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宁国市特色文化
宁国市特色文化有畲族婚嫁习俗、云梯畲族民歌、宁国龙窑制陶技艺、红曲酒酿造技艺、宁国竹画等。
1、畲族婚嫁习俗:早期婚礼仪式比较简朴,男女结合自由。明清以后受外族影响,婚嫁礼仪才趋向复杂,别具情趣,丰富多彩,场面热闹。婚嫁主要程序有定亲(得定)、择喜日(送日)、迎亲等。
2、云梯畲族民歌:畲族人善歌,畲族民歌是民间文学与民间音乐的结合,畲族民歌即成为畲族口头文学传播的媒介和桥梁。传统民歌世代口口相传,每逢喜庆日便以对歌祝贺,丧葬以哀歌悼念。
3、宁国龙窑制陶技艺:宁国龙窑大器主要以粘土原料制成泥,捶坯、拤把成型,上釉,然后装入龙窑烧制而成。龙窑,在江南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冯先铭《中国陶瓷》)。
4、红曲酒酿造技艺:宁国县云梯畲族乡是安徽省唯一的畲族乡。红曲酒起源于广东潮州畲族,至今有千余年历史。红曲酒以纯粮酿造,主要成份是糯米、红酒曲、泉水。
5、宁国竹画:我国画坛新近崛起的一株奇葩。它以江南盛产的毛竹、元竹为原料,经过选、破蔑、漂白、下样、垫压、选型、小装、喷漆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二、安徽宁国特产有哪些
安徽宁国特产有哪些?下面列举主要的特产:
1、詹氏山核桃;
2、宁国牡丹;
3、宣石;
4、宁国山核桃;
5、黄花云尖;
6、宁前胡;
7、宁国笋干;
8、宁国雪梨;
9、野兰香茶;
10、宁国板栗;
11、宁国粑粑;
12、龙潭翠毫;
13、双狮眉秀;
14、虹龙绿剑;
15、宁国元竹;
16、青笋干;
17、香菜;
18、腌咸菜……
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三、宁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和宁国中学的简单情况
宁国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东汉208年建县,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现辖10镇6乡
3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487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
宁国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东临苏杭,西靠黄山,连接皖浙两省七县市,皖赣铁路、省道21
5、104标准二级公路和宜黄旅游快速通道均穿境而过,距宣杭铁路和318国道高速公路接口仅4
0公里,规划中的溧黄高速公路和皖浙高速将在市区交汇。
宁国人杰地灵,自古到今名人荟萃,有南宋名臣吴潜、高僧宗杲;清代《六声韵学》创始者周贇;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中科院院士任新民等。宁国自然资
源丰富,物产富饶,盛产山核桃、元竹、茶叶、板栗、笋干等农特产品,享有“中国山核桃之乡”和
“中国元竹之乡”的美誉。宁国山青水秀、生态优良,是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试点县(市)之一。有造化
天然的板桥自然保护区、秀丽奇伟的夏林、石柱山风景区和被专家称为“一级空气一级水”的青龙湾生
态旅游区,更有山门奇洞、千秋险关、仙人古塔等千古名胜。宁国民风淳朴、崇尚信义,城市基础设施
日臻完善,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业已成为皖南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和生活、
兴业的理想乐园。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宁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大力
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速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步伐,经济社会逐渐步入了加快发展的
良性轨道,2000年以来,连续四年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安徽省各县(市)首位。2004全市全年生产总
值达55.9亿元,财政收入6.09亿元, 宁国不仅构筑了较为雄厚的工业经济基础,形成了像胶汽车零部
件、耐磨材料、水泥、化肥、电子元器件、塑料包装六大主导产业,而且拥有太阳禽业、五星养殖、恩
龙公司、山里仁公司等一大批省内外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
设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先后获得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县、全国教育“两基”先进县、
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等多项荣誉。
为把宁国建设成面向苏浙沪地区的工业协作配套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生态旅游度假的后花
园,努力实现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年两个一流,五年再争百强”的奋斗目标,宁国正在不断调
整和完善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着力构筑“两区一带”发展格局,立
足于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平台,全力打造一座生机勃勃的生态型工贸城市。
作为一座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的美丽山城,宁国不仅充满了生机,更孕育着希望,在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38万宁国人民正以博大的胸怀,热忱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来宁国投资开发。
“梧桐萋萋,有凤来栖”。宁国市将以优惠的投资政策、一流的投资环境,与八方客商共谋合作与发展
大计,共创美好未来!
宁国中学始建于1940年,前身为皖南区宁国县立初级中学, 1956年增设高中班,次年更名为安徽省宁国中学,1978年被确定为徽州地区重点中学, 2001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安徽省示范高中。
四、宁国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1.九天银瀑
九阴瀑布(原名林夏风景区)位于皖浙交界,天目山北麓,宁国市东南部群山之中,距市区29公里,风景秀丽,生态宜人,交通便利,环境良好。
景区西接黄山奇观,南接风景秀丽。它是一个多山的风景区,集深谷、岩石瀑布、海边的竹山于一体。这个景区的景点可以概括为四句八个字:“一湖两谷三峰五分”。所谓“一湖”是进入景区大门后首先映入游客眼帘的珍珠湖,“两谷”是珍珠湖右侧长700米通往观音瀑布的卧龙谷和左侧通往石门的龙飞谷。山谷长2.5公里,其间有数不清的奇峰怪洞,数以千计的孤壁断崖,瀑布流水泉,参天的野藤古树。“三峰”是香炉峰;第二鹰峰;三是碧云峰。“五点”是林夏风景区的五大亮点:观音瀑布、大龙潭、石门、龙须潭、五龙潭。
2.山门洞
山门洞,民国时期宁国八景之一,位于宁国市西北港口镇山门村文济山前,距市区15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山门洞是文济山的一个天然石门,文济山的入口就穿过这个石门,所以著名的山门洞在古代也被称为灵岩洞。山门洞由石灰岩构成,怪石众多,溶洞众多。这里有大小72个洞,最著名的有龙潭、紫云、枇杷、涟漪、朝阳,都只有徐莉之隔,尤其是山门洞。
山门洞是一个天然洞穴,高10米,宽17米。石墙是垂直切割的,中间突然打开。它就像一个城门,可以通车。门内有一座狮峰,像一只昂首咆哮的雄狮。逐渐为朝阳洞、浴壶洞。门外有9棵银杏树,高耸入云,映衬着古老葱郁的山门。洞旁有水洞、天洞、莲花洞,清幽幽静,石笋石笋,各有姿态。东晋太和年间(366-371),城人翟颖先生隐居紫云洞,开始开发山门。后人将灵岩洞称为“斋奇石室”,用石头刻成。自唐贞元年间(785-805),寺庙建在洞穴附近,宋志平年间(1064-1067)命名为灵岩寺。此后,寺庙的香火一直很旺盛,经久不衰。1981年10月,山门洞入选《中国名胜词典》。1989年,山门洞、朝阳洞石刻被宁国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宁国境内风光旖旎,东南边缘天目山蜿蜒,黄山自西伸入境内,形成南高北低的地形。中国的名胜古迹,如千秋关、任贤铁塔、恩龙木屋村、天梯千秋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