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明知道国庆旅游人多,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选择国庆
人人都知道国庆节到处是人山人海,高速堵车,景点赶集,但很多人还是要出游,主要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时间够长
每年假期长达七天的法定节假日只有两个:一个是春节,一个是国庆。
春节需要回家探亲,团圆过节,大部分人无法出游。所以也只能国庆节出游。并且如果国庆和中秋节连到一起还可以多出一天假期,可以有长达八天的假期,非常适合远游。
第二,天气合适。
春节虽然假期够长,但一是要回老家团圆,二是正值寒冬,气候也不太合适。而国庆长假正值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天气不冷不热,没有冬天的雾霾,也没有春天的风沙,更没有夏天的暴雨,正是出游的好季节。
第三,高速免费。
现在私家车普及,大家都喜欢自驾游。但如果长途旅行的话,高速费是一项很大的负担。尽管除了国庆,还有其他的节假日高速也免费,但毕竟时间太短,无法去到远方。所以,大家都不想错过国庆这个好机会。
第四,景色优美。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到处都是硕果累累,适合采摘。即使没有果实的景区,到了秋天,树叶开始变黄,发红。地势平坦的地方,落叶飘舞,黄金满地;地势陡峭的地方,峰峦叠嶂,层林尽染,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美不胜收的景象。
当然,由于大家都集体出游,最后的"人看景"都变成了"景看人"。所以,如果时间能排开,大家还是尽量错峰出游比较好。
我是香草珠儿,
心理成长,心灵提升,我们一路同行!
请关注公众号:香草珠儿
二、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国庆黄金周的利与弊
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国庆黄金周的利与弊,具体内容如下:
国庆黄金周长假引发了旅游热,其积极作用人们看得很清,谈得很多:
1、——促进了交通、信息、景区、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安全等服务设施的配套组合,推动了旅游产品的调整优化(如国内度假产品的启动、环城市休憩带的形成),加速了旅游消费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型的转变。
2、——扩大了城镇居民的休闲消费需求,带动了交通客运、网络电讯、餐饮零售、金融保险、文化文物、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农业林业和城建园林等相关行业/部门的建设,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3、——加快了温、冷旅游地的开发、建设,促进了人流、消费流、资金流、信息流从中心城市向边远地区的流动,带动了城郊、农村和山区的发展。
4、——激醒了国民、主要是城镇居民的旅游意识,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5、——由上而下各级政府假日协调机构的建立和城市假日旅游信息系统的启动。促进了“大旅游”格局的形成,提高了旅游行业的服务、协调和管理水平。
然而,国庆黄金周的负面作用也不可低估。
1、——著名的景区景点,无论是自然的、历史的,还是新建的,几乎无不是国庆黄金周内车水马龙、人满为患,节后车马稀少、门庭冷落。特别是世界遗产、国保、国宝级景点,超负荷的接待与经营无疑会加速资源的损耗、环境的破坏,严重地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2、——在国庆黄金周内出游,景点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既导致旅游质量下降,又增加了不安全因素,长此下去势必挫伤国民对旅游持续消费的积极性。——如按照国庆黄金周的需求量建设交通、住宿等旅游供给设施,势必造成常年性的过剩;如不能满足国庆黄金周的集中需求,则势必形成客房爆满、车船拥塞。前者形成企业的经营性亏损,后者引起企业的破坏性运营,两者同样导致经营成本提高。这种两难境地使旅游企业长期陷入低利甚至亏损运行窘境,损害了旅游企业可持续的经营基础。
3、——国庆黄金周期间如果不采取行政限价措施,势必消费价格上涨、甚至暴涨,导致游客不满;但这种行政式的限价违背供求规律,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国庆黄金周期间的突击性、超负荷供给,势必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本(能源、设备损耗、人力成本),如果强制限价必然影响企业群体的近期效益和长远利益。这一矛盾在全面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势必越来越突出。
4、——国庆黄金周期间旅游、娱乐、餐饮、购物的集中花费,尽管使消费市场火爆一时,但是社会的总消费量在一定时段内基本上是一个恒数。节日期间消费的火速升温总是伴随着节后的急剧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