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南的“过桥米线”,是一道怎样的美食呢?

我是云南人,喜欢吃过桥米线,对这个问题有发言权,谈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说起好吃的过桥米线,首推它的发源地蒙自,那里是最正宗的出处,也有着最好的食材、配料、做法,总之,是最好的搭配和最正宗的味道。

作为过桥米线的发源地,蒙自的米线不仅正宗,而且自成一派。

巨大的铜锅里滚着已经熬制许久的鸡汤,而盛汤的碗几乎是个小盆,端在手上略显豪迈。

面前整齐排开的各色配料们更是让人不禁挑花了眼,炖得耙软的排骨,炸得香脆的酥肉,带皮的肉片,卤过的牛筋牛舌猪尾巴,腊叉烧,烤猪皮,还有煎得金黄的荷包蛋,一入碗,马上就和高汤原本的醇味融在一起,鲜香极了。

趁热倒入细而香软的蒙自米线,再零星撒上些韭菜,香葱,和腌菜之类的佐料,一碗热气腾腾的过桥米线就制成了。玉白的米线,火红的油辣椒,青绿的菜叶,沉浮于澄黄的汤汁里,俨然一幅彩云追月的画卷。

对云南人来说,这圆月般的汤碗中所涵纳的东西,便是家乡的味道。离家再远,这味道依然深植于舌尖的每一个味蕾之中,久久消散不去,令人百般惦念。

推荐几个自己喜欢的蒙自米线店。

1、很久以前在进蒙自城的老路上有一家不太起眼的铜锅过桥米线店,汤好、量足,每天都是食客众多。

2、蒙自过桥米线一条街(叫什么名字没记住,手机导航就能找到)上有很多家过桥米线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我记得其中一家的名字叫做“火烧房子”,有些特别。“火烧房子”是一个连锁的过桥米线店,在开远、建水、丽江都有分店。

3、新安所。蒙自当地的朋友专门带去吃过桥米线,价格不贵、分量十足、味道极好,是当地人常去的地方。

蒙自的过桥米线味道特别好,店家装米线、配料的麻利动作连贯快速、一气呵成,站在边上欣赏一下也是挺不错的享受。

昆明的过桥米线也有其特色,因为配料产地的不同,在口味上会有些差异,却也称得上是一道独特的云南传统美食。

在昆明吃过桥米线,推荐以下几家:

1、建新园。老字号的米线店,是我们常去吃过桥米线的地方。它是连锁店,在昆明各个区域开了很多分店,口碑不错。

2、昆明饭店过桥米线店。新开不久的过桥米线店,位于东风东路,依托四星级的昆明饭店品牌优势,因为良好的就餐环境、贴心周到的服务、较好的食材搭配,在昆明过桥米线行业有了很不错的影响力。

3、宝善街的福华园。是一家历史比较久远的老店,味道正宗、食客众多,缺点是位于繁华街市、店面较小,常常是人满为患,就餐环境差。

在云南,过桥米线店很多,去哪里吃、哪里好吃,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以上推荐是自己去过、感觉不错的地方。欢迎各位朋友补充推荐。

二、云南有一种美食叫过桥米线,没吃过正宗过桥米线不能说你到过云南

近些年, 云南 是每年必去的地方,每次去 过桥米线 是必须要吃的,那种 滚烫中透着滑丝丝的香气 真的让人难忘。在内地,也有不少经营过桥米线的店家,但吃起来,就少了云南的味道,所以说没品尝过正宗的过桥米线,就真的不能说你到过云南,那么知道云南最正宗的过桥米线源自哪里吗?对,没错,就在蒙自。

蒙自 是红河 州首府,一个 冬天避寒 的好地方,即 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深厚的文化 历史 底蕴 , 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 宜居之地 。

蒙自已有2100多年的建县史,没来之前真没有想到蒙自会有这么厚重的 历史 ,这里不仅 被称作“中国过桥米线之乡”、“中国石榴之乡” , 这里还有 云南 省的 第一个海关、第一个电报局、第一个邮政局、第一个外国银行、第一条民营铁路、第一个驻滇领事馆 ,这些已经成为 历史 烟云了,都几乎被人淡忘了,蒙自现在在人们印象中最深的有三个,一是这里是云南过桥米线的发源地,二就是当年 西南联大的文法学院 迁住与此,三就是这里曾是冯小刚电影 《芳华》的 外景地,影片12亿的票房也创了记录了,上映的时候着实让蒙自火了一把。

说到过桥米线,这里有个典故。

在早些时候的蒙自,有一位书生为考取功名,躲在湖中岛苦读,湖中岛要通过长长的堤桥和湖岸相连,他的妻子每天都要 踏堤过桥 给书生送饭,因为堤桥实在太长,每天的饭菜送到的时候,饭菜就已经凉了,他的妻子感到内疚,直到有一天,妻子发现煮过的鸡汤,因为上面覆盖着厚厚一层鸡油而使得热气不易挥发,即使长时间过后,依旧滚烫,于是妻子得到启发,在 鸡汤内放入米线 ,送到书生面前的鸡汤仍滚烫如新沸,米线浮动如银丝,书生胃口大开,后来书生一举成名,衣锦还乡,书生想起自己苦读的日子,就给鸡汤米线起了一个名字 一 过桥米线。

蒙自过桥米线堪称 “一个人的盛宴 ”,店家端上来一个和盆差不多大小的海碗,加上十几、二十几个个装满食材的小碟子,还没吃,心里就已经有天下唯我独尊的快感。

蒙自 过桥米线分为米线、高汤、拼盘三部分。在这里,米线是基础、高汤是灵魂,而拼盘辅料则是米线的生命。

碗里金黄油亮的老汤,透着熬制出来的香醇味道,这汤就是过桥米线的灵魂。过桥米线之所以美味独特,还是在于原料,这就和茅台酒只能用赤水河的水酿造一样, 蒙自 的过桥米线用来自 蒙自 草坝产的优质稻米制作,米线柔软绵长,有筋骨而不断,细腻滑爽,口感极佳, 还可晒干长期保存,不脆不碎,回煮后口感依旧,自有其特殊的韵味。 也正是因为原料的差别,所以外地始终无法做出正宗的 蒙自 过桥米线 。

今天蒙自的米线制作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传统,不加任何添加剂,讲究水、米的选择,外地人可以生产米线,也可以把蒙自的米买去做米线,但始终无法做出正宗的蒙自过桥米线,就算把蒙自的水运过去也做不成,因为外地没有蒙自的温度和空气,这也许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去蒙自,一定去吃这种 菊花过桥米线。

来到新安所,你才会发现蒙自 美食 不仅有过桥米线。

新安所镇位于州府蒙自城东南,这是一个建立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的古镇,距城区7.5公里,素有“千年古镇”和“中国石榴之乡”的美誉。

这里的粉蒸肉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特 色传统 美食 ,有着“百年传香粉蒸肉”的美誉。

蒙自著名的小吃,烧豆腐、烤肉串,从烤制味道到吃法。都以新安所的最为地道,特别是在烧烤摊前吃烧豆腐,食客吃一块烤好的豆腐就自觉取一粒玉米放在桌面上,最后按照玉米粒的个数来计算吃了多少烧豆腐,老板从不会计较食客是否少放了玉米粒,让食客感受到了当地朴实的民风。

具有乡土风味的炸酱米线和沾水卷粉是当地最受欢迎的特色 美食 ,再配上一杯老冰棒木瓜凉水,那就更爽到家了。

来到蒙自有一个地方是不能不去的,那就是南湖公园,也就是前面讲的书生读书的地方,云南过桥米线的发源地。

南湖有三座湖心岛,是明代的时候堆砌而成,还给这三个岛起了个好听的名字,方丈、蓬莱和瀛洲,在古代这就是海上的仙山,行走在湖边,看着灯火璀璨的湖中岛,便让你忘却了尘世的喧嚣,沉浸于到自然的宁静之中。

地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南湖南路7号

门票:免票

这是滇越铁路上一个穿越百年时光的火车站, 这里曾经繁华,也经历了血与战火。

1910年3月随着滇越铁路全线竣工,碧色寨站成为滇越铁路的核心枢纽,在之后的30多年间,碧色寨站一直是滇越铁路沿线第一大站,也是中国最古老的火车站之一。近年电影《芳华》和《无问西东》均在此拍摄取景。

车站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样子,老房子保存完好,法式铁路用房、养牛房、站长室、职工食堂、酒吧仍静静地伫立在那,车站墙上的时钟斑驳陈旧,表盘上的英文Paris(巴黎)字样依清晰可见。

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这里是部队的包扎所和运输伤病员的重要通道。

地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开蒙线东50米

门票:免费。

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天津等地先后沦陷,清华、北大、南开迁址云南组建了西南联大。

但因为战时的昆明校舍紧张不够用,南迁的学校和研究院所,一部分去了宜宾的李庄,联大的文学院、法商学院迁到蒙自,在这里成立了联大分校。

这里有滇越铁路连接昆明,交通便利,又有很多闲置的房子。

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等大师自此下车云集。

这里曾经是朱自清、金岳霖、冯友兰等大师们漫步畅谈、思想碰撞的地方,通过一批旧址和古老建筑仍能追寻当年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 历史 记忆,

地址: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南湖北路哥胪士洋行

门票:免票

130年前, 法国 殖民者挑起中法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将 蒙自 定为对外通商处所,

是云南设置的第一个正关, 号称“ 云南 第一关”,也是近代 中国 21大海关之一。

地址:蒙自县城南湖东南隅

门票:免票

三、云南传统美食过桥米线,里面加了哪些食材?

大部分的中国人一定都品尝过过桥米线,这道食物的烹饪方法比较特殊,不像传统烹饪方法。制作过桥米线,得先加热铁锅,利用铁锅的余热烫熟食物,这样的制作方法能最大程度地保证食材的鲜味。并且多种食物融合在一起,调制出来的汤底比较鲜香,再加上米线爽滑的口感,可以说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

过桥米线最早发源于云南地区,是当地很出名的小吃之一,属于滇菜。制作过桥米线不难,关键是在于食材的挑选和处理,其他步骤都比较简单。制作这道菜先要准备好细的米线,鸡肉,鱼豆腐,豆芽,麻油,醋,辣椒油,虾,油麦菜,各种喜爱的配菜,鹌鹑蛋。食材备好后,我们要把汤底制作好,烧热铁锅,之后再开始下一个流程。

首先,把三黄鸡洗干净,去掉内脏。准备一个铁锅,放入大量的自来水,少量的生姜片和葱白,开火将水烧热,这个过程是为了给鸡肉去腥,这样做出来的汤底口感更佳。把一个砂锅洗干净,再倒入矿泉水,加入鸡肉和葱,开小火熬制两个小时。因为熬制的时间比较久,所以最好选择老鸡,不容易把肉熬烂,口味上也会更加鲜美。

制作汤底的时候,可以先把米线放入冷水中侵泡,把米线泡软。其次,用刷子将虾子清洗干净,去掉虾头,其余食材全部处理好后,放入一个个小碟子中备用,等待下锅。汤底熬制好后,把鸡骨头捞出来,留下鸡肉,趁热倒入配菜,用筷子不断地搅拌,把食材全部烫熟。

然后,我们开始调制佐料。准备一个小碗,在其中加入大量的醋,少量的麻油和辣椒油,倒入砂锅中,这样一道既简单又美味的小吃就制作成功了。

过桥米线的制作方法有很多种,上面的方法只是其中一种。因为每一个的口味不同,所以在配菜上的选择也不同。我们在制作这道小吃的时候,可以加入大量自己喜欢的食材,前提是要把这些食材切薄切小,这样才不会出现不熟的现象。制作这道菜,需要加入砂锅,所以我们尽量戴上比较厚的手套,可以用夹子取下砂锅,避免出现烫伤。

这道菜的营养价值还是蛮高的,既能起到暖胃的作用,又可以大补。老鸡的营养价值本身就很高,通过两个小时的熬制,可以把肉中的精华提取出来。再加入种类繁多的食材,荤素搭配,营养全面。这道小吃所含有的热量不高,所以不管在哪个季节,我们吃过桥米线也不容易引起上火。在家制作这道菜的时候,前期工作一定要做好。可能我们在火候和温度的把控上,不是很精准,多尝试几次后,就可以掌握到一些小窍门。

四、过桥米线是哪里的风味小吃呢?具体的制作方法是什么?

过桥米线是哪里的风味小吃呢?具体的制作方法是什么?

云南过桥米线是云南滇南区域独有的特色小吃,归属于云南菜。这道菜始于蒙自,由汤、调味料、活猪里脊肉片、鸡胸肉片、墨鱼片、半生熟的猪里脊肉片、毛肚片和鱿鱼片做成。辅材包含豌豆尖、苋菜、香莱、京葱、嫩芽丝、姜片、姜厚朴片、豆油皮干

过桥米线做法:将乌骨鸡的内脏取下,清洗,取下猪板油。将鸡切成一小块,先用食油煎一下,放水漫过乌骨鸡,慢慢熬成浓鸡汤。(用走地鸡或母鸡煮的汤较为浓,由于个人爱好乌骨鸡的味儿,看个人爱好)。热碗:装过桥米线的碗一定要用热水烫一下,保持温度。将米线放进水里烧开或焯一下预留。锅中放香菇牛肉油,慢慢熬出猪油。高汤:将煮好的猪油放进碗中,将烧开的鸡汤倒进碗大约八成满。

云南过桥米线一定要保证“四烫”:即猪油沸烫,鸡汤滚热,过桥米线现烫,盛碗要开水烫。仅有确保四烫,才可以确保鸡汤的环境温度能把全部食物烫熟。“三忌”(自个汇总的):防止先喝汤水,由于上边盖的鸡油温度非常高,以防烧伤嘴、切勿把食物放乱:应当先让持续高温把肉和蛋煮开,再去素食,最终进到过桥米线。防止最终吃荤:吃面的情况下,先吃肉和鱼肉,这样可以让你通道维持在最畅顺最美味的情况下。

云南过桥米线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时间了。相传有一位书生,为了能名与利,在湖边小屋苦学。以后,老婆每日给老公送餐,但每一次饭到老公手上,都已凉了。之后,聪慧的老婆想想一个办法,每日送鸡汤和米糊。由于粘稠的猪板油有隔热的效果能够热粥吃,逐渐就传出了。由于媳妇每天都要过河送餐,因此叫云南过桥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