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哪些中国现代文学家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男,浙江绍兴人中凳友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周作人最早在理论上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提倡文艺性的叙事抒情散文,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张小娴,女,香港著名言情小说家,95年推出第一部长篇小说《面包树上的女人》而走红文坛,是继亦舒之后,香港最受欢迎的言情小说家。 1997年开始长居香港畅销书首位,被称为都市爱情小说的掌门人。在业界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拿下《明报》头版做新书发布整版广告的小说家,第一个在地铁做广告的小说家。。。
曹禺(1910年9月24日-1996年)男,本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省潜江县,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是中国现代剧作家以及戏剧教育家,他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继承了先驱者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和为人生的艺术。
残雪原名邓小华。祖籍湖南耒阳,1953年5月30日生于生于长沙。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
池莉,武汉女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学界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其代表作《来来往往》、《口红》、《小姐你早》等作品一经搬上荧屏就成为观众热烈追捧的收视热点,均取得了艺术和市场的巨大成功。池莉的作品关注市井生活,文字能够与读者坦诚相见。
海岩(1954年-),北京人,中国当代作家。本名侣海岩。本职工作为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会长、锦江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昆仑饭店董事长、锦江集团北方管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并创建中圣春秋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主要代表作品有: 《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玉观音》。。。
林燕妮(1948年——)女,香港女作家。 曾被金庸评价是“现代最好的散文女作家”的香港地区才女。代表作有《紫上行》、《系我一生心》、《痴》、《盟》、《缘》,曾获香港艺术家联盟最佳作家奖。
林希作为人名,在中国较为常见,主要有当代作家,车模,艺人和政府官员等。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男,北京人。著名小说家派粗岩,散文家。
孙犁,河北平安人。原名孙树勋。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纪》
王安忆是我国当代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小说家之一。她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总数已达500万余尘御字。她曾经十多次获得过国内外的重要奖项。特别是长篇小说《长恨歌》获得上海市政府设立的上海市文学艺术奖的最高荣誉奖项——第四届上海市文学艺术奖优秀成果奖,并在2002年获得我国文学界大奖——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王小波 (1952年5月13日-1997年4月11日),北京人,作家。1984年赴美。1988年获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1992年后开始成为自由撰稿人。
席慕容,女,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她的诗歌在大陆风靡一时,那时的青年男女要么在背英文单词,要么在背席慕容的诗。
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抗战胜利次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三毛,原名陈懋平(mào)(后改名为陈平),汉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黄桷桠。卒于1991年1月4日,享年四十七岁
二、女作家三毛、在加那利群岛的家?
为纪念女作家三毛,加那利群岛当地政府为其故居揭牌
当地时间9月11日下午6点,三毛故居揭牌仪式在加那利群岛特尔德市镇正差消式启动。市镇女负责人卡门.埃尔南德斯代表当地政府揭牌,并接受随行记者的采访。
三毛故居是台湾女作家三毛(陈平)在海外居留期间与其丈夫荷西共同居住的地方,位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特尔德市镇男人湾洛佩.德.维加大街3号。三毛随荷西曾经在此度过一段幸福的时光,其在此创作的很多作品被收录于《哭泣的骆驼》、《背影》等书。1979年,荷西在拉帕尔马岛潜水时丧生。三毛悲不自胜,离开了小岛,1991年辞世。此后,很多去加那利群岛旅行的中国游虚哪知客慕名到这里参观。随着游客逐年增多,特尔德当局表示,要为三缓灶毛故居悬挂纪念牌匾。
加那利群岛位于西班牙南部,风光旖旎,气候宜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西班牙乃至欧洲的旅游胜地之一,阳光、沙滩、火山、沙漠、美食、美景,应有尽有。随着欧盟旅游政策的逐步放宽,很多中国游客移步欧洲,加那利群岛逐渐成为国人旅游的焦点之一。
揭牌仪式当天恰逢中央电视台《城市一对一》节目组在特尔德镇录制节目。当地的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这里是三毛女士在欧洲的家,通过揭牌以示纪念,欢迎中国朋友的到来。
三、当代女作家铁凝的介绍
铁凝,女,当代中国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铁凝文集》(5卷本),以及中、短篇小说、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300余万字。其小说《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六月的话题》分别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其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首届国家级大奖——鲁迅文学奖;其电影《红衣少女》、《哦,香雪》先后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及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部分小说已译成英、法、德、日、俄、西班牙、奥地利、丹麦、挪威等文字并在香港、台湾出版。
籍河北赵县,1957年9月生于北京,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150余万字。1982年发表短宴唤篇小说《哦,香雪》描写一个农村少女香雪在火车站用一篮鸡蛋向一个女大学生换来一只渴望已久的铅笔盒,表现了农村少女的纯朴可亲和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作品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它真实描写一个少女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纯真美好的品格。1984年《六月的话题》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麦秸垛》获1986~1987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1984年铁凝调入河北省文联任专业作家,现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晌携凯隐侍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