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广西旅游的话消费高吗

你这问题问得太散,还真不好回答,总的说广西的消费水平并不高,吃喝玩行都较全国水平低的

在广西玩,如果有朋友同学包住,那你只需要花个路费就可以玩得很开心啦。广西吃一碗粉也就5元这样搞定一餐。想走完广西的所有景点那还是得有点银两有点时间才可以的哦,现实与想象是有距离的嘛。

一般广西的西北部玩桂林、河池;中部玩柳州、宜州、三江等;南部的有省会南宁,北海,防城港;边境游的可以玩大新、靖西、百色等。

所以你要定好行程的时间比如玩10天有住的情况下500-1000可以了;玩20天有住的情况下1000-2000也差不多了。看你是劣驴或是奢侈驴啦!

关于住:广西现在很多景点都有农家乐,吃住都可以由店家包,费用一般在30-80/天不等,看你的运气啦,空调少点电扇可以有。

关于吃:如果你有幸遇到景点区域内的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过节庆之类的,可以不花一分通吃全村,百家宴吃到你动不了,土矛台喝到你没法走,野菜的种类多得怕是你一生都不会再看到,生酸肉吃得你这辈子不敢回头。

呵呵,可爱广西欢迎你!

二、请问有谁知道2004年广西的国内旅游收入是多少?

2004年,我区国内旅游业呈恢复性增长并超过2002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据统计,全区国内游客人数5517.51万人次,同比增长21.52%,其中国内旅游者(过夜)4047.60万人次,国内一日游游客(不过夜)1469.91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231.11亿元,同比增长19.52%,其中国内旅游者收入196.76亿元,国内一日游游客收入34.35亿元。

本篇文章来源于 广西旅游在线 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 网址:

三、★广西南宁的旅游收入为什么会比桂林高?

我觉得主要问题是人口

经济的问题

我们桂林人口没有南宁多

经济没有南宁好

一般在桂林旅游的都是外地人

其实桂林是一个旅游小城市

排桂林前面的都是一些大城市

大城市总体市内旅游消费要比我们高

并不是说越好玩的地方旅游收入越高

旅游收入是受一系列因素影响的。

四、广西桂林各个行业的发展前景与发展空间如何?

桂林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具有前景。

1.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五年来,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达1943亿元,是五年前的1.7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970.8亿元,是五年前的1.98倍;财政收入达209.2亿元,是五年前的1.73倍。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元的县区从4个增加到10个,财政收入超10亿元的县区从1个增加到5个,全市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2.胜地建设风生水起。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自治区“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核心战略布局,一批国家支持政策落地实施,一批高端旅游项目相继开竣工,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比如在2015年,桂林市接待游客447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500亿元,游客人均消费达1157元,胜地建设中期目标基本实现,桂林旅游的龙头地位显著增强。

3.区位交通优势凸显。交通基础设施和通达能力全面提升,两江国际机场飞行航线96条,通航境内外城市67个,桂林航空和桂林通用航空投入运营,湘桂高铁、贵广高铁交会桂林,通车里程占全区近1/4,13个县区通高速公路。我市连接“三南”“四省会”、融入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便捷立体交通新格局已经形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

五、广西桂林旅游消费水平高吗?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旅游事业发展的也是极其迅速,并且覆盖我国的广大地域,面积极广,所以覆盖的景色种类也是很广,包括了众多不同气候地理条件下所产生的不一样的美景。但总的说来我国的旅游行业仍然是处于一种低消费、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情况当中。所以为了更好的推广旅游业,那么一些“高性价比”的旅游地和旅游城市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

人们往往都认为旅游会是一件消耗很多时间金钱的事情,所以更多的是去一些距离生活工作较近的地方来一次短暂的旅行,并不舍得抛开工作花费金钱去度假旅行。总的来说,我国的大多数的居民的经济水平还是处于一种中等较低的状态,所以一些高性价比的旅游地更能受到人们的欢迎。然而我国也是有很多高性价比的旅游地和旅游城市。今天小编要说的就是一个我国“高性价比”旅游城市,旅行三天两夜,人均却不过千。

这个城市就是桂林,桂林真的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城市了,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风景想一幅传统的中国山水水墨画,比较适合来一次短暂的小小的度假,这里真的很适合放空自己,亲近大自然。象鼻山,解放桥,丽江,十里画廊都是一定要去的打卡地点啊。

说起桂林,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在我国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但是极高的知名度往往是游客们认为去这里旅行的消费会很高。但是,桂林真的是一个性价比极高的城市,很适合穷游。这里的住宿也是极其方便的,两夜平均每人也就一百五十块左右,在吃喝方面也是有着很多小吃,可以在当地的小吃街逛一下。三天人均两百多。所以说桂林真的是我国“高性价比”的旅游城市了,旅行三天两夜,人均不过千,真的是比东南亚还划算。国庆节就要到了,你有兴趣前去一游吗?

六、广西经济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

(一)经济增长持续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初步预计,全区生产总值5865亿元,增长14.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年度增量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到103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2363元。财政收入703.86亿元,增长23.7%,年度增量首次超过100亿元,达13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达到260亿元左右,增长40%左右。

(二)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发展协调性逐步增强

全部工业增加值首次超过2000亿元,达到2001亿元,增长21.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8.5%。农副食品加工、电力、冶金、化工、汽车、机械、建材等支柱行业合计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30%左右,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6%。主营业务收入超30亿元的企业比上年增加2家,达到16家。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9.9%。特色效益农业加快发展。粮食总产量1551.6万吨,增长0.82%;糖料蔗产量增长15.6%;鲜蚕茧增长14.7%;水果增长13.1%。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53亿元,增长6.5%。重点龙头企业直接带动农户300多万户,辐射带动约190万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273亿元,增长14.3%。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6000万吨,达到6300万吨,增长27.3%;全社会货运周转量1517亿吨公里,增长16.8%。全区旅游总收入430亿元,增长17%。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比例为21.6:39.7:38.7,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工业比重34.1%,提高1.1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城镇化水平由上年的34.6%提高到36.2%。

(三)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建设加快推进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56亿元,增长31.5%。其中,城镇投资完成2630亿元,增长31.7%。投资继续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技改投资增长41.8%;工业投资增长32.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社会投资快速增长,其中民间投资1468亿元,增长43%。桂林至兴安高速公路等96个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实现新开工。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累计完成投资82亿元。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项目民心工程全面实施。大石山区五县基础设施大会战项目全部开工。龙滩水电站首批机组,钦州、防城港、贵港火电厂,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华银氧化铝一期等69个续建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北海林浆纸、防城港钢铁、湘桂铁路扩能改造、桂林防洪及漓江补水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

(四)开放合作成效显著,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及九大论坛、第二届泛北部湾合作论坛成功举办,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由共识走向实践。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经济区开放开发生机勃勃,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7%以上。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引进区外境内资金实际到位突破1000亿元,增长74.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7.9%。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9.2%,其中出口增长42.3%。

行政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各级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和电子监察系统建立并运行。企业国有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累计完成改制708家。“乡财县管”改革范围扩大到41个县(市、区)。广西北部湾银行、铁路投资集团、交通投资集团等投融资平台抓紧组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稳步推进,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合理制定水资源费收费标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扎实开展。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落实。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农村信用社、金融保险、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粮食流通、科技、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五)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生态环保建设加强

自治区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全区节能减排实施方案,在全区范围开展节能减排“百日行动”。全年关停小火电机组39台共计装机容量63万千瓦,淘汰炼铁产能41.4万吨、炼钢504.9万吨、铁合金29.53万吨、水泥258.8万吨、造纸37.3万吨。10个行业40家重点耗能企业在全国率先开展能效对标考评;新建建筑设计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97%;全国第一个非粮燃料乙醇项目建成投产,车用燃料乙醇汽油试点工作扎实推进。重点二氧化硫治理工程项目全部按期开工,全区近50家制糖企业实施治污工程。11大节能环保生态项目按计划开工,生态工程加快建设。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成效显著。

(六)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群众生活不断改善

第三轮创新计划全面完成。“两基”攻坚战胜利告捷,全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0%;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6万人;普通高校招生15.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88个县(市、区),农民参合率达77.35%。县级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强。第十一届全区运动会成功举办。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0元,增长23.2%;农民人均纯收入3224元,增长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8亿元,增长18.6%。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4.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4.88万人次;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25.35万、339.31万和223.75万。新建五保村388个,累计建成6521个。农村未解决温饱贫困人口减少11万人左右,低收入贫困人口减少25万人以上。自治区为民办10件实事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003年以来的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7%;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7%;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2%;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年均增长48.8%。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特色效益农业快速发展。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接近40%,成为第一大产业;与2002年相比,工业比重提高6.4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比重提高9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7.9个百分点。发展后劲大大增强。西部大开发取得重要进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9223亿元,年均增长28.8%;300多个重大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五年新增高速公路1057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4844万吨,电力装机容量1239万千瓦。改革开放深化拓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我区在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明显提升,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及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新突破,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30.7%,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9%。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9%,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5.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万人次。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边境地区、革命老区、大石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和谐社会建设呈现新局面。

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二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市场需求约束较大、煤炭输入困难较多、主要原材料供应趋紧价格上升、部分工业品价格在供求变化中波动较大,工业持续快速增长难度加大。三是融资渠道和手段单一,项目前期工作滞后,保持相应的投资规模难度加大。四是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五是居民消费价格过快上涨,对低收入群众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