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江南水乡建筑特色

四水归堂式住宅的个体建筑以传统的“间”为基本单元,房屋开间多为奇数,一般三间或五间.每间面阔3~4米,进深五檩到九檩,每檩1~1.5米.各单体建筑之间以廊相连,和院墙一起,围成封闭式院落.不过为了利于通风,多在院墙上开漏窗,房屋也前后开窗.这类适应地形地势,充分利用空间,布置灵活,体型美观、合理使用材料的住宅,表现出清新活泼的面貌.

江南民居的结构多为穿斗式木构架,不用梁,而以柱直接承檩,外围砌较薄的空斗墙或编竹抹灰墙,墙面多粉刷白色.屋顶结构也比北方住宅为薄.墙底部常砌片石,室内地面也铺石板,以起到防潮的作用.厅堂内部随着使用目的的不同,用传统的罩、木鬲扇、屏门等自由分隔.梁架仅加少量精致的雕刻,涂栗、褐、灰等色,不施彩绘.房屋外部的木构部分用褐、黑、墨绿等颜色,与白墙、灰瓦相映,色调雅素明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形成景色如画的水乡风貌.

扩展资料

周庄民居周庄镇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周庄最为著名的景点有富安桥、双桥、沈厅.富安桥是江南仅存的立体形桥楼合壁建筑;双桥则由两桥相连为一体,造型独特;沈厅为清式院宅,整体结构严整,局部风格各异;此外还有澄虚道观、全福讲寺等宗教场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乡建筑

二、中国的特色建筑有哪些?

1、中国尊

位于北京CBD核心区,也是北京市最高的建筑。而其名字“尊”以饱含了浓浓的中国古代文化韵味。

总建筑高度528米,地上108层,地下7层,集甲级写字楼、会议、商业、观光、以及多种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北京第一高楼,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抗震设防烈度8度区建造的500米以上超高层大楼。

中国尊大厦独特的地位将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入住,打造国际地产项目。无论是“中国尊”的外形,还是竹编的机理,抑或“孔明灯”及CBD核心之门户整体城市设计的空间意向,无一不在说明这是一座源于中国文化、立足于中国首都、体现北京未来的新建筑。

2、国贸中心三期

其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2007年建成,高330米,80层,由国贸中心和郭氏兄弟集团联合投资建设。其与国贸一期、国贸二期一起构成110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是今日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

3、广州电视塔

其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艺洲岛)赤岗塔附近,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珠江新城、花城广场、海心沙岛隔江相望。

4、中国美院杭州校区

位于浙江省,黛山碧水环绕周围,由著名教授设计建造,设计之初就秉承着“重造自然、整山理水”的理念。

5、鸟巢

举行了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奥运会后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

三、中国各地建筑有什么特点?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但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华北、东北地区的民居大多是这种宽敞的庭院。

堂屋和土楼

中国南方的住宅较紧凑,多楼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积长方形天井为中心的堂屋。这种住宅外观方正如印,且朴素简洁,在南方各省分布很广。

在闽南、粤北和桂北的客家人常居住大型集团住宅,其平面有圆有方,由中心部位的单层建筑厅堂和周围的四、五层楼房组成,这种建筑的防御性很强,以福建永定县客家土楼为代表。在中国的传统住宅中,永定的客家土楼独具特色,有方形、圆形、八角形和椭圆形等形状的土楼共有8000余座,规模大,造型美,既科学实用,又有特色,构成了一个奇妙的民居世界。

福建土楼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土楼具有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和强烈的宗族特性。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

少数民族居住建筑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居住建筑也很多样,如西北部新疆维吾尔族住宅多为平顶,土墙,一至三层,外面围有院落;藏族典型民居“碉房”则用石块砌筑外墙,内部为木结构平顶;蒙古族通常居住于可移动的蒙古包内;而西南各少数民族常依山面水建造木结构干栏式楼房,楼下空敞,楼上住人,其中云南傣族的竹楼最有特色。中国西南地区民居以苗族、土家族的吊脚楼最具特色。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没有地基,以柱子支撑建筑,楼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圈养牲畜。

北方窑洞和古城民居

中国地域宽广、民族较多,各地民居的形式、结构、装饰艺术、色调等各具特点。在此,主要介绍一下个性鲜明的北方窑洞和古城内的民居。

中国北方黄河中上游地区窑洞式住宅较多,在陕西、甘肃、河南、山西等黄土地区,当地居民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并常将数洞相连,在洞内加砌砖石,建造窑洞。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节省土地,经济省工,将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有机结合,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

此外,中国还有保存较完好的古城,这些古城内均有大量的古代民居。其中,山西平遥古城和云南丽江古城均在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平遥古城是现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古县城,是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古县城的典型代表。迄今为止,这座城市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其建筑格局与风貌特色大体未动。平遥是研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建筑、艺术等方面历史发展的活标本。

始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是融合纳西民族传统建筑及外来建筑特色的惟一城镇。丽江古城未受中原城市建筑礼制的影响,城中道路网不规则,没有森严的城墙。黑龙潭是古城的主要水源,潭水分为条条细流入墙绕户,形成水网,古城内随处可见河渠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

我觉得这个归纳的挺好,再加上的我的感觉,我觉得北方建筑厚实,南方建筑别致,毕竟北方冷

四、你们家乡都有哪些特色建筑?

‍‍我的家乡是湘西,我们的特色建筑是吊脚楼,南方少数民族(苗族、侗族、壮族、布依族、土家族)的传统民居样式,以“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上层铺木板”为特征的古代干阑式建筑,古香古色、建筑风格特殊的吊脚楼。‍‍

五、青藏地区的民居建筑特色和当地自然环境是什么?

青藏地区的民居建筑特色是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当地自然环境为气温低,日较差大,常年冰雪与寒冻。

藏区住宅建筑的主要形式有帐房、碉房、干栏式建筑等。其特点是,室内空间较低,多在3米以下;墙壁上厚下薄,门窗小,结构稳固。多采用木结构框架。屋顶以平顶居多,建筑用料多就地取材。

藏东南木材丰富,一般用原木或木板造房。西北部牧民则用牛毛编织帐房。山地河谷的地方则碉房居多。帐房俗称帐篷,是牧区最普遍的一种居住形式。根据放牧方式和季节不同,又有冬帐房、夏帐房之分。

藏族室内家具主要有藏柜和藏桌,表面都绘有各种花纹、禽兽、寿星、八宝吉祥图案,四周有回纹、竹节等图案,色彩鲜艳动人。住宅大院的门廊两壁绘有双虎图,象征预防瘟疫、招来吉祥。或者画财神牵象图,画中有行脚僧牵来载满珍宝的大象,象征招财进宝。

相关内容

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寒”,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青藏地区,当今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主要包括青海省中西部和西藏自治区,高原也因此而得名。这里适于耕种的土地很少,但是草场广布,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的城市有拉萨、玉树等城市。

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有世界屋脊之称,黄河、长江、澜沧江(在国外称湄公河)都发源在这里。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有丰富的太阳能、地热和水能资源。其中雅鲁藏布江的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

六、福建民居建筑特色和当地自然环境是什么?

福建民居建筑特色和当地自然环境分别如下。

一、福建民居建筑特色

福建传统民居有三合院、四合院等中原传统建筑形式,又有排屋、土楼、土堡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但是不管民居的形式和风格怎么演变,依然保持着中轴线对称、院落组合、木构承重体系和坡屋顶等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共同特征。

福建传统建筑的乡土性不仅表现在空间布局与当地民俗习惯相吻合,更突出的还表现在就地取材,对泥土、木材、石材等地方材料的巧妙应用。福建为山岭地脉,土壤为红壤、黄壤为主,是理想的建筑材料。

除沿海地区一些民居因缺乏良好黏土而使用石墙,福建大多数传统民居采用的是土木结构。用夯土墙作为承重结构,建造直径近百米、高十余米的方、圆土楼,则是福建一绝。2008年福建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地方材料与民情习俗、工匠体系、施工技术、装饰工艺等结合,形成福建独特的木雕、石雕、砖雕等装饰艺术。

二、福建当地自然环境

福建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特点。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福建省土地面积的百分之九十,省内有闽西与闽中两大山带大体平衡,闽西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斜贯闽赣两省,长约530千米,平均速海拨高度1千米。

福建气候区域差异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夏季炎热,无霜期内陆在三百天左右,闽东南沿海在三百四十天左右,可一年三熟,适宜甘庶等喜高温作物和亚热带植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