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蛟河市属于哪个省市
蛟河市属于吉林省吉林市。
蛟河市,吉林省辖县级市,由吉林市代管,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西麓,东与敦化市相邻,南与桦甸市接壤,西隔松花湖与吉林市丰满区、龙潭区相望,北与舒兰市、黑龙江省五常市毗连,总面积6235平方千米。下辖7个街道、8个镇、2个乡。
蛟河境内资源丰富,松花湖三分之二水域位于境内,水资源总量19.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3.9%;已探明矿产资源43种,花岗岩储量超过100亿立方米;食用菌、山野菜、中草药、林蛙等长白山特色资源丰富,享有“中国黑木耳之乡”的美誉;国家AAAA级景区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覆盖全境。
建置沿革: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蛟河解放。同年11月,成立蛟河县民主政府,隶属吉林省永吉专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隶属于吉林省吉东专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隶属吉林省直辖。
1958年9月,隶属于吉林市。1966年2月,隶属永吉专区。1969年6月,市地合并,隶属吉林市。
1989年8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建制,设蛟河市(省直辖、吉林市代管)。
二、蛟河有什么特色小吃
庆岭活鱼,白肉血肠,清蒸白鱼。
庆岭活鱼
庆岭活鱼的加式烹调独具特色,加工时现从鱼塘中捞起活蹦乱跳的金鳞大鲤,然后快刀解鱼,所用调料,无非油盐姜葱之类,都不出常规,唯有“把蒿”这一味调料,是当地山间生长的野草,叶形如菊科植物,颜色和南方的艾叶相似,气味也相仿,微带药香,随着满锅的水逐渐浓缩,而深深渗透进鱼肉中去。鱼肉味鲜肉嫩,令人满口生津。
烹制方法
1)鲤鱼或鲫鱼,刮鳞去鳃,去苦线,
在脊背厚处轻轻滑刀至鱼尾处,冲水洗净,控干血水。
2)点火起锅,先烧锅,锅热到油,油热八成时将鲤鱼放入,煎至崩皮,此时加姜片、八角、白酒炝锅,添水,至莫过鱼身即可。
3)把蒿小捆,掰成小段放于鱼身两边,再撒上一小把揉碎的二荆条干辣椒在锅内。
4)大火烧开汤汁,撇去浮沫,放小火盖上锅盖煮焖10分钟后,将鱼翻身在炖,此时,加盐及发好的宽粉收汁。
5)炖约15分钟后,汤汁会泛白,有浓稠之感,此时将锅内把蒿、葱姜片捞出,加味素,即可装鱼在盘,淋汤汁于其上。
白肉血肠
这道菜的风味特点是:白肉薄如纸帛,色白有光,味美异香,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松软鲜嫩,血肠脆嫩绵软,热汤鲜香味醇,佐料五味俱全,冬用不冷,夏用不热,脍炙人口。血肠有清有混,是由沙仁、桂皮、紫蔻等10多种配料灌制而成。食用时用韭菜花酱、辣椒油、姜汁腐乳、蒜末、虾油、香油等为佐料,别具风味,备受欢迎
烹制方法
1、带皮猪五花肉皮朝下用明火把皮烧焦,在温水中泡半个小时取,刮净焦皮,下开水锅中煮开后,用小火煮透,趁热抽去肋骨,晾凉后切薄片装盘。
2、猪肥肠治净,皮朝内翻出,一头扎紧。
3、鲜猪血澄清,上部血清加1/4清水、盐、味精及用砂仁、桂皮、企边桂、紫蔻、丁香合制的调料面搅匀,倒入猪肠中,扎紧封口,下开水锅用小火煮至浮出,捞出晾凉切片,下水锅中焯透捞如汤碗只,加葱花、 姜丝、味精等调料及肉汤,随白肉一同上桌即可。
清蒸白鱼
清蒸白鱼是吉林的名菜之一。松花江水甘甜可口,远近有名。自古以来,松花江上的渔户即以江水煮白鱼,款待来访的亲友,被人们传为美谈。后来,经过烹饪高手潜心制作,终于创出了清蒸松花江白鱼这道名菜,登上了圣宴之席。清朝,松花江白鱼曾被列为贡品。清蒸白鱼有二种做法,高级盛宴以食汤取其鲜汁为主,鱼肉细腻无咸淡味:另一种是以食鱼肉为主,清蒸时使汤汁入鱼体内,属于蒸之法。两种做法,均需鲜活鱼
〔烹制方法〕
1.把鱼宰杀好洗净,停一小时使其缓劲。然后隔1.3 厘米坡刀切至脊骨,
两面均匀打上花刀。把鲜姜、生葱切成斜刀片,均匀地塞入鱼身的每个刀口
内。
2.把葱白末、姜末、甜酱、蒜泥、椒盐、酱油、醋、香油分别放在八个
小碟内。
3.将整好的鲜鱼放在大鱼池盘里,入蒸笼内急火蒸15 分钟取出,拣去葱
姜片后放入大鱼盘中。
4.上桌时,将8 种味碟围在鱼周围即可。就餐者可按自己喜欢的口味选
用调料。
三、蛟河有什么好玩的
蛟河市是长白山旅游热线的门户,辖区内拥有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1995年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后,集生态、自然、人文、民俗、健身为一体的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现已规划形成四个自然景区,即拉法山景区,庆岭景区,金斗宫景区,金蟾岛、额赫岛景区。峰奇洞优的拉法山主峰海拔886.2米,素有“九顶铁叉山,八宝云光洞”之称,自古以来是僧道修仙养性,百姓休闲旅游之胜地;碧波荡漾的松花湖景区景点特色各异,金蟾岛、额赫岛、牧牛湾等度假村,像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于松花湖畔;以闻名遐迩庆岭活鱼一条街为主的庆岭景区依山傍水,森林与湖水相互辉映,构成美丽的山水画卷;新发现的冰湖沟、池水嶝场生态林、天岗朝阳生态沟等自然景观丰富了森林旅游的内容;古城、古寺庙、金斗宫遗址等人文景观更为森林旅游增添了新的色彩。美景加神话,让您一饱眼福,流连忘返。
四、蛟河的历史沿革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条大河横贯于此地,在河中曾经出现过一条蛟龙,于是人们将这条河取名为蛟河。县名由此而得名。
原名额穆,取于上名额穆赫索罗。额穆赫索罗是旧时代的军事台站。“额穆赫”本为满语“俄摩贺”的音转,即“水滨”之意。“索罗”系满语“十人之戍所”。 早在3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蛟河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活、繁衍生息。
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开始建置设额穆县,隶属吉林省东南路道。
民国三年(1914年)隶属吉林省延吉道。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额穆县政府改称额穆县公署。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0月改称蛟河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13日,成立蛟河县民主政府,划归吉合区行政委员会吉林地区管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成立吉林省政府后,蛟河县划归吉林省永吉地区管辖,蛟河县辖蛟河、乌林、奶子山等12个区,区下辖114个村。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划归吉林省吉东专区管辖。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划归吉林省吉敦专区管辖。9月,改为吉林省直辖县。10月,将永吉县所辖天南、天北两区划归蛟河县管辖。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成立天岗特区,辖天南、天北、天岗、江密峰、烧锅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将桦甸县横道子区划入蛟河县,天岗特区撤销,将江密锋,烧锅区划归永吉县,成立蛟河县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蛟河仍为吉林省直辖县。
五、蛟河地区有什么旅游景点,和好玩的地方,,,
蛟河市是长白山旅游热线的门户,辖区内拥有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1995年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后,集生态、自然、人文、民俗、健身为一体的旅游业正在蓬勃发展。现已规划形成四个自然景区,即拉法山景区,庆岭景区,金斗宫景区,金蟾岛、额赫岛景区。峰奇洞优的拉法山主峰海拔886.2米,素有“九顶铁叉山,八宝云光洞”之称,自古以来是僧道修仙养性,百姓休闲旅游之胜地;碧波荡漾的松花湖景区景点特色各异,金蟾岛、额赫岛、牧牛湾等度假村,像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于松花湖畔;以闻名遐迩庆岭活鱼一条街为主的庆岭景区依山傍水,森林与湖水相互辉映,构成美丽的山水画卷;新发现的冰湖沟、池水嶝场生态林、天岗朝阳生态沟等自然景观丰富了森林旅游的内容;古城、古寺庙、金斗宫遗址等人文景观更为森林旅游增添了新的色彩。美景加神话,让您一饱眼福,流连忘返。
六、吉林省的蛟河市红叶谷景区,为何要称“长白山红叶谷”呢
这是个 旅游 文化问题,也是个 旅游 经济问题。
让我们先看问题的缘起。
我在《 地名趣谈:蛟河红叶谷, 历史 风貌什么样儿 》中曾介绍说,吉林省蛟河市长白山红叶谷是蛟河市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一个景区,但自从对外开放以来,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誉。人民日报评论它是:“ 晚秋着盛装,千树撼林红”。 说蛟河长白山红叶谷 “如凝血一般的殷红,是长白山在秋日里最为引人唏嘘的颜色,绵延100多公里的红叶林、白桦林各有独特的风韵,装点出绚丽多姿的风光画卷。……每年的金秋季节,枫林遍野,千枝撼红,如同落霞,非常壮观。 ”
2010年11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组织了全国的地理、植物、气象、 旅游 、建筑、动物、美术、摄影等方面的11名资深专家组成了专家评委会,由专家提名并按照植被繁茂、秋色鲜明,秋景色彩丰富,规模宏大,具有震撼力等6条标准设定的分值,对参加评选的全国众多景区分别打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最终综合专家评委会提名次数和评分,评出了全国前10名景区,作为“中国十大秋色”。 吉林省蛟河市长白山红叶谷被评为第三名,总分90.75分。 于是, 蛟河市长白山红叶谷,迅速崛起于中国众多的红叶景区之林,并位居“探花”。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人若出了名,关注的人必然多,任何个体的人本身就难免的出身、生活、经历、性格、事业、为人处世等等优缺点“问题”,便会在 社会 “全聚光”下被“人肉”搜索、挖掘得暴露无遗。景区也一样,一旦出名也会被挖掘出众多的管理方面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的问题,并在网络时代瞬间放大,公诸于众。如今闻名遐迩的“蛟河市长白山红叶谷”,除了不断暴露出许多景区设施和管理的问题外,最近,网络又有关于红叶谷名字的问题爆出:为什么叫“蛟河·长白山红叶谷”,而不叫“蛟河红叶谷”呢,是不是有“傍名山”之嫌?
下边,我以一个作家、 旅游 者的视角,就如上问题,做一浅析。
名字,是每个人、地、物的 社会 文化符号。 百度先生说,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
我们说,人因为有了名字,所以才能在一定的生活范围内有效地区别张三、李四、王五……城镇村屯山河森林草原戈壁等地方,因为有了人赋予的名字,才好在苍茫世界中区别而定位。
风景区属于地域的名字,也是 社会 文化符号 。正因为有了这些准确的定位名字,才能有效地引导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准确到达、进而参观游览。
中国的范围之大、地域之广,在全世界位居第三,人口位居世界第一,因而中国的地名肯定多如天空的繁星,难以分辨,所以必须独具特色,否则,必然一塌糊涂。另外, 地名牵扯到交通、政治、军事、经济、商业等 社会 各个方面的认知,因而其地域性往往要求在一定的范围内“说大不说小”。
譬如,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居住办公地点在枣园、杨家岭、王家坪,但对外一概说陕北、延安。如果说在枣园或者杨家岭,那么试想,全国会有多少个枣园?多少个杨家岭?即便是一个大陕北或者陕西省,又会有多少个枣园、杨家岭?
再如,外出旅行的人一听口音,就会说:你是南方人,你是东北人。没有人会精准到你是具体的哪里哪里人。因为具体的细致判断往往不准确,另外,小地方的知名度太低,所以只能概略说之。
至于风景区的名字,则要求定位更高 。 它的名字首先要有大的区域属性,然后再具体到省市县地域属性。
譬如蛟河的“红叶谷”之名,自2002年吉林省 旅游 厅和吉林市政府在蛟河市联合主办红叶 旅游 节以来,至2020年9月已经成功举办了19届,全称都是“ 中国·吉林·蛟河第 届长白山红叶 旅游 节 ”。前边的“ 中国·吉林·蛟河 ”,是“说大不说小”的限制性词语,然后是由大到小按照秩序的分级,标注了地域所属的属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含吉林市)、蛟河市。这就在全世界的大范围内,直接说明了“红叶谷”所属的位置,从大到小地具体到了“中国、吉林省、蛟河市”。但却没有具体到“庆岭镇”和“松江镇”,因为乡镇级的地位和知名度太低。至于红叶谷的地域名为什么不具体到“解放村”“插树岭村”“爱林林场”“南台子村”“沿江村”“杉松岭”等,是因为小地名除非具备 历史 文化特质,否则不会对外产生影响力。所以,这些小地名,也只能在具体的本地县级或者乡级地域内的人群中来进行交流说明。
还有,红叶谷称谓中对外宣传的“中国·吉林·蛟河”中的“吉林”,只是表明国家级下边的“吉林省”。当然,也可理解成“吉林省吉林市”两级,因为吉林,是中国唯一省市同名的地域所在。有人会说,为什么不对外宣传为“吉林长白山红叶谷”呢,如此既可以理解为吉林省,也可理解为吉林市。如此一举两得,比蛟河市范围更大,知名度更高。其实,若如此称谓,高则高矣,但麻烦也不小。因为吉林省、市同名,如此必然会引起游客的迷惘:这红叶谷到底是在吉林省哪个地方?还是在吉林市的哪个地方呀?
经常外出的人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一般都会报出省市的名字,最低也要报出县级的名字。如果你像宋丹丹在小品《懒汉相亲》中自报“俺叫魏淑芬”,再加一句“家住柳树沟屯”,那就会把外人听“蒙圈”了。因为外省市的人根本不知道你的“柳树沟屯”在何处,说了等于没说,反倒招人耻笑。
再如,吉林市人外出自报家门时也常常遭遇麻烦:我是吉林的。听者不好意思问你是吉林省哪个城市还是农村的,往往会往大里说:哦,你是长春人?长春不错,那里有“一汽”,还有“长春电影制品厂”。你无奈,只得纠正:我不是长春的,是吉林的。对方还是懵懂不解:我知道你是吉林的,难道不是长春那个省会的吗?你只得详细解释说:我是吉林市的。甚至为了突出故乡吉林市的光荣感还要强调:吉林省的名字就来源于吉林市。是先有吉林市才有吉林省。解放后,吉林市一直是吉林省的省会,到了1954年省会才从吉林市迁移到长春的……你看,单报一个吉林有多麻烦!
所以中国.吉林的“长白山红叶谷”,还得落实到“蛟河”县级的地域为好。
有人质疑:为什么要叫“蛟河长白山红叶谷”呢?叫“蛟河红叶谷”不是更准确吗?这纯粹是有“傍名山”之嫌!就如一个人爱吹牛一样,有大不说小——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省 市 乡 村的人……
其实,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旅游 景区必须在商言商,在 旅游 言 旅游 。
旅游 景区和人的对外宣传不一样。因为它的名头的影响力靶标不针对家乡小范围,而是针对外县、外市、外省,甚至外国。所以, 旅游 景区名头的对外宣传的原则,就是要“说大不说小”。 因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浩如烟海的景区名字中,说个小地名,别人根本不知道你说的是哪里,是什么地方。
一个景区的 旅游 经济效益,完全决定于这个景区的 社会 效益,即景区“美誉度”,而景区美誉度来自于“知名度”。景区的知名度内靠文化自然资源和服务,外靠对外宣传打造 。 对外宣传打造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景区名称精准的地域性和别具特色的美誉度。
譬如,十几年前,我在撰写推介蛟河红叶谷一书时,现任吉林省人民政府秘书长的王志厚当时正担任蛟河市市长。他很严肃地提出,此书之名应叫《蛟河红叶谷》。因为在中国著名的红叶谷景区中就有山东济南的红叶谷,有湖北大别山区的英山红叶谷。单讲红叶景区,则有 历史 上闻名的北京“香山红叶”、湖南长沙“岳麓山红叶”以及新疆“喀纳斯红叶”、四川“罗米亚红叶”、“九寨沟红叶”、江苏“栖霞山红叶”、江西“婺源红叶”等等。所以,如果此书不标注“蛟河”而只叫《红叶谷》,那么进入图书商品柜台后,顾客搭眼一看书名,很容易让人在“三秒钟视觉效应中”产生误区,甚至此书成了为他人作嫁的衣裳。所以要求此书必须有准确的地域性定位。
但是,景区的地域属性往往不能产生 旅游 效益。所以,它必须打造出“地域特色”来。 譬如,蛟河红叶谷,是长白山脉崇山峻岭中的一道大山谷,全名为 “蛟河长白山红叶谷”。如此命名,不仅把红叶谷的地域性准确地表达出来了,而且连地域的特殊性、唯一性,即长白山的自然文化特色也精准地对吉林省以外的人表达出来了。 如果这个红叶谷景区只是标注地域“蛟河”,那么外地的游客就要大费思量:蛟河是个什么地方?有什么地域特色?和红叶谷有关系吗?蛟河的河流自然文化和红叶谷山地的自然文化,有什么血肉相连的关系吗?
如果称呼为“长白山红叶谷”,那么,长白山的自然特色——“长白山、红叶、山谷”,一下子就显露出来了。 如此,蛟河长白山红叶谷则成了广义上的“长白山红叶”的载体,是长白山红叶的典型。另外,如此称谓,还有如下考量:
第一,长白山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长白山是指长白山脉。它虽然主峰在吉林省境内,但余脉却东西纵横黑龙江省和辽宁省,是地理学上的“欧亚大陆东缘最高山系”。
至于蛟河市,那是吉林省的一个纯粹山区,隶属于长白山脉。详细点说,蛟河红叶谷是长白山系中老爷岭山脉中的一条天然山谷,所以叫“长白山红叶谷”名正言顺,并无“傍名山”之嫌。正如上文所说,你虽然居住在吉林省蛟河市松江镇的柳树沟屯,但难道对外说你是吉林人或者蛟河人,你就不名正言顺了吗?何况 旅游 景区是对外宣传的称谓,若你说你是柳树沟屯,有谁知道?有谁会感兴趣?如果你漂泊在北京,或者上海、广州、青海,你说你是吉林人,人家一下子就知道了你的生存地域。但你说“柳树沟”,则根本无人知道。
第二,狭义的长白山,仅指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区的中朝两国界山,专指 历史 上的白头山或者白云峰,即有天池的山峰。 狭义上的长白山是鸭绿江、松花江和图们江的发源地,号称“三江源头”。长白山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中国4000多年前的《山海经》,称“不咸山”。即山头常年积雪不化,如盐之白,但尝之不咸,故获此名也;北魏时此山称“徒太山”;唐朝称“太白山”;北宋时的金国始称其为“长白山”。因景区蛟河红叶谷全称是“蛟河长白山红叶谷”,所以没人会盲目地一头扎进这个有三江之源的白头山去。
第三,蛟河红叶谷之所以对外宣传称“蛟河长白山红叶谷”,是因为蛟河红叶谷的红叶,承载的是整个长白山的自然风情和文化。
其一,蛟河红叶谷中的红叶树种,几乎囊括了整个长白山区的所有枫叶树种。 如长白山脉中的拧劲子树、长白山茶条树、长白山色树、长白山白牛子树、长白山猪拱嘴树等等。它们分别属于槭树科树木,又名拧劲槭,茶条槭、假色槭,元宝槭等等。这些长白山特有的枫叶的原始名字,本身就蕴含着长白山的土著自然风情和文化风采。当然,在每年的十月份匆匆忙忙凑热闹来由绿变出各种色彩的还有很多长白山的特有树种,譬如柞树、榆树、桦树、山葡萄、元枣子、霸王木、金银忍冬等。它们以它们特有的长白山地域属性以及长白山地质、地理、气候造就的独特品质,和长白山所特有的各类槭树,共同染就了红叶谷的赤橙黄绿青蓝紫。
其二,长白山中这些红叶树种的红叶时间精准而特定,与长白山脉中的独特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只有在最低气温下降到摄氏零上五六度时,且有寒露和轻霜侵袭的情况下,这些树种的树叶中的叶绿素才开始被花青素所取代,逐渐变红,或者一夜变红。但,也可能在一夜之间由绿变黄,再由黄变褐、变橙、变粉、变紫、变灰。或者一夜秋风来,飘落满地彩。这就是长白山特有的自然力,特有的长白山红叶性格。
其三,长白山的红叶树多生长于海拔较低的沟谷间,而非如南方生长于山岗之上。这可能与相处的经纬度有关。 相对于山巅岗梁上的树种,吉林省蛟河市的长白山红叶谷中红叶挂叶期,要稍长于外地的红叶树林。但这里从红叶开始到落叶,不会超过一个月。这也是长白山的一个自然特色。你若有缘,你会听到长白山中人像唱歌一样地说出长白山红叶谷的特点:
“过了八月节,处处五花山。”
“满树胭脂红,最多十几天。”
“霜重色愈艳,风过满地鲜。”
“前二十天看树叶,后十天里看落叶。”
综上所述,蛟河长白山红叶谷的景色,代表着长白山脉中红叶树种的风采,也代表着长白山脉特有的自然力,故名“蛟河长白山红叶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