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途中被导游忽悠购物怎么办?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选择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旅游行业在近几年大热
人们如果不熟悉当地的话一般会选择跟团旅游,但是现在许多旅游团打着自由团的名号,却在到了之后强制购物等,不仅损害了游客的自由选择权,还毁了旅游的心情。
那么当导游强制购物时,游客应该怎么保护自己的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三十五条
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
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但是,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
发生违反前两款规定情形的,旅游者有权在旅游行程结束后三十日内,要求旅行社为其办理退货并先行垫付退货货款,或者退还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费用。
通常做法如下: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四)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再次向大家普及,在旅游过程中遭遇强制消费,我们在旅游行程结束后,要求旅行社为我们办理退货并先行垫付退货货款。
在导游进行强制消费时,游客自行取证,购买物品后(此时犯罪已经既遂),可联系出游人一起报警(影响人数众多,对认定社会影响恶劣有帮助),要求警察对导游的强迫交易行为进行立案侦查,最终人民法院将对此类导游予以刑事处罚。
当然导游强制消费与旅行团脱不了关系,所以我们在选择旅行团,与旅行团签合同时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第一看“三证”,旅行社营业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避免“黑旅社
第二看“三时”,出行时间、返回时间、路途时间,有些旅行社会在“几日游”上做手脚,比如第一天晚上出发,第二天早晨回来,出行乘坐便宜的交通工具,真正旅行的时间仅剩一点点。
第三看“三个数字”,餐饮标准是几人一桌、几桌几菜、几荤几素及菜品金额要约定清楚;而是酒店的星级要看清楚、几人间。三是费用的数额和包括的事项都看清楚。
泰国旅游被骗怎么办?
虽然前往泰国的公民一般不会受骗,但是难免会遇到被骗的情况,泰国旅游被骗怎么办呢?泰国旅游被骗游客一定要向泰国相关部门进行求助,前提是提前了解泰国紧急求助电话。
泰国旅游警察:1155(24小时,泰、英、中文)
中国驻泰使馆领事保护求助电话:+66-2-2457010。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86-10-12308或+86-10-599913991
旅游团购物被骗该怎么处理
跟旅游团购物被骗可以要求经营者增加赔偿其所受到的损失,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如果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赔偿金额为五百元。
【法律依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四条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的,经营者应当负责退货。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出去旅游购物被骗,怎么维权?
如果在当地,可以直接110报警,如果是团的问题,可以向旅行社投诉吧
遭遇旅游纠纷的维权途径:
1、与旅游经营者协商和解。
旅游者在旅途中若遇旅游纠纷,可先与组团社的全陪、领队或地接社导游多沟通,不能解决时,再与组团社联系,要求妥善处理。要及时向他们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听取旅行社的答复后再做决定。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旅游法》规定,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和有关调解组织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依法对旅游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消费者在与旅游经营者协商不成时,可以通过消费者协会等机构与旅游公司进行调解解决。
但是调解必须遵守自愿和合法原则:
(1)自愿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调解工作必须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二是调解协议内容必须出自双方自愿。
(2)调解的合法原则主要指调解工作要以事实为根据,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正确地适用实体法来确定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与民事法律中的禁止性规定相冲突,不得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不得违反公序良俗或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在旅游途中遭遇导游强迫消费该怎么办?
第一招:团结一心
一般强迫消费的导游都是出自跟团游的低价团、老人团或者十多人左右的小团体里,这种团体一般都会配置一到两名导游,如果导游不按行程计划,把游客拉到商场或者消费购物点时,推销或者强迫游客购物,那么,这个时候可以用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就是所有人团结一心拒绝导游的行为,一般情况来说,所有“恶人”都会害怕团结的人们。
第二招:保留证据,确保安全
通常导游都会与购物点的人联合起来,如果你不消费,还想进行举报的时候,他们就会叫出“打手”来找旅客麻烦,这时候你先要冷静地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
正确的做法是尽量挑选一些便宜的商品购买,应付一下这些“打手”,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偷偷使用手机录音或者拍视频,还要收好商品发票,记住购物点商铺名称等信息,保存所有被强迫购物的证据,离开购物点确保自身是安全的情况下,再报警或拨打热线电话举报。
第三招:大声说不!
当别人“吼”你的时候,你应该更大声更严肃地“吼”回去,在不危害到自身安全时,这种对导游用“吼”声回应是最好的方法,他看你并不是那种容易被欺负的人时,也会变得胆小怕事,这种“吼”的做法也有一定效果。
第四招:马上离开团队
如果碰到强迫游客购物的导游,基本上可以确定你这次的旅程将有可能是失败的、不完美的,那么这时候你就可以联系旅行社,要求离开团队和赔偿。
如果这次旅程是在第三方旅游平台预约的,你可以直接进入平台找客服,对旅行社进行仲裁申请,因为任何一间正规的旅行社都必须保护游客,不得强迫和欺诈游客。
旅游中你是怎样躲过购物陷阱的?
有时候,我们是怀着侥幸的心理,自觉自愿的踏了进去,有时候是毫不自知的掉进去又后知后觉后悔不已。
对于一些“低价团”,明显的“购物团”,有人贪小便宜最后吃大亏的不在少数。比如500元双飞云南七日游,说实话这点钱连单程机票都不够,参加这样的团,不购物怎么可能?不购物还当旅行社做慈善吗?
这样的 低价旅行购物是不是“陷阱”,周瑜打黄盖的事,不做评判。
在正常的 旅游 过程中,要避免“ 旅游 购物陷阱”,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参加低价团,从根本上杜绝后患。
可以自由行,可以自驾,可以穷游,丰俭由己。
酷妹儿还有一点避免购物陷阱的小经验,就是尽量尽量不在景区内购物,不随便听从陌生人的建议购物,哪怕他是你货真价实的老乡。
景区内的物品必然要高出景区外,景区外周边地区物品必然高出更远的地方。如果是一瓶矿泉水,三元两角的小 旅游 纪念品饰品,买就买了,被骗也没几个钱,而矿泉水又是必须消耗品,没办法。
出门 旅游 ,一定记住:一是不在景区内购买“值钱”的物件;二是能不在景区内吃饭就不在这里吃饭。附近找家农家院,可口、经济实惠还有美味。
在有导游劝购的情况下,心理素质一定要坚定不移的高,看看可以,听听也不错,坚决不能贪心、不能心软,也不能冲动消费。一切都在自己。 (低价购物团不在此列,参加了,多少还是买点吧)
酷妹儿会持续为您提供更多的信息分享……
自己出门 旅游 尽量不要在 旅游 景区.车站.机场附近购物,想买就去当地老百姓常去的超市和市内繁华地区的商店买,现在网购这么发达.很多东西都能在网上买到.网上都有排名和评价,甚至比在当地买的还便宜,快递直接到家省去了自己手提肩扛辛苦带回家的烦恼...
如果是跟团不得不进店,那就躲在后边别往前边凑热闹,导游说就当没听见.脸皮厚点罢了!我和闺女去香港时被当地导游带进购物店.挨个盯着买,我和闺女还有一对小情侣跟导游打游击躲着她走,只有我们几个没买。其余全团人均达3000多,上车后拿话激我们,我们当没听见,她最后也只好不了了之。
现在出去 旅游 到处都是坑,跟团被导游坑,自由行被当地人坑。
就拿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来说吧!2015年去丽江,在丽江跟团去香格里拉,说好参加纯玩团,可是当车开到半路上,导游就开始说什么项目要自费,而且必须参加,还威胁我们,不交钱就半路上下车,还说藏民都有刀,急了会把刀子架脖子上,真他娘的恐怖!后来全车人乖乖都交了,去藏民家家访这项目。
自由行也一样到处被宰。刚刚从尼泊尔自行回来。在尼泊尔,你一下飞机,要打车去宾馆吧!当地司机看你是游客,车费最少翻一倍。你也没办法,因为在那里等人的司机对外地游客都一个价。在景区,吃饭,买东西都一样。就因为你是游客,就是被宰的对象。
那我们怎样才能不被宰呢?出行前必须做好攻略,了解当地的情况。现在网上有那么多的游记攻略。应该会有用。
最后祝出来旅行的人!被宰愉快!因为出来玩,高兴最重要。哈哈哈
旅游 中购物,这是 旅游 行为中很难避免的普遍性问题,不只是强制,很有自我需求的现实;具体看法,且听我说说:
1、 旅游 ,记得这是 旅游 ,不管是一两天还是三五日,基本都是来去匆匆,游玩不足自然购物来补,所以对购物都有着潜在的需求;
2、报团 旅游 ,购物是消费者不可逃避的环节,因为旅行社和导游的很大一部分收入都来自购物;
3、是碍于面子,或多或少都会买,有可能还会比同行的朋友买得多;
4、 旅游 诱导性购物,利用可有可无的需求进行诱导,激发购买欲望;
………
如何避免,如何减少 旅游 购物:不管是什么情况下的购物行为,一切都应该从自己的真实需求开始,第二、注意观察购物场所,记得货比三家;第三、购物不存在面子问题,不要和自己的钱袋子过不去;第四、切勿冲动,不去购买不熟悉不认识的商品。
这是我的个人想法,欢迎交流。
经历过才知道陷阱。把多年来跟团游被忽悠的经历告诉大家,希望大家不要重蹈覆辙。
一、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一日游。路上被强行加收钱,然后去的是居庸关和腊像宫。
二、西双版纳过境到缅甸游。在茶室休息,说边防站有老乡。老乡1折优惠卖玉石和鳄鱼皮带给大家。
三、上海一日游。在茶室说老板生双胞胎儿子高兴,1折便宜卖珠宝给大家。
四、九寨沟 旅游 ,被带去买珠宝,买的水晶项链是塑料的。
五、在烟台寺庙游,被带进密闭房子见峨眉山来的大师,然后花大价钱烧高香。
六、桂林四日游,被带到购物点买蚕丝被、泰国塑胶床垫,不到时间不准离开。
不知大家还经历过其他情形没有?希望在此交流一下,以避免出门 旅游 上当受骗。
现在的旅行团,不仅国内任何地 旅游 ,或是在国外 旅游 ,即使是参加的购物团,都没有强制消费,因为国家出台 旅游 法已经管得很严了,那么在购物店购物时怎么逃避购物呢?怎么躲过购物陷阱呢?有的说“不需要了”,有的说“家里都有了”,有的还“上厕所”逃避,我想了一个自认为巧妙的方法,就说:走的时候匆忙,忘带卡了,现金带的很少,微信钱也很少,下次来再买了。这样也没得罪导游,理由还比较充分,也许导游怀疑你说话的真实度,但也只能半信半疑的只好作罢。
我认为的巧妙方法,大家觉得怎么样?欢迎评论......
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叫做“穷家富路”,游客出门的时候一定是带着钱,而且带的是现金,只要你现金装在兜里了,作为导游来讲,他就有本事给你掏出来,只要掏出来就挣钱了。导游诱购已成为 旅游 中的普遍现象,一些低价团也往往以 旅游 购物来弥补。一般是游客在导游带领下集体到指定地点购物,导游会事先游说客人这些地点的商品对“货真价实”客人所购买的物品比其他非导购商店价格高出许多,导游随即从游客购物中提取“回扣”。
为保护 旅游 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关部门向广大消费者发出警示,出门 旅游 尽量选择信誉度好、服务规范的旅行社。游客应当尽量使用 旅游 局推荐使用的标准 旅游 合同,所签合同要明确 旅游 价格、时间、行程、游览景点、食宿标准(包括旅馆标准、就餐次数和就餐标准)。喜欢购物,如果在旅行过程中不安排购物,他反而会投诉,这部分人有购买的欲望,也有购买的能力,只要旅行社带他去的不是假冒伪劣的商店,买的不是假冒伪劣的商品,其结果是皆大欢喜的。游客为什么要选择有品牌有实力的旅行社呢?因为他们实行的是先行赔付的原则,游客的权益能都得到保障。 旅游 者出去 旅游 的首要目的是寻找一种美好的体验和感受,而不是去寻找别扭。现在是手机时代,互联网时代,取证非常容易的,游客的手机可以录像可以录音可以拍照,对事故的过程都可以作为一个证据,可以微笑着把这些录下来,回来之后可能就会免费玩一趟。这么做就是让旅行社没有侥幸心理。
旅游 就是 旅游 ,不要想别的,要知道几大平台基本什么都有,价位不是太高,看好评度就可以了,还可以无理由退货呢,有了这个心里,就是对任何物品不感兴趣,很多团和导游和景点都是利益挂钩的,最好戴个墨镜或者太阳镜,防光防晒的,谁也看不见你留意的眼神,遇见纠缠推销的,告诉他我警察哥哥(或者其他警察亲属)前几天送给我了,和这个一模一样,还没有用呢,推销各类人员一定会回避你的不在理你,也不影响他继续推销!有同行 旅游 问你暗示他一下也可以,但不要用语言说哦,有许多野蛮推销的,出去玩,一定要有个开心的环境气氛心情才重要,这种办法很好用的!
低价游被强制购物没毛病,不然导游靠什么拿提成。
我通常是一个人独自背包去 旅游 ,至今还没有给旅行社机会,不过时常听身边大爷大娘被强制购物的恶训,表示很同情啊,个人认为规避 旅游 的方式有以下几点:
1.低价游捆绑消费。对于这部分群体,主要由退休老同志组成,可能在出行前,心里就有点数了,不过很多人还是抱着中彩票的心里,到时不买东西不就行了,比如500元,港澳台7日游,还包食宿,遇到这种情形,估计想脱身开溜的比较困难,那时候可爱的导游会面目狰狞,凶巴巴的说,不买多少钱东西,就不还你相关证件或者让你自己回去等等,所以在出行前,应详细审查合同。
2.低价游不捆绑消费。选择这种 旅游 方式的游客,群体可能不局限退休老同志,可能还有一部分中年妇女参与,相比捆绑游,价格稍微高点,不过很多人架不住导游的鼓吹,比如去年,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游客去日本 旅游 ,瞬间把日本的马桶盖买断货了,后来才得知,是国内杭州生产的,这些虽然没有被捆绑消费,不过功劳是导游的,她们确实辛苦了。
这个问题很简单, 旅游 途中不购物!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你所需要的物品及各地土特产,在网上都可以以最低的价格、最优质的产品、最好的 服务,送到你的家里!
呼吁 旅游 市场,景区购物时代己经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