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美食是否可以定义为一种文化?

当今世界,美食当然可以被定义为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来存在啦。

美食文化在我国已经很流行了,比如我国的八大菜系就是一种美食文化。八大菜系各个风格独特,特色鲜明,代表着那一个地区特有的美食文化。比如现在特别有名的川菜,代表着四川、重庆的饮食文化,以麻、辣为特色,因“辣”闻名全国,风格朴实清新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说起四川,就像条件反射般地想起了四川火锅,这就是四川的一种饮食文化。说起灌汤包,就想起了上海;说起胡辣汤,就想起了河南;说起热干面,就想起了武汉;说起狗不理包子,就想起了天津;说起早茶,就想起了广东。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饮食文化。

除此之外,更笼统一点来分,还有南北饮食文化。比如在我国,南北饮食文化差异大,北方人的饮食文化就是以各种面食为主,南方人则以米为主。我认识一个南方人,来到北方以后,第一年由于受之前习惯她几乎每天吃米,很少看到她吃面食。第二年就爱上北方的各种面食了,三天两头吃面食,俨然养成了“北方胃”。

除了我国,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比如英国的炸鸡和薯条、土豆泥;比如美国的墨西哥卷饼;日本的料理;韩国的烤肉、泡菜、石锅拌饭;泰国的咖喱饭等等,这些特色鲜明的美食都代表了他们的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也是能够反映这个地区的文化底蕴的。

一个地方的美食,成就了一个地方的特色,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小吃传递出的文化与传承

         “我认为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自己家乡的美食以及背后的故事。一个地方之所以有这个小吃,一定与当地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有关,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切入点,去讨论中国的文化,我觉得特别有意义。而且小吃本身与旅游、食品相关,它未来有巨大的商业前景。

        “每个地方的小吃都有很多,我们在前期调研时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请教专家等方式,确定了这几个小吃。”

小吃承载着城市的发展变迁

“扬州人为什么会喜欢吃干丝呢?不一定有很多人知道答案。但是这一点也不会减少扬州人对干丝的感情。答案并不重要,但这代表着这个地方的人,代表着他们的性格。每一道小吃的出现、形成、演变都承载着当地生活与文化的变迁。

“一个有特色的小吃和它带着的一个好的故事本身,不需要文字的修饰。”当地人怎样理解与讲述当地的小吃,最能反映小吃的原汁原味。

      一个地方的饮食,成就了一个地方的特色,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绥德的美食,淳朴,踏实,是其引以为傲的资本。来天下名州,这些上郡古邑的特色美食,你都尝过,才算得上是到绥德!

绥德雪花

  绥德雪花是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的特色小吃。雪花是糕点中的珍品,有“糕点之王”的称誉。雪花形似月饼,呈黄白色,皮酥而馅香。它的外表面洁白,薄且多层,人们食用时,掉下去的碎片,酷似天空中飞扬的雪片,纷纷落下,故名雪花。

       在陕北,有句民谣无人不晓。那就是,“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四十里铺的羊肉面。”可见,羊肉面在当地人眼睛里是多么重要的饮食。代代传唱的信天游唱道:“米脂婆姨绥德汉,不用打问不用看。小伙子跑马一溜风, 讨上米脂婆姨乐死人。石狮子守门钻不进猫,绥德汉一个比一个好。”这四十里铺常有人来此寻找心上人,吃顿饭,加深了解自然是应有之意。而羊肉面则是陕北人之最爱.

      抿节在陕北方言中读抿节儿,所以也写作抿尖。所用杂面系由豌豆和麦子磨合而成,调水和成软面团,放在密布筛孔的抿节床上,用手掌抿压而下,只有寸长。抿节营养丰富,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吸收。( 延安)抿节在陕北方言中读“抿节儿”,节音儿化,所以也写作“抿尖”。本是一种毫不起眼的大众面食。民歌有词:“挖的那个杂面抿成抿节,挖的那个白面揪成不碴”。

     绥德的一种风味小吃。饼状,中间有小孔,较小。由土豆、白面、荞面、糖等杂粮和在一起炸制而成。味道甘甜、可口。2、圆形,环状,炸熟后,金黄似铜钱,在延安民俗中是富裕吉祥的象征。黄米磨面、细箩,用软米熬成滚米汤烫面,置热炕发酵。面发后,摊制成一个个中间有孔的小圆饼,入油锅炸至红褐色即可。油馍馍一般常见于逢年过节或款待亲朋好友时,特别是婚庆筵席中。食用时佐以粉汤,味道盛佳。油馍馍色泽金黄、细腻柔软,经久而不变色不变质。

“选择做小吃,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都能看得见、摸得着、尝得出、体会得到。因为它是活的,它就是我们的生活。”

美食能反映当地的文化特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