的挞粿味道。那天早餐我点了最喜好的梅干菜和萝卜丝两种口味挞粿。老板把每个挞粿各切两刀分成四瓣儿,一张略带焦黄的是萝卜丝馅儿的,一张浸透黑色油渍的是梅干菜馅儿的。我用筷子夹起一块梅干菜的,咬了一口,嗯,很好吃,我自言自语道。不咸不淡,有滋有味。萝卜丝馅儿的也同样不错,不油不腻,却也津津有味。
做挞粿看起来简单、容易,其实还真是个技术活,没有学过的人还确实做不好。我曾做过挞粿几次,不是这边厚就是那边破,厚薄不均,不好吃。后来请教了我岳母大人,掌握了一些过门环节:做粿的面要不硬不稀,太硬了粿皮拓不开,太稀了馅包不进去还容易破;打褶要小,不然的话粿的上下两面厚薄不均,口感差。另外,烤挞粿时,火不能太旺,否则,皮焦里不熟,影响外观。这里面的技术系数需要慢慢去把握、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