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国内出游4.22亿人次,疫情下的旅游业到底有多难?

疫情下的旅游行业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受限于各地区的疫情防控措施,旅游景点不得不面临停业整顿的情况

疫情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不仅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同样影响到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比如交通物流运输行业以及旅游业,都会由于疫情的到来而出现客流量减少的情况。所以对于上述两个行业而言,疫情就如同一个晴天霹雳一般。

“十一”假期国内出游4.22亿人次。

根据旅游部门的统计,本次国庆假期期间,国内的出游人数已经达到了4.2亿人次。相比于上一年度的国庆出游人数而言,本年度的国庆出游人数可以说是增加上了许多。我认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了初步的缓解。各地区的旅游行业已经正在恢复发展当中,疫情防控措施做得到位,才是旅游行业能够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

疫情影响之下,旅游行业受到重创。

其实对于我国各个行业而言,受到疫情的影响。旅游行业受到的重创是最为严重的。因为对于旅游行业而言,最重要的便是客流量。但是各地区采取疫情风控措施,尤其是对于中高风险地区而言,旅游产业可以说是直接关门。当地的旅游景点已经停止接待游客,所以在旅游收入这一方面,近乎腰斩。

旅游行业已经得到初步恢复。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本次的国庆假期出游人数当中看出,我国的旅游行业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恢复。即使无法恢复到三年之前的水平,但是比起疫情肆虐的三年期间。本年度的旅游行业已经可以说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因此各地区的疫情防控措施仍然不能够落下。以免再度出现疫情扩散,导致旅游行业受到影响。

国庆7天出游5.15亿人次,花了3800多亿,我国的消费水平如何?

长达7天的国庆假期画上了句号,在这7天的国庆假期当中网友们可以看到一份非常亮眼的成绩单。在国庆假期期间无论是出游的人数还是电影的票房数字都非常的高昂,很多网友在看到了统计的数字以后都表示自己的惊呆了。首先在国庆这7天假期之内出游的人次达到了5.15亿次,而整体的花费高达3800多亿元,由此可见这种消费水平还是非常高的。

疫情的影响

其实受到了疫情的影响,2020年期间旅游业几乎是非常的萧条,因为当时没有太多的人选择出去旅游。可是到了2021年的时候虽然说各地的疫情时有爆发,但是大多地区疫情控制的非常好。因此当国庆假期到来的时候才会有这么多的游客选择出门旅游,尤其是选择去内蒙等地区旅游。正是因为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没有太多的时间旅游,所以在国庆节期间才会有这么多的游客选择出门。

红色旅游场景

再加上在这两年期间红色旅游场景出现了持续升温的状态,所以说有很多红色旅游景点都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活动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当网友们发现了有些地区有着一些非常有意义的活动的时候,就会立刻前往这个地区进行打卡。在这种宣传之下,旅游景点的热度就会变得越来越高,来旅游的人也会变得越来越多。

亲子旅游

除此之外,有些景点还推出了一些亲子游,所以有很多家长都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到了这些地方进行游玩。希望网友们在假期期间都收获到了自己想要的快乐,同时也做好了疫情的防护准备。毕竟在这么愉快的同时,也应该保护好自己,不要让自己受到其他事情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够快乐的回归到自己的工作当中。

报告:线上线下逛吃逛吃,疫后报复性消费在十一假期集中释放

中国被疫情压抑已久的消费需求在中秋、国庆叠加的“超长假期”集中释放。中国商务部8日发布数据显示, 10月1日至8日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约1.6万亿元,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9%。

“十一”期间,中国多地纷纷开展促销活动,大手笔发放 汽车 、家电、餐饮等补贴和消费券,有力激发了消费者购买热情。“十一”期间,宁波、北京、甘肃、上海、海南重点监测企业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8.8%、18.6%、14.4%、13.7%和12.5%。

而在国内疫情状况的有效防控下,疫情“欠下”的出行,国庆可算是加倍还上了。

根据百度地图大数据显示,在热门景区数据中,全国热门景区人流指数处于较高水平。其中10月3日17:00达到最高值, 单日平均人流指数较高的景区有上海外滩、庐山、天安门广场,多为外地游客聚集。 而国庆以来, 全国景区周边较为拥堵的大梅沙、古北水镇、汕头南澳岛 旅游 区,多为自驾周边游偏好地。

整体来看,国庆假期内全国热门景区人流指数普遍大幅增长, 北京动物园、瘦西湖、中山陵园、圆明园人流指数较平日上涨3倍以上,西湖、大梅沙、泰山、外滩、天安门、古北水镇等热门景区人流指数也较平日上涨2倍以上。

在疫情中一度受损严重的餐饮、电影等服务消费也快速回暖,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

四川部分餐饮老字号、网红餐饮人流量同比增长10%-20%,重点监测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高达43%;广州到店餐饮订单量同比增长超30%。

据猫眼专业版APP数据,国庆档电影全国总票房已突破40亿元,当然这个成绩要算上9月25日提档上映的《夺冠》。由于今年长假国庆、中秋双节并至,长达8天的国庆假期吸引了多部电影进场角逐。8日下午,《我和我的家乡》总票房已经破18亿元,成为国庆档电影中的“终极赢家”。在国庆档电影的合力贡献下,今年全国总票房于10月3日就冲破了100亿元大关。

与之对应的是,全国各地热门游乐场、热门购物中心等均相较平日明显上涨。

以百度地图节假日出行仪表盘中,游乐场数据为例,10月2日-3日及10月5日-6日为假期游乐场的人流高峰期,全国各地热门游乐场人数暴涨,均较平日上涨数倍之多, 北京、武汉、成都三大欢乐谷及上海迪士尼的人流指数较平日均上涨100%-300%。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买买买成了众多消费者的一大选择, 在青岛即墨服装市场,每天的客流量都超过了10万人次;在海南免税商店,国庆前七天购物金额就超过8.8亿元;在天津佛罗伦萨小镇,不少商户门前都排起了长队。

百度地图大数据亦显示,国庆以来, 全国各地购物中心人流指数较假期前明显上升,热门购物中心主要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地区。 其中人流指数最高峰出现在10月1日15点,人流指数达到3.09。各大购物中心及附近商圈的热力图均出现橙色或红色,明显与住宅区等地不同,呈现人口密集状态。

支付宝最新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百货商场的交易金额环比上个月增长近250%,商超便利行业的交易额甚至比去年同期提高近5成。

假期前的9月30日, 园区荟联合独立第三方城市大数据分析机构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对外发布了《2020中国大陆城市主流商场逛吃指数top50》。 适值国庆中秋双节同天,这份榜单的出炉给了疫情后发力“新消费”的城市一个指引。

榜单显示, 北京SKP、南京德基广场、武汉世界城光谷步行街、深圳万象城、北京国贸商城、成都远洋太古里、上海IFC国金中心、北京世纪金源购物中心、上海环球港、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位列榜单前十名。 这些商场在国庆中秋假期期间表现爆棚。

线下火热,线上更火爆。这个假期,数字生活服务的渗透率正在向更广泛的人群和地域渗透。截至10月8日中午12时,拼多多平台实物商品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增长81.5%,受家电、家装等产品旺销带动苏宁易购线上订单更是同比增长了157%,而京东大数据显示,假期前7天,京东全站用户向三到六线城市发出异地订单数为去年同期的130%。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小城青年成为消费新动力,消费复苏的浪潮逐渐席卷更广阔大地。被激活的县域市场,也成为中国消费持续增长的推动力。

小镇青年爱出行, 旅游 费用舍得花。飞猪百亿补贴带来了国庆 旅游 市场的新变化,小镇青年成为最积极的出游人群,三线及以下城市出游人次占比达60%,小镇青年看世界越来越舍得花,国庆出游人均消费同比涨超50%。

来源 | 江苏商报、百度地图大数据、21世纪商业评论等

——往期文章推荐——

2019年度高新区排名 | 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名单

中国服务机器人报告 | 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排名

蔚来 汽车 落户合肥背后 | 不见面招商成主流

2019年度国家经开区排名 | 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名单

首批13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背后的产业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