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将文化产业充分融入夜间经济?

中国旅游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战冬梅表示,夜间游市场潜力巨大,已成为旅游目的地夜间消费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旅游研究院3月发布的《夜间旅游市场数据报告2019》中显示,2019年春节期间国内夜间总体消费金额、笔数分别达全日消费量的28.5%、25.7%,其中,游客消费占比近三成。携程、驴妈妈等旅游平台的夜游产品的订单也都在稳步增长。

80、90甚至00后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热衷熬夜,同时对夜间娱乐活动有着巨大需求。据相关调研显示,2019年中国年轻女性“夜蒲族”熬夜选择的外出场所中,78%选择电影院,67%选择酒吧或KTV。除了这些典型的传统娱乐场所外,24小时便利店、不打烊书店等,也成为年轻人租房的考虑因素以及夜间活动的重要场所。

2019年中国年轻女性“夜蒲族”熬夜选择外出场所占比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夜经济形成多元化发展趋势

逛夜市、赏夜景、吃夜宵……日渐多元化的夜经济,也使得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多地借助夜经济政策东风,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观光、旅游、交通等有机结合,形成多元业态发展的格局,在推进消费升级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

模式一:多元商圈盘活经济

天津西站地区的红桥区运河新天地夜市,抓住夜经济新规推出的机遇,将15个经营萧条的独栋建筑,变成以夜市为核心的“夜经济”商圈。

天津市红桥区商务局副局长王健说,运河新天地夜市是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突出特色餐饮业态的精品美食街区。同时,还设有时尚商品、儿童游乐、极限运动、音乐喷泉、运河文化广场等服务业态和观光景点。

红桥区副区长徐卫京介绍,夜市自5月18日开街以来,平均每日客流超2万人次,32个小吃商户日均营业额超过20万元,夜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也对周边区域产生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夜市为核心的“夜经济”商圈初步形成。

模式二:消费升级带动夜间旅游发展

华灯初上时,乘坐浦江游船,是打开“夜上海”的一种独特方式。泛游浦江之上,温婉流动的江水与现代建筑的倒影相结合,在江南特有的温柔中藏着现代化的科技感,让人们感受属于上海这座国际大城市的独特魅力。

上海浦江游览集团副总经理洪朝辉说。居民消费升级倒逼企业加强创新,促进企业供给多元化。过去消费者夜游黄浦江主要是看风景,现在他们有了更多需求,如选项丰富的美食、精致的伴手礼、方便的服务设施及友好的服务人员,以及一些演出或庆典活动等。目前,上海共有34艘游船经营黄浦江游览项目,年客流量300万人次以上,暑期旅游高峰的日均客流量逾1万人次。

模式三:“美食+文化”的新夜市

今年5月1日起,位于北京前门阿里山广场的啤酒花园试营业,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个建立在古老地段的年轻夜市就聚集了充足的人气。据阿里山广场运营负责人赵宇介绍,阿里山广场啤酒花园的全称是“大前门里小酒馆”,在夜市的小舞台上还会有非遗的传承人表演皮影,小提琴演奏等文化表演。未来这里还会举办与北京、前门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展出老前门的旧影像等;结合年轻人的喜好,做各种有趣的快闪活动。

赵宇表示,这两个多月里,前来夜市消费的人群中80%以上是北京市民,多数是年轻人。6月份的销售额是5月的1.8倍,估计7、8月份随着暑期的来临还将带来销售高峰。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文化娱乐产业投资前景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二、夜经济对旅游的影响?

1、文化旅游“夜经济”(夜间旅游)是一种新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既让传统旅游资源焕发新活力,也创造出新的旅游吸引点和文化旅游产品;既可以提升城市、景区旅游资源和非传统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使用价值,也能够提升游客的时间利用率和旅游体验度。

2、精彩纷呈的夜间旅游能为城市带来经济、社会、人文等多重价值,从而为游客提供一种焕然一新的体验,进而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拉动夜间旅游消费。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温州瓯江夜游项目融合光影山水秀、光影渔人码头、光影游船、光影礼堂等多种形式,成为夜间旅游创新的最新尝试。

武汉夜游同样表现不俗,“长江灯光秀”带火两江游览,2019年“五一”期间,该项目共接待游客超过2.2万人,同比增长121.5%;总收入超过200万元,同比增长142.9%。

此外,延安旅游业在大型城市灯光秀《延安颂》的带动下实现井喷式发展,2017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增长25.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1.0%。

3、发展夜间旅游,需要注重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地方政府和旅游景区应系统规划,差异化布局,逐步推进。要充分考虑城市现有资源,确定“夜游”项目的核心功能,开发符合城市定位和城市气质、凸显城市调性的夜间旅游产品,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夜间旅游。

扩展资料

中国旅游研究院大数据显示:超八成受访者表示夜游意愿强烈。国庆期间,游客夜间消费金额和笔数占比均高于全国居民水平。《2020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指出:全国5A级景区夜间开放率22.8%,4A级景区夜间开放率20.4%。

传统景区、文化场馆相继推出夜游。全国已形成一批深受本地居民和游客欢迎的夜间文化和旅游项目、夜间节事、夜游街区和夜间经济集聚区。

《报告》显示:城市夜生活体验成为游客夜游首选。文化艺术场馆、电影院、剧场、夜市、集市是最有吸引力的夜间消费场景。

夜跑、夜市、广场舞、剧场、开放麦、相声、音乐节、杂技等可体验参与的夜间活动越来越多。夜间演艺门票价格三年来持续下降,演艺防控措施调整后,第3季度环比增长超7倍;超过八成受访者表示夜间文化需求、休闲需求、消费需求基本可得到满足。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点亮文化旅游“夜经济”(新语)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夜经济激活城市竞争力

三、设计如何在我国地摊经济文旅经济夜间经济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可以要求鼓励各地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完善配套服务和管理,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

发展文化和旅游“夜经济”。鼓励各地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完善配套服务和管理,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鼓励有一定夜间经济基础的地市新建、改造提升酒吧街、咖啡街、餐饮街,打造一批夜间经济示范商圈(示范街区)。

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商业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紧密结合,适当延长营业时间,增设24小时便利店等夜间消费场所。重点打造“文旅+演艺”模式,探索博物馆夜间开放,丰富夜间文化演出市场和其他消费热点。完善夜间交通、安全、环境等配套措施。

扩展资料:

“地摊经济”的相关内容:

1、指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建设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组织开展特色文旅消费活动,鼓励开设节假日步行街、周末大集、休闲文体专区等常态化消费场所,探索培育专业化经营管理主体。

2、开展重点消费品监督抽查,严厉打击发布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推行经营者“放心消费承诺”活动,鼓励经营者结合自身经营情况,按照有利于消费者的原则,开展“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广东省商务厅-广东省商务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政策措施的通知

四、夜间经济越来越“香”,如何才能营造新“蓝海”?

我觉得夜间经济如果弄得好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因为白天人们为了工作忙忙碌碌,晚上很多人会选择出去玩一下放松一下心情,逛逛街,吃吃夜宵,带动一大笔消费。怎么才能让夜间经济越来越好呢?我觉得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给小摊贩们降低租金。

大家都知道像一些夜市里的摊位虽然面积很小,摆放的东西也不多,租金却十分贵。租金贵会导致卖家的商品跟网上的商品价格差距大,没有竞争力。久而久之,卖家的生意会不好,买的人也会变少。相关部门可以把位置重新再优化细分一下,降低一点租金,给卖家实实在在的优惠。现在网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如果实体经济不拿出一点诚意,顾客们都跑到网上去购物了。

二,多举办一些活动,汇聚人气。

相关部门可以多举办一些美食节等活动,吸引周边的人去消费。但是美食节一定要注意食品的质量,现在的人们对食物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仅仅要吃得饱,而且要吃得卫生有营养。另外办理这些活动过后街道往往会一片狼藉,我们一定要多宣传这方面的注意事项,在夜市边多摆放一些垃圾桶,参加活动的人最好把自己吃剩下的食物带走,尽量不留下任何垃圾。

三,多弄一些特色的食品,传统的物件等。

在夜间的经济上,我们可以融合一些文化方面的食物,比如当地的传说,当地有名的食物等。把这些做成一些周边产品,这样子外地的游客过来游玩,会增加他们的记忆点,有利于传播当地的文化,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旅游。

总的来说,夜间经济的活跃需要各个部门和消费者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