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旅2021

多措并举挖掘文旅消费潜力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文旅行业复工复产,实施消费促进行动。成功举办2021山东省 旅游 发展大会、中国国际文化 旅游 博览会、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重大活动,对于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效提振市场信心和消费者信心、提升“好客山东”美誉度,产生重要推动作用。创新举办第五届“山东文化和 旅游 惠民消费季”,发放惠民消费券1.52亿元,直接带动消费6.02亿元,间接带动消费119.13亿元。持续推进国家级文化和 旅游 消费试点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 旅游 消费集聚区创建,3市被命名第二批国家级文旅消费试点市,全省国家级示范试点市达7个,居全国第一;6个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居全国第一。开展2021“山东人游山东”“百场红色自驾游”“好客山东游品荟”“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主题营销推广等特色活动,持续释放文旅消费潜力。2021年全国文化和 旅游 消费培训班在山东举办。预计2021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7亿人次,国内 旅游 收入77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29%,分别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75%和71%。

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质量。一是强化政策拉动。出台关于促进文化和 旅游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加快推进文旅重点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的若干措施、加强金融支持文化和 旅游 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二是开展省级全域 旅游 示范区创建。评定推出第三批12家省级全域 旅游 示范单位。三是推进精品景区建设和度假区规范化发展。推动微山湖 旅游 区5A级景区创建,目前省级已完成初评并报文化和 旅游 部申请验收。指导青岛奥帆 旅游 区5A级景区创建和荣成好运角国家级 旅游 度假区创建工作,提升泰山等重点景区管理服务。修改印发《山东省 旅游 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山东省省级 旅游 度假区管理办法》。新增4A级景区18家。四是大力发展红色 旅游 。举办2021中国红色 旅游 推广联盟年会活动。3条线路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 旅游 线路”。五是实施乡村 旅游 精品工程。公布了285个景区化村庄和60个山东省乡村 旅游 重点村。7个村庄、3个镇街入选全国乡村 旅游 重点村镇,入选数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二位(并列)。在全国率先开展民宿集聚区创建,公布创建单位34个。六是实施“文旅+”工程。出台各类规范标准,康养 旅游 、工业 旅游 、 体育 旅游 、研学 旅游 等新业态发展势头良好。七是创新推动数字文化及园区(基地)发展。成功举办数字文化创新创业大赛,30个项目获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建立文化产业新兴业态企业库。扎实做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管理。开展动漫企业认定年审和奖项申报工作。

抓实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加大文旅项目和企业扶持力度,121个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库,预计全年完成投资428.7亿元。在文化和 旅游 部评定的2021年“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 旅游 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中,我省入选3个(全国共18个),列全国第一。山东省 旅游 发展大会现场集中签约4个重点文旅项目,签约总额达635.4亿元。举办知名文旅企业家山东行暨威海文旅产业招商推介大会,完成5个文旅项目签约,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推进纾困政策落实和企业创新发展工作受到文化和 旅游 部通报表扬。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给予5个精品 旅游 产业集群500万元、3个文化创意产业集群310万元资金支持。4家经济 社会 效益突出的龙头企业获得省财政800万元增量税收奖励。认定第六批山东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15个。引导旅行社转型发展,开展 旅游 服务质量保证金履约保证保险试点工作。对全省150多家星级饭店开展评定性复核,对50家星级饭店予以摘牌取消星级处理。目前全省星级饭店492家,数量居全国第三。连续四年实施 旅游 饭店服务质量 社会 化监督工程。

加强“好客山东”品牌宣传推介。将“好客山东”品牌纳入央视2021品牌强国工程,开展“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强化省内宣传,在山东卫视黄金时段播出“冬游齐鲁”“仁者乐山”宣传片,做好高铁、航空等在途媒体宣传推介工作。成立山东铁路文化 旅游 联盟,共同推动“铁路+文旅”产品升级。联合央视频开展“慢直播网上游山东”活动。牵头成立中国 旅游 新媒体推广联合体,山东省新媒体综合传播力指数持续位居全国首位。创新开展海外市场宣传营销,拓展海外线上宣传营销渠道,举办“好客山东过大年”与海外民众云端相约、“2021卢森堡•中国山东文化年”“中韩文化交流年——鲁韩交流周”“日本•中国山东文化月”等活动。继续实施“孔子文化和 旅游 大使”计划,招募“孔子文化和 旅游 专家”“孔子文化和 旅游 使者”,总数达23000余名。

景德镇面积

景德镇面积5256km²。

景德镇市,别名“瓷都”,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省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鄱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省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下辖2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1个县。

景德镇市是世界瓷都,中国直升机工业的摇篮、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荣誉称号:

2021年10月,国家版权局批复授予景德镇市“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称号。

2021年10月,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

2021年11月,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名单,为期2年,重点探索城市更新统筹谋划机制,探索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及探索建立城市更新配套制度政策。

2021年12月15日,被评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文旅合璧 绿都三明焕异彩

三明,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在这里,大自然的山水馈赠、老祖宗的文化遗产、革命者的无畏精神、建设者的奋斗足迹,都为讲好“文旅故事”、写好“文旅文章”,提供了生动素材。

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加快文旅融合发展,以“一县一全宴”为抓手,不断丰富“中国绿都·最氧三明”文旅品牌的内涵和形式,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再上新台阶。

“一县一全宴”

串起“旅游链”

“上回品尝了大田特色美食,就想再来一次。”5月14日,在大田县大仙峰·美人茶景区,游客吴戎漫步茶山中,沉浸在幽幽茶香中。

3月11日,以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田槐猪为主要食材的“大田全猪宴”如期而至,唤醒了游客的味蕾。

“一县一全宴”既是宣传三明青山绿水的新途径,也是我市串起“旅游链”的全新探索。

去年11月,“中国绿都·全宴三明”全市地方特色美食宴烹饪大赛举办,这场美食与文化交融的盛会,吸引了536万网友点赞,2280万网友在线观看。

借美食之名,品福地魅力。聚焦“中国绿都·全宴三明—月月飨”主题,全市各县(市、区)每月开展一场“全宴美食”推广活动,线上融合当地文旅资源开展宣传,线下通过旅行社招徕游客品尝全宴。

围绕“中国绿都·全宴三明”主题团餐主打产品,我市还串联周边景区、酒店、森林康养和职工疗休养基地、特色体验项目,研发了“逛吃之旅”线路。

以美食为龙头,眼下,全市各地不断开发推出主题多样的精品旅游线路,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补齐新业态、新产品供给短板,实现旅游效益最大化。

5月9日至15日,福州三明大厦“源味三明”推出“一县一全宴”活动之“宁化贡鸡宴”。《宁化贡鸡宴》的短视频上传抖音号后,播放量达267万,点赞数超4000条,足以体现美食的诱惑力、影响力。

“三明全宴·口福心福”。 三明市 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用特色美食吸引、留住游客,进而带动住宿、休闲、娱乐等其他业态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县一品牌”

旅游“活起来”

晨光熹微,空谷回响。“咕咕咕……”在明溪县夏阳乡紫云村,随着杨美林老人一声呼唤,几只白鹇翩然而至,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佳话。

明溪县林深水美,已发现野生鸟类300多种,占福建全省鸟类的60%。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观鸟产业,不断打响“生态观鸟+森林康养”品牌,每年吸引近3万名游客前来观鸟拍鸟,逐渐实现生态富民。

三明,八山一水一分田,因地形原因,各地拥有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一年四季皆可游。

漫步于三元万寿岩,聆听历史的回响,感受文化的魅力;前往静心泰宁,游大金湖、上清溪,感受魅力丹霞;到沙县品百味小吃,感受人间烟火味……

依托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我市以全域游、全季游为目标,不断完善旅游设施、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线路,助推旅游业驶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十三五”期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超1.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460亿元。

眼下,全市旅游产业围绕构建“一头一心三带”旅游业空间布局,做强泰宁旅游龙头,加快泰宁旅游产品转型提质,打造沙溪百里画廊休闲旅游带、向莆铁路深呼吸小城健康旅游带、泉南高速客家风情自驾旅游带,带动市域内主要景区联动发展,打造县域主题产品特色突出、产品优势互补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打造‘一县一品’,推动文旅融合再出发。”市文旅局负责同志介绍,目前,我市在“中国绿都·最氧三明”总品牌之下,根据各县(市、区)文旅资源和产业定位,将重点打造“万寿三元、食赏沙县、桃源永安、观鸟明溪、怡养清流、红色宁化、福源建宁、静心泰宁、山水将乐、闽心尤溪、茶美大田”11块特色品牌,既凸显良好的生态发展优势,又构筑起百花齐放、各有特色的文旅经济发展框架。

文旅“齐步走”

奏响“发展乐”

三明,闽江源头、红色圣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先天条件。

近年来,市文旅局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化和旅游工作部署要求,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革命文物保护、文旅康养发展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019年以来,我市成功创建37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泰宁、尤溪成功创建国家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底,三明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山海一家亲。2021年6月,沪闽红色教育主题活动在我市成功举办,签约了一批上海服务三明旅游发展项目、开启了上海、福建两地文旅合作新篇章。

聚焦红色旅游。我市争创国家红色旅游发展融合示范区,推出18条红色主题旅游经典线路,9个点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百条红色旅游精典线路”,入选数量为全省第一;11个县(市、区)均被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重点建设区范围;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革命旧址保护向上争取资金位居全省首位,一批修缮后的红色旧址焕发新生机。

在推动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方面,2019年6月、8月,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三明郊野国家地质公园顺利揭碑开园;加快推动万寿岩——格氏栲文旅融合项目建设,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山遗址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荣获“福建省重大考古发现特别奖项目”。

我市还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以及国家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实施三明非遗传承保护十大行动,创新开展“周周有戏看”“夜三明百姓大舞台”等活动,不断巩固提升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其中,“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四季行”年度大型“旅游+互联网”主题营销推广活动,被评为福建省首批优秀创意旅游产品。

处处都是景,四季皆可游。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持之以恒的推动之下,山川钟灵毓秀、文化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三明,文化旅游产业天地广阔,未来可期!

记者 卢素平

文化和旅游荣誉和品牌名录(以创促建)

景区: 世界级旅游景区、国家1-5A级旅游景区、打造一批智慧旅游示范景区。

度假区: 省级/国家级/世界级旅游度假区、省级/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打造一批智慧旅游示范度假区。

康养旅游: 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

研学旅游: 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教育口)。

文旅消费: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区域文化和旅游消费中心城市。

街区与集聚区: 省级/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省级/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区域称号: 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旅行社及导游: 1-5A旅行社、金牌导游。

文旅产业园: 文化和旅游装备制造业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文化和旅游科技示范园区。

乡村旅游: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培育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集聚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农业口)、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农业口)、田园综合体(农业口,国家级、省级)。

旅游服务设施与餐饮: 1-5星级酒店、3-5星级旅游民宿、1-3A旅游厕所、3C-5C自驾车旅居车营地、一星至白金五星旅游饭店、中华老字号(贸易口,国家、省级、市级)、金牌小吃(地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质监口)、“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

特色旅游称号: 国家 蓝色 旅游示范基地、国家 人文 旅游示范基地、国家 绿色 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015年后未评过)、提升300 处 红色 旅游经典景区

环境与服务相关类(非旅游口) :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奖、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长安杯"、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城市。

辅助类(非旅游口): 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 暗夜公园 (世界级、地方尚未规定)。

区域称号: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文化公园、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

区域保护: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非遗保护: 县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项目/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文物保护: 县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古籍保护: 古籍名录。

博物馆: 国家1-3级博物馆、批世界一流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建设。

文艺创作奖: 群众艺术创作“群星奖”、剧目或舞台创作“文华奖”、电影金鸡奖、音乐金钟奖、戏剧梅花奖、电视金鹰奖。

世界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

产业园基地: 文化和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文旅部公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98个区域入选

澎湃新闻记者 刘畅

11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告公示了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全国各地共98个区域入选,包括北京市昌平区、门头沟区,上海市青浦区、崇明区,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甘肃省嘉峪关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等。公示时间为2020年11月18日至24日。

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对新华网表示,为更好发挥旅游业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中的作用,有序推进旅游业恢复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在总结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第二批示范区验收认定工作,以发展全域旅游推动产业振兴、提振行业信心。

此次认定工作依据《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围绕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秩序与安全、资源与环境、品牌影响、创新示范等8个方面,组织会议评审和第三方机构现场检查,确定了公示名单。

今年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对2019年印发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进行了修订。

一是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认定和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第十五条第4点“供给体系”中“具有不少于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或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或具有2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修订为“具有不少于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或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或具有2个以上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或具有2个以上省级旅游度假区;或具有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二是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公共服务”中的“游客服务中心”项分值由25分修订为20分,“智慧旅游”项分值由30分修订为35分。将“扣分事项”中的“一票否决项”修订为“不予审核项”。

2019年9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首批71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包括北京市延庆区、怀柔区平谷区,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委会池北区,上海市黄浦区、松江区,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林芝市鲁朗景区管理委员会等。

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公示名单

北京市

昌平区

门头沟区

天津市

中新天津生态城

和平区

河北省

邯郸市武安市

石家庄市平山县

秦皇岛市山海关区

唐山市迁西县

山西省

晋城市泽州县

长治市壶关县

运城市永济市

长治市武乡县

内蒙古自治区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

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

辽宁省

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辽阳市弓长岭区

吉林省

长白山管委会池南区

梅河口市

通化市集安市

黑龙江省

鸡西市虎林市

伊春市嘉荫县

上海市

青浦区

崇明区

江苏省

淮安市金湖县

无锡市宜兴市

苏州市吴中区

常州市溧阳市

盐城市大丰区

浙江省

绍兴市新昌县

丽水市松阳县

台州市仙居县

杭州市桐庐县

嘉兴市嘉善县

安徽省

安庆市潜山市

六安市金寨县

黄山市屯溪区

福建省

三明市泰宁县

三明市尤溪县

泉州市德化县

厦门市集美区

江西省

赣州市石城县

宜春市靖安县

九江市武宁县

景德镇市昌江区

山东省

威海市荣成市

临沂市沂南县

烟台市蓬莱区

德州市齐河县

济南市章丘区

河南省

安阳市林州市

洛阳市栾川县

信阳市浉河区

焦作市博爱县

湖北省

咸宁市通山县

神农架林区

黄冈市英山县

宜昌市远安县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

湖南省

张家界市永定区

长沙市望城区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

郴州市资兴市

广东省

梅州市梅县区

韶关市仁化县

深圳市盐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市兴安县

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

防城港市东兴市

海南省

陵水黎族自治县

重庆市

万盛经开区

渝中区

四川省

德阳市绵竹市

成都市崇州市

成都市锦江区

乐山市市中区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

贵州省

毕节市百里杜鹃管理区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

贵阳市乌当区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

云南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丽江市古城区

西藏自治区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

拉萨市当雄县

陕西省

安康市石泉县

延安市黄陵县

商洛市柞水县

甘肃省

平凉市崆峒区

嘉峪关市

青海省

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

吴忠市青铜峡市

石嘴山市平罗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

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第八师石河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