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振消费有哪些政策?
提振消费政策种类繁多,可分为全面刺激、结构刺激、制度配套三大类:
一、全面刺激型政策:消费券、减税、夜间经济、地摊经济等
消费券:疫情发生后,我国多地发放消费券刺激消费,由各地自主实施,2020 年全年发放金额超190 亿元,带动作用应有2-3 倍以上,政策效果较好。
减税:包括降低进口消费品税率、减免增值税和购置税、扩大免税额度和范围等。减免消费税收,可以直接刺激消费,也有助于吸引境外消费回流。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免税销售额增长104%,2021 上半年继续复合平均增长102%。
夜间扒旁扮、地摊经济:2019 年以来,全国多地出台政策鼓励夜间经济和地摊经济发展,从逻辑上看,二者分别通过拓展消费的时间、空间以寻求增量,但可能都难以真正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意愿,考虑替代挤出效应、潜在成本(用电、卫生等)后,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有限。
二、结构刺激型政策:汽车消费、家电消费、服务消费、农村消费、新消费、公共消费等>
汽车消费:我国汽车消费占社零10%左右,是促消费的重要抓手,常见政策包括购置税减免、汽车下乡、放松限购、以旧换新等。此前我国实行过3 轮刺激,其中仅2009 年汽车消费反弹较多,2015、2018 年的两轮刺激政策力度较小,叠加整体经济下行压力仍大,提振效果有限。
家电消费:主要包括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3 类,上一轮刺激主要在2009-2012 年实行,前期效果较好,2010-2011 年空调、冰箱、洗衣机销量平均增速达到37%、31%、19%;但2012 年普遍明显回落,应是反映了部分需求被提前透支。
服务消费:近年来服务消费(包括餐饮旅游、休闲娱乐、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占居民消费比例日益提升,2021 年上半年达到52%左右,也是政策发力的重点方向。疫情前,服务消费政策更偏向长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是从提质扩容、优化服务供给的角度发力;疫情后,政策更注重短期的需求端刺激,如通过餐饮、文旅消费券的形式助力服务业复苏。
农村消费:2014 年以来,农村居民消费增速中位数为10%左右,高于城镇居民2.8 个百分点,对整体消费带动明显,未来增长潜力仍大。我国采取的促进农村消费措施包括刺激春灶大宗消费(汽车、家电下乡)、完善流通体系、推动生活服务业发展等。
新消费:是与数字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新技术密切融合产生的新型消费,参考发改委2021年3 月发布的《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新型消费包括零售新业态(电商、智慧商店、直播经济等)、互联网医疗、数字文化和旅游、在线教育等。目前政策启键主要着重于通过加强新基建建设、新职业培训、用地用能、财政金融支持等方式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公共消费:狭义的公共消费即政府消费,是由政府或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出资购买公共产品或服务,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国防、科学、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环保、公用事业等,我国政府消费占最终消费比例约为30%。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多次强调“合理增加公共消费”。
三、制度配套型政策:除了上述针对性的消费政策以外,还有一些纲领性、通用的制度配套政策,包括提升居民收入、放宽市场准入、强化市场秩序监管、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等。
刺激消费还有哪些手段?短期看消费券、减税、大宗消费、公共消费,长期看共同富裕
1)全面刺激型政策:消费券、减税效果较好,后续可能继续发力托底消费。
消费券方面,9 月南京、湖北等地已经开始再次发放消费券,但考虑到去年疫情期间也并未实施全国层面的消费券政策,今年应也是以各地自主实施为主,起到短期拉动消费的作用;>减税方面,可能的方向是从共同富裕导向的税制改革入手,包括个税低税率宽税基改革、降低生活必需品增值税税率、提升奢侈品消费税等,不过对消费的提振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显现。
2)结构刺激型政策: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的刺激政策更有助于拉动短期需求,但考虑到近年来政策倾向,这方面的政策应也会更偏向结构调整,如新能源汽车、绿色高效家电等;医疗、环保、教育等公共消费可能也将成为发力重点,这一方面有利于稳定和带动居民消费,同时也有助于共同富裕。而服务消费、农村消费、新消费方面的政策主要是从供给端入手、通过供给创造需求,属于偏长期的政策,短期对消费的提振作用可能有限。
3)制度配套型政策:消费疲软不仅是疫情的短期冲击,要想从根本上提振消费,必然也要从中长期制度改革入手,切实增加居民收入、提振消费倾向。某种意义上,提振消费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是一致的(具体可参考前期报告《全面理解共同富裕:内涵、路径、目标、影响》)。
二、如何加速文旅消费?
江苏出台15条举措推动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
2月10日,江苏省文旅厅联合江苏省财政厅正式发布《关于促进全省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的具体政策举措》(以下简称《举措》),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丰富优质产品供给,加大困歼消费引导促进力度,持续发力推动文旅市场加快全面复苏。
2022年,江苏文旅经济总体呈现探底回升、稳步恢复、承压波动的发展态势,周边游、微旅游等业态快速升温,夜间文旅消费成为新增长点,线上线下消费加速融合等市场特点明显,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5.34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9263.82亿元。
《举措》提出了4个方面、15条政策措施。《举措》明确,安排1.16亿元文化和旅游发展资金,支持消费提振、产业融合、数字赋能等项目;下调省级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利率1个百分点,全年新投放项目比例不低于30%;推出“苏旅贷”专项金融产品、加大“乡旅E贷”金融服务平台支持力度等。
《举措》要求,推出“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15个、示范小剧场和小剧场精品剧目各10个、乡村旅游新业态创新示范项目100个、非遗工坊30个;结合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推出10条“看百戏、游江苏”精品线路;遴选推出10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
根据《举措》,江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和文旅消费券,打造3个至5个数字人民币文旅应用集聚区;试点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赴有关国家出境旅游业务,推出江苏10条入境游精品线路,组团参加香港授权展、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国际展会。
此外,《举措》聚焦优化文旅市场消费服务环境,提出改造文旅场所移动支付环境汪散冲,认定30个省级文旅消费便捷支付示范区;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优化涉企服务;跟进掘吵文旅市场质量和安全监管,推行柔性、精准执法,出台《江苏省文化市场轻微违法行为免罚轻罚清单》等,切实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服务水平。(完)
三、怎样才能促进文旅消费?
“五一”假期,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前提下,旅游业的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得到了有效的促进。假期刚过,各地又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为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文旅消费潜力,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部署。
广西出台政策促文旅消费稳经济增长
5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稳定上半年经济增长的措施方案。根据方案,今年广西将重点跟踪推进南宁万有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大项目、举办促进“广西人游广西”系列活动,提振旅游消费。
方案提出,广西将对全区各市文化旅游产业重大项目实行分层分片联系协调推进,重点联系推进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大力协调推进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特别是要重点跟踪推进南宁万有国际旅游度假区、桂林融创(万达)文化旅游城、扶绥恒大文化旅游康养项目等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同时,将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督促、协调、调度,加大对全区重大文旅项目存在问题的协调解决力度,每月收集一次、协调解决一次。
据了解,5月中下旬,广西将举行全区大健康和文旅产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签约)活动,推动全区各地氏凯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另外,将制定实施《广西文化旅游产业重大项目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建立重大项目清单动态管理机制,积极谋划储备重大文旅项目。
根据方案,今年,广西将开展一系列举措促进文旅产业健康发展,包括继续推进广西博物馆建设,推动广西自然博物馆搬迁至南宁园博园宜居城市馆前期工作;实施好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乡村振兴公共服务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和旅游厕所建设项目;支持文化旅游企业恢复生产,鼓励景区景点开发个性化、特色化“安心游”产品。
此外,为促进“广西人游广西”,广西将开展2020年“诗在壮乡 何必远方——广西人游广西”文旅复苏行动及多项旅游扶贫活动,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示范街区,促进城市消绝谨费。广西将继续实施门票打折等优惠政策,力争二季度全区458家星级酒店、869家旅行社、557家A级景区全面复工,实现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消费恢复性增长。
江西文旅行业复苏推进夜间经济发展
疫情防控期间,文旅消费受到明显冲击。为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江西省政府印发《关于打好“组合拳”提振旅游消费的通知》,在促进旅游消费方面提出了试行周末弹性作息、实行景区门票优惠、跨界合作推出优惠礼包等八项具体举措。对此,各地积极响应“出游为健康、健康才出游”消费理念,安全有序推动“本地人游本地、周边人游周边、江西人游江西”,并成立了跨区域旅游联盟,加强了区域互动合作,延长消费链条,放大消费效能。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夜游成为不少地方激活旅游市场的重要引擎。近期,江西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提出着力推进夜间经济发展,鼓励各地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开发驻场演艺、公园夜游和沉浸体验式夜生活项目,旨在加快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水平,助推江西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五一假日期间,江西各地景区实景演出纷纷按下重启键,《寻梦龙并核基虎山》《滕王宴乐》等演出已于“五一”假期前复演。南昌滕王阁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配合疫情防控,复演节目所有表演均在户外进行,且实行游客量管控,每天晚间夜游游客控制在300-400人。婺源《梦里老家》实景演出则在复演前对舞美道具、灯光音响等进行了全面提升,吸引不少游客观光打卡,五一假期首日观看人数达800人次。婺源梦里老家演艺小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能给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我们不断完善夜间游、演、吃、购、娱、宿的旅游服务,延长游客驻留时间,提高游客过夜率,形成了一个微度假体验闭环。
江西各地夜间经济也进一步升温,夜游成为不少地方激活旅游市场的重要抓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地方文旅部门策划夜游活动,推出夜游线路,景区延长开放时间,打造夜游产品,夜游再度受到市民、游客的青睐。
逛宋城、穿汉服、品美食、看非遗……五一假期,赣州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琳琅满目的民族工艺品、特色美食、汉服体验等一一呈现在宋城古街。古城夜景在提升改造后,将文创、演艺、文化与商业有机融合,吸引了众多游客。游客廖女士表示,这里晚上的灯光特别美,穿着汉服,看看表演,逛逛店铺,感觉自己就好像回到了那段历史之中。
2020年年初,赣州城投集团在街区改造过程中,积极丰富街区旅游业态,并深入挖掘古宋城文化及赣南客家民风民俗、非物质文化遗存及民间技艺等特色地方文化,打造集多元文化于一体的特色文化主题街区和夜经济集聚区。据赣州城投集团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打造夜经济,园区对几千盏田院灯进行了提升完善,增设了大量灯带将二三十栋建筑的屋檐翘角勾勒出来;用灯笼和彩旗装点了约1.5公里长的城墙,让游客在夜晚也能上城墙游玩。
四、东莞发文提振消费,有哪些具体措施?
为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点,提振消费信心,东莞市发展改革局牵头会同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局等单位起草《东莞市关于促进消费发展稳定经济增长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制定26条措施,助力消费提质升级,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持续回暖。
《若干措施》涵盖乐购东莞、乐居东莞、乐行东莞、乐游东莞、保障措施等五方面26条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一、开展“乐购东莞”活动,打造特色消费品牌。主要针对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提振居民消费信心,包括10条工作措施:一是扩大电子消费券使用范围。将电子消费券使用范围扩大至家居、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娱乐消费、农产品消费等领域。安排2亿元发放消费券。二是扩大电子信息消费。安排6000万元对消费者购买电子产品按销售价格的15%予以事后补贴,每人累计最高补贴2000元。三是开展商品集中促销活动。安排2000万元对消费者在集中促销活动中购买符合条件的各类商品按销售价格的10%给予补贴,每人最高不超过1000元。四是开展“有奖发票”活动。安排1000万元财政资金,围绕零售、餐饮、文化、旅游、住宿、体育等领域,开展“有奖发票”活动。五是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对2022年首次纳入限额以上统计名录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个体户分别给予一次性最高5万元、3万元的奖励;对一定规模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年度增速超过8%的,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六是提升商圈消费。建设一批高品质消费载体,培育一批重点步行街。七是扩大首店经济。对新引进品牌首店给予最高100万元引进奖励,全年首店落户不少于30个。八是点亮夜间消费。发展夜间经济,培育夜间消费集聚区。九是推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进超市型、规范型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改造并经验收后分类型给予补贴,补贴标准最高700元/平方米,金额不超过实际投资的30%。十是培育壮大直播电商。出台政策支持东莞市制造企侍启业应用直播方式销售产品,支持电商直播基地建设。
二、开展“乐居东莞”活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主要通过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居民合理住房信贷需求,满足群众住房需要,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
三、开展“乐行东莞”活动,促进汽车大宗消费。主要针对扩大汽车消费,提升交枯谈兆通出行体验,包括5条工作措施:一是鼓励汽车消费。落实省汽车以旧换新专项行动及省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活动,推动汽车更新换代。二是推动购车便利化。在符合条件的汽车销售企业新增机动车登记服务站。三是推动二手车交易。二手车经销法人销售其收购的二手车,减按0.5%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四是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在大型公共停车场、商超、物流园区等区域新建集中式充电站,全年新建充电桩不少于2000个。五是提升市民交通出行体验感。持续推进116个交通拥堵节点治理,推行道路“微改微创新”。
四、开展“乐游东莞”活动,打造特色文旅品牌。主要针对文旅消费新需求、新业态,促进文旅产业提质扩容,包括5条工作措施:一是提振文旅消费。安排1000万元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旅体促消费活动。二是打造东莞文旅没租品牌。办好漫博会等系列活动,持续打造“潮流东莞·生态露营节”“篮球文化节”“中国·东莞音乐剧节”等东莞特色文体品牌。三是打造精品工业旅游路线。围绕7大传统产业集群核心区,推出工业旅游线路,鼓励学校、各类团体等组织人员参加工业旅游和产品厂价直销等活动。四是开展乡村旅游消费。开发农村旅游资源,鼓励推出乡村旅游“吃住行游购娱”或“一日游”线路消费套餐等系列线上线下特色消费产品。五是发挥工会消费帮扶作用。鼓励各级工会组织职工观看电影、文艺演出和文体比赛,鼓励有条件的单位使用职工福利费组织劳模、职工开展疗休养、团建等活动。
五、完善保障措施,推动消费稳定回暖。主要针对加强消费信贷支持,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需求,包括3条工作措施:一是加强消费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重点消费领域的支持,创新提供消费贷款产品和在线贷款服务。深入推进云闪会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深度融入市镇各项“乐购”促消费活动。二是积极推广应用高科技抗疫产品。对积极推广应用科技防疫产品的单位和企业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三是扎实做好防疫保障。提出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