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第一风雨廊桥涅槃重生!你对濯水古镇了解多少?

濯水古镇地处重庆黔江,兴起于唐朝,古镇中有一座被称为“世界第一”的风雨廊桥濯水古镇修建于阿蓬江边,而这阿蓬江乃是“黄金水道”乌江的最大支流,自湖北恩施一直流淌至重庆黔江。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古代诸多城镇都是依水而建,濯水古镇便就是其中之一。濯水古镇是于唐朝时期出现的,它在兴起之后凭借自带的水文优势日渐兴盛,继而成为当地十分重要的一处城镇。

居于阿蓬江畔的濯水古镇很快便成为川东南地区商业往来的重要驿站,濯水古镇也因此商贾云集,古镇的经济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进入宋朝之后濯水古镇的发展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古镇也因此迎来了兴盛期。当时濯水古镇可谓是远近驰名,是为“酉阳三大名镇”之一。不过进入明清时期之后濯水古镇的发展开始逐渐变慢,不过清朝末年的时候依旧有不少日本商人不远千里选择前来此地经商,濯水镇中的诸多商品也因此销往日本。

濯水古镇虽然在历史长河中日渐衰落,但是它并没有因此衰败,其街巷格局的完整性一直保持得比较好。也正是因为如此,如今的我们才能更为清晰地感受到濯水古镇的历史底蕴。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濯水古镇在一四年的时候成功获得“国家级历史文化古镇”的称号。如果去到濯水古镇游玩,当地可供参观的景观有古镇老街、土家吊脚楼群、古镇风雨廊桥等。

濯水古镇同时采用了土家吊脚楼以及徽派建筑这两种风格,所以行走在古镇老街上可以看到不同风格的建筑。其中在古镇的入口还建有一座戏台,戏台檐上还保留着古老的雕花图案。濯水古镇最值得一提的当属风雨廊桥这处景观。此处廊桥被誉为“世界第一风雨廊桥”,长达三百多米的桥身横跨在阿蓬江上,整体桥身皆由木头搭建而成。木头与木头之间的连接则是使用了中国古老工艺——榫头卯眼。

由于这座廊桥是纯木制结构,所以一三年的一把大火让其遭受了损毁。在经过半年左右的火灾调查之后,濯水古镇风雨廊桥于一四年五月开启重修工作。该重修工作直至一七年才结束,也是在这一年“涅槃重生”的廊桥获得了“世界第一风雨廊桥”称号。

二、濯水古镇的优势和劣势

濯水古镇的优势和劣势如下

濯水初称“白鹤坝”,元明之际属酉阳土司辖地。重要的商业地理位置,使濯水自古以来便成为重要的驿站和商埠,自清代后期起,该地便已成为川东南驿道、商道、盐道的必经之路。民国二十四年,人称濯水为“濯河坝”。此时,此地已商贾云集、店铺鳞次栉比。商贸的日益发达,迅速促进了当地与外界的物资交流,创造了最为繁荣昌盛的历史,甚至已居于同时期的黔江县城之上,与酉阳龙潭古镇、龚滩古镇合称“酉阳三大名镇”。

三、濯水古镇的特色小吃

金包银饭:将大米煮半熟,拌以苞谷粉,用木甑蒸熟,做成苞谷粉夹米饭;俗称“金包银”。其色鲜亮,黄里透白;其味可口,松软清香。过去是农人改善生活的上品,现时为补食粗粮的佳肴。

懒豆腐:将大豆浸泡、磨细,带渣煮熟,再放入切碎的南瓜叶或其他菜叶,制成懒豆腐,又叫“合渣”。是土家族的家常菜,常年食用。过去,土家族人基本生活以“(苞谷)面饭懒豆腐,草鞋家机布”为标准。

烟熏腊肉:冬至“入九”后,是乡间农家宰猪熏肉的季节。按部位将猪肉分割成二十多块,用盐腌制一至两日,再烟熏一月左右,便制成烟熏腊肉。

大格蒸肉:杀年猪时,将鲜猪肉、老南瓜、罗卜等拌以玉米面,用大蒸笼蒸熟后,抬上餐桌,招待乡邻,谓之“抬格子”。今有宾馆效仿,称之为“土家第一大菜”。

大锅烩菜:将所有的菜都倒在锅里煮好,撒上辣椒,花椒,葱花,姜末等佐料,然后家人各盛上碗,围着火炕吃饭。

油茶汤:配料食油、茶叶、粉丝、蛋片等。用油把茶叶炸黄后加入少量的水煮沸,成褐色茶浆时再加水稀释,烧开,投入食盐,大蒜,胡椒和其它作料,味道可口。

鸡蛋茶:用油炸花生米,核桃仁、黄豆、米泡、包谷泡等,打上三四个鸡蛋,放入煮开的油茶内,味道鲜美,具山村风味。

团撒:先将糯米蒸熟后,置于一圆形的模具内,摊开晒干,便成为熟糯米团饼,再将其油炸,香脆可口,可贮藏在坛内,以备自家吃或待客,或作馈赠品。

大粑粑:逢年过节,土家人户户打粑粑。在做好的糯米粑粑上,用上好木头雕成的模子,印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成为“印印儿粑粑”。

魔芋豆腐:旧时,农家多用土法加工蘑芋。将鲜蘑芋洗净,放在粗糙的石板上用力磨擦,磨成浆糊状;加上石灰水,让其适当凝结成形;再用石灰水煮熟,最后用清水浸泡,即可切成细条,炒成菜肴。

豆酱粑:将豆腐渣烟熏发酵,拌以苞谷面,晒干,制成豆酱粑。香浓可口,久存不变。用以煮菜,可少放油或不放油,味道极佳,最能下饭。

炕洋芋:洋芋又称土豆,曾是山里人的主粮之一,可做成多种食品。炕洋芋是一道颇具特色的风味小吃。

烧嫩包谷:嫩包谷用木炭火烤熟,香甜可口,外脆内软。往时,因怕影响粮食产量,多限于儿童食用;现今,小镇街头比比皆是,现烤现卖,一元一个。

烤红苕:小镇多见用铁皮箱烤苕,或从大城市中传来。

豆瓣酱:清江沿岸的豆瓣酱,是经自然发酵、高温晒制而成。尤以资丘一带晒制的豆瓣酱味道最美。

五香豆豉:五香豆豉须春末夏初酿制。发酵时用黄荆柯叶子铺垫和覆盖;发酵后裹辣椒粉,配花椒、葫椒、桂皮、桔皮、茴香、藿香、生姜、大蒜,晒干。久存其味不变,其香不衰。

咂酒:酒用糯米,包谷或高粱加曲酿成,用坛藏好;一般至少储存七八个月或一年,数年不等,饮酒时将酝取出,冲上凉水,插上一支竹管,轮流吸喝,边吸边冲水,味甜又香。石柱,成丰等地仍盛行咂酒,其他地方的多数人,已用土碗盛包谷或大米酿成浓度较高的烧酒。因为烧酒倒在碗里,冲起的泡沫经久不散,土家就把这种酒取名“堆花酒”。

鮓广椒:鄂西山民称辣椒为广椒。将红辣椒切碎,拌以玉米面,用扑水罈腌制数日乃至数月,做成鮓广椒。其色红黄相间,其味辣里透酸,奉为四季菜肴。

葛粉:清江两岸遍山生葛,其根富含淀粉,可食用且有药用价值。旧时,取葛根用木棒头将其砸碎,再浸泡、过滤、沉淀、晒干,称之为“打葛”。葛粉被视为上等代食品。后有用机械批量生产。葛粉被誉为保健食品,经过精细包装多用作礼品和旅游纪念品。

罐罐茶:用于烧水的青铜吊壶,称为“炊壶”,为长阳西部农家必备之物。客至,边烧开水,边用瓦罐炕茶叶。茶冲泡出汁后,均匀分酌各杯,掺水后亦然,以两至三道为宜。先敬来客,再与家人,长者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