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国庆假期,在旅游和消费方面出现了哪些趋势?又有哪些新特点?

公园或者是说那些古城了,因为大家都是比较欣赏那里的生态环境的。

红色旅游热情度高涨 

在国庆期间,太多人外出旅游,你来我的城市旅游,我来你的城市旅游,在这八天的假期里,很多人都安排得满满的,这真的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节日,众所周知,除了春节,只有国庆节是一年中最长的节日,但春节是回家的日子,所以只有国庆日才是旅行的最佳时间,所以中国国庆期间的消费水平确实很高。2022年,国庆节旅游人数已达到4.22亿,国庆节假日期间可旅游的地方更多。

经济复苏更上一个发展台阶 

其中,红色旅游、夜文化活动、住宿酒店等新的旅游方式受到游客的欢迎。从市场反馈数据来看,这些新的黑马项目确实带来了大量收入。由此可见,随着国庆假期的到来,不同方式的旅游已经成为中国人消费的新时尚,也将在疫情下对旅游业带来一波冲击,让旅游从业人员看到春天。此外,全国黄金周期间的机票价格也达到了过去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国内航线的旅客人数超过320万。

微旅游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也就是说,平均每天的旅客人数比上一个中秋节假期增加了约15%。乘客人数急剧增加的原因也是由于机票价格下跌。随着机票价格的下降,乘客们继续探索新的度假需求,短途旅行产品也越来越受欢迎。在此期间,短途旅行,特别是露营,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在新的消费趋势上,国庆节给懒人的家用电器带来了提振。国庆节是消费时间。根据京东的数据,整个黄金周的家庭消费份额已经从详细的场景分割转变为改进的趋势整合。

二、旅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旅行社数量持续增长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尽管2020年以来疫情对于旅游行业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旅行社数量从2019年的不到3.9万家,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4.24万家,较2020年增长4.3%。

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下降

和旅行社数量不断增长不同,2019-2021年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不断下降,从2019年的41.59万人下降至2021年的27.88万人,2021年较2020年下降13.55%。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同比增长12.8%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但是依然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59.01亿,仅恢复至2019年的54.0%。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23.42亿人次,增长13.4%;农村居民国内旅游9.04亿人次,增长11.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增长3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收入为2.9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0%,但是远低于2019年的5.73万亿元。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消费2.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总消费0.55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8.4%。

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额达1.47万亿元

根据Fastdata极数数据,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开始复苏,2021年全年交易额为1.4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4.9%,但是依然没有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综上所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旅行社数量不降反增,但是旅行社从业人员持续下降。从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总消费等数据看,行业出现复苏迹象。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旅游总消费达到2.92万亿,同比增长31.0%;在线旅游交易额达到1.47万亿,同比增长34.9%。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三、旅游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旅游景区损失超50%

新冠疫情对旅游景区的经营提出巨大挑战。根据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初步统计,2020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景区收入损失额度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90%以上。在降价营销、入境游大幅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国景区企业的收入损失程度会达到2019年同期收入水平的40%-50%以上。景区行业整体收入损失程度将会显著高于旅游行业整体平均水平。

疫情后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1-2千元

根据中国旅游院和马蜂窝数据,2021年,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1000-2000元之间,占比为48.5%。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疫情过后,景区企业应打造新场景、新活动、新体验,从而提升二次消费,全面推动景区创新发展,合作共赢,实现内容升级、业态升级、产品开发、业务复苏、收入结构转型等一体化升级。

推广微信营销

截至2021年6月,微信月活跃用户达12.51亿人,在庞大的用户群体支撑下,微信可作为游客游园的APP,为游客提供便利,为景区降低运营成本,助力景区进行产业升级。

发展智慧旅游

疫情过后,国家发布一系列政策助力旅游行业发展,其中,发展智慧旅游为主旋律,具体内容如下:

综上所述,后疫情时代,旅游行业内企业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智慧旅游。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四、体育旅游升温“为一项运动,赴一座城”成旅游消费新趋势

比起 旅游 时晒美景、发自拍,如今的朋友圈里更流行晒旅途中的徒步地点、跑步地图……

这个夏天,人们更渴望个性化、体验化、 情感 化的旅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运动爱好融入旅行中,东京奥运会拉开战幕,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脚步也日益临近, 体育 旅游 消费持续升温。目前,市场上的主流 体育 旅游 产品,大致可以分为健身游、极限游、观赛游和参赛游等几个类别。

年轻人花式玩法将 体育 旅游 送上C位

中国 旅游 研究院和马蜂窝联合发布的《中国 体育 旅游 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近日发布,解析了2021上半年 体育 旅游 市场的热点及发展态势,对 体育 旅游 人群未来消费行为进行了预测。

报告称,我国 体育 旅游 年轻化特征显著,80后、90后游客占比超过7成,90后年轻人比重较高,达40%,成为出游的绝对主力。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事业趋于稳定,或拥有自己小家庭的80后、90后人群来说, 体育 旅游 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海南、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多个城市跻身 体育 旅游 热门目的地,除了跑步与骑行,年轻人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向深潜、帆船、冲浪、滑雪等国内新兴 体育 项目,在玩法上也日趋多样。

“非常爽!刺激!完美!俯瞰海岸线,一边是灯塔,一边是风车阵,像童话世界一样。”来自杭州的游客汤皓在海南东方跳伞基地跳伞落地后,迅速把跳伞过程分享在社交平台。

以前大家都喜欢去国外跳伞,国内项目发展较为缓慢,现在受疫情影响, 旅游 消费回流,许多人专门飞到海南跳伞解压。不管是持证跳伞还是体验跳伞,海南都能满足游客需求。想运动但又害怕盛夏的太阳,可以到室内场馆比如无锡融创躲一“夏”太阳。“飞翼过山车”“激流勇进”“风雨同舟”“跳伞奇兵”等项目让人目不暇接……游客可以在这里挑战刺激 体育 竞技项目。

“运动+社交”已成当下年轻人的潮流

携程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月13日~7月13日,“旅行+运动”关键词热度环比上涨235%,其中,新上线的“运动潮玩体验”话题热度排名靠前,潜水、冲浪、室内滑雪、飞机驾驶体验等主题备受年轻人的喜爱。

“运动+社交”已成当下年轻人的潮流。类似“潮玩运动街区”的一站式社交运动 娱乐 场所已成为年轻人争相造访的网红打卡地,在那里不仅可以和朋友一起体验VR、射箭、壁球、复古溜冰、密室、F1赛车模拟器、气步枪模拟射击、冰壶等运动项目,还可以享受 美食 、酒水、表演、赛事直播等附加 娱乐 内容。

马蜂窝 旅游 研究院负责人冯饶表示,“适合朋友聚会、体验没尝试过的运动是这类场所吸引年轻人的主要原因。此外,体验感强、有专业教练现场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不少年轻人认为,这类团队运动更容易让人发现‘同好’,结交朋友。”

体育 运动为城市目的地再加buff

体育 赛事不仅能够在比赛季为举办地带来热度,也是当地展现城市形象以及文化风貌的大好时机。奥运会作为最“吸粉”的赛事之一,无论在赛中还是赛后,都为举办城市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客流。

在2021年 体育 旅游 热门境内城市Top10榜单上,因疫情导致的境外游受限,却让以往热衷境外 体育 游人群纷纷将目光转向境内目的地,潜水、冲浪、浮潜、滑翔伞等曾经的境外海岛游热门玩法,使三亚迅速蹿升至境内 体育 旅游 热门目的地Top1。北京凭借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的优势位列热门城市第二名,青岛则凭借帆船体验、出海看日落喂海鸥、海钓等 体育 游乐项目位居第三,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奥运帆船博物馆均是热门景点。

安全保障是必需

近年来,国家 体育 总局、文化和 旅游 部常在春节、国庆等假期联合发布 体育 旅游 精品线路,促进 体育 产业与 旅游 产业融合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户外运动需求。

《中国 体育 旅游 消费大数据报告(2021)》提到,不同地区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 体育 旅游 ,例如华北和东北地区主要是冰雪 旅游 ,中西部地区则依托山地丘陵、沙漠河流等开发了峡谷穿越、山地自行车、荒漠探险等项目。

行业数据显示, 体育 旅游 市场正在逐步扩大。据了解, 体育 旅游 能让游客有更好的参与感,受到广泛欢迎。而另一方面,参与 体育 旅游 项目可能存在安全风险,需要做好安全保障。专业人士建议,相关部门要完善 体育 旅游 项目的标准,推进 体育 旅游 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留住风险防控、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胡玥姣 综合人民资讯、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海南日报等)

五、简述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未来旅游热点分析

大家好!我是异路风尘,传递正能量,分享知识观点,跟异路,不迷路!

从全球经济和政治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现代 旅游 理念的转变,人民生活的提高,大众 旅游 已经不能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和生活需求。近几年根据人们对 旅游 的需求,进行深刻的反思,倡导可持续 旅游 并且从“人类中心论”转变为“生态中心论”,在新的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消费模式和消费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参与型 旅游 受到推崇,团队 旅游 向散客 旅游 转变,背包游和自驾车游兴起等。

1、 旅游 向着多样化、大众化和精细化发展。

旅游 目的地不同,导致 旅游 向多样化发展,如商务会展 旅游 、文化宗教 旅游 、企业团建 旅游 和新兴高端 旅游 。再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旅游 不再是高消费活动而是作为日常生活方式进入了千家万户。随着 社会 的发展尤其是国家高铁运输网络的逐步形成,人们的工作、生活都可能会成为远距离的长途旅行方式, 旅游 的距离概念逐渐淡化,传统的地域观念、民族观念被进一步打破, 旅游 的淡旺季将会不再明显。

2、文化属性是 旅游 业发展的本质新亮点。

旅游 本身的文化性质是内在的,也是人民对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2019年 旅游 部和文化部的合并也预示着 旅游 的文化属性将被加强, 旅游 企业将必定成为生产文化、经营文化和销售文化的企业。 旅游 者进行 旅游 从本质上看也是购买文化、消费文化、享受文化。在 旅游 开发、管理和经营的过程之中没有文化的 旅游 产品必定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 旅游 业发展首先要注重文化内涵建设。无论是文化性、生态性、探险性还是度假性的 旅游 项目,也无论是办旅行社,还是建饭店,都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可以说未来 旅游 的发展趋势必定是文化确定, 旅游 企业对文化内涵的注重已经成为 旅游 业竞争的起点,起点高则发展更广。

3、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是 旅游 业发展的主旋律 。

在 旅游 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主要以游览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为目标。但随着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 旅游 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体验生活。人们 旅游 需求的多层次发展势必迫使 旅游 业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4、 旅游 服务逐渐向人性化和 社会 化方向发展 。

随着 旅游 业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标准化服务的实施使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提高。然而由于 旅游 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等特点,标准化服务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因此,未来 旅游 服务将通过人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努力使所有的游客满意。一方面通过开展度假游等继续为 旅游 者提供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开展商务游、会展游扩大对企业、政府的服务。通过承揽其他各种专项 旅游 服务,真正实现 旅游 服务全面化、 社会 化、人性化。

5、沉浸式 旅游 已是 旅游 发展趋势,备受青睐。

现代的沉浸式 旅游 主要通过高 科技 手段,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方式使人沉浸在精心营造的幻妙氛围中,形成全新的场景体验。沉浸式 旅游 可以为 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一方 探索 的空间,更注重 旅游 项目内在文化元素的发掘与利用,如若深挖景区的文化元素,将其用可观可感的物像体现出来,游客则可以接受精神的洗礼,离 旅游 内在核心就更近一步。营造一个情景让游客融入,恍如隔世强烈带入情景,使游客在情景中找到另一个自己,这样的游乐体验才是高品质沉浸式 旅游 产品趋势。

6、 旅游 与剧本杀模式相结合更能吸引年轻人。

2020年暑期,由飞猪推出的一款剧本杀产品同样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在招募信息发布后,短时间就收到了上百封试玩者的简历,足以见得“景点+剧本杀”的火爆程度。事实上,“剧本杀”在年轻人之间早已开始流行。即能提供深度的角色及内容体验,还带有一部分社交属性的“剧本杀”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一代的社交+ 旅游 的新宠。在后疫情时代,景区想要摆脱主要依靠门票的收入模式,而酒店也想通过各类创新项目弥补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深受年轻人青睐的“剧本杀”无疑成为 旅游 企业者不二之选。

7、南方冰雪游和北方雨林游仍是未来发展的热点趋势。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圆满落幕,我国奥运健儿的出色表现,冰雪游成为 旅游 的又一热点,由于距离和我国南北温度的差异巨大,南方冰雪游和北方雨林游仍是未来发展的热点趋势未来十年不会降温。

8、“梦回大唐”——夜间 旅游 项目也将成为未来 旅游 趋势的“黑马”。

2019年为发展地摊经济,营造高品质夜间文化 旅游 消费环境,激发文化和 旅游 消费潜力,加快形成夜间 旅游 经济体系?依托中心城区设施和重点景区,培育夜间观光游憩、文化体验、特色餐饮、 时尚 购物等夜间 旅游 经济产业,推动形成与区域商圈发展相融合、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建设一批夜间 旅游 优质项目,推出一批夜间 旅游 产品,形成一批夜间 旅游 发展示范城市,打造一批活动丰富、吸引力强的夜间 旅游 景区,最终形成布局合理、富有活力的夜间 旅游 发展格局。夜间游也更符合当下 社会 快速发展下年轻人的心里需求。

9、 旅游 业 科技 化趋势日益突出 高 科技 在 旅游 业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旅游 资源开发的高 科技 化,海底游、北极游、太空游等 旅游 方式已成为可能; 旅游 服务的高 科技 化,如: 旅游 目的地信息系统、计算机预订系统、饭店管理系统、开张与结算计划等信息网络技术能够极大地促进 旅游 业的发展。

跟异路,不迷路,欢迎关注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