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文山的变化

辉煌五十年

文山州人民政府州长 黄文武

建州于1958年4月1日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438公里,全州辖文山、砚山、西畴、麻栗坡、马关、丘北、广南、富宁8个县,国土面积31456平方公里,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2007年末全州总人口34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3%,少数民族人口占56.7%。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半个世纪以来,全州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奋进,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呈现出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良好发展局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五十年发展成就

由于文山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建州至1992年的三十多年里,文山一直处于保家卫国的战争前沿,在全国各地已开展轰轰烈烈经济建设的1978年,全州各族人民为了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仍然奋战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 口号引领下的硝烟弥漫烽火中。因此,文山的经济发展基本可以分为1958年开始、1978年前、1992年战区恢复建设几个阶段, 2000年之后的“十五”、“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更为迅速。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1992年战区恢复建设以来,全州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总量迅猛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58年全州生产总值仅为1.7亿元,1978年为3.2亿元,1995年增加到31.8亿元。2000年后经济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经济总量连年迈上新台阶,2000年生产总值71.4亿元、2003年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大关,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208.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7.0亿元,第二产业72.8亿元,第三产业7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2007年全州生产总值比1958年增长26.5倍,年均增长7.0 %。人均生产总值由1958年的116元提高到2007年的6126元。

产业结构趋于协调。文山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地区,建州初期,国民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三次产业比重为86:4:10,1978年仅为71:11:18。 1992年战区恢复建设以来,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全州经济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到2007年全州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7:35:38。全州产业结构总体上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稳步上升、第三产业平稳发展的格局。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级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州实现财政总收入22.3亿元,比1958年的0.13亿元增长170倍,年均增长11.1%。地方财政收入12.6亿元,年均增长9.8%。

(二)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历经半世纪的艰辛努力,文山工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济规模由小到大,综合实力由弱到强,工业已逐步成为全州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支撑力量,“工业强州”的作用日益凸现。1958年全州工业总产值仅为0.4亿元,1978年为0.7亿元,2007年增加到154.8亿元,2007年比1958年增长421倍,年均增长13.1%。2007年全州完成工业增加值55.5亿元,工业化率达26.6%,比1958年的3.6%提高了2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说明我州已初步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2007年整个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7.8%,分别超过第一产业贡献率(12.4%)、第三产业贡献率(39.8%)的35.4和8个百分点。

目前,全州以三七为主的生物药业、矿冶、烟叶复烤、电力、建材和农特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得到发展和壮大,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工业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三)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经过50年的发展,全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2007年,全州实现农业总产值82.5亿元,比1958年增长35.6倍,年均增长7.6%。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2007年全州粮食产量达到113.6万吨,比1958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2.2%。三七、烤烟、辣椒、畜禽、水果、香料等产品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物质生活质量。

(四)投资规模迅猛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建州以来,全州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我州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以后, 着力推进农田水利、交通能源、城镇基础设施、房地产业等基础设施领域的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大步跨越,投资规模空前扩大,实现了历史新高。随着文山境内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文山普者黑机场的通航、“珠江第一港”富宁港紧锣密鼓的建设,文山“水陆空”立体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2007年,全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1亿元,比1958年增长1709倍,年均增长16.4%。

(五)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50年来,我州消费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的物质产品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城乡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需求逐年增长。2007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5亿元,比1958年的0.5亿元增长146倍,年均增长10.7%。商贸流通、旅游服务、中介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竞相发展,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兴旺。

文山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拓展对外贸易。2007年全州外贸进出口总额达9359万美元,比1994年的270万美元增长34倍。目前,按照“三点”(文山-砚山-平远三角经济区、天保口岸和富宁港)、“两线”(出省线和出境线)、“一边”(438公里边境线)的生产力布局调整,我州已经面向东盟,面向泛珠,融入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潮流,在“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领域中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并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经受洗礼。

(六)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越过50年,全州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城乡居民实现了多元化就业,收入渠道不断拓宽,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07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19257元,比1958年的387元增长49倍,年均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1704元,比1962年的28元增长59倍,年均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10元,比1990年的1556元年均增长12.0%。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以吃、穿等生存资料为主的单一格局,居民家庭对现代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逐步增多,体现发展与享受需求的住房、通信、汽车、旅游休闲消费稳步上升,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七)教育科技蓬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50年中,文山大力实施“科教兴州、素质强州”战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到2007年,全州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849所,在校学生62.81万人。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中心的基础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发展日臻完善,教育综合制度改革取得较大成效。全州8县基本实现“普九”教育,“两基”教育目标顺利实现。高中教育“瓶颈”制约得到缓解,高等教育、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加快,全州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科技兴州”意识加强,到2007年底止共有37项科技成果获省、州科技进步奖,专利申请110件,核心竞争力得到增强。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全州经济社会各领域,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成果推广率和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城乡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医疗卫生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对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2007年末全州共有卫生机构 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人。2007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并取得成功,基本建成全州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救治体系,农村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2007年末全州拥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9 个,公共图书馆9个,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基层文化设施得到完善。广播人口覆盖率达88.9%,电视人口覆盖率89.5 %。近些年为宣传文山,拍摄了以本乡、本土为特色的《情洒金不换》、《三七情缘》等影视作品。1990年以后,许多民族歌舞在全国获得大奖。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运动成绩不断提高,2007年参加各种运动会获奖牌数达68枚。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进,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3‰以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2007年底止有44909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80000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灾民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排,贫困人口及家庭得到及时救助。

二、云南文山州的经济发展情况怎么样

文山州农业局“围绕通道抓发展,突出特色显优势”,在未来3年中,将合理布局农业产业,把辣椒、蔬菜、水果、油料、茶叶5种经济作物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以加快全州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随着“水、空”立体交通网络的逐步形成,我州作为全省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桥头堡”和前沿阵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影显。为充分利用文山通往“两广”和越南的公路交通条件和云南经文山通往华南沿海高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大通道即将形成的优势,我州在稳定粮食面积,确保人均有粮不降的前提下,利用通道经济着力发展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重点布局辣椒、蔬菜、水果、油料、茶叶5个大产业,并规划分别投资11900万元、8000万元、2750万元、4900万元和1500万元,分别实现总规模100万亩、85万亩、65万亩、40万亩和25万亩的种植目标。

“十五”期末,我州辣椒、蔬菜、水果、油料、茶叶种植面积分别为49.4万亩、26万亩、2.25万亩、38万亩和17.9万亩,产量分别为4748.4万公斤、22352万公斤、720万公斤、2573.3万公斤和453万公斤。在此基础上,我州“十一五”规划将结合通道经济建设将大力推进重点经济作物的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组织化生产经营,并结合资源和产业发展实际,对5类经济作物的产业布局作出了详细规划:100万亩辣椒布局砚山、丘北、文山和广南4个县的33个乡(镇)228个行政村;85万亩蔬菜的布局覆盖全州8个县;65万亩优质油料中的52万亩油菜和花生布局在文山、砚山等6个县的17个乡(镇);40万亩优质水果主要布局在文山、砚山、丘北等5个县的20个乡(镇);25万亩茶叶主要分布在广南、富宁等4个县的12个乡(镇)。

预计到2010年,全州辣椒、蔬菜、水果、油料、茶叶五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将达到315万亩,总产134725万公斤,产值分别比2006年增加76万亩、41867万公斤和148001万元,分别增长31.8-109.8%。实现全州农民人均从5类经济作物中获得纯收入590元左右,比2006年增加300元。

三、云南文山是不是全国最穷的地区?

您好云南文山不是云南最穷的州,更不是全国最穷的地方您的问题很难回答,文山的广南和丘北经济稍微不好些从习惯、风俗、传统来说文山人与其他地方人有些差异! 比如, 我的一个亲人是丘北双龙阴的,骂孩子和平时言语中都感觉很粗俗, 不过他们很善良!中国经济最差的地区是甘肃部分地区、贵州部分地区、我的家乡云南西部(因为交通不好、不适合种植主要经济作物)、广西部分地区! 但说穷并不是怪他们自己的思想, 要我说穷与政府才有直接关系!

四、想自费旅游去云南文山的普者黑 请问全部下来包括吃住大概会花费多少费用呢

河南的你必须要从郑州坐车 到昆明路费是315那是去年的价格,到南宁比较近些!20个小时左右就到,然后转车到文山州 或者到富宁县都行,在转车到丘北县,普者黑就是丘北县的,我是江苏徐州的,现在住址是富宁县。

包括吃住的话,一个人加上路费(不包括卧铺)郑州到南宁215的硬座,加上吃点东西也就是三百多,在转车到丘北 5个小时的路程足够了,或者到富宁四个小时,一个人130元多说了,要是他们多要 千万别给,在到现场住宿,不过他们这边消费很高的,工资低的很,你们要考虑下,具体给你定个大概价格,一个人没有两千元就不用来了!

五、文山不穷吗

文山不穷!

文山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北回归线横贯文山州而过。全州70%的地区属亚热带,30%的地区属温带,年均降水量和日照量都相当充足,全年无霜期达270—350天,这种得天独厚的光、热、水、气条件,赐予了文山州丰富的生物、水能、矿产和旅游资源。

文山植物种类众多,除产玉米、稻谷和豆类等粮食作物外,还盛产三七、八角、草果、油桐、辣椒、烟叶、茶叶、花生等农特产品和经济作物,尤其是享誉国内外的名贵药材三七,产量和质量均为全国之冠,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金不换”,当代医学专家誉之为“人参之王”。

现已探明和发现的黑色、有色、稀有贵重金属、非金属矿已达11类55种670个矿点。其中锑、锡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三位,锰储量居全国第八位,铝土储量居云南首位。由于矿种多,储量大,品种也较为齐全,因此,文山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中的王国”。

文山享有“三七之乡”的美誉。全州土地辽阔,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生物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有较好的优势,开发前景良好。开化“三七”、广南“八宝米”、丘北“辣子”是名特产,富宁是中国“八角”的主要产区之一。矿产多、储量大、品位高,有多种有色金属,其中:锡、锑、锰矿储量分居全国的第二、三、八位。

六、文山的经济在云南省内处于什么水平?

你好,我个人认为处在中下水平。首先文山地处边疆,交通运输不方便,并且就产出而言,文山没有支柱产业,主要是靠农业,旅游,以及一部份矿业带动,人均生产总值不高!另外,文山地区有着强大的内需,文山人民收入在云南省处于中下水平,但是消费水平却名列前矛,充分说明了文山有着较大的日常商品用场,另外文山的餐饮业也有巨大市场,我想这点是每个文山人都应该认可的!但是我觉得文山的经济水平呈现出一个上升趋势,并且有巨大潜力,第一,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全球经济下降,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了文山的有色金属(矿产)的生产销售,甚至很大一部分企业都处在停产状态,随着金融危机的逐渐退去,在不久中文山的矿业会得到一个很大的发展。第二,文山现在正在筹划修建铁路,等到铁路一竣工,对文山的经济起了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把文山的特色农业运送到其他城市,带动经济的发展。第三,文山马塘工业园区的兴建,文山政府现在正在兴建马塘工业园区,打造特色工业道路,到园区一建成,像云铝、云铜等一些省内外的大公司都会进驻园区,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还可以解决大约十万人口的就业问题,即增加了经济总量,又增加了人均收入,一举两得!

以上仅个人看法,纯粹是手写的,希望楼主采纳!另外要是哪位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希望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