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定最著名的小吃是什么?
驴肉火烧、定州焖子、手掰肠、骨渣丸子、高碑豆腐丝。
1、驴肉火烧
驴肉火烧是流行于华北地区的著名小吃,主要有起源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的漕河驴肉火烧和河北省沧州市的河间驴肉火烧。把熟驴肉夹到火烧里食用,火烧口感酥脆,驴肉肥而不腻,回味醇厚。
2、定州焖子
定州焖子是河北定州最有名的特色小吃之一,精选的瘦肉加些许肥肉,和山药粉和一起,用肉汤熬制,然后蒸熟。
3、手掰肠
定州人只管它叫肠子,但流传到国内其他地方的时候更名为了手掰肠。肠肉色泽透红养眼,肉质肥美软嫩。吃一口,浓郁的香味、细润的感觉占满了口腔,饱满厚实,不由人心满意足、沉溺其中。
4、骨渣丸子
骨渣丸子在蠡县民间广为流传,此菜在传统制作丸子的基础上加入脆骨,在丰富口感的的同时又增加了营养,脆骨的含钙量及高,对人体缺钙的人群有一定的辅助疗效,成菜色泽红亮.
5、高碑店豆腐丝
被人誉为“豆腐筋”的高碑店豆腐丝,以其浓郁的香味,乳黄的色泽,匀称的条股而成为独具一格的地方名吃。
扩展资料:
1、保定,古称上谷、保州、靴城、保府,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今保定之名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保定向来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
2、清代,保定为直隶省省会,是直隶总督驻地 ,自1669年至1968年的近三百年间,长期为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以及中国的区域性政治中心,新中国成立后也两度为河北省省会。保定也是传说中尧帝的故乡,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
3、保定市总面积22190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末,下辖5个市辖区、15个县,4个县级市(定州为省直管试点),设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全市常住总人口1149万人。保定市拥有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17所高校。2016年,完成生产总值3435.3亿元(含定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保定
二、徐水有什么特产
漕河驴肉:
徐水漕河是保定驴肉的发源地。漕河驴肉迄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可谓妇孺皆知,闻名遐迩,享誉京津石乃至华北,知名度很高。
据“徐水县新志”载,在宋时,漕河是一条运粮的河。五八年徐水修水库时,曾在漕河航道上挖出大木船的残骸。漕河村当时还是进京官马大道的经由之处。
传说当时漕河一带有漕帮两股敌对势力,漕帮运粮,盐帮运盐,双方矛盾很深,经常兵戎相见。漕帮俘获盐帮驮货的毛驴,无法处理这一战利品,就宰杀掉煮肉吃。这样,漕河驴肉兴起,当地形成吃驴肉的习惯。在实践过程中,煮肉师傅们不断总结经验,从相驴估重,宰杀分割,直至配料煮肉,目臻成熟,颇具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加工秘技。煮出的驴肉大块成形,色泽红润,香味浓郁,表里如一,熟度透彻,酥软适口。更多的当地人以此为业,卖驴肉火烧,漕河驴肉知名度不断扩大。
相传,康熙微服出京私房,见路边漕河驴肉火烧小食摊招牌林立,便召随身太监买来品尝,吃后回味无穷,回到京城皇宫,尽管有的是山珍海味,仍念念不忘漕河驴肉火烧,便派人专程到漕河去买。自此,徐水漕河驴肉火烧享誉京城!驴肉火烧小吃一种,发源于河北省古城保定,广泛流传于冀中平原,其中以保定北部徐水县的漕河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火烧为一种面食,一般为死面做成(注:死面为未经发酵的面粉,经过发酵的面粉叫做活面,用活面做成的类似东东称为“烧饼”),将其在饼铛里烙熟后,架在灶头里烘烤,使其外焦里嫩,别具风味;趁热用刀劈开,加入热腾腾的熟驴肉,是最正宗的吃法。刘伶醉酒:产地中国河北徐水。 工艺:原料为优质高梁、大小麦、糯米、小米及豌豆等粮食;采用混蒸续糟老五甑的传统工艺酿制而成。摘酒时,掐头去尾,排除酒头的醛与酒尾的醇,取中间酒入泥池老窖发酵,一年后色、香、味方佳。 特点:酒液无色透明,窖香浓郁,入口绵甜,落口爽净,余味悠长,饮后舒适,不上头、不伤神。
三、保定特色美食 保定特色美食简单介绍
1、保定驴肉火烧。保定驴肉火烧是中国北方民间小吃一种,发源于河北省古城保定,广泛流传于冀中平原,其中以保定北部徐水县的漕河地区历史最为悠久,保定驴肉火烧是河北保定的著名地方小吃。火烧口感酥脆,驴肉肥而不腻,回味醇厚,实乃佳品。
2、白运章包子。是1919年白运章以自己的名子命名的。白运章包子皮薄边窄、馅大、油多,把包子拿起来一晃,成肉丸的包子馅能在里边晃动。包子用料讲究,牛羊肉必须是鲜嫩的,专挑脊背肥瘦相宜的花糕肉,定点购用小磨香油。白运章包子做法独具特色,在古城提起白运章包子就如同在天津提起狗不理一样妇孺皆知,远近闻名。1958年在全国饮食评比时,保定白运章包子与天津狗不理包子并列第一。
3、马家老鸡铺清真卤煮鸡。保定市马家老鸡铺的清真卤煮鸡,色艳形美,肉嫩骨酥,软而不烂,味道醇香,扬名遐迩,脍炙人口,为地方名特产品之一。
4、福寿长圆糕。福寿长圆糕是河北省保定市的传统糕点品种之一,已有百余年产销历史。主要食材是面粉、鸡蛋、桂花。福寿长圆糕形状规则,色泽金黄,质地酥脆,味美甜香,营养丰富,老幼皆宜。
5、大慈阁酱菜。大慈阁酱菜起源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大慈阁酱菜被乾隆皇帝钦点为御用膳食,大慈阁酱菜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酱菜之一。特点大慈阁以市阁凌霄之美誉成为保定象征,故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大慈阁酱菜为传统工艺酱制,做工精细、用料考究,其特点甜、咸、嫩、脆,酱香浓郁。
6、义春楼白肉罩火烧。据传,义春楼的前身是座肉铺,开始经营廉价的猪头肉锅罩火烧,很受穷苦劳动人民的欢迎。冯玉祥幼年时代,家境贫寒,进城时,吃不起大饭馆,总到义春楼吃猪头肉锅罩火烧,对该饭馆产生了好感。冯玉祥当上将军之后,每次回到保定,必到义春楼吃罩火烧,从此,义春楼的罩火烧声誉大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叔父爱新觉罗溥新宇亲笔为名吃提了“正宗白肉罩火烧”牌匾。
7、牛肉罩饼。牛肉罩饼始于清朝年间,相传嘉庆皇帝南巡路过保定,闻异香而振神,问左右:何物发此香?左右答:牛肉罩饼。知府即将牛肉罩饼献上,嘉庆甚喜,吃后称赞:色、香、味三绝。从此,牛肉罩饼即成了历任知府执行各路宾客的美食。
8、大慈阁素面。大慈阁以市阁凌霄之美誉成为古城保定的象征,故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大慈阁素面始于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原产自大慈阁禅院的斋堂,距今已有八百年历史。大慈阁素面属于佛素范畴,即寺庙里的素斋,注重清淡、善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