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数民族的传统美食有哪些

中国少数民族的食品有羊肉泡馍、乾州锅盔、兰州拉面、油锅盔、烤馕、抓饭等 具体介绍如下:

1、羊肉泡馍简称羊肉泡,煮馍,制作原料主要有羊肉、葱末、粉丝、糖蒜等,古称"羊羹",陕西美馔,尤以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馍盛名。

2、乾州锅盔是陕西省独特的汉族传统小吃之一,其外观呈圆形,馍边压成带辐射状的一高一低的波纹,火色均匀,看上去宛如一个大菊花图案。

3、兰州拉面是兰州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正宗的兰州牛肉拉面,是回族人马保子于1915年始创的,当时马保子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他在家里制成了热锅牛肉面。

4、油锅盔,青海特色面食。两面都上了火色的厚烙饼。将发酵好的面团揉匀,做成比烙馍的锅底略小的圆饼,厚约3-4厘米,放进烧热的锅里,并用筷子在上面戳几个小眼,使饼受热后空气从中溢出。

5、烤馕是维吾尔族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的食品,也是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中别具特色的一种食品。

二、五十六个民族特产分别有什么

1、藏族特产:酥油、茶叶、糌粑、风干肉。

糌粑是藏族的一种重要食品,制作很简单,将青稞炒熟后磨成面便成了糌粑。食用方式多样,最常见的是用手在小碗中把茶汁、酥油与糌粑、奶渣拌匀并捏成小团而食。初冬时节,将牛羊肉割成小条,挂在阴凉通风处,任其冷冻并逐渐自然风干,到来年二三月份食用时,不仅肉质松脆,口味也独特。

2、苗族特产:刺绣。

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居住着大量的苗族同胞,他们创造了不同样式、风格的服饰。他们的服饰有便装与盛装之分,平日着便装,节目或姑娘出嫁时着盛装,无论服装还是头饰,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苗族刺绣的题材选择虽然丰富,但较为固定,有龙、鸟、鱼、铜鼓、花卉、蝴蝶,还有反映苗族历史的画面。

3、维吾尔族特产: 英吉沙小刀、天山雪莲、手抓肉、烤全羊。

英吉沙,系维吾尔语,意为“新城”。清《西域图志》作英噶萨尔。汉为疏勒国地。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设英吉沙尔领队大臣,隶属喀什噶尔道参赞大臣。光绪九年(1883年)置英吉沙尔直隶厅,分东、西、南、北四乡,隶属喀什噶尔道。民国2年(1913年)改为英吉沙县。1929年后属喀什行政区、喀什督察专区。1949年以来属喀什专区、南疆行政区,1958年后属喀什专区、喀什地区。

4、蒙古族特产:马奶酒、奶皮子、奶豆腐、蒙古刀。

马奶酒是用鲜马奶经过发酵变酸酿制而成的一种酒精含量只有1.5到3度的饮料,是流行整个草原地区的传统饮料,最早始于秦汉时代,历史悠久,味道酸辣,有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誉为“蒙古八珍”之一,曾为元朝时期的宫廷和贵族的主要饮料,相传忽必烈曾以金碗盛着马奶酒来犒劳将士们。

5、壮族特产:沙田柚、荔枝、香蕉、广西柑橙。

沙田柚因广西容县沙田村最先种植故称做沙田柚。沙田柚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具有健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消食、解酒毒等功效。沙田柚原名羊额籽。相传旧时容县沙田村有个在外地做官的夏纪纲带回两株杨核子苗, 种植于塘边肥沃的土壤上,并嘱家人精心护理。杨核子本来又酸又涩,为了改变果子品质,经过苦心栽培,终于培育成脆嫩香甜、蜜味可口的果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苗族 百度百科-英吉沙小刀 百度百科-马奶酒 百度百科-沙田柚 百度百科-藏族

三、少数民族美食

少数民族美食如下:

1、蒙古族特色饮食:烤全羊

烤全羊是肉制品饮食中健康环保的绿色美食,烤全羊外表金黄油亮,外部肉焦黄发脆,内部肉绵软鲜嫩。羊肉味清香扑鼻,别具一格。

2、回族特色饮食:牛干巴

牛干巴是云、贵、川、渝等地常见的一种牛肉腌制食品,以云南最为常见,并为云南回族人最为普遍腌制和食用。

3、藏族特色饮食:糌粑

糌粑是炒面的藏语译音,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会给客人端来喷香的奶茶和糌粑,金黄的酥油和奶黄的“曲拉”(干酪素)、糖叠叠层层摆满桌。

4、苗族特色饮食:酸汤鱼

酸汤鱼所用的酸汤,用泉水和自种的香糯酿制而成,味型独特、酸鲜可口。鱼肉来自新鲜活鱼,肉质细嫩。这道菜做成后,吃起来略带酸味,鲜嫩爽口。

5、彝族特色饮食:琵琶肉

琵琶肉的制作历史悠久,保存时间长,若不切开,三、四年不变味。琵琶肉肉色透明,色鲜味香,风味独特,是迪庆藏族、彝族等待客及家用的上等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