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说说你们当地的方言有啥特点吧?
我是湖北人,我们湖北大冶话很难懂哦。比如“半子孩”是“小屁孩 ”的意思。
二、湖北和北京的特色语言有哪些?
湖北和北京的方言是不能比的,北京说的是一种话,就是接近于普通话的北京话,但是湖北的情况不一样,湖北大概是全国唯一的多方言省份,每个市都有自己的一套方言,甚至一个县里面都有几种不同的方言,亿武汉为例,武汉市主要有两种方言,武汉话和黄陂话,其中武汉话和四川话湖南话几乎一样,黄陂话和湖北的孝感话又很像,武汉话带有典型的南方语言特征,黄陂话部分带有北方方言的特点。随州话和孝感话黄陂话也基本相同,但是也有差别。再说其他地方,湖北的宜昌接近重庆,说话和生活习惯又接近重庆方言。襄樊的话和河南话又类似,很多词和发音几乎就是一样的。十堰的方言则部分带有陕西的影子,又带有河南的特色。
还有荆州,恩施,黄冈等等,湖北各地的方言各有特色,所以湖北人凝聚力不是很强,因为在方言上面就找不到认同感。至于湖北为什么有这么多方言,这和历史上民族的融合和迁移很有关系,历史上著名的的湖广填四川,因为连年征战和天灾,四川居民急剧减少,所以迁湖广的百姓填补四川的空缺,后来解放后局势稳定,大批百姓和抗战时逃到后方的人回迁,湖北正好处于交通线的中心,所以很多人经过时就留了下来。还有在抗战中湖北原住民大量流失,而解放初建设需要大批的人力,所以大量周边省份的人又迁入湖北来填补湖北的人口缺口,这样,湖北人其实已经难寻正宗了,现在的湖北人其实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自然也形成了多种方言并存,湖北的方言东部和西部不一样,北部和南部也有区别,几乎难以找到相似的地方,所以和北京单一的方言,很难对比差别啊
了解的人都知道,没有湖北话,湖北人说方言都是说地名的
三、描写湖北风景的句子
1.鸟语花香 泉水丁冬 美不胜收 阳光明媚 身临其境 古木参天 野草翠绿 流水潺潺 风景如画 芳草青青 四季如春 如烟如雾 草长莺飞 柳暗花明 玉树琼枝 粉装玉砌 崇山峻岭 美仑美奂 竞相开放 羊肠小道 海天一色 银装素裹 原驰蜡象 白雪皑皑 炊烟袅袅 悬崖峭壁 翠色欲流
2.清晨,春姑娘穿着美丽的衣裳,舞着暖风,招展地笑着向我们走来,给大自然披上了新装,使万物显现出无限生机.一缕缕金黄色的阳光撒向刚披上新装的草地,阳光照耀着小草上的露珠儿,露珠儿显得晶莹透亮,美丽极了!……
谢谢采纳
!
四、请问有谁知道湖北荆门京山罗店的人说的方言属于什么方言啊?
京山话属于西南官话,按方言七区说分区,应属于北方方言区。再细分属于天沔方言区。与天门、沔阳、武汉方言多有相似。
京山方言,有城关、永隆、罗店之分,常年生活在京山的人可察觉出这些细微的差别:最正宗的京山话为城关方言;最不标准的京山话为永隆话。尤其是杨丰话,喜欢在词语后面加上“得”音,如“桌子”喜欢发音为“桌得”,在方言研究中是值得关注的现象,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的《现代汉语》中有提及。
京山话和武汉话一样没有卷舌音。和北方大量的卷舌音相比,京山语音中几乎找不到:zh、ch、sh这些卷舌音。但在京山的近邻,如荆门的其他地区,卷舌音都相当厚重。没有卷舌音的结果使得语音过于裸露,少了一些修饰。
京山话前鼻音和后鼻音分不清。如:“陈程”不分、“身生”不分、,“真争”不分。
京山话鼻音和边音不分,即不分“n”和“l”。大部分的城关人,大多只发“n”,比如把“来”发成“nai”,这一点在说普通话时,体现的非常明显。
[编辑本段]典型词汇举例
你黑我
意即你吓我。此处黑读核之2声。"黑"同"吓"。这是时下京山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与此关联的还有歇后语:非洲伢的爸爸——黑(吓hé)老子;非洲爸爸跳绳子——黑(吓hé)老子一跳
挑土
暂时代替某人做某事。来源于麻将。因为打麻将又称 "修长城",打麻将手气不好时让人替打几把,好像帮人家挑土一样。后来又扩大到"的士"司机的换班以及帮人做事了。
撮虾子
指偶尔赚点小外快,撮(或戳),相当于北京话的"捣斥"或广州话的"炒耕",如:"戳来戳去冇(音同“冒”)戳出么名堂";
擂肥
"肥",是指身上有几个钱的人;
"擂",更确切说应该是累,是积累的意思;这里指打的意思,以打为威胁。
"擂肥集团"意思就是说流氓集团同时向很多的身上有钱的人收刮,一次不多,对一人也不多。但积累起来就很多了。"擂肥"就是指这样的一种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抢劫。您明白了吧?但愿你不要成为"肥"。
擂肥现常指外面的一些不良少年抢中小学生身上的钱,也叫“洗钱”.
详情:
五、湖北方言
丹江口的方言就很有特点啊。
丹江口物品名称类词汇
说明:
一、丹江口方言俚语的两大特色,一是儿话音多;二是把出现频率最多的助词“的、地、得”字,变成“里”或“地”字。
二、方言俚语多为口音语言变体,字面与字义之间的差异未予详加推敲,可留待语言文字大家研讨切磋。
三、本词集参照了《老河口地方话集粹》的词语分类和部分内容,在此向老河口一中群英会致谢!
俚语:格子、格子丸儿、蹦蹦
解释:硬币
造句:我的储蓄罐里有很多的格子丸。
俚语:坷垃垡儿
解释:小的土块
造句:我的鞋子里进了一些坷垃垡儿!
俚语:石头娃儿
解释:小的石头
造句:这儿好多石头娃儿呀!
俚语:叶子
解释:茶叶
造句:这叶子还可以嘛,啥价钱?
俚语:堰塘
解释:池塘
造句:你爹呢?
在堰塘里摸藕。
俚语:格子、格子丸儿、蹦蹦
解释:硬币
造句:我的储蓄罐里有很多的格子丸。
俚语:坷垃垡儿
解释:小的土块
造句:我的鞋子里进了一些坷垃垡儿!
俚语:石头娃儿
解释:小的石头
造句:这儿好多石头娃儿呀!
俚语:叶子
解释:茶叶
造句:这叶子还可以嘛,啥价钱?
俚语:堰塘
解释:池塘
造句:你爹呢?
在堰塘里摸藕。
俚语:格子、格子丸儿、蹦蹦
解释:硬币
造句:我的储蓄罐里有很多的格子丸。
俚语:坷垃垡儿
解释:小的土块
造句:我的鞋子里进了一些坷垃垡儿!
俚语:石头娃儿
解释:小的石头
造句:这儿好多石头娃儿呀!
俚语:叶子
解释:茶叶
造句:这叶子还可以嘛,啥价钱?
俚语:堰塘
解释:池塘
造句:你爹呢?
在堰塘里摸藕。
俚语:捞车儿
解释:板车
造句:拿捞车儿来装煤最好。
俚语:捞板车儿
解释:拉板车
造句:捞个板车儿来装煤最好。
俚语:胰子
解释:肥皂
造句:把胰子递给我!
俚语:馥子
解释:米酒
造句:卖甜馥子喽!
俚语:包谷参(cēn)儿
解释:玉米糊糊
造句:我要喝包谷参儿,带点儿回来!
俚语:血晃儿
解释:加热成固体的猪血
造句:买点血晃儿来做汤!
俚语:面叶儿
解释:饺子
造句:快克看看,面叶儿熟没熟?
俚语:bia子
解释:小孩玩的三角形或四方形的纸叠的角子
造句:我们来玩bia子吧?
俚语:chua子儿
解释:小孩玩的游戏,用破碗、瓦片或者碎砖头磨成的珠子
造句:我们来chua子儿好不好?
俚语:老爷儿
解释:太阳
造句:老爷儿升起来啦!
俚语:月亮头
解释:月亮
造句:月亮头冒出来了。
俚语:泡娃儿
解释:酒杯(特指瓷做的小酒杯)
造句:用泡娃儿喝不过瘾,要不然我们对瓶吹?
俚语:钢精锅
解释:铁锅/铝合金锅
造句:买个钢精锅回来!
俚语:缸子
解释:杯子
造句:我里缸子来?
俚语:干饭
解释:米饭
造句:今晌午蒸干饭吃!
俚语:凌冰
解释:冰凌
造句:看那房子檐上全是凌冰!
俚语:条菽
解释:指扫帚
造句:拿条菽给地下扫扫。
歇个歇!(休息一会儿) 搁不住!(用不着) 诀人!(骂人) 克哪?(去哪) 标人(骗人) 奏啥(干啥)
咋屋地 (怎么搞的) 儿袜子(男孩) 孩子(鞋)
好哈(好坏啊)那个哈读第1声 去火(算了) 怪协伙(怪咋呼)
今儿地(今天) 门儿地(明天) 后儿地(后天)
咋地(怎么了) 恶骚(厉害) 高头(上面)
前头(前面) 后头(后面) 别仔儿(王八蛋)
毛司(厕所) 响午(中午) 后半儿(下午)
喝了(黑了、晚上) 撵(追赶) 木门 儿(没办法)
二球(笨蛋) 滚球客(滚出去) 磨叨(慢腾腾)
参瞌睡(发困) 睡磕睡(睡觉)这个读shei 咋搞(怎么办)
这奔儿(这里) 一出溜(一溜烟) 拍拍(谈谈)
拍闲话(说闲话) 参哪儿克啦(跑哪儿去了) 烂儿参(乱跑)
肉尖(狡猾) 板跤(摔跤)戈页~~~(ge ye ) :吵架、打架或冲突
贼儿娃子(小偷) 包谷趁子(玉米羹) 彪人的(骗人的) 核谁呀(吓唬谁呀) 大大(姑姑) 旁河拉子气(有怪味
长虫(蛇) 夜蚊子(蚊子) 疙蚤(跳蚤) 狼巴子(狼) 克蚂(青蛙) 克蚂咕蚪(蝌蚪)
贩鸡蛋(下鸡蛋) 旺旺地(秤杆高高的) 犯恶心(发恶心)
蛋屁(算个屁) 跟齐(面前) 拽那儿(呆那儿)
胡球说(胡说) 怪宙作(做作) 倒贴皮(倒贴)
舍本(亏本) 浪哪儿克啦(逛哪儿去了) 摇婆子(到处闲逛的女人)
揍啥子啊?(干什么?) 散球了。(算了) 讹人(讹诈人)
辣子(辣椒) 不搞(不干) 个子(硬币)
如啦(输了) 冒碰(随便撞上) 惯使娃子(娇惯孩子)
谁个(哪个) 日弄人(捉弄人) 考达人(戏弄人)
日决人(骂人) 尻达人(害人) zhuai下(蹲下)
个炸窝(腋窝) 光鼻子滑眼(眉清目秀,贬义) 精赤膊子(光膀子)
甲板---固执的很 边齐(边沿) 早齐(早晨)
一大轱对(一大堆) 排场(气派) 浮头(上面)
现饭(剩饭) 鬼娃子(调皮鬼) 木实(木头) 沿圈(周围) 包谷沉儿(玉米面) 夹板(假正经、不好说话)
怪搞(故意) 忘气(忘记) 跳鼠(扫把)
狗甲(身体上的污垢) 晕地很(迷糊的很)